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春游武夷山(四)竹筏漂流九曲溪,坐游两岸奇峰怪古

作者:东北里 显示图片

来到武夷山旅游,我总结起来可以浓缩成三个字,即“山”、“水”、“茶”。这“山”就是天游峰,是武夷第一险峰。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水”就是我们今天要乘竹筏漂流的九曲溪了,溪水蜿蜒在群峰之间,满眼尽是武夷山的精华所在。这“茶”则是指大红袍,不论是去大红袍景区瞻仰大红袍母树,还是进入茶室品茗大红袍美味,“大红袍”就是武夷山的魂。我们此行的“山”和“茶”已经走过了,今天的主要行程就是“水”。2025年3月26日早上7点多,我们来到了武夷山风景区的南入口,从这里乘景交车前往九曲溪竹筏码头。




九曲溪上游码头位于武夷山景区的星村镇,分为一号、二号码头。古人游九曲溪要逆水而上,从一曲到九曲。而我们乘竹筏漂游九曲溪,则要从九曲上游的星村一号码头至一曲的武夷宫,顺流而下。15分钟后,我们乘坐的景交车抵达了星村。大家跟随导游走向竹筏码头,码头广场入口是一座仿古建筑“永乐天阁”。后面立着两块石碑,一块是“茶禁碑”,另一块是“九曲古茶道”碑。



由于我们来到比较早,天上还有薄云,天色有些暗。走进广场,一个竹筏模型进入大家的眼帘。在广场的一侧,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中国最美的溪流武夷山九曲溪”。在木牌下面摆放在着一个竹筏模型,许多游客在这里拍照留念。



天上漂浮淡淡的云,太阳的光晕透过薄云呈现出一片金黄色,非常漂亮。我们通过码头广场,走向九曲溪竹筏码头。



通过了九曲溪竹筏码头闸机,我们步入了前往一号码头的通道。



来到九曲溪竹筏一号码头,大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一眼望不到头的竹筏停泊在九曲溪岸边,至少有数百艘。由于我们来的比较早,码头上的游客还很少。码头下是静静停泊等待游客的竹筏和艄公,码头上匆匆行走的是我们这些即将登筏漂流的乘客。



按照导游的安排,我们登上了这艘竹筏。说是“竹筏”,实际上现在的竹筏都是碳纤维材料制造的,形似竹筏,坚实耐用。每只竹筏宽2米,长9米,两排8个座位。在座位下面有两条木杆,那是游客踏脚的地方,可防止湿鞋。救生衣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我们座位上的救生衣被打湿了,没办法将就穿吧。



我们的竹筏划动了,渐渐离开了码头向下游的九曲漂流而去。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桐木关,至西向东汇入崇阳溪,景区内全长9.5公里。因水绕山行,折成九曲有八滩五潭而得名。九曲溪两岸奇峰怪古林立,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每一曲都有奇丽景名,山水画意。我们凭借这一弓形古朴竹筏,随波逐流,饱览九曲溪两岸大观奇峰,当一回“画中人”。



在来竹筏码头的路上,导游就提醒大家在竹筏上想听讲解要收费。果然竹筏刚刚滑行出200米远,筏工就开始介绍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了。每人20元,好在我们这个竹筏的8位游客都选择了支付。 竹筏前面的筏工风趣幽默、口若悬河、引人入胜,很像一个脱口秀的演员。他边撑竹筏边讲解,大家也听得津津有味。



前面来到了激流浅水滩,筏工提醒大家将脚放到座椅下的木杆上,防止鞋子被打湿。



竹筏在清澈的溪水中漂流而下,古朴造型的竹筏荡入山光水色之中。两岸的景致缓慢地向后移动,水面波光粼粼,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悠然而至。后面的竹筏超越了我们,估计是没有交讲解费,筏工加快了速度。



溪流岸边的岩石上有许多小洞洞,筏工告诉大家那是筏工们的杰作。因这里的岩石材质松软,竹筏经过时筏工要用带金属尖的竹篙撑向岩石,日积月累就成了这“千疮百孔”的形象,也是九曲溪的一大景观。



前面出现了一座山峰,筏工说那是官帽山。大家举目望去,果然那座山峰上有一顶帽子,就像古时候没有帽翅的乌纱帽一样。由于距离很远,山峰上郁郁葱葱,看来这顶没有帽翅的官帽还是一顶绿帽子。



北面的这座山是白云岩又名灵峰,位于九曲溪的九曲附近。山上的白云禅寺建于白云岩的峰腰,傍崖临溪,形态犹如一座悬空寺。九曲筏游时骋目北望,可以看到构筑在溪北白云岩的这座古寺庙。



