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十二小时 │ 外滩光影与武康路旧事的双面叙事

作者:边走边唱 显示图片

今年年初,上海武康路豪车大聚集,看得我热血沸腾,我倒不是想看看沪爷怎么给小韩震撼,而是想看看那些千万级豪车究竟是什么样。虽然我不懂车,也不开车,但是贫穷不能限制我的想象啊?!
我第一次刷到武康路豪车是1月11日,那几天正鬼冷,就没有去看。到了17日,那段时间武康路豪车视频推送的非常密集,越发吊起我的兴致。于是决定周六去上海逛逛。


我买了早上的头趟高铁票,5:00就从家里出发了。我没有打车,而是骑着电动车去火车站。寒冬清晨的寒冷让我后悔不已,路上停了两次暖手,其实气温还是零上呢!进了车站,用水杯暖了半天才缓过神来。
高铁到上海的车程约2.5小时,正好眯个觉。


到了上海坐地铁到交通大学站出来,远远就可以看见武康大楼矗立着。


好奇怪,几十年来,上海我去过N次,但从来没有仔细关注过这座大楼。倒是前年去武汉,看见巴公房子才想起来和武康大楼有点相似。其实这种纸片楼广州珠江边也有一座爱群大厦。这几年不知道武康大楼就怎么火了起来,我非常诧异。


武康大楼的路口四面八方都挤满了人,看得出来很多是游客,居然还有旅游团,应该都是来看豪车的吧!
十点多了,豪车并没有出现,游客们倒是能沉得住气,一个个都耐心的站在路边不肯动,生怕位置没有了。我到没有那么较真,心想豪车总归要从武康路整条马路经过,不如趁这功夫再沿着武康路转转。













上海浦西的小马路我逛过好几趟,对于上海,我有一种近乎着魔的痴迷。上海的那些老教堂建筑、名人故居、外国领事馆等都是我喜欢逛的。武康路也不例外,这条路上有宋庆龄故居、孙道临旧居、巴金故居、顾祝同和郑洞国故居、正广和大班住宅旧址。


民国名人故居最集中的莫过于北京、上海、天津和南京了。别的城市就鲜有这么集中的了。这其中,天津五大道算是最密集的,不是散落的,而是面对面、门对门、肩并肩、背靠背的。不过要论故居的文化属性,还得是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


武康路129号的阳台

武康路上有两座阳台我之前没有注意到,这次一并去看了。一座是武康路210号阳台罗密欧阳台。还有一座是武康路129号的阳台,这一座没有名字。据说上海陕西北路和奉贤路路口有一座朱丽叶阳台。其实那只是一座街头景观作品,而且那粗粝的陶土外墙、巴洛克风格,缺少了些许甜蜜和浪漫。


武康路上的罗密欧阳台

要我说,129号的这座阳台才称得上叫朱丽叶阳台,和罗密欧阳台一南一北,一东一西,隔街相望。这两座阳台风格形制都差不多,实属不可多见的阳台。129号阳台早年就因上面挂了蝴蝶结爆火起来,成为网红打卡地。后来让武康大楼的阳台抢了风光。
其实我也蛮讨嫌这种网红打卡的方式,以前我去皖南总看到很多游客拿着长枪短炮对着村里的老人怼脸拍照,美其名曰人文照片招致村民们反感,发生过村民撂下担子要打游客的情况。除了演员、网红,很多普通人好像都不喜欢自己的生活受到干扰,尤其是严重干扰。


现在武康路上的老建筑开放了几处,比如意大利总领事馆旧址、“武康庭”等,里面倒是可以逛逛看看。


在武康路慢悠悠逛了一个多小时,满以为豪车车队应该过来了,哪知道还没有动静。




回到路口,聚集的游客和市民越来越多了。一些游客便向警察打听情况,一位警衔比较高的老警察说,不一定会来的。但是更多的人依然聚集在路口,或站立、或坐下了,或去咖啡店买咖啡,反正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后来知道是不让豪车们扎堆扫街来了。


