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商都【郑州】,一场历史与市井交织的Citywalk

作者:小鱼 显示图片

郑州,一座被低估的中原古城
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三千六百年前商王朝在此建都,这里既是商队驼铃悠扬的丝路起点,亦是高铁时代呼啸而来的国家中心城市。
我对郑州的初印象,还停留在十几年前南下列车的经停时刻——郑州站如潮的人流,半车厢人下去,半车厢人上来,瞥见过这座枢纽之城最生动的过去。这趟两夜一天的旅程 让我对郑州的认知又增加一份,从商都遗址的斑驳城墙,到郑东新区的摩天大楼,郑州正以 3600 年的历史积淀,延续成如今蓬勃的城市活力。

【主题】商都遗址探秘 + 老城烟火 + 舌尖美食
商都遗址(历史) → 城隍庙 & 文庙(文化) → 管城回族区(美食) &北大清真寺(民族文化)→ 二七塔 & 老街区(烟火气) → 夜市/艺术区(文艺夜生活)

来郑州,推荐一定要来管城转转,在这里,3600年商都根脉,市井烟火与历史遗迹交融,回族聚居形成了浓郁的伊斯兰文化
尤其是【清真寺街】一条古城老街,千年管城历史




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中极具特色的宗教场所,专门为女性穆斯林提供礼拜和宗教活动空间。
全国少有的独立女寺之一
郑州【清真女寺】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代,女性信众对专属宗教空间的需求催生了女寺的建立。
与传统清真寺不同,女寺由女性伊玛目(宗教导师)主持,为穆斯林妇女提供宗教教育、礼拜和婚丧嫁娶等仪式服务







北大清真寺(郑州清真寺)
郑州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




始建于明代,历经修缮,兼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伊斯兰特色。 采用中国传统四合院布局,青砖灰瓦、朱漆木门,细节之处又处处体现伊斯兰文化




























附录:夜游


























 沿着小巷随意走走,两旁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店铺和民居,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的清真小吃
路线:北下街→清真寺街→管城街



















吃不了兜着走





 平等街(民国风情街拍)















 了解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历史,感受郑州作为铁路枢纽的重要地位






3600年前的“中国第一都”,:比安阳殷墟更早的商代都城
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早商都城城墙遗址(夯土层清晰可见)














郑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城隍庙跟文庙都没有第一时间出现在我的计划范围内,现在想想,过度依赖网络,行程还是少了些许温度
旅行的遗憾从不是错过某个 "景点",而是未及让自己真正的“了解”身处的这座城市。

一座集中展示郑州商代都城历史文化的专题遗址博物馆
处于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







守护一方的“城市之神”
郑州城隍庙始建于明代初年(约1368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主祀郑州的“城隍爷”——古代城市的守护神,曾是官府祭祀、百姓祈福的重要场所。
我到城隍庙的时间已经过了参观时间,只能在庙外遗憾错过






错过的还有文庙
郑州最古老的儒学圣地
郑州文庙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距今已有1900余年历史,比著名的北京孔庙还要早千余年,曾是中原地区重要的官学祭祀场所。历经战火与朝代更迭,历代均有修缮,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风格







🎫 门票:免费(官方公众号 “河南博物院” 提前1-3天预约,持身份证入馆)
周二至周日 9:00-17:30(16: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馆藏文物超17万件,青铜器、玉器、陶瓷器三大王牌,夏商周三代文明核心区,中国文字、礼制、都城的起源见证
一部浓缩的中原文明史诗,建议预留至少半天时间沉浸观赏





1F:《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史前-隋唐)→ 贾湖骨笛展厅
2F:《中原楚国青铜艺术》 → 《明清珍宝》(佛像、瓷器)
3F:《汉代画像石》 → 《古代玉器》
4F:临时特展
🔍必看镇馆之宝(九大珍宝) 


贾湖骨笛(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
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被誉为“中华音乐文明的源头”。
 鹤类尺骨制成,七音阶齐全,可演奏现代乐曲,距今约7800-9000年。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证明中国音乐起源之早。


