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3-16
离开梅州,经过六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便到达福州市。福州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旅游城市,市区集中了很多历史遗留的痕迹。城市和山村不同,进出开车的话还要为找停车位而烦恼,所以我们把酒店就选在三坊七巷附近,这样无论是散步出行还是打车都很方便。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果然明智,我们一到福州市就被马路上成群结队的小电驴震撼到了。入住酒店后出去走走,看到周边美食林立,走几个街区就是南后街,十分便利。
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总占地约45公顷,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那三坊七巷是指什么坊什么巷呢?“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都在东街口附近,南后街是其主干道。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福州市三坊七巷,是中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
从酒店散步去三坊七巷,会经过一段露天美食街——达明美食街。晚上六点半,夜幕还没降临,美食街上已经人头攒动,移动小车、桌椅板凳,老板们早已摩拳擦掌,使劲招数招揽八方来客了。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夜经济在这里显然得到了很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没想到刚踏进这个城市,一股浓烈的人间烟火味已经妥妥地把我们淹没。
再往前没几步,一个拐弯就闯进了南后街。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漫步其中,十分轻松惬意。
由于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建筑,看到商铺的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行走在石板铺成的弄堂里,指尖触碰着砖墙和木窗棱,耳边传来戏曲社的姑娘们莺莺燕燕的婉转曲调,顿时感觉自己仿佛是个古代女子,穿越到了百年前。
在福州市西湖公园深处,隐藏着一座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院,全国省级博物馆中唯一集博物馆、自然馆、艺术馆、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中心、国家水下考古基地“六合一”的综合性博物馆——福建博物院。这就是我们第二天主打的探访地,我们九点半出发,接近博物院的地段已经开始堵车,一路堵到博物院门口。博物院停车场的基础建设实属落后,留给参观者的地面停车位只有寥寥数十个,只能出去一辆,放行一辆。而且大门进出道路只有一条,一旦堵住,两个方向的车辆都会寸步难行。我们还算幸运,等了十五分钟终于可以入内。
博物院整体建筑独具海洋文化特色,同时又融合了闽南石文化和福建古代建筑风格,如福建民居特色的几字形屋顶、图腾柱、浮雕墙体等。展厅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共设有15个展厅。博物院拥有馆藏文物22万余件、自然标本1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万多件,以海丝文物、华人华侨文物、革命文物、红色文物、书画文物等为主要特色。基本陈列包括“福建古代文明之光”、“闽迹踪寻——福建考古成就展”、“恐龙世界”、“闽海蔚蓝”等,全面系统地展示福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
开放时间为每天9:00-17:00(16:0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我们主要参观了几个重要展厅:古代文明之光、宋词里的福建、国家宝藏。
整体来说展厅布局合理,展品丰富,空间阔绰。博物馆除了介绍古代海上丝路、船舶、瓷器等,还有诗词、乐器、书画、日用器具等,展示了福建的发展历程,展品丰富,增长知识。还有不少文创产品,适合拍照打卡。照例,我们每到一个城市必去博物馆,看一看镇馆之宝,最后带走一个冰箱贴。
逛完博物院应该找个地方垫垫肚子了。由于博物馆就紧贴着西湖公园这一圈街区,我们索性步行穿过半个西湖公园,到老街觅食。
西湖公园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被人称为“福建园林明珠”。西湖公园为典型古典园林造园风格,利用自然山水形胜,配以当地树木植被,讲究诗情画意,以小见大。“一池三山”布局,由开化屿、谢坪屿、窑角屿组成,通过柳堤、飞虹桥、玉带桥、步云桥联接,成就这山水一色。
踏入西湖公园,眼前的一切着实令人惊艳。公园内植被丰富,树林茂密,密密的枝叶相互交叠,行走其间仿佛漫步丛林,炎热浮躁的心也顿时宁静下来。特别是那热带地区特有的大榕树,硕大的树冠庞大如伞,主干粗壮,树皮带有纵向的裂纹,凹凸不平的纹理给人一种古朴质感。它的枝条向四面水平延展,延展出来的枝条又会向下生出气根,最终形成支柱根。然后枝条再向外延展,再派生气根,形成支柱根。如此往复,最终“独木成林”,甚是奇特。如此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让人不禁赞叹自然的奇异。
