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清明犍为自驾二日游|穿越时光的蒸汽之旅

作者:金哥铁马 显示图片

在三月油菜花盛开的季节里,收到过犍为“嘉阳小火车”的推送,“嘉阳小火车”早有耳闻,却一直没机会去。虽然清明假期不完全是用来游玩,但总还是有闲的时候,加上高速过路免费,那就去犍为看看吧。
犍为这座因水而繁荣、因郡而得名的古老县城,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东南部,有“嘉阳小火车”“犍为文庙”“罗城古镇船型街”等旅游名片。

从成都出发驱车213公里过眉山市、乐山市,在犍为北下高速,到达“嘉阳·桫椤湖”景区,导航“嘉阳小火车”实际到达的是嘉阳小火车的“跃进站”。


这座仿佛被时光封印的蒸汽车站,飘散着煤烟气息。当黑铁车头喷涌出白色蒸汽,低沉的汽笛声划破山谷时,仿佛瞬间跌入上世纪60年代的老电影。


建议关注"嘉阳桫椤湖"公众号了解景区详情及实时信息,如遇三月旺季乘坐小火车,可在公众号提前购买车票锁定靠右座位,春日暖阳穿透车窗,将沿途“金黄油菜花海”染成流动的鎏金画布。


高德地图搜索“嘉阳国家矿山公园”“犍为嘉阳小火车”“四川嘉阳集团”均是到达的“跃进站”,四川嘉阳矿山公园与桫椤湖景区、蜀南茉莉香都度假村共同构成嘉阳·桫椤湖旅游环线。景区内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园内有世界上唯一仍在运行的客运蒸汽窄轨小火车;有民国时期中英合资煤矿的矿业遗址黄村井;有中苏蜜月时期遗留的工业古镇芭蕉沟;有两旁覆盖有数万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树的芭马运煤古道。


PS:“跃进站”是“嘉阳小火车”的起点站,如想体验乘坐小火车,可在这里现场买票,也可以提前3天网上订票(小火车是发车时间是固定的,季节不同有所调整,可在"嘉阳桫椤湖"公众号查询)。票价:1️⃣小火车观光专列单程:票价80元/人。2️⃣小火车观光专列往返:票价160元/人。3️⃣黄村井矿井探秘游体验:票价80元/人。4️⃣小火车观光专列短途往返:票价80元/人。如自驾到这里,这里有停车场,可买小火车往返票游览体验;也可买单程票后请代驾将你的车开到指定位置;如不乘坐小火车,仅在“跃进站”打卡就可自驾前往下一个中途站点-“蜜蜂岩”。跃进站至芭蕉沟有旅游快速公路(8.5米宽),全程15公里,自驾或公交车均可到达。

“跃进站”距“蜜蜂岩站”8公里,蜜蜂岩车站由于弯度大坡度陡,便利用詹天佑发明的“人”字形掉头方式,让火车通过机车掉头的方式实现转弯的目的。由于火车掉头后要向反的方向开,常有乘客会误以为火车又开回去了,其实火车是沿着另一条轨道继续向芭沟方向前进了。


这里也是中国铁道博物馆四川嘉阳小火车科普体验基地,停着两个蒸汽火车头,一个是标准轨一个是窄轨。


在“蜜蜂岩站”可见证工业时代的浪漫,这里人不多,轨道旁的树木、站台、房屋都比较适合拍些怀旧感的照片。






顺着右边轨道前行500米,有一观景台,这里叫“段家湾”,是拍摄小火车穿行油菜花海的最佳机位,清明节期间,不仅油菜花期已过,连油菜杆都收割了,所以这个最佳机位一定要在三月份来拍照。