竹筏在溪水中前行,岸边不时会出现各种造型的岩石。至浅滩,浪遏飞舟。过深潭,水平如镜。据说九曲溪是电视剧《西游记》的拍摄地,“白龙马出水”、“三打白骨精”等镜头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竹筏来到了牛牯潭的溪北岸,筏工告诉大家左岸的石壁叫青蛙石,远远望去好像两只青蛙抱在一起。“春天到了,动物们又到了繁殖的季节”,赵忠祥的声音仿佛又在耳边响起。下边的青蛙石形似缺了下巴,传说有只蛙精在岸边吞食行人,为非作歹,被雷神劈掉下巴,点化为石,以示惩罚。



我们乘坐竹筏,由两位筏工撑杆掌舵穿行于青山幽谷之中。右侧岸边的一个怪石峰引起大家的注意,筏工说那是汉堡石。仔细观看的确像一个巨大的汉堡矗立在九曲溪边,只是石峰上的树木,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汉堡发霉长毛了一样。




前面的筏工指着远方的一座山峰让大家看,并告诉大家那就是笔架峰。这座酷似笔架的山峰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三教峰。三教峰为武夷山三十六峰之一,三块岩石的崖麓紧凑相连,意指儒、道、释三教鼎立,荟萃于山中。因出现移舟换景的现象,有时像笔架、像金元宝等,故峰名俗称有品字岩、笔架峰、金锭峰等等。



竹筏来到了九曲嶂岩,“九曲”两个大字刻在九曲溪边的岩壁上。朱熹的《九曲棹歌》最后一首就刻在旁边:“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九曲棹歌》,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偕友同游九曲时写下的七言诗,1188年刻于九曲溪各曲之畔的岩壁之上。



竹筏划过仙岩脚下的白沙潭,进入九曲到八曲的溪水之间。岸边岩下有几块大石头摞在一起,筏工告诉大家那是“下水龟石”。仔细观察,还真有点像两只乌龟在从岸上向溪水里爬去的样子。




前面是幛岩之麓的浅滩,幛岩上雕刻着红色的“八曲”二字。朱熹的《九曲棹歌•八曲》写道:“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潆洄。莫言此地无佳境,自是游人不上来。”,所以此曲以山游为佳。



烟际岩为武夷山著名九十九岩之一,位于溪南。岩体圆整峭拔,山人谓其高拂天际云烟,故名。又因山上秀木绿竹丛生,形似翡翠,又称玉蕊峰。



前面是双乳峰,武夷山三十六峰之一,位于八曲溪北。这是一对连麓并立的山峰,形体相似,丰满圆耸,因而得名。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巡按、监察御史赵孔昭游览此处时,嫌峰名不雅,遂易名并莲峰,并题刻于半壁。



竹筏行驶到七曲,岸边黑色的岩壁上几乎看不清“七曲”两个字。很费劲的找到了,七曲二字很小,而且颜色也被岁月风雨磨掉了。在七曲的右上方勉强可以看出是一幅石刻,内容几乎无法辨认,估计是朱熹的《九曲棹歌》•七曲。



前面的溪流岸边崖壁挺好看,黑黄相间。崖壁下面有一斗檐紧贴崖壁而建,仿佛是这座山崖的一个进出门户。




前面右侧是老鸦滩至百花庄附近的獭控滩,北岸是武夷山风景区的“三仰峰”,海拔754米。这座山有三个峰皆昂首向东,高者为大仰,次者为中仰,再其次为小仰,故名三仰峰。




竹筏继续在溪水中缓慢前行,前面已经可以看见天游峰了,尤其在天游峰崖边的一览亭也历历在目。




这里的溪水呈现深绿色,筏工告诉大家这里是一处深潭,他的竹篙探下去够不到底。潭边就是石壁,在一块巨石与石壁之间我们看到了“六曲”二字。竹筏转过巨石,就看见石壁下面的多幅摩崖石刻,“六曲”和“《九曲棹歌》•六曲”就在上面。




天游峰的晒布岩和隐屏峰高高耸立前面,昨天我们还在天游峰上俯瞰下面漂流的竹筏,今天我们就成了被观赏对象。晒布岩是天游峰的主体,岩壁中间有斑痕直达岩底,传说是仙人晒布挂石璧留下的痕迹。在晒布岩下,有许多游客在观赏溪水中飘然而至的竹筏。




