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郑州西郊国棉四厂家属区的那一碗淡淡的咖喱味的烩面,结束三天两夜的郑州之旅的那一刻,蓦然回首不远处忽现成片的月季花海,可此刻已经坐在去往郑州东站的出租车上,司机师傅来了一句,那是月季公园,我们稍稍犹豫了一下,此刻掉头还是留待明年此时呢,嗯,有期盼有向往的旅行,注定会更加美妙。那就留待下一次吧。心中的月季之城,明年再相约。
四月草长莺飞、春和景明。
朋友在洛阳赏牡丹,我却在郑州偶遇了满城的月季,原来月季是郑州的市花,来之前完全不知月季之于郑州的地位,也就没有搜索相关的信息,安排相关的行程。只是隐隐之中,想去一个郑州的公园,去了或许也就能遇见成片的月季花海。(月季图片是第二天酒店出来去地铁站途中偶遇,当时并不知道月季是郑州的市花,那么大的花朵,还误认为牡丹)
来说说这一趟郑州之旅吧,省会城市的打卡tour已进行有些年头了,上海周边3小时高铁的城市基本都已打卡完毕,郑州也就差不多排上了日程。
一座城市,从陌生到喜欢,其实不难,只要走出去,走进去,拥抱属于你自己专有的那一段城市记忆,它便已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又何谈不上欢喜呢。
第一站,选在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馆,从郑州东站坐地铁出来,没走几步就是商都遗址公园,走进遗址公园沿着指示牌先看到的是一家开在遗址公园里的咖啡店“城墙里”,稍事休息,顺便吃了一碗鸡块米线。初遇中原美食,还行,不是想象中的偏咸口感。
郑州的第一印象不错。
商都遗址博物馆不大,游客也不多。比较舒适。门口可以扫码寄存行李。
原来在郑州市中心,竟然藏着一座三千六百多前的商代都城遗址。古称“亳都”(念bo),考古发现还不到百年。大致了解了郑州的起源,商汤王之“亳都”所在。
走出遗址博物馆,想去顶层露台俯瞰古今交汇,问了工作人员,博物馆并没有露台开放,让我到遗址公园那边去看看,通往遗址公园登山步道也被链条等拦住了去路,到此第一站结束。看不到古今交汇有一点点失落。
第二站,出门对面就是郑州文庙,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歇歇脚。来郑州之前,有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在地铁3号线东大街站的透明玻璃地板下可以看到埋藏了3600年前的商代排水管道,于是想着去探访下,结果没找到。有点意外。
第三站,沿着东大街走到北大街,这里有一座千年古清真寺,叫做“北大清真寺”,跟北大没有关系,只是位于北大街的一座清真寺。面积不是很大,有一种中式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在这里,了解了中国回族的历史文化渊源。汉唐王朝雄踞中原,伊斯兰帝国崛起西亚,古老的丝绸之路把两个帝国相连。远方的穆斯林沿着丝绸之路走进中华,他们吟唱真主的启示,践行伊斯兰教义。从“蕃商胡贾”到“土生蕃客”,这远道而来的穆斯林,是中华回回的先民。
走出北大清真寺,走进一家清真油茶馆,要了一碗五仁油茶,口味倒也习惯,要之前问了店主,说是咸味,满满一大碗全部吃光,店主夫妇告诉我说这油茶是用牛油炒的米面。今年年初,在汕尾喝了一碗客家油茶,后来2月又到桂林喝了一碗恭城油茶,倒是最喜欢现在这一碗杨家油茶馆的五仁油茶。吃完油茶,带了一包油炸“开心果”,看似油炸吃起来又不是很油,内馅是芝麻花生,外形似三角。搭配一杯黑咖啡,很是享受。
不经意的美食,总会留存属于那一刻的记忆,那一段闲聊。清真寺门口,就是很普通的一个生活区。围着打牌的大人,嬉戏笑闹的小朋友们。
准备去坐地铁一号线回酒店,跟着导航,走入了另一片居民区,管城后街,看似一条小路,转个弯之后的这个街道非常宽广,两旁的各类餐馆,还有路边的各种摊位,并不显得拥挤,走走看看拍拍也就到了地铁站,但这一路,仿佛走进了清真人家。
先是经过一家回族幼儿园,路边的摊位也基本不怎么重复,有凉粉,凉皮,夹饼,卤肉摊,凉菜摊,水果摊,鸭肉摊等等
初到郑州的第一天,就此落下帷幕。
第二天的第一站,安排的是河南博物院,需要提前在公众号预约。知道河南博物馆很热门,但没想到这么火爆。九点不到,进馆的队伍望不到尾,这阵势,只有惊呆与震惊。现在,大家都这么热衷历史吗 ?!
