沈阳掠影之四:张学良旧居

作者:一念花开 显示图片

(上一篇:东三省总督府@https://imfw.cn/l/326106499)

张学良旧居,又称张氏帅府、大帅府或少帅府,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
张学良旧居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9月,民国五年(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
1996年11月20日,张学良旧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张学良旧居有不同的联票可供选择,票价不等,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时间选择。也可以单选张学良旧居,18元/人。

未到旧居门前,首先看到的是张学良先生的雕像。不同角度拍了几张。





这是旧居的门口。


大门前有一对汉白玉石狮。这是1927年冯庸大学建校时,张学良赠送的贺礼。时过境迁,学校已不复存在,但石狮犹存,一直守候在沈阳燃气集团(原冯庸大学)门口。2018年6月6日,沈阳燃气集团将其移交张学良旧居。


进入旧居,里面有旧居开放区参观路线图。目前,西院没有开放。大致的游览路线比较清晰明了:张学良雕像→南门入口→鸿禧影壁→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假山→大青楼→关帝庙→五间房→小青楼→花园→东门出口→赵一荻旧居→边业银行(沈阳金融博物馆)→办事处旧址


从入口左转就进入旧居的中院,中院是仿王府式的三进四合院,始建于1914年,1916年竣工。
中院的最南面是一块大照壁,中间嵌有“鸿禧”二字。


照壁的西边停放着一辆汽车,这是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问世于1931年5月31日,是在张学良支持下由辽宁迫击炮厂附设的民生工厂生产的。


这是一进院的大门。院门前青石铺地,两侧立有上马石。


门边还有一对抱鼓石狮。


一进院为帅府职员办公休息的地方。西北角陈列有1920年代曾用于接送张作霖子女上学的专用马车。


西厢房为承启处,是当时专门负责登记、接待、禀报和引见来访者的办事机构。承启处设处长、文承启官、武承启官和录事官等职。


南侧为处长办公室。


北侧为接待室。这是武承启领着一位东北军军官去进见大帅的场景。


东厢房为内帐房,是当时负责管理张家财物和一切开支和往来账目的服务机构。设有主事、钱房、九式、管饰先生等职。


南侧为九式先生和钱房先生办公室。



北侧为主事先生办公室。


这是一进院通往二进院的垂花仪门。垂花仪门由垂花门和仪门组成,只有重要客人或外国使节来访时才打开。此处门楼的彩绘门雕工艺精湛,寓意吉祥,是传统木雕艺术中的精品。



仪门正面是“万福流云”,背面为“五福捧寿”,表达了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垂花门和仪门之间有回廊。平时仪门不开时,帅府工作人员和家眷都要通过回廊两侧绕行到二进院。


二进院是张作霖早期居所和办公场所。


西厢房是一般秘书工作的地方。


东厢房则是秘书长办公宝和内收发室。目前,这两处厢房都布置为临展馆,需要另外购票参观的。


二进院通往三进院的大门。与前面两道门不同,这道门是穿过二进院正房的,两边是张作霖的办公室和议事厅。
1916-1922年,这里是张作霖工作及生活的重要场所。1922年,张作霖将此处办公和会客功能转移到大青楼后,这里成了东三省巡阅使署的办公场所。


西屋是办公室和休息室。


西屋是议事厅和书房。


这里是三进院,也就是家眷的居所。


西厢房为张学良于凤至及子女的早期居室。


南屋是子女的卧室和书房。


北屋是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卧室。


正房是张作霖的二夫人和三夫人的居所。


东屋是二夫人卢寿萱及其子女的居室。


中间是堂屋。


西屋是张作霖的三夫人戴氏的居所,戴氏出家为民后,五夫人寿氏曾暂住于此。


东厢房是四夫人许澍旸(1888-1978)及子女的居所。这里也是张家思将军童年居住过的地方。张学思(1916-1970),曾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等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海军原参谋长。





从三进院正房的东侧院墙上的门洞往里走,通过假山,我们开始东院的参观。



假山的背后是大青楼。


大青楼是张氏帅府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918年-1922年,为仿罗马式建筑。因该楼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




进入底楼,迎面的房间就是宴会厅。这里是当年张家聚餐及宴请重要客人的地方。


我们可以看见宴会厅的墙裙上,镶有装饰墙面的花砖。这些花砖还被镶嵌在一楼的走廊底部,都是当年保留下来的,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据介绍,这些瓷砖都是由法国巴黎空运而来的,价值1美元/块。




东北政务委员会会议室。


这个房间原为张作霖主政期间的第一会客厅。1929-1931年为东北政务委员会会议室。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于1929年1月12日,是东北地区最高行政决策机关,下辖辽、吉、黑、热四省,在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老虎厅。


这个房间原为张作霖主政时期的第三会客厅,因为曾摆放过老虎标本而得名老虎厅。它是张氏父子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


东北政务委员会秘书长办公室。这里原为张作霖1922-1928年间的办公室。张学良主政后,改为东北政务委员会秘书长办公室。


这是南侧的办公室。



这是西侧的卧室。



看完一楼的主要房间,不知您是否注意到,几乎每个房间都有精美的壁画。这也是大青楼当年的原物,是由民国时期著名的民间画家蔡松坡创作的。原有20幅,一说22幅,现存9幅。
接上来,我们准备上二楼。别急,楼梯下还有“宝贝”。


这是一个铸铁的保险柜,是日本军方赠送给张作霖的礼物,是原物。


上到二楼,西南边是张学良于凤至的卧室。



旁边的文创店。


北边靠西的房间被布置成“张学良晚年生活”的展览。




北边靠东的房间则复原了张学良和赵一荻夏威夷老年公寓的客厅与餐厅。




南边的张学良办公室。





继续参观三楼。三楼西面被布置成卧室的模样。这是谁的卧室呢?




