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起苏州下属的昆山市,大家都知道,那是全国GPT百强县级市的长年霸主呀!
如果问起昆山最著名的的旅游景点有那些呢?长三角人士都知道:周庄、锦溪古镇、千灯古镇和亭林园。
至于说到巴城老街,也许只有老食客才会知道,那是秋季品尝正宗阳澄湖大闸蟹的好地方。至于其他还有什么特色么,那几乎全然不知或视而不见了。
前期播出的电视剧《北上》火了一把,其导演把取景地放在了巴城老街,确实是慧眼独具,是发现、发掘美的行家里手。
早在数月前,本人就准备在春天里去一次亭林园的,借着《北上》景头中“运河人家”的东风,就规划了这次昆山之行。
巴城老街的地址:位于巴城镇
从上海乘上高铁,只要19分钟,即可一站直达昆山南站。出站左边的公交站,乘159路公交,约一小时到达巴城政府站下车,就是巴城老街。
很明显,巴城老街在古韵犹存的原有基础之上,因剧组为拍摄《北上》,又进行了一定的修缮工作,使老街这棵古树又散发出了新的第二春。
这是老街的牌楼,似乎是新建的。
而现在老街的街景,应该也经过改造、增添和重新修缮的。
而这两座桥及桥的周边,基本上还是原汁原味的保留了原来的模样,其中一座按专业的术语应该称为廊桥。
这座“运河人家”确实是原来的老建筑,只是作了些适当的修缮。这是临水而建、码头迎客、傍桥而依,水乡老街中心的通衢之处,饭店的选址真的绝了。
而这座花街的街牌,确实是为拍片而新建的。看来这街牌是可以作为拍片的纪念而长期保存下去的。也许,在许多年后,这也是可以列入地方志的文物了。
虽然以前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看来,这句话看来也不全对。咱就这巴城老街来说事。
巴城老街上现存有一大批的文化传承场地、设施、建筑、工作室。比如昆笛阁、江南木雕馆、玉峰古文物展览馆、昆石馆、倪小舟竹刻艺术馆、一旦有戏、欢乐古乐坊、巴城书画宛、蟹文化博物馆、俞玖林工作室等等。上一些照片吧!
巴城老街,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当时的东西长度仅仅只有200米。街道狹窄,仅容三人并肩而行的宽度。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两边的居民、商店都将屋檐向中间挑出,故有“一线天”之称,见下图。当然,老街现在的规模肯定是大大的扩建了。
历史上这个小小的老街,实际上还是昆曲的发源地。这是因为唐代的宫庭乐师黄幡绰在此传过戏,元代顾阿瑛在此组织的《玉山雅集》为昆曲奠定了基础。
这个小小的老街,还是江南的文化重镇。并且,现在该老街上还在继续传承并发展的还有竹雕、木雕、笛子、民歌、中国编织、现代手工艺(景泰蓝掐丝)等等。目前,有几位非遗传承人还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
比如:
国家级非遗传人俞玖林和其工作室,专注于昆曲小生艺术的创新。
倪小舟与倪小舟竹刻馆,倪小舟系竹刻艺术的集大成者。他的代表作《兰亭雅集》,将书法、绘画和竹刻融入了一体,实为一绝。
陈东宝,笛子演奏家和收藏家,他创作的《阳澄渔歌》,成为了巴城的符号之一。
杨守松与杨守松工作室,杨守松,系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得主,其工作室取名“醐途楼”,成为文人墨客雅集的优雅空间。
彭双浪,友达集团董事长,“昆山艺匠”活动发起人,其策划的《小城故事》主题表演成为当地文旅融合的典范。
……
唉呀!这个看似一个小小的巴城老街,名人雅事、历史典故与传承,几乎是不胜枚举的,已远非我一个外人能全部说的清楚的。反正一言以蔽之,这个巴城老街还真的是藏龙卧虎之地,绝对不能让人小看了。但是,巴城老街,你也不能太如此低调呀!
将近中午,在巴城老街的大街旁,即巴城政府公交站,乘 273路公交车约40分钟,可到达戏曲百戏博物馆站,即是正仪老街。
戏曲百戏博物馆地址:昆山市巴城镇并蒂莲路 10号。交通:昆山 273路、202路及苏州地铁11 号线正仪站均可到达。
还没进正仪老街,直面的就是就座在2023年刚刚投入使用的戏曲百戏博物馆。
昆山,是“百戏之师”昆曲的发源地,戏曲文化渊源深厚。自2018年,昆山持续举办戏曲百戏的盛典,集中展演全国戏曲348个剧种的经典剧目(折子戏),完成了中国戏曲史上最完整的一次“百戏”大展示,这可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昆曲故里的戏曲百戏博物馆的建立,充分展示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创新、汇集的魅力。
没来该馆之前,除了戏剧界的有关人士,想必谁都不知道中国现存有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形形式式的剧种居然会有这么多,令人感到惊喜。如果是戏曲爱好者,这里应该是最好的打卡之地。
该博物馆建造的新型、大气,总建筑面积高达 17000平方米,馆内设有各种功能的展示、陈列、教研、演艺、收藏等等厅室。
上图为馆内的部分内景,下面是分别拍自各区域现场展示的部分照片。
在这里只能说声抱歉,348个剧种实在拍不过来哈。换句话说,作为全国性的戏曲博物馆,独此就一家。专题性的戏剧博物馆,一般只是收藏展示一个剧种,比如嵊州的越剧博物馆,它就只收藏、展示越剧的前世和今生。
该博物馆的参观免费,周一闲馆,参观时间长短随意。
从博物馆出来右拐就是正仪老街了。下图是老街的大门和一家花园式大饭店。
初看尚可,进入大门后才发现,这那有什么老街的景象呀,简直就是个小村落的模样,.失望!
