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皖南古村落---棠樾牌坊群和鲍家花园(5A景区)

作者:祥云游翁 显示图片


       棠樾 村,村名的来历要追溯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甘棠》。召伯推行文王政令,深入民间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甚得民心,后来百姓特意保护那棵甘棠,让它枝叶茂盛,清阴满地。后人把“棠阴”一词喻为“德政”, 棠樾 的“樾”字,即指树阴。
     棠樾 属 安徽 省 黄山 市 歙县 郑村镇 ,以牌坊群而闻名于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列,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 棠樾 人的忠孝节义的。在牌坊群旁,还有男女二祠,建筑规模宏大,砖木石雕特别精致,近年已修复如旧。 中国 牌坊博物馆也在这里筹建。 棠樾 村是鲍氏村落,历代以经商为生。该村的大姓鲍氏,鲍氏始祖是鲍叔牙,接触到的 棠樾 村村民忠厚善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颇有鲍叔牙遗风。他们是晋咸和年间(326--335)的 新安 太守鲍弘的后代。1131年南宋时期在 徽州 做官的鲍容定居 棠樾 村。是 棠樾 村鲍氏的始祖。
    歙县棠樾牌坊群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牌坊群之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该牌坊群由七座牌坊组成,按“忠、孝、节、义”顺序排列,其中明代三座,清代四座,代表了徽州文化的伦理道德和宗法思想,被誉为“徽州三绝”之一。

**牌坊群简介**
1. **建筑特色**  
   - 牌坊群采用“歙县青”石料建造,结构稳固,既无钉也无铆,历经数百年风雨仍屹立不倒。
   - 七座牌坊沿中轴线排列,两侧保留永久农田,远观如从田野拔地而起,极具视觉冲击力。
   - 牌坊群旁有鲍氏祠堂(敦本堂)、女祠(清懿堂)及骢步亭等古建筑,形成完整的徽派建筑群。

2. **牌坊名称及年代**  
   - **明代牌坊**:鲍灿孝行坊、慈孝里坊、鲍象贤尚书坊。
   - **清代牌坊**: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乐善好施坊、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

3. **文化价值**  
   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隆皇帝曾赞誉棠樾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旅游攻略**
1. **开放时间**:7:30-17:30。  
2. **门票**:130元(含鲍家花园),学生、老人等可享优惠。  
3. **交通**:歙县乘4路公交直达,或打车前往。  
4. **推荐游览**:  
   - 牌坊群(约2小时)  
   - 鲍家花园(徽派盆景观赏)  
   - 清懿堂(全国唯一女祠)。  

棠樾牌坊群不仅是徽商辉煌历史的见证,更是儒家伦理文化的缩影,每一座牌坊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值得细细品味。
      







    走进棠樾古村,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黄晶晶的油菜花,和古老气派的牌坊群,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列,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 棠樾 人的忠孝节义的
    进入古村的走测是中国唯一的女词,歙县棠樾清懿堂

   **清懿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专为女性修建的祠堂**,与男祠“敦本堂”并立,共同构成棠樾村独特的宗祠文化。其名取自《诗经》“清庙肃雍,显相懿德”,寓意“颂扬女性贞洁贤德”。  
**清懿堂**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专为女性设立的祠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樾村,是徽州古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名称“清懿”源自《诗经》中的“清庙肃雍,显相懿德”,寓意“女性清白贞洁、德行美好”。以下是关于清懿堂的详细介绍:
建造时间**:  
   清懿堂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约1805年),由棠樾村大盐商鲍氏家族出资修建。  
**社会背景**:  
   封建社会通常只有男性祖先可享祠堂祭祀,而清懿堂专为纪念鲍氏家族历代贞节烈女而建,反映了徽州地区对女性“贞孝节烈”的礼教要求。  
    徽商长期外出经商,家族中女性承担持家重任,清懿堂也是对她们牺牲的集体表彰。
建筑特色**
1. **徽派风格**:  
   白墙黛瓦、马头墙、砖木结构,与棠樾村其他祠堂(如男祠“敦本堂”)风格统一。  
   坐南朝北,与传统祠堂“坐北朝南”相反,象征女性“阴阳相悖”的地位。  
2. **独特布局**:  
   门厅、享堂、寝堂三进式结构,寝堂供奉鲍氏女性牌位。  
   雕刻装饰以“女性”为主题,如“女织”“教子”等图案,罕见地展现女性生活场景。  