有点遗憾不能在油菜花开的季节到这里打卡拍照,只好借用一张在段家湾拍摄的嘉阳小火车经典网图。


离开蜜蜂岩,导航嘉阳阳光酒店(芭沟站),驱车8公里,来到嘉阳·桫椤湖旅游景区。

芭蕉沟是嘉阳·桫椤湖旅游景区核心景区,嘉阳小火车的终点站“芭沟站”也在这里。


“说起芭蕉沟,心里凉悠悠,跟着工人走,又有烟儿抽,再过三五年,还有娃儿逗”,这首流传于解放初期的民谣,印证了芭蕉沟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工业辉煌。几载繁华后,这里形成了一沟一镇的壮观场景。芭蕉沟是川西南民居建筑保护较好、风格较统一的地方,小角楼民居建筑群、苏式建筑特色突出。穿行其间会让您仿佛回到从前,再次让您体会穿越时空的感觉。芭蕉沟四周高山环绕,这里夏天很凉快,没有工业污染,更是天然的避暑胜地。


刚到芭沟站,就遇到一趟小火车发车,从跃进站一路游览过来,还是第一次见到运行中的火车。芭沟站的返程的小火车车头是到着开出去的。





刚刚那趟车走了一个车头,芭沟站还留有一个车头,正好可以拍拍照。




离开“芭沟站”继续往里走,就是铛铛车站。


可以在这里坐“铛铛车”去黄村井,也可以在下面东方红广场边坐观光车去黄村井。




从铛铛车站下去就是东方红广场、毛泽东思想大舞台,一个很有时代特色的建筑,也是景区标志打卡点。




大舞台右边的两层楼房已被改造成了“大礼堂酒店”,保持了建筑原有的外观。





“大礼堂酒店”对面是“影剧院”,“影剧院”没有开放。






“影剧院”旁边是“苏联专家楼酒店”


在“影剧院”和“嘉阳矿山公园博物馆”中间有假山鱼池、石凳石桌、树木花卉,这应该是当年很热闹的休闲娱乐聚集场所了。




“嘉阳矿山公园博物馆”也在这里,不知为何没有开放?



返回到“东方红广场”继续往下走。




沿梯子下去,这里是“中福场老街”



嘉阳“中福场老街”形成于20世纪30至40年代。这里曾是嘉阳煤矿的核心生活区,保留了民国至建国初期的建筑遗存,融合了川南传统民居、苏式工业建筑与特殊年代标语等元素,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中福场老街”也就100米左右,大多已无人居住,偶有店铺及民宿在营业。



逛完“中福场”,芭蕉沟的游览也就差不多了,又回到了“芭沟站”。


刚好,当天最后一班小火车,到达“芭沟站”。






到“芭沟站”的小火车车头是正向进站的,返程就是车头倒行牵引出站。


小火车在“芭沟站”没有过多停留,下客上客完毕就出站了,这次是两个车头牵引出站。




附芭蕉沟导游图


时间关系就没有去后面的“黄村井”了,直接导航犍为县城,约30公里50分钟到达县城酒店。
PS:黄村站是小火车最后一个站点(坐铛铛车或东方红广场坐景区观光车均可达)。这里的“黄村井”是嘉阳煤矿解放后开办的第一口矿井,1952年建设,1986年结束开采。这口矿井目前已废弃不再采煤,是专门供游客下到百米井巷,亲身感受近现代南方薄煤层开采的魅力探险游景点。可体验矿工升降车(猴儿车),深入地层感受采煤岁月。

找好酒店停好车,步行导航“古犍刘记牛肉饼”,吃这家老字号牛肉饼随时都需要排队。


刚出锅的饼皮酥脆掉渣,秘制牛肉或肥肠蒸笼裹着花椒的麻与辣椒的烈。



牛肉饼有牛肉和肥肠两种馅选择,8元1个,也可以选择含两种馅的鸳鸯15元,个人更喜欢肥肠的嚼劲。


在隔壁店铺找了座位,又要了钵钵鸡、豆腐脑。



犍为咔饼皮薄肉厚,粉蒸肉细腻软糯,入口香辣回甜,一口咬下去满满都是料。“钵钵鸡”用藤椒油浸润的汤底,让鲜嫩鸡片与脆藕片在唇齿间奏响麻辣交响曲。特色豆腐脑,加爽滑的粉条,口感软糯又Q弹,是很特别的味道了。
犍为还有其他美食:豆腐咔咔儿、蛋烘糕、叶儿粑、跷脚牛肉……

