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祥云游翁 显示图片

        黟县南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南部,距离县城约4-6公里,因村南的南屏山如屏障般耸立而得名。这座千年古村始建于元末明初,以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迷宫般的巷弄和独特的宗祠文化闻名,被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和“中国影视村”。  
  **1. 南屏村的历史与典故**  
 **建村历史**:南屏村最早由叶氏家族迁居于此,后逐渐发展成叶、程、李三大宗族聚居的格局。至明清时期,村内商业繁荣,富商官宦回乡修建宅院、祠堂,形成了如今300多座明清古建筑的规模。  
 **宗祠文化**:南屏村以祠堂群著称,村前横店街的中轴线上排列着8座大小不一的祠堂,包括叶氏宗祠“叙秩堂”、李氏支祠、程氏家祠等,展现了徽州宗族社会的严密制度。  
  **叙秩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占地2000平方米,曾是张艺谋电影《菊豆》的拍摄地,至今仍保留着电影中的染坊布景。  
  **叶奎光堂**:祭祀明代岚县知县叶文圭,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女性的悲情故事**:古徽州“男商女守”的习俗让许多女性独守空房,南屏村的祠堂曾是宗族审判女性的场所,如“沉潭”等严酷惩罚。  
**2. 南屏村的建筑与景点**  
 **古建筑群**:村内现存300多栋明清民居,36眼古井、72条纵横交错的巷弄,形成“迷宫村”的独特风貌。  
-**特色建筑**:  
  - **冰凌阁**:清代徽派民居,布局类似北方四合院,木雕精美。  
  - **南薰别墅**:以精致建筑风格闻名,融合徽派与民国元素。  
  - **半春园、西园**:古私塾园林,姚鼐《西园记》曾提及。  
- **影视取景地**:除《菊豆》外,《卧虎藏龙》《大转折》等电影也曾在此拍摄,被称为“中国影视村”。  

**最佳游览时间**:春秋季节(3-5月、9-11月),气候宜人,适合漫步古村。  
**推荐搭配游览**:  
**叙秩堂**(叶氏宗祠,张艺谋电影《菊豆》取景地)。  
**小洋楼**(民国建筑,融合中西风格)。  
**南薰别墅**(木雕精美,环境优雅)。  
 **摄影建议**:冰凌阁的木雕、回廊和天井结构非常适合拍摄徽派建筑细节,建议携带广角镜头。

 **4. 交通方式**
 **自驾**:导航至“黟县南屏景区”,村口有免费停车场。  
**公共交通**:从黟县汽车站可乘中巴至南屏村(票价约6元,班次较少),或从宏村打车前往(约15分钟车程)。











黟县南屏村的**冰凌阁**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徽派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下是关于冰凌阁的详细介绍:
冰凌阁概况*
冰凌阁始建于清朝中期,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南屏村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之一。
**建筑特色**:  
  采用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由**正厅、偏厅、回廊**三部分组成,整体布局精巧。  
  正厅为“五体连珠”式结构,偏厅分上下两层,均装饰有精美的莲花门,门上雕刻“西湖十景”图案。  
  回廊设计曲径通幽,整体布局类似北方四合院,但又带有徽派建筑的独特韵味。
   **位置位于南屏村的冰凌阁位于南屏村程家街13号,靠近南屏景区核心区域。  
*开放情况**:  
  - 南屏村整体开放时间为**08:00-17:00**,冰凌阁作为村内景点之一,通常可参观。  
   部分古民居(如冰凌阁)的钥匙可能由导游保管,需跟随讲解团队或提前联系景区安排参观。  
  **门票**:包含在南屏景区门票内。约50元/人,。


 
冰凌阁作为南屏古村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展现了徽州古民居的精湛工艺和历史底蕴。如果对徽派建筑或影视取景地感兴趣,冰凌阁值得一游。






 怀德堂南屏村程家街13号,属于冰凌阁建筑群的一部分。
**历史背景**:建于清朝中期,距今约200年,是冰凌阁的正厅部分,体现了徽商“千金门楼四两屋”的传统理念。
**建筑特色**:
**五体连珠式结构**:正厅采用独特的五体连珠式布局,结构精巧。
**精美木雕**:梁柱、门窗等处的木雕工艺精湛,题材涵盖梅兰竹菊、山水松柏等,寓意高雅。
**砖雕门楼**:九层砖雕门楼极尽镂刻之功夫,飞禽走兽、花草静物栩栩如生。