漫步在蜿蜒的石头小径上,耳边阵阵啾啾鸟鸣,周围的自然景观如诗如画,远处的湖面波光粼粼,让我一下子爱上了这个大众公园。 园中也不乏历史遗留建筑,古老的亭榭、历史的痕迹,好似在讲述它的故事,不禁驻足品味,让我们感受到了福州深厚的文化底蘊。
福州西湖公园环湖步行道南起廊桥韵景点,沿湖滨路北侧绿地至福建会堂,以外挑步行道形式至西湖宾馆,顺其向北,经北湖岛至左海公园。环西湖步行道往南经芳沁园至福建博物院,沿博物院南侧绿地向西至湖头步行街,顺其南下穿“荷亭晚唱”景点,环西湖一周再回至廊桥韵景点。为方便游人入园,环西湖步行道规划沿途设置6个主要入口及多个便捷入口。走到公园出口,便见一座天桥横贯马路。可是,天梯两侧树荫丛丛,使我不禁疑惑,难道我们还没走出西湖公园?上了天桥往下一看,底下有一条河道。用石块累积的河坝配以木质的栏杆,另有两岸接天连叶的大树的加持,宛如森林。密密层层的树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害得硬朗的阳光只能挤过叶的间隙,方能与河面会晤。绿的树,碧的水,光的影,一切归于平静,让我驻足停留,不忍离去。
福州西湖公园,不虚此行。
顺着街道一路走,就找到了一家藏在街头巷尾的老店——得胜鱼丸。这是一个特别小的店铺,但客人却是络绎不绝,一点过后,还是高朋满座。门口有做好的鱼丸销售,方便老顾客打包带走。据说这是会跳舞的鱼丸,鲜到舌尖打颤。现杀鳗鱼打成雪白鱼浆,裹住土猪肉爆汁馅心。师傅手腕一抖,沸水一滚,丸子瞬间活了过来。咬下一口,鱼丸鲜嫩软弹,口感细腻,肉馅与鱼丸搭配得恰到好处。
店里的肉燕也是福州小吃一绝。肉燕就像南方的小馄饨,但是这“馄饨皮”的来历可不一般。相传,早在明朝嘉靖年间,福建浦城县有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大人,吃多了山珍便觉流于平淡。于是,他家厨师取猪腿的瘦肉,用木棒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的蕃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做成扁食,煮熟配汤吃。御史大人吃在嘴里只觉滑嫩清脆,淳香沁人,连呼“大妙”,忙问是什么点心,那厨师因其形如飞燕而信口说“扁肉燕”。后扁肉燕与鸭蛋共煮,因福州话里鸭蛋与“压乱”、“压浪”谐音,寓意“太平”,而又有了“太平燕”之说。 福州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必吃“太平燕”。
如今在福州僻街小巷,如听到一串有节奏的“嗒、嗒”之声,循声而去,就可寻及燕皮店。正宗上好的燕皮,需打制燕皮,猪肉必选后腿的精肉,配以上好的蕃薯粉,肉粉配比要恰到好处。燕皮通过精细复杂的工序手工打制而成,薄如白纸,其色似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肉燕皮薄馅多,咬破外皮的刹那,细腻的鲜汁在口中蔓延开来。店铺虽小,但是能够深得民心,足以证明他们家食材新鲜,老板用心制作,食物朴实无华啊。是啊,人这一辈子,能够安心于一个工作本就不易,若是能用心把这个工作做踏实,当做一份乐趣一份责任,那就更难能可贵了。
到了福州怎能不喝上一口茶呢?午饭过后,我们穿过比邻西湖公园的左海公园,来到左海茶室。推门进去,主理人迎上前来,面露为难地解释此刻正是他们的研学时间。不过听我们说是外地游客,炎热当头想喝口茶去去暑热时,她立马给我们安排了茶位,耐心地帮我们点好了茶点。正当我们感激不尽时,她却还在为不能为我们提供特色点心而感内疚。
原来这个茶馆开业不久,除了提供茶品和小点,还同时兼有福州民俗文化和精神文明宣传的功能。在这里会定期进行茶艺、茶道等茶文化表演,并定期邀请民俗专家或文化艺人等到场,在福船舞台上开展闽剧、评话、福州文化攀讲等表演,同时结合拗九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在茶馆开展活动。环顾四周,墙面上的老照片就在讲述白茶从采摘到制作的传统工艺。据了解为确保大众消费属性,茶馆内不设最低消费,消费价格大众化,茶水一杯15元,有茉莉花茶、茉莉红茶、茉莉大红袍、武夷岩茶等多种品类可供选择。另外还有59元-299元不等的茶水、茶点套餐。店内还有鱼丸、肉燕、芋泥、马蹄糕、黄米糕等佐茶糕点和福州地区风味小吃可供选择。我们点的套餐里配有不少小点,其中青橄榄是我们小时候吃的零食。含在口里虽有涩感,但是回味清香。我将一颗橄榄压扁投入茶壶,橄榄的清香在茶汤中滋润开来,嘿嘿,也别有一番滋味。
福州有句老话“爱喝汤水的人,有情有义”,福州老少平日喜欢在品茗中交流情感,而我们也在茶香中享受了一个闲适的午后,也感受到了福州人的待客之道。
回酒店休整一番查了一下附近的美食。有特色的饭店太多了,一时不知如何抉择。正好看见一个主打霞浦海鲜的饭店,很合我们心意。快饭点时间了,我们便步行过去,没想到席位已满已经等位。本想着换一家,但是服务员一边热心招呼茶水,一边端上了西瓜,怪不好意思走的,还是耐心等位吧,一等就是四十分钟。
不过结果却没让我们失望。这里食材新鲜,品种繁多,还吃到了我心心念念的笔架螺。盐焗双螺保留了螺肉的原味,焗烤的时间恰到好处,使得螺肉鲜嫩多汁。就是上菜之后,我们还得顾着品尝其他菜肴,等回过头再吃螺肉的时候,发现螺肉被海盐的预热炙烤得水分流失,差点变成肉干。看来这道菜不能被忽视,得当吃则吃啊。特别提一下碎螺,本以为只是一道寻常的炒螺,但是口感和味觉确实被惊艳了。螺肉虽混着碎壳,但壳极易剔除,螺肉也很入味,鲜嫩Q弹,不愧为招牌菜啊。因为等位,店家还特地送上芝士蟹排,特别鲜脆,相当有质感。虽是赠品,但也毫不怠慢,看,这么一大盘,商家绝对大气。
福州,很喜欢。下次再来!