  














  棠樾古村牌坊群——徽州牌坊文化的活化石  

**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清牌坊群**之一,共有**7座石牌坊**,按“忠、孝、节、义”顺序排列,被誉为“徽州牌坊文化的活化石”。  
一、牌坊群的历史与背景**  
 1. 建造年代**  
7牌坊横跨**明、清两代**(最早建于明永乐年间,最晚建于清嘉庆年间),由**鲍氏家族**修建,历时400余年。  
鲍氏是徽州著名盐商世家,富甲一方,通过修建牌坊彰显家族地位和儒家道德。  


  7座牌坊详解(按游览顺序)  


**鲍灿孝子坊**  明永乐  鲍灿孝行感动乡里 | 最早的牌坊,风格古朴

歙县棠樾牌坊群中的**鲍灿孝子坊**是明代为表彰孝子鲍灿而建的贞节孝义牌坊,具有典型的徽州牌坊建筑风格和儒家伦理文化内涵。以下是详细介绍:

**建造时间**: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由朝廷敕建。
**纪念人物**:鲍灿(生卒年不详),歙县棠樾人,以**孝行**闻名。据《歙县志》记载,他因“事母至孝”受到表彰,其孙鲍象贤(明代兵部侍郎)显贵后,奏请朝廷为其立坊。
建筑特色**
 **形制**:为双柱单间三楼式石牌坊,高约8米,宽约4米,材质为当地花岗岩,结构简洁而庄重。
 **雕刻装饰**:
   坊顶有“圣旨”牌,表明为皇帝特许建造。
   横枋刻有“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字样。
   坊柱基座雕有**抱鼓石**,坊额饰以如意纹、卷草纹等明代典型纹样。
**独特细节**:牌坊的斗拱和檐角线条硬朗,体现了明代徽州石坊的早期风格。




慈孝里坊**(明代)  
   元代叛军李达掳掠棠樾,鲍宗岩与子鲍寿孙争相赴死,感动叛军,最终双双获释。明永乐皇帝题诗表彰,乾隆帝御笔题联。








鲍文龄妻节孝坊
歙县棠樾古村的**鲍文龄妻节孝坊**是清代乾隆年间为旌表鲍文龄之妻汪氏的贞节孝行而建,属于棠樾牌坊群七座牌坊之一。以下是关于该牌坊的详细介绍:
1. 牌坊基本信息  
**建造年代**: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建筑形制**:四柱三间冲天柱式,高约11.7米,宽约9.5米,采用“歙县青”石料建造。  
**牌坊题刻**:额枋上刻有“矢贞全孝”、“立节完孤”字样,彰显汪氏守节抚孤的德行。  
 建筑特色**  
 牌坊雕刻简洁庄重,额枋、月梁等处饰有花卉纹样,但整体风格较清代其他牌坊更为朴素。  
与明代牌坊相比,清代牌坊更注重冲天柱式结构,显得更加高耸威严。  







          

骢步亭是棠樾牌坊群中一座独特的古亭,位于第三座牌坊(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和第四座牌坊(乐善好施坊)之间。它是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年)初建,后在清代乾隆年间重建,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建筑价值。  

 **形制**:四角攒尖顶,形似“官帽”,寓意“平步青云”,象征鲍氏家族希望子孙仕途顺利。  
**结构**:采用嫩戗做法(屋角起翘),宝顶为四方形,亭内立有八柱,其中四根半隐于墙中。  
**题刻**:门额上有隶书“骢步亭”三字,相传为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所题。  
历史背景与功能**  
**“骢马”象征**:明代鲍氏家族多位官员(如鲍象贤)清廉正直,出行不坐轿,只骑骢马(青白色的马),故建此亭纪念。  
 **官道礼仪**:古时官员或访客行至此处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鲍氏家族的尊重。




鲍漱芳父子义行坊
棠樾牌坊群中的“鲍漱芳父子义行坊”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见证,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樾村。这座牌坊表彰了清代盐商鲍漱芳及其子的善行义举,体现了徽商“贾而好儒”的传统。以下为详细介绍:

**鲍漱芳**(1743-1807):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著名盐商,祖籍歙县棠樾村。鲍氏家族以盐业起家,富甲一方,但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社会责任,多次捐资赈灾、兴修水利、资助教育。
**父子义行**:鲍漱芳与其子鲍均(一说鲍志道)在灾荒年间捐粮赈济、修筑河堤、捐资军需,获朝廷嘉奖。嘉庆年间,为表彰其家族累世善行,特赐建“义行坊”。
 牌坊特点**
**形制**:为三间四柱三楼式石坊,高约11米,宽约9米,采用歙县青石雕琢,庄重典雅。
**题刻**:坊上镌刻“圣旨”“乐善好施”等字,横额刻有鲍氏父子义行事迹,彰显“忠孝节义”的儒家伦理。
**装饰**:浮雕图案简洁大气,有祥云、瑞兽等传统吉祥纹样,体现徽派石雕艺术。





鲍文渊妻节孝坊
棠樾牌坊群中的**鲍文渊妻节孝坊**是清代乾隆年间为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的贞节孝行而建,是棠樾七座牌坊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座,展现了封建时代徽州女性的道德典范。以下为详细介绍:

**吴氏事迹**:吴氏为嘉定人,22岁嫁入棠樾鲍家,婚后悉心照料患病的小姑。29岁时丈夫鲍文渊去世,她终身守节,抚养前妻之子鲍元标如己出,并助其成家立业。此外,她倾尽家产修葺祖墓,安葬族中贫寒者,侍奉婆婆至终老。
**立坊缘由**:吴氏的节孝行为感动地方官员,虽为继室(按礼制继妻通常不立坊),仍破例奏请朝廷建坊表彰,成为徽州社会“节孝”的典范。
建筑特点**
**形制**:为四柱三间冲天柱式石坊,高约11.7米,宽约11.82米,采用歙县青石建造,风格庄重。
**题刻**:坊额镌刻“节劲三冬”“脉存一线”,颂扬吴氏守节如严冬般坚贞,延续家族血脉的德行。值得注意的是,“节”字的草头与下部“卩”故意错位雕刻,象征继室与原配地位差异。
 **装饰**:浮雕以花卉、瑞兽为主,月梁和雀替饰有精细纹样,体现清代石雕工艺的繁复。






鲍逢昌孝子坊
歙县棠樾牌坊群中的**鲍逢昌孝子坊**是七座牌坊中的第六座,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用以旌表孝子鲍逢昌的感人事迹。以下是关于该牌坊的详细信息:
鲍逢昌孝子坊的背景与故事**
1. **千里寻父**:鲍逢昌的父亲在明末战乱时离家远行,多年杳无音信。清顺治三年(1646年),年仅14岁的鲍逢昌决定沿路乞讨,千里寻父,最终在甘肃雁门古寺找到生病的父亲。
2. **孝行感天**:
   其父身患背疽(一种严重的皮肤感染),鲍逢昌用嘴为父亲吮吸脓血,缓解其痛苦,并一路扶持父亲返回家乡。
    回家后,发现母亲也病重,需用浙江富春山的真乳香医治。他冒险攀崖采药,甚至效仿《二十四孝》中的“割股疗亲”,割下自己的肉作药引,最终母亲痊愈。
3. **朝廷旌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下旨表彰其孝行,但牌坊直到鲍逢昌去世后的嘉庆二年(1797年)才正式建造,符合古代“牌坊为逝者立”的传统。





鲍象贤尚书坊
  歙县棠樾牌坊群中的**鲍象贤尚书坊**是明代为纪念兵部侍郎鲍象贤而立的功名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特色。以下是详细介绍:

**建造时间**:明嘉靖年间(具体约1561年),由朝廷敕建。
 **纪念人物**:鲍象贤(1496-1568),字复之,号思庵,歙县棠樾人,明代著名官员,官至**兵部右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卒后赠工部尚书。他为官清廉,曾平定云南边患,功绩卓著。
**2. 建筑特色**
 **形制**:为三间四柱三楼式石牌坊,高约11米,宽约9米,以花岗岩和青石构筑,风格庄重。
**雕刻装饰**:坊上雕有明代典型的**“恩荣”牌匾**、龙凤纹饰及象征功名的瑞兽(如狮子)。横梁刻有“命涣丝纶”字样,彰显皇恩。
 **题刻文字**:坊额正面书“敕赠工部尚书鲍象贤”,背面刻“官联台斗”,颂扬其功绩。
