都中午了,吃啥?听说这里的特色小吃是泡泡馄饨和青团,就分别点了一碗泡泡馄饨和青团加炸猪棑。泡泡馄饨不贵,大大的一碗才八元,见下图。
吃了才知道,所谓的泡泡,就是把一张正常的面皮滚压大一倍,包馅的时候,留出让沸水发泡的空间,所以,看着很大,其实肉馅是很小的馄饨而已。但其真正的特色不在馄饨,而是汤料,汤料中加入了熬出焦香味的猪油,闻起来真的很香。
从小吃点出来,就是最后一个目的地一一亭林园。从正仪老街到苏州地铁11号线正仪站,大约有1公里,叫一辆三轮电动车5元,即可到达地铁站。
乘上地铁坐上7站,至玉山广场地铁站出站,和亭林园的距离约只有1公里左右了,可以步行也可以乘公交到达亭林园的东门。
亭林园东门的地址:昆山市马鞍山路1号,门票20元。
亭林园位于昆山市内,占地850亩,曾名马鞍山公园,为纪念顾炎武(号亭林),2000年更为现名。
历史上有文徴明赞马鞍山的玉峰为“东南第一山”,山上原来的慧聚寺,曾在梁代号称“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当然,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说辞的对象和场合不同,其说法并不足为凭。但是,亭林园确是座非常秀美的公园,这大家都不会有什么争议的。
因为亭林园大家比较熟悉,描写亭林园的游记层出不穷,本人就不去多写了。就简略地写上一些自己认为值得写的东西。
本人是从东门进,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内为山脚,外为园墙的中间弯弯曲曲一路兜回到东门的,用时超过三个小时。当然,玉峰顶因为关节的原因没有上去。
本人感觉如下几处还是应当去的:
1,亭林先生的纪念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亭林先贤的千古警句!
在亭林先生雕像旁边,这六个字的戒碑,也是千古警句“公生明,廉生威”。
令人没想到的是,此警戒是出于清代一个七品芝麻官之手。可见无论职务高低,历朝历代,均有品德高尚、大格局之人的存在。
2,昆曲博物馆
昆曲博物馆中的戏台之宏大和精美自不必多言,除了皇家的戏台,民间这么大的后台真的少见。
3,菉竹居
菉竹居是个不太大的庭院,但是画面真心的漂亮。大门外用绿化围成了一个大大的双喜字,据说现在里面可以办理结婚登记,真的太有创意了。
4,昆石馆
昆石,是昆山独一份的美石,它处并不存在,凡物总是以稀为贵的。
5,并蒂莲池
可惜,到了该池花不开,所以,好花也要知时节。但是,莲池的外景还是不错的,很有观赏性。
6,琼芳园
遗憾同上,琼花、并蒂莲和昆石,三者都是镇园之宝,现只能下载一张图来“望梅至渴”了。
7,樱花园
正当夕阳西下,阳光柔和之际,遇到了樱花园。令人惊喜的是,这是稀有的重瓣樱花,开的正盛。这是今年看到的最美樱花了。也许,这就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亭林园真的太大了,如果体力充沛慢慢游玩,看来一天也是游不完这个大美公园的,下面再放几张随拍的园林风景照片吧。
俗话说,没有不散的宴席,下午5.30分,累、并快乐着走出了亭林园的东门。而出东门直接过马路步行约500米就是亭林路92号、著名的百年老店奥灶馆了。
如果在奥灶馆吃饭,那么餐毕左转约400米,就是苏州的地铁 11号线。届时,你想去那里就去那里。当然,我是乘该地铁回了上海。
亭角飞檐云袅袅,碧水环堤,烟柳牵风早。樱瓣沾衣香悄悄,蔷薇爬上雕栏杪。
画舫轻摇惊宿鸟,波碎蓝天,鱼戏浮萍小。细草茵茵连曲道,倚栏人醉斜阳早。
从昆山高铁站出站左边几十米,就是公交站。该公交站分二个侯车区,在二个候车区边上,分别都有开往市区各地和各镇的公交线路及起止时间。所以,个人自助游从昆山高铁站出来基本上都有直达景点的公交车。并且,公交车票市内都是一元的政府补贴价。
如果昆山去苏州,可以通过公交转苏州的 11号地铁线,而上海和苏州之间的互通则更方便,上海的地铁11号线和苏州的地铁11号线可以在共同的花桥站互相接轨。
需提醒注意的是:昆山市镇与镇之间的公交,间隔时间比较长,大家在等待公交前,务请注意到公交车到站的时间,以便掌握旅游的时间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