“南巡记”马上要接近尾声了。离开福州回上海路程较长,所以按计划,中途到丽水停靠一夜。我们睡了个自然醒,笃笃定定用完早餐,从闽江饭店出发到丽水差不多五个小时。下午三点半到酒店休息,六点散步到附近用餐。昨晚的闽菜还历历在目,一转眼今天浙菜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
五点半的街道,行人较少,我们循迹的餐饮一条街好像也没多少顾客。跟着导航找到花园里家宴,一楼是大厅和通道,没有服务员接待,得乘电梯上三楼用餐。我心里犯嘀咕,客人都没有,但来都来了,先看看情况,如果实在不行就换一家。走出电梯,来到大堂,一下子豁然开朗,整个饭店面积很大,十分宽敞。一问前台,包间都坐满了。那大厅有位吗?答曰:只有包间,没有大厅。原来三楼的一整排商铺被分成横向两侧为包间,中间为过道,所以就没有大厅了。每一间包间一般有两桌,二十几间包间都满员的话,生意之兴旺可见一斑。我们看了看菜单和明档区,别说菜品丰富还挺有吸引力,那就一边点菜,一边等位吧。终于有位了,旁边两个包间好像是团队餐,服务员阿姨们既要给他们上菜,又要给我们收拾桌子,看似忙得不可开交。算了,桌子还是我们自己用湿纸巾消毒一下吧。虽然店家有很多团购套餐,不过我们还是觉得要点想吃的、特色的,不要被套牢。五菜一汤,每一道菜都符合我们的口味和期待。买单时,小姐姐原本已经打印出账单了,但她又看了一眼菜单,问:你们点了红焖甲鱼?对啊。她立刻说:哦,那等等,我查一下今天有没有活动。结果红焖甲鱼优惠了80。感谢细心的小姐姐,对丽水的好感值一下子提升。
从饭店出来,天空已拉上黑幕。回酒店睡觉太早,那就到江边的“应星楼”去逛逛吧。
丽水旧称处州,已有1400多年历史。在丽水江滨公园,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应星楼,静静地矗立着。这座楼始建于南宋开禧三年,至今已有810多年的历史。在清光绪二十七年,它曾被重建,但1944年却被日本侵略者焚毁,仅存了十七年。2009年,这座楼再次重建,重现了它当年的雄伟姿态。重建的应星楼高达45.9米,共有九层,面积达2480平方米。
应星楼的名字来源于天上的少微处士星宿,因为大溪对岸有座少微山,又名大栝山,山名少微,州曰处州。
应星楼是一座仿宋塔楼,按照宋式营造法式建造,大木作、挑檐翘角的屋面以及正脊上的鸱尾等细节都体现了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艺术元素。楼内按照“应天、应地、应人、应愿”的四应文化布局,体现了“天人合一,顺天应人”这一中国古代星象文化的核心理念。
应星楼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丽水的文化地标,游客可以在此俯瞰瓯江滨江的美景,感受丽水的历史韵味和文化氛围。
第二天用完早餐,点好咖啡,我们就要打道回府啦。丽水到家路程约五小时,途中还要加油、用餐,约摸六个小时回到上海的家。至此,我们的2024南巡记--“十六日穿越六省自驾游”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怎么来形容这一路呢?快乐-满足-惊喜-感动-平安……脑海里蹦出一连串关键词,这些词,最终都汇成了--完美。是的,有亲人在一起的旅行,才会完美。只要父母健健康康,腿脚利落,我们就会一直陪他们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