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间半-------扬州吴道台府宅(一)

作者:杖乡游 显示图片

“朱自清故居”旁边巷子里,便是有江南三大名宅之一的吴道台宅院(杭州胡雪岩故居、无锡薛福成故居并称为“晚清江南三大名宅”)。
从“朱自清故居“出来后,拐过朱自清门前巷子,沿着窄窄巷子,步行约五分钟,便来到的号称九十九间半的吴道台宅院。


拐过朱自清故居前窄窄的巷子,步行来到吴道台宅院


吴道台府,现名院士博物馆。吴道台名引孙,字福茨,先世系安徽歙县人,自高祖迁居扬州。吴引孙于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光绪十四年,在浙江宁绍道台任上,聘请浙江上匠来扬营建私宅,整个宅第为长方形大院落,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米,建筑面积2950平方米,原有房99.5间,今剩86间。
宅第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雕工精致,保存完好,以浙江建造法则为基础,又揉合了扬州传统的建筑风格,为扬州古建筑中独具一格的住宅建筑群。中轴线上有门厅、西式楼、朱雀厅、凉厅、鱼池、测海楼等建筑,西部为内宅,前后三进,周以回廊,以开阔的石板天井相隔,高大宽敞。门厅是砖刻门楼,配以两个圆形大石毂,气势宏大。鱼池由矩形花岗石砌成,长方形,四周置镶花铁栏杆,池水与宅外水域相通。鱼池之大,为扬州之最。入大门西行数十步,便至门堂。门堂两侧各立一齐人高的石鼓,托以卷云石雕基座。门厅上置卷棚,拱式轩梁,其木雕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梁柱下端为云纹石雕鼓磴。门墙下为青石基座,浮雕香炉、汉瓶、喜鹊登梅等图案,其上,据传为砖雕飞蝠,惜为水泥所封,再上是磨砖起线滚头镶框,中嵌磨砖几何图案。整个门厅深得浙派神髓,为扬州仅见。




 吴道台宅院外墙(网上图片)
建造九十九间半的吴道台宅院,是遵循礼的规范而建造而成。
礼的起源很早,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 。可知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人已探到礼的约束。
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表达,是人类自别禽兽的标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表达,礼与理互为表里,礼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安定社会秩序,以及约束个人行为起了积极作用。三千多年来,知书达礼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成为仁人君子的基本标志。而和谐、节俭、礼让、恭敬也成为中国的传统美德。
作为仁人君子的基本标志,扬州吴道台的宅第房舍完全满足礼制的要求,没有僭越,这是为何只造了九十九间半房间的原因(官员房屋不可以超过一百间,这也是国内最大的府宅了)。所以吴氏用了最大允许数,造了99.5间房,俗称“九十九间半”。同样北京紫禁城作为皇家宅院(民间传说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也末超过一万间),仍然遵循礼制也没有僭越。可见礼制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


 




 沿着宅前新建的青石板路,来到了吴道台宅院




 门前路上一块卧石上刻有“成才未可忘忧国,有福方能坐读书”的“吴氏家训”
宅第主人吴道台名引孙,字福茨,先世系安徽歙县人,自高祖迁居扬州。吴引孙于光绪五年(1879 年)中举,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浙江宁绍道台任上时,花费40万两白银,聘请浙江工匠来扬营建私宅,宅第始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建成,成为既有宁波、扬州风格,又有西洋风格的私宅。整个宅第里面最值得留意的是仿宁波天一阁建造的藏书楼——测海楼,是全国四大藏书楼之一。
宅院为吴引孙与其弟吴筠孙共有。
宅院坐北朝南,整个宅第为长方形大院落,占地面积7930㎡,建筑面积5584㎡,按照礼制规定民间房子不能超过100间,所以吴氏用了最大允许数,造了99.5间房,俗称“九十九间半”,现存房间86间。宅第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雕工精致保存完好,以浙江建造法则为基础,又揉合了扬州传统的建筑风格,为扬州古建筑中独具一格的住宅建筑群。
建筑伊始,吴道台府有五路住宅,号称“九十九间半”。现已恢复三路,其中第二路住宅应该是主人的居住,开有坐北朝南的八字式大门厅。这是官宅才有的待遇。像个园等盐商大宅,即便富可敌国,断不敢冒此大不韪。
现存的第二条轴线至第五条轴线均为住宅部分,现存面积2650㎡。现存吴道台宅第成为四方形,四周均为青砖垒砌的高大风火墙。吴道台宅第现存建筑由大门厅、测海楼、小洋楼、观音堂、大仙堂、爱日轩、轿厅、仪门、照壁等组成。宅第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雕工精致,保存完好,为扬州古建筑中独具一格的住宅建筑群。中轴线上有门厅、西式楼、朱雀厅、凉厅、鱼池、测海楼等建筑,西部为内宅,前后三进,周以回廊环绕,以开阔的石板天井相隔,高大宽敞。门厅是砖刻门楼,配以两个圆形大石毂,气势宏大。鱼池由矩形花岗石砌成,长方形,四周置镶花铁栏杆,池水与宅外水域相通。鱼池之大,为扬州之最。
吴道台宅第除住宅部分外,在原北河下街东面,还有一花园,名为“芜园”;北面有吴氏祠堂。一九四五年夏季发生火灾,烧毁将近3/5的面积。倭寇侵占扬州时又强行将花园与祠堂铲平,成为倭寇的练兵场。


 





 吴道台宅第除住宅部分外,在原北河下街东面,有一花园,名为“芜园”。芜园是吴道台府第的私家花园,占地15亩,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50米。芜园曾叫百草园,主人吴引孙道台在这里种了很多花花草草,对其子女产生了深刻影响。


 


2014年扬州市利用原先地下停车场上部的空间,在吴道台府建筑群东侧,原址复建部分吴道台宅第及门前私家花园“芜园”, 增设“吴门四杰”塑像。
吴氏四杰。兄弟四人在各自领域都为中国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兄弟一个戏剧家、一个医学家、两个中国科学院院士。一门四杰,这在全国也极为少见。轿厅上悬“院士博物馆”的牌匾,可谓名不虚传。


长子吴征铸,字白匋(1906~1992年),著名诗词作家、剧作家、、教育家、文学家/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文化厅前副厅长。


老二吴征鉴,字若水(1909~1982年),著名医学寄生虫家,医学昆虫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前副院长。


老五吴征铠(1913~2007年),字秋门,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


老六吴征镒(1916~2013年),著名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2008年1月8日,吴征镒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征镒、吴征铠两位中科院院士,都是传胪吴筠孙的孙子。不仅如此,吴家这一辈人才辈出,活跃在不同的科技领域,个个有建树。有福之人才能读书。客厅叫“有福读书堂”,所言精准极了。
地址: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泰州路41号
开放时间:
09:00-17:00开放(16:30停止入园)
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