歙县棠樾村的**鲍氏支祠(敦本堂)**,俗称**“男祠”**,是徽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宗族祠堂之一,与相邻的**清懿堂(女祠)**共同构成了棠樾鲍氏家族“忠孝节义”伦理文化的重要载体。
 **建造时间**: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由鲍氏家族第八世支祖鲍象贤(兵部左侍郎)主持修建,后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盐商鲍志道、鲍漱芳父子出资重修。
供奉鲍氏男性祖先神位,举行宗族祭祀、议事等活动,是维系家族血缘关系的重要场所。

**整体布局**:
   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进深47.11米,面阔15.98米,规模宏大。
          *装饰 采用徽派典型的“肥梁瘦柱内天井”结构,横梁粗壮(俗称“冬瓜梁”),立柱纤细,天井用于采光排水。艺术**:
  砖、木、石“徽州三雕”精美,但整体风格**庄重素雅**,符合儒家“敦本务实”的理念。
   门厅原为**五凤楼式**(后改建),檐角装饰鳌鱼(象征“独占鳌头”)和麒麟(象征祥瑞)。
     祠内藏有**17方碑刻**,包括**嘉庆皇帝上谕碑**、**刘墉(刘罗锅)题刻**、**安徽巡抚朱圭碑文**等,彰显鲍氏家族的显赫地位。
   邓石如隶书《鲍氏五伦述》屏门,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与**世孝祠**(供奉鲍氏孝子)相邻,体现“孝道传家”的家族传统。
   祠内设“义田规条碑”,规定族内**体元户**(贫困族人)可领救济粮,**敦本户**(普通家庭)可低价购粮,展现徽商“以商养族”的慈善模式。


































          鲍家花园,原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花园。她是典型的古徽派园林与徽派盆景相结合的 中国 私家园林精品,与 苏州 拙政园、留园、 狮子 林和 无锡 蠡园、梅园齐名,毁于清末太平天国战争。现经修复重建,成为我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和盆景观赏地。
鲍家花园系春秋名相"管鲍之交"鲍叔牙后裔;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庄园。与当时 苏州 拙政园、 无锡 蠡园并称“ 江南 三大私家名园”。  
鲍家花园占地360余亩,收藏盆景作品近万盆。荟萃海内外盆景流派之精华,广纳各方花草藤木之名贵,融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于一体。为当今 中国 最大、最美、最具特色徽商贵族庄园。现已正式申报非物质世界遗产及世界"吉 尼斯 "记录,被誉为“东方园林之母”,盆景爱好者之“ 麦加 ”。 众游人皆叹曰:“鲍家花园如此多娇,引四海宾朋竞折腰”。
园内收藏的盆景精品更是世间稀有之珍奇,美的几乎让您感到窒息;美的令您心屡震撼,叹为观止。深受高端名流、文人雅士之青睐,到此一游,终身无悔。










































   **鲍家花园**内的**《江山如此多娇》**是当前中国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大型树石山水盆景**之一,被誉为该园的“镇园之宝”。以下是关于这一盆景的详细介绍:

**尺寸**:长**21米**,高**2.8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景观盆景之一。
 **材质**:以**芦管石**为主,辅以**砂积石**堆砌山体,并配栽**26种植物**、**100余棵**树木。
 **创作背景**:由盆景大师**张志刚**设计创作,融合中国传统山水画意境与徽派盆景艺术风格。

 **布局恢弘**:
   采用**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结合**的构图方式,形成“**步移景异**”的观赏效果。
  -包含**峰、峦、坡、崖、洞、峡、潭、亭、桥、瀑布**等多种自然与人文景观元素,模拟真实山水。
**动态水景**:
   创新性地引入**动态水流**,主峰处设“飞瀑”,溪流蜿蜒而下,营造“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
**植物搭配**:
  -以**常绿树**为主,间杂**红枫、红檵木、金豆、火棘**等色叶树,四季景色变幻。

**主题寓意**: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呼应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的豪迈意境。
 **徽派风格**:与鲍家花园的**白墙黑瓦**建筑相映衬,体现徽州“**盆景如画,园景如诗**”的审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