六曲是九曲溪中最短的一曲,但其景色又为最胜。不但有武夷山第一胜地天游峰、晒布岩,还有岸边被扎成马蜂窝一样的岩石,这些都是筏工的作品。



这里又是一处深水潭,深绿色的水面之上是巨大的黑色岩石山体。各种形状的孔洞遍布整块山岩,这不是人工造成的,应该是大自然的杰作。




竹筏漂至五曲,岸边巨岩上有一行红色摩崖石刻:“五曲幼溪津”。据说“幼溪”是明代兵部侍郎陈省的号,陈省罢官后隐居于此,为泛舟便利,自辟了一个渡口叫做“幼溪津”。奇怪的是,石刻的那个“幼”字的“力”写成了“刀”。原来陈省罢官归隐后,心不甘气不平,有意让这“幼”字不出头。若有朝一日他重新复出,这“幼”字就出头了。可惜陈幼溪没能东山再起,这石刻上的“幼”字便无出头之日了。




进入了九曲溪的五曲段,景观有些熟悉了,前方好似酒坛又像骆驼的山峰不就是天柱峰吗?这次看天柱峰是在溪水上,天柱峰的雄姿一览无遗。



靠近了天柱峰的底下,这里的溪水很浅、很清澈。在山峰下面可以看见石刻“天柱峰”三个红色大字,这是只有在九曲溪漂流才能看到的。



竹筏漂流到文峰下面,在这里可以近距离的看到崖壁上石刻“更衣台”和“玉皇大天尊”。


我们熟悉的五曲大桥就在前方,昨天我们还在桥上与桥下的竹筏游客互动,今天我们的角色就互换了。桥上的游客在向我们呼喊,我们举起手机拍照,转眼间就已经来到五曲桥下了。五曲大桥坐落在“玉皇大天尊更衣台”下,是一座温柔的多孔桥。石桥静卧山中,清风自在穿梭。桥下流水蜿蜒,鱼群嬉戏,竹筏悠悠穿孔而过。



五曲大桥下面是光倒刺鲃保护区,水面下黑色的鱼群在桥下聚集,忽而游向东,忽而有返头回游。在竹筏上拍照不如在桥上拍照的角度好,也可能光线问题。尽管同筏的游客也向水中投下了鱼食,但鱼群还是在岸边较多。




竹筏行驶过五曲大桥顺溜而下,溪水的右侧是一片沙滩。筏工告诉大家,原来的沙滩没有这么大,年复一年溪水冲击着左岸,主河道逐渐左移就成了现在的状况。



溪流左岸出现了一个石砌建筑遗迹,筏工说那是古五曲大桥的桥墩残留。原来的五曲大桥在这里,上游的五曲大桥是后建的。


前面深水潭边有一奇怪巨石,形似蛤蟆在水潭之中。据说千百年来丝纹不动,筏工叫它蛤蟆石。在蛤蟆石上挂有一条古树枝,好似一条小龙盘在蛤蟆石上,实际就是洪水过后留下的。




前面就是小九曲,这里原是一处古渡口,叫平林渡。渡口上巨石之上有峭壁,有穹崖。乘筏洄游其中,好似在九曲溪里一样,小九曲因此得名。岩壁上有多幅摩崖石刻,最显眼的就是“小九曲”三字,相传是朱熹的真迹,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小九曲旁是石刻“庞公吃茶处”和“应接不暇”,这里的“庞公”是时任福建建宁知府的庞垲(1657-1725)。据说这两处石刻是庞垲题刻的,是对康熙辛巳年间武夷山九曲溪畔茶事流动的记实。




过了小九曲,已经进入了九曲溪的四曲了。前面有座壁立万仞的山峰,叫做大藏峰。峰下的岩壁上雕刻着“卧龙潭”、“金鸡洞”还有一幅石刻,筏工说这里就是“卧龙潭”,水深达30多米,是九曲溪内最深的水潭。据说西游记中小白龙腾出水面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距离水面不高的岩壁上,我看到了“四曲”二字,距离“四曲”不远就是“飞翠流霞”和“金鸡洞、卧龙潭”的石刻。“飞翠流霞”和“金鸡洞”是两个景点,靠得很近。巨峰半壁上下有两个洞穴,上为鸡巢岩,下为金鸡洞。传说武夷金鸡为世人司晨,可是谁也没见过金鸡。朱熹关于四曲的题诗: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落碧监毵。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写出了黎明前鸡鸣星稀,西天的月光下衬出的一片空山静境。因此,在卧龙潭岩壁上刻上了“飞翠流霞”四字。




在金鸡洞卧龙潭石刻的上方有一个很大的石窟,石窟边缘有些木材枝条的东东外露。筏工说那是悬棺洞,里面的棺椁被盗墓的光临过了,那些外露的木板就是悬棺的残骸。



这座山峰在九曲溪边傲然挺立,高大的峰顶直刺苍穹。筏工告诉大家,他们叫它“泰坦尼克号”。我们回首望去,这座溪边的石峰的确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驶向九曲溪的下游。