 **2. 怀德堂的建筑细节**
**门楼设计**:水磨砖砌成的八字门楼,大门用白铁皮镶面,铆钉嵌成吉祥图案,彰显富丽堂皇。
**内部装饰**:
 **莲花门**:偏厅上下两层均装有莲花门,上部镶有玻璃,下部绘有“西湖十景”图案,雕工精细。
 **回廊设计**:游廊为木结构,饰有梅花、冰纹木雕,取意“梅花香自苦寒来”,与“冰凌阁”之名呼应。













          黟县南屏村的**叶氏支祠**(又称**奎光堂**)是南屏村内保存完好的重要古祠堂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影视背景。以下是关于叶氏支祠的详细介绍:
   1. 历史背景**
          **建造年代**: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功能**:是南屏叶氏家族祭祀其四世祖叶文圭公的场所,属于支祠(分支祠堂),规模宏大,仅次于宗祠“叙秩堂”。
    2. 建筑特色**
     **结构**:三进三开间,由6根“黟县青”大理石柱及86根白果木柱支撑,整体高大轩昂,明朗开阔。
    **匾额**:悬挂三块匾额,分别为“钦点翰林”“钦赐翰林”“钦取知县”,彰显家族科举功名。
    **石镜**:门前立有黟县青大理石雕琢的石镜,镜座雕刻精细,饰有“福禄寿禧”图案,象征吉祥。
    **木雕与砖雕**:梁柱、门窗的木雕工艺精湛,门楼砖雕层次丰富,体现徽派建筑的艺术特色。



























         黟县南屏村的**叶氏宗祠**(又称**叙秩堂**)是南屏村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宗祠建筑,也是中国古祠堂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以下是关于叶氏宗祠的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
**建造年代**: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建造者**:由叶氏四世祖叶奎光(明成化二年进士,曾任山西岚县知县)的孙子叶廷玺主持修建。
**功能**:作为叶氏家族祭祀祖先、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也是维系宗族关系的重要精神象征。
黟县南屏村的**叶氏宗祠**(又称**叙秩堂**)是南屏村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宗祠建筑,也是中国古祠堂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以下是关于叶氏宗祠的详细介绍:
 建筑特色**
**规模宏大**:占地约2000平方米,由80根粗大木柱支撑,分为上、中、下三进大厅。
 **下厅**:用于吹奏鼓乐或搭台演戏。
 **中厅(祀堂)**:举行祭祀仪式的核心区域。
   **上厅(享堂)**:供奉叶氏祖先牌位。
**门楼与装饰**:
   门前有一对黟县青石雕刻的大石鼓,门楼高大,照壁矗立。
  悬挂“钦点翰林”“钦赐翰林”“钦取知县”等匾额,彰显家族功名。
  木雕、砖雕工艺精湛,梁枋上刻有古鼎宝瓶等祭器图案。
 **特殊规制**:大门高度超过村内其他祠堂,仅在重大节庆时开启,平日走边门进出。
**3. 影视文化**
 **《菊豆》取景地**:1990年张艺谋在此拍摄电影《菊豆》,祠堂内至今保留染坊布景,如染池、绞车及“老杨家染坊”牌匾。
 **其他影视作品**:《卧虎藏龙》《大转折》《徽商》等也曾在此取景,使南屏村被誉为“中国影视村”。
















半榻山房建于清代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房子之所以取名为“半榻山房”,用的是“半榻皮囊半榻书”的古句。此宅前后厅均有天井,两侧为厢房,整栋建筑室内以清水木为主,门窗上木雕十分精美。房主厅堂还留有古时传统农具:如石磨、独轮车、学步车、草鞋、油灯等,



















        黟县南屏村的**三元井**是一口极具特色的古井,位于村内,因井圈上凿有三个圆形的汲水孔而得名,寓意“三元及第”,寄托了古人对子孙科举高中、功成名就的美好期望。  
三元井的特色与典故**  
1. **独特的三孔设计**:  
   -井圈上开有三个圆孔,可供三人同时汲水,既实用又象征“连中三元”(即科举考试中的解元、会元、状元)。  
    这一设计反映了古徽州崇文重教的传统,激励后人勤奋读书、求取功名。  

2. **历史背景**:  
   - 相传为南屏村吴氏家族所建,因临近学宫,希望子孙能受书香熏陶,故在井圈上刻三孔,寓意“三元及第”。  
   - 南屏村自古文风鼎盛,明清时期出过不少举人、进士,三元井也成为村中重要的文化象征之一。






恒德堂建于清代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主人历代行医,治病救人,积德行善。此宅临水而建,地势极高。厅堂中间天井,采光性能好,上、下厅堂各有两厢房,整幢建筑装饰简朴,门楼砖雕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