北侧靠西的房间是定远斋,张学良喜好金石书画艺术收藏,他的收藏室被命名为“定远斋”,寓意稳定边疆‌。


定远斋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前的私人收藏室。该收藏室以展示金石书画为主,家具以珍贵的金丝楠家具为主,瓷器以明清时期的青花瓷为主‌。



三楼的东北、东面以及东南的三个房间,现在被布置成了展厅。


展览名为《时光艺术-沈阳古旧钟表博物馆精品钟表展》。






特别注意一下右下角的两个座钟。


这两个钟都是赵一荻小姐当年使用过的。




这里是张学良与于凤至的长女张闾娱的卧室与起居室。


看看介绍,再看看房间内的物品,显然西南的这间是起居室。同时,前面的问题也解决了,三楼西侧的房间就是张闾娱的卧室。


这是换个角度,从大青楼的东南角拍摄的大青楼的外景。真的很出镜!


路边的玉兰花似乎刚刚开始绽放。
玉兰花,对于江南而言,上个月都已经谢了!有点大理寺桃花的感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整个东院的东北角是与大青楼同期规划修建的关帝庙。


关帝庙由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为硬山式建筑。正殿供奉一尊坐北面南的关羽坐像。


正殿两侧的石柱上书写有一幅对联,“汉朝忠义无双士,千古英雄第一人”。


看完关帝庙,我们往回走,向南经过大青楼,我们来到小青楼。不巧的是,这里正在检修,无缘一睹庐山真面目。
小青楼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有“园中花厅”的美誉,建成于民国七年(1918年),因其采用青砖青瓦建筑而成,俗称小青楼。
这是张作霖为他最宠爱的五夫人寿氏专门修建的。寿氏(1898——1966),名懿,1917年嫁给张作霖,并生四子学森、学浚、学英、学铨。此楼一楼西屋为客厅,东屋为卧室;二楼东屋为寿夫人之子的卧室,西屋为六夫人马岳清(1905——1965)的卧室。1923年她以五夫人丫环之名入住帅府,1924年生女怀敏后,被尊为六夫人。


这是东边的卧室。




这是西边的会客室。




小青楼的二楼没有开放。网上说周二、周四可以预约上楼参观。
小青楼西北路边停着一辆豪华的老爷车,这是当年张作霖的座驾,名叫“奉天一号”。


张作霖当时向美国著名豪车制造商帕卡德汽车公司订制了这款V12引擎的防弹轿车。它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辆V12引擎的防弹轿车,造价35000美元。


小青楼南面的广场和花园。




小青楼东边的五间房,现在是“禧饮”,卖饮料的地方。


五间房南边是东门出口。


出口前面有块“福”字碑。


从张学良旧居东门出来,左手边(北)是赵一荻旧居,右手边(南)是边业银行(沈阳金融博物馆),再往南是办事处旧址。

赵一荻旧居,俗称赵四小姐楼。楼体呈赭石红,东方的框架结构与人字梁结合构成大屋顶,木板封檐,西式仰瓦,形成典型的日本建筑风格,看上去好像一座独立的城堡。



这是旧居的全貌。
可以看到旧居的入口设计为狭窄偏门(原正门被封),据说是于凤至为了隐喻赵一荻“偏室”身份。


找了张平面图,可以方便对照。


一楼的门厅


餐厅


琴房


这一间按示意图,应该是舞厅。


衣帽间。


上二楼,楼梯边的墙上有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的照片。


二楼的书房兼客厅



办公室



卧室


这一间从位置上看是佣人房。


需要提一下,这幢别墅看上去足够高大上,但是它没有厨房。
据说,这同样出自于凤至的设计。因为于凤至认为设置厨房意味着“另起炉灶”,即建立独立家庭,这与她希望维持张学良家庭统一性的初衷相悖。因此,这里虽配备会客厅、琴房等设施,却刻意不设厨房,赵一荻的饮食由帅府统一供应。
这一设计进一步强化赵四小姐只是“客居”而非“主家”的定位。
当然,真相是否真的如此,已经无从考证。斯人已逝,剩下的都只是故事而已。

沈阳金融博物馆是利用民国时期张氏父子控股的边业银行旧址建成的。该建筑由德国设计师设计,其主题陈列“走近金融世界”展现和诠释了金融历史的发展足迹和金融文化的博大精深。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去,有兴趣的可以购买联票参观。


如果你参观完金融博物馆,出来应该正好看到这幢建筑。这里是办事处旧址,位于张学良旧居大院的东南侧,坐南朝北。
始建于1925年,由主楼和东西两侧拐角式平房组成。主楼成回字型,为中华巴洛克式建筑。1926年边业银行总行由天津迁到沈阳,这里便作为边业银行营业楼使用。
1931年边业银行新营业楼,也就是我们刚刚经过的沈阳金融博物馆启用后,这里改作办事处,时人也称之为旧边业银行。



忙里偷闲,偷到便是赚到,真正做到了工作、游玩两不误。把每分钟都用到点子上,这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但是,时间实在太紧张了,紧赶慢赶也就去了这么几个地方,还或多或少漏掉了一些景点。所以根本谈不上深度游览,只能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已。
这,也算是沈阳掠影吧!
有缘下次再来,有空下次再来,有钱下次再来,有……下次再来。
好吧,期待下次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