武康路上著名的老麦咖啡馆

我在路口的椅子上坐下来抽烟喝水辨识韩国人,也不着急。
韩国人其实是很好辨认的。穿着方面确实讲究,但是和上海当地人比起来又有点不一样,怎么说呢?到底还是缺少一点洋气吧。有的哇凉哇凉高谈阔论,有点轻声私语,眉宇间总透露着一股,哦,原来不过如此的样子。可能在上海这样的城市,他们也会表现得很斯文得体的样子,其实在香港半山缆车、张家界、桂林街头,在很多地方,我都看见韩国人大声地叽哩哇啦。




以前,我们总自卑,似乎中国人到哪里都被人嫌,因为不讲文明,不讲公德,公共场所闯红灯、随地吐痰、大声讲话,好像成了中国人的标签,其实走出去,见多了市面,你就发现《读者》、《意林》这些刊物以及高华、公知等人的文章,其实是别有用心的,他们就是羞辱打击我们的信心,让我们自我暗示我们就是不行,就是落后于欧美。实际上,完全不是一回事。



隆冬的上海街头,因为热岛效应,似乎比江北暖和,我坐在街头感到温暖如春。
一直等到中午12:30了,车队依然没有出现,我便不再等了。起身离开了武康路,我可不愿意为了所谓的豪车,耗费我的时间。于是决定去那几个拍“三件套”网红机位转转。




坐10号线到南京东路,先去礼和大楼。



【礼和洋行】大楼建于1898年,在九江路和江西中路路口,原为德商礼和洋行的办公楼,大楼的底层设有连续半圆拱券。大楼本身很漂亮,现在这里是拍东方明珠的圣地。把东方明珠框进拱圈门拍,很有质感。



然后去沙美大楼。【沙美大楼】建于1918年,原名沙美银行大楼,是一座折衷主义建筑。顶楼的天台咖啡馆能和东方明珠塔同框。可惜这里已经停业了,似乎街区在出新改造。不过这里还可以沙美大楼门口的柱子作为前景框架,拍对面的利康大楼。利康大楼是座红色三角形砖楼,建于1920年,又叫北京公寓,也是一座折衷主义建筑。这楼也开始出新改造了。


沙美大楼向西到圆明园路口可以拍东方明珠塔与两侧复古街道新旧交替的画面,很有感觉。






顺着圆明园路北行是外滩源。


从划船俱乐部西翼游泳池的遗存门头蹲下来拍新天安堂应该不错,但是我实在蹲不下来

外滩源有外滩地区最早建成的一批历史建筑,保留了原英国领事馆、联合教堂、教会公寓、光陆大楼、广学大楼、兰心大楼、协进大楼、哈密大楼、女青年会大楼、圆明园公寓、安培洋行大楼、益丰洋行大楼等一大片历史建筑。
现在这里已经出新改造过了。不过遍地的户外摊点、色彩斑斓的太阳伞让这片街区看起来非常凌乱割裂。我不太感兴趣,没做逗留,径直走到乍浦路桥。


乍浦路桥南头可以拍新天安堂与浦东“三件套”同框照片,别有一番风味。


站在桥上可以拍外白渡桥与三件套同框照片。乍浦路桥的老法师真的很多,当然还有“拗造型”的网红。据说老法师们会众筹找女模特来拍照。


上海邮政博物馆离乍浦路桥不远,其透过大门把东方明珠框在其中,拍出油画的感觉,但那天不营业,所以没去。



这就是世纪同框,上海大厦与"三件套"、外白渡桥出现在一张照片里



过乍浦路桥沿着北苏州路滨河步道不远有世纪同框拍照点,也是拍外白渡桥与三件套同框照片。



从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馆旁边拐弯就是滨江观景栈道。这一段走起来如果不是大太阳,其实蛮漂亮的。一般人都是在南外滩玩,而不知道北外滩现在更舒朗。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旁边有个步道天桥,站在桥上面可以拍小巨蛋与三件套同框照,蛮有意思的。实际上北外滩这一段有很多适合拍三件套的地方。我不高兴一个个找了。


从北外滩出来,走到旅顺路、长治东路路口,红砖平楼的平安里和陆家嘴的高楼有种新旧同框的美,有种魔幻与现实交织的感觉。

逛完北外滩,我想去龙阳路体验一下磁悬浮,然后再体验一下市域机场线,最后坐高铁动车回家。
从国际客运中心地铁站上了12号线,转车到了世纪大道站,不知怎么回事,我竟然莫名其妙的折返到了陆家嘴。
算了,来就来了。出了地铁站,正好去小杨生煎吃点东西吧。哪知道小杨家食客爆满,于是进了老众兴汤包馆。小杨生煎我吃过好几次,作为景点餐饮,味道还算对付,老众兴倒是第一次进去。