三曲到了,岸边的石崖上雕刻着“三曲”和《九曲棹歌》•三曲诗: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这座山峰叫小藏峰,也称仙船岩、船场岩,位于三曲溪南。有诗曰:“峰名小藏藏何物?万仞悬崖架两船”。这“两船”,指的是悬架在小藏峰东壁的两只3800多年前古越人的“架壑船棺”。



竹筏在溪流中向下游飘去,一块很大的石头窝在水中。石皮如同梯田一样布满石块表面,石头上面还有三个圆孔,不知是什么用途?




远方可以看见亭亭玉立的玉女峰身影了,估计我们已经到了九曲溪的二曲辖区了。




果然,不远处的一处石壁上就刻着“二曲”二字。黑色的石壁上还刻有《九曲棹歌》•二曲诗: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前方秀丽的山峰就是玉女峰了,也是武夷山九曲溪上的主要景点之一。玉女峰是武夷山典型的柱状山之一,峰壁上被两条垂直节理将柱状体分成高度递增的三块岩峰,宛如比肩俏立的玉女三姐妹一样,故称玉女峰。




这座山峰像馒头一样,不知道叫什么?上面的球球好像随时会滚下来一样。



溪边的这座山叫铁板嶂,位于大王峰南面。这座山像一堵城墙,横亘在大王峰与玉女峰之间。因因山体石崖峭削,色如铁板而得名。有诗曰:亭亭玉立玉女峰,铁板嶂来阻相逢。王母怜惜赐镜台,水中倒影大王峰。



这里是靠近一曲的一处渡口,岸边的台阶上还有游客在这里游览、观看溪水上顺流而下的翩翩小筏。




竹筏划过铁板嶂,即为一曲了。筏工指着左前方的一座山峰告诉大家,那就是武夷山风景区著名的大王峰。大王峰又名沙帽岩,因山形如宦者纱帽,独具王者威仪而得名。它雄踞九曲溪口北面,是进入九曲溪的第一峰。



大王峰海拔530米,上丰下敛,气势磅礴。远远望去,犹如擎天巨柱,在武夷三十六峰中,有“仙壑王”之称。大王峰四周悬崖峭壁,仅南壁有一条狭小的通道,供游客登临峰巅。



筏工指着一曲北岸的一块巨石告诉大家,那就是“水光石”。水光石又名晴川石,原是一处古渡口叫水光渡,为溪南、溪北的游客辐辏之地。“水光石”位于铁板嶂峰麓稍东,临溪北岸,高约数丈。朝晖夕照时,把曲水波光映射于岩石之上,故名水光石。







竹筏离开了水光石,继续向下游漂移。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下,一条45度斜坡的石阶道直通溪水岸边。两位身穿汉服的女孩坐在石阶上,遥望暗绿色的水面,当然也包括我们这几叶竹筏。距离石阶小道不远,是一条溪边栈道。一位红衣女孩在栈道观景台上向我们挥手,我们则以高声欢呼予以回报。




我们告别了红衣女孩,竹筏进入几块巨石后面。岸边的一块巨石上有红色石刻:“石门”二字。这个石门位于顺游九曲溪的一曲将尽之处,是一组肖形的溪石所组成的景观。据说古人将石门比拟为龙门,希冀飞腾,鲤鱼跳龙门。这里是古时乘舟逆游九曲溪初进一曲之处,景物寓意游程吉利,前途发达。




就要抵达此次九曲溪竹筏漂流的终点了,溪流在这里分成两条水道,筏工将我们的竹筏撑进了左侧的一条溪流水道之中。这里溪水平静,呈现绿色。两岸是茂密的树木和竹林,枝条已经伸入到溪流上空,我们仿佛在一条绿色长廊里漫步一样。



几分钟后,竹筏的左前方出现了一个漂亮整齐的台阶堤岸,这就是九曲溪的武夷宫竹筏码头。许多游客坐在码头上,或瞭望,或看手机休息。我们告别筏工,离开水面的竹筏,踏上了陆地码头。




我们上午8点在星村竹筏码头登上竹筏,开始漂流,9:45分登上武夷宫竹筏码头,全程用时1小时45分。我们目送空筏向下游飘去,目光移向上游,又有一叶竹筏飘然而至。我们这次竹筏漂流九曲溪,虽然只有9.5公里,不到两个小时的航程,但却坐游了九曲两岸奇峰怪古,佳景胜迹,此行值得。来武夷山不来九曲溪竹筏漂流,路费可真白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