杜岭方鼎(商代早期)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青铜重器之一,年代比殷墟司母戊鼎更早。高87厘米,重64.25公斤,饕餮纹饰威严,反映商王室青铜铸造技术。1974年郑州杜岭街出土,共两件,另一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妇好鸮尊(商代晚期)
商代青铜器精品,唯一一件妇好墓同款鸮尊(另一件在国博)。猫头鹰造型,纹饰华丽,器盖内铭文“妇好”证实为商王武丁配偶的器物。鸮(猫头鹰)在商代被视为战神,代表权威与智慧。


玉柄铁剑(西周晚期)
 “中华第一剑”,中国目前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
 铜柄镶嵌绿松石,剑身铁质,虽锈蚀严重,但将中国冶铁史提前近200年。标志着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关键证据。




莲鹤方壶(春秋时期)
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青铜工艺巅峰之作。双层莲瓣展开,壶顶立一展翅仙鹤,灵动脱逸,突破商周青铜器的庄重风格,1923年新郑郑公大墓出土,一对,另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


四神云气图壁画(西汉早期)
中国现存最早的墓葬壁画,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绘于梁王陵墓顶,青龙、白虎、朱雀等神兽穿梭云气间,色彩艳丽,采用线描、平涂等技法,展现汉代“引魂升天”的生死观。


武则天金简(唐代)
中国唯一发现的帝王金简,武则天晚年祈福之物,镌刻63字,自述“大周国主武曌”祈求除罪升仙,落款“七月七日”。1982年嵩山峻极峰被游客偶然捡到,填补史书对武则天晚年信仰的记载。


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北宋)
 传世稀少的北宋汝窑珍品,天蓝釉色仅存五件。
 釉色“雨过天青”,器身刻莲花纹,开片自然,体现“汝窑为魁”的极致审美。汝窑存世不足百件,多藏于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此件为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




云纹铜禁(春秋时期)
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失蜡法铸造的典范。
酒器案台,通体镂空云纹,十二龙形兽足,工艺复杂精密。证实中国早在2500年前已掌握失蜡法,早于西方。


河南博物院的珍宝又岂止九件?这座"中原文化基因库"的深厚底蕴,超乎想象,以至于走出博物院的一刻还会不过神来,太多值得细品的展品,以及文物之间串联起来的中国历史。
河南博物院是 仅次于故宫的青铜器收藏殿堂。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实至名归



阜民里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得名于“阜民康物”的吉祥寓意,是郑州现存极少的民国时期里弄建筑群。前身1950年代郑州国棉厂职工宿舍区,红砖灰瓦的二层联排小楼,目前改造为文创街区
















1950年代苏联援建的老牌国营油脂厂改造,红砖厂房与工业风院落混搭,赛博朋克风
在这里,入夜后郑州的夜生活在这里才刚刚开始


工业废墟+当代艺术+小众咖啡馆+复古市集



























































酒吧驻唱歌手正在唱着








【千玺广场(大玉米)】郑州地标,58层楼高的仿塔建筑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巨型"飞碟"造型,屋顶弧线模拟黄河浪花,经常举办漫展/车展









郑州作为河南省会,是河南烩面的发源地和代表城市之一。宽面筋道、汤底醇厚、通常用羊肉或牛肉熬制高汤,搭配豆腐丝、粉条等










郑州的“回族山野菜杂面条”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的面食,河南山区盛产野菜(如荠菜、蒲公英、灰灰菜等),回族厨师或家庭常将这些野菜加入面条中,增添清香和营养,郑州的这道美食不仅是一碗面,更是地方风物与民族智慧的融合


食欲老院子河南民间菜(红专路店)
本地人推荐,好吃到停车场爆满都需要留电话挪车的地步


























第一次吃到荆芥,很惊艳






来到雪王老家必须支持一波儿





其他:【信阳毛尖】
信阳产茶历史悠久,据考证已有2300多年历史。唐朝时,信阳茶叶就已成为朝廷贡茶;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赞:“淮南茶,信阳第一”




航班延误的夜晚,坐在新郑机场的候机大厅,玻璃窗外是跑道上流动的灯火,手机相册里还存着这一天仓促收集的郑州碎片,那些未走完的街巷,错过的文庙与城隍庙,未看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剧场都成了再访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