昨天晚上也去过距古犍牛肉饼不远的“苏三拉面”发现没有营业,原来他只卖上午。今早再去就当去吃早饭了,生意很好,需要排队拿号。

等了约一个小时才吃到这碗本地人私藏的“苏三拉面”。



说句实话,个人觉得味道一般,没有配绿叶菜,牛肉份量也很少,也许还是习惯家乡杂酱面的口味。
犍为文庙也在附近,吃完拉面去文庙看看。

作为全国第四大文庙,这里的“九龙丹陛石”与“九凤藻井”藏着皇家规制的大气。正逢清明,孩子们在“泮池”边放纸船祈愿,棂星门下穿汉服拍照的少女衣袂翩跹。来,一起走进这座儒学圣殿。



建于北宋真宗祥符年间(公元1008至1016年)的犍为文庙,原址位于清溪镇沉犀村,至今已近900年历史。其间经历了南宋迁址城南、元末毁于战乱、明初重建、明万历39年迁址罗盘坝、万历46年迁还旧址、明末焚毁、清代康熙年间重建等“三迁三建”,中间12次大型维修,直到清咸丰年间最后一次维修,才形成今日之文庙。








犍为文庙在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上,有很大特色:大成门屋面“天七文运”下泊飞角三重檐在国内独一无二,曾为意大利古建筑师卡卡拉拍手叫绝;大成殿全龙木雕撑弓在四川绝无仅有;九台上160只形态各异的蝙蝠护栏雕饰为石雕一绝;圣域、贤关旁各加一便门与礼门、义路相通,把祭祀大典与平时瞻仰分开,构思巧妙;照壁书“万仞宫墙”区别于其它文庙的“数仞宫墙”,相传该文字由一在押犯所书后由此获释,一时传为佳话。







游览完“文庙”,去了岷江边的“远洋广场”打卡。

“远洋广场”临江而建,巨型青铜浮雕墙记录着"南方丝绸之路"的商旅传奇。在观景台点杯盖碗茶,看货轮缓缓切开翡翠色的江面,对岸的青山像未干的水墨画晕染天际。



离开犍为县城,驾车28公里到达“罗城古镇”。

“山顶一只船,云中一把梭”,罗城古镇早有耳闻,今日得以拔草。这座藏于四川乐山犍为县的明清古镇,以形似“船”的独特街巷闻名,被誉为“中国的诺亚方舟”。古镇主街凉厅街俗称“船形街”,始建于明代崇桢元年(1628年)。时至今日,这条幸存下来的老街仍保留着部分明清时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风貌。 


“船形街”是罗城古镇的心脏,这条长达209米的青石板街,两端窄、中间宽,形如船底;两侧的木质长廊似船舷,街尾的灵官庙如高耸的船尾楼,而中央的古戏台恰似扬帆的桅杆。立于戏台前环顾,仿佛置身一艘停泊在山巅的巨船,数百年前为祈雨而建的“风水船”,如今成了凝固时光的活化石。







船形街两侧的凉厅街长廊,是古镇的“露天客厅”。四百米木廊下,竹椅如列队的士兵,从街头排到街尾。老人们就着茉莉花茶摆“贰柒拾”纸牌,叮当声与茶香在穿斗式木廊下交织,一坐便是一天。






在罗城,时间仿佛被凝滞了。这里没有招摇的网红招牌,没有千篇一律的土特产店,甚至连“游客”这个词都显得突兀。





逛到灵官庙也就结束了“船形街”的游览,又折返回去继续游览。




在“船形街”向南一个巷子里,藏着一个叫“川主庙”的遗址。




穿过“川主庙”,来到“铁山湖”,这里已被打造成公园,沿着步道可以回到游客中心停车场。




结束罗城古镇游览,也就结束了此次清明二日慢时光的行程,打道回府。

两日之间,穿梭于蒸汽机的轰鸣、文庙的肃穆、古镇的市井,仿佛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巡礼。嘉阳小火车的工业浪漫、犍为文庙的士人风骨、罗城古镇的草根韧性,共同勾勒出川南大地“儒匠共生”的精神图景——这里有庙堂之高,亦有江湖之远;有历史的恢弘叙事,更有凡人琐屑中生长出的永恒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