我点了一碗香菇焖肉面,心想这家虽然是连锁店,但老众兴好歹也算老字号了,这饭也不会差到哪里吧?!哪知道那面端上来就知道完了,面汤居然是温的偏凉一点,今天虽然气温高一点,但也不至于可以吃凉的汤面吧?面呢夹生。夹生的面真的不好吃。我喜欢吃面炝一点,但炝与夹生完全两码事。好在焖肉勉强能够入口,于是稀里糊涂吃完了面。
吃饱了继续逛。话说陆家嘴到底逛过多少次,我都搞不清楚了。但是到上海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总是我必逛之处。上海之所以称为魔都就是因为他具有独特的说不清道不明的都市魅力和城市气质,这种魅力和气质是其它城市说不具备的,北京没有,广州没有,香港也没有,成渝汉深更没有。


魔都现在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无疑是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这三座楼,这三座摩天大楼被称为魔都“三件套”。既然到了陆家嘴,不如去金茂君悦大酒店拍三件套同框照片。


从陆家嘴天桥过去不远就是金茂君悦大酒店,这里居然聚集了很多游客在拍照。躺在地上的,手机搁在地上摆POSS的,各式各样。要是上海哪里拍照最疯狂,君悦门口绝对排第一。


三座高楼在照片里直插云霄,构成三剑指心,非常魔幻。拍这个最正的位置在花园石桥路和东泰路路口,而不是在君悦门口。


东昌路上回望陆家嘴建筑群

打卡完陆家嘴,下一站去东昌路轮渡码头准备坐轮渡到外滩。
从东泰路向南到底拐上东昌路向西到底就是东昌路码头。


黄浦江(外滩)轮渡线路

黄浦江过去有很多条轮渡线,现在仅剩下17条。东昌路轮渡码头有两条航线,一条是到金陵东路渡口的东金线,另一条是到复兴东路渡口的东复线。乘坐体验各地特色公共交通也是我旅行的重要内容之一,香港、广州、武汉、芜湖等地的轮渡我都体验过。说来惭愧。上海我去过N次,居然今天才坐浦江轮渡。


东金线轮渡的票价为2元,航行时间只要10元就可以到达外滩。和武汉武汉关码头到武昌中华路码头的轮渡一样,东金线也挤满了游客。现在这条轮渡差不多已成为外地游客打卡的网红交通项目了。
在黄浦江看两岸风景的视角就不一样了,不过由于乘客多,没有办法好好拍照。



黄浦江最美一弯




到了外滩时间还早,原本想看看就走吧。后来一想,不对,外滩确实看过N次,但陆家嘴的落日黄昏和夜景好像没有拍过啊,不如就等一下看会不会有晚霞出现。
平生第一次在外滩呆了一个多小时,晚霞没有等到。干脆再等等,看亮灯。
太阳落山后,黄浦江上起风了,吹得真冷。我拉紧冲锋衣拉链,跺着脚抵御着寒冷。毕竟现在还是隆冬季节啊!



差不多六点钟,随着海关大钟鸣响起来,东方明珠开始亮灯了。但是其它楼的灯过了好几分钟才慢慢亮了起来。这时蓝调时光已经过去了,天空已经死黑一片,这夜景就缺少了层次和细节,缺少了光彩夺目的璀璨壮观震撼了。或许夏天会不一样吧!








看完陆家嘴的夜景赶紧动身,到南京东路地铁站坐12号线到虹桥火车站,然后坐末班高铁回去。


随着火车越来越便捷,到上海似乎成了极为容易得事,谁知道二十多年前我们到上海坐大巴居然要六、七个小时,想当日往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这几年,我利用周末来过上海好多趟,去年还去过枫泾、松江、南翔、安亭、嘉定,逛了好几处古镇和园林,非常便捷。
过两年北沿江高铁通了后,到上海就更快捷了。
上海有意思的地方其实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