馆外绕了无数圈,不过最终从门口小跑着找到队尾排队到进馆走的无包通道,倒也只花了半个小时,还能接受。
但馆内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俨然一副菜市场景象。还好我也只是路过打个卡的级别。并无失望。逆向参观,稍微减缓了一点拥挤。这里是大河南的历史,郑州的历史还得看昨天的商都遗址博物馆。
第二站,回到金融岛午餐等好友汇合。金融岛对于郑州本地人确实是周末休闲的好地方。在龙湖吹吹风,等待一场日落,与自家的宠物们嬉戏笑闹。我们不仅等到了一场日落,还等到了一场“偶遇”。与好友汇合后,在金融岛北站地铁出来,找了家丙丁茶铺喝喝茶,聊聊天,度过了一个非常闲适的周末下午,犹如郑州本地人一般,融入他们的生活。店里新到的一套绿色的茶器,甚是喜欢,不过听说产地是山东,倒少了一半兴趣。
第三站,到如意湖畔看一眼大玉米,等到亮灯为止。周边是各大艺术中心建筑群,有大剧院,河南美术馆,艺术中心艺术馆,音乐厅,省文化馆等等,夜幕降临下的球形建筑倒影美伦美奂,据说艺术墙的设计源自黄河波涛翻卷的浪花造型。
接着前往二七广场,打卡二七纪念塔,德化街,偶遇了百年老店“老蔡记”,对于蒸饺,没入口之前,以为就是普通的蒸饺,垫垫肚子,结果惊艳无比,真的从来没有吃过皮薄如纸的蒸饺。这种薄皮和小笼不同,和烧卖也不同,蒸饺类中的翘楚。如果下次有机会再去郑州,一定还会去品尝。
第四站,来到了二七广场,二七纪念塔是郑州地标性建筑,这里纪念曾经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登塔可以俯瞰城市全景,我们走到了对面的人行天桥上,夜晚的二七塔很有氛围感,与亚细亚大楼的广告屏上滚动的各类‘郑州’LOGO及郑州slogan一起来一个大合影,很美妙,时间匆匆,在镜头下竟然不知已深夜。原本想去中原福塔登高望远,一查路线,有点距离,也就作罢了。这半日的郑州足迹匆匆而来,匆匆而回。
第三天,也就是最后一天。因为是下午的高铁,实际上也就只有半天时间。
第一站来到了郑州大观音寺,只是来感受下大观音寺的建筑,正好碰到小雨淅沥,雨中的大观音寺倒别有一番景象。
郑州的第一天,顺路去了趟北大清真寺,最后一天要离开郑州了,倒是特地来看看郑州的大观音寺。寺庙虽然不大,也是几年前翻修,但社交平台上有人发文说文物已经多到无处安置,身边触手可及的石头都是一件石刻文物。我也不太懂,倒是看到很多石刻物件。观音阁看着好壮观,里面没有进去,只在外面仰望。这里古朴庄严,禅意深远。心诚则灵,所求皆如愿!
最后一站是我心心念念的郑州西郊。这一趟,非来不可的一个地方。郑州西郊承载着新中国工业化的鲜活记忆。这里比任何遗址都更有温度,谁能拒绝咖喱烩面里的时代滋味呢。在西郊来一场穿越工业记忆与市井烟火的时光之旅。来感受下昔日纺织城的独特魅力。听一听鼎盛时期的纺织城“一个厂养活一个座城”的西郊故事。计划着半日的西郊citywalk,先吃烩面,接着到芝麻街公园看看工业改造,再到碧沙岗公园消食,到了夜幕降临,再去工人路夜市体验烟火气的,但结果有点匆忙,半日西郊citywalk作罢,四厂烩面十一点开门迎客,于是我们先安排逛了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创意园区,感受完曾经的工业遗迹与现代文艺的碰撞之后,再来吃这一碗带着淡淡的咖喱味的烩面离开郑州。走进郑州国棉四厂的门头,一路上全是美食小吃,街头的水煎包五毛一个,也是很惊讶。曾经的西郊是纺织工人的大家园。
吃完国棉四厂家属院那里的略带着淡淡咖喱味的羊肉丁烩面,感受到了属于郑州西郊的烟火气。
这一趟郑州,很满意。 属于我自己的郑州记忆。唯独缺一场月季巡礼。留待下一趟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