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碧海银沙 显示图片

接上篇2024年9月7日林州南太行之行第35篇徒步花园古道继续回忆
@https://www.mafengwo.cn/i/24657967.html

2020年金灯寺由欧亚集团经营管理开始收费,门票每人20元,但南天门免费。
附首游金灯寺南天门旧照,2024年4月21日下午14:00拍摄。那时候游客还不多,山顶有些雾气不通透。


中午我坐摩托12:30到了南天门,走过水泥牌坊背面。


南天门位于‌太行山之巅,在平顺县杏城镇背泉村东,距离金灯寺不足两公里,是金灯寺景区的一部分,但自驾去金灯寺游客如果不注意,也很容易错过。左侧上坡就是南天门入口。



这是溶洞口上方修建的步道,我一会要走上去。


周围都是风化嶙峋怪石。


南天门溶洞自然景致非常奇险,夏天更是避暑清凉的好地方。


洞内修建有平台,供奉着玉皇大帝和四大天王的神像。


上方天窗



玉皇大帝位立中间,庄重威严,四大金刚把守周边,虽然属于现代的工艺品,也为这个地方增添了浓厚的宗教氛围。




观景台尽头也是一个风口,望而生畏。



下面还有一个平台,底下貌似还有隧道。



万丈悬崖峭壁和孤峰耸立


尽头也有一个更小的风口



走进风口向外远眺,南天门山崖下既是林州郭家园、千瀑沟、道棚庵等地。


走进平台隧道内看看,里面黑暗,也有几尊小神像。


爬出隧道返回高层平台,准备出洞。



再从溶洞口走台阶步道上去,从12:35-12:50游玩大约15分钟。


远处有个观景亭,位置绝佳。



俯瞰洞内低层平台



观景亭,我在这里简单休息,吹风拍摄,一呆近20分钟。



高峰崖壁垂如刀削斧劈般屹立,到达此处堪比登天,犹如天阙南天门庭。



远眺对面天平山景区,层层叠叠,隐约辨识太行之巅。


2023年10月曾从山下林州徒步经天平寺、小西天,登顶对面山尖处那个太行之巅。


旧照回味2023年10月24日下午15:40,从太行之巅远眺这侧金灯寺和南天门位置。


下午再从金灯寺徒步下到轿顶山路线



回看南天门



13:05开始沿着悬崖边走,一路都有栏杆保护,说是为花壶线和金灯寺再来,我实际是想来大断崖登高望远,这里才是南太行最漂亮的景色,我甚至觉得超过王莽岭和十字岭险峻风光。












右侧是轿顶山,也是林州一处滑翔基地。


去年我就是从金灯寺沿着山脊下坡,到轿顶山,最后下到道棚庵,顺利完成一次户外环线。





又返回到公路上



这是去金灯寺方向,漂亮的花壶公路支线,自驾属于一段断头路。


这也是上次来过的观景台,这次要把周边走完。













冒险到栏杆外站稳拍摄,恐高者慎行。






一路漂亮的风化石都吸引我留恋拍摄



山顶大草原,青山绿草,蓝天白云,风景堪称无敌。






底下还有一处孤峰


前方曾是我走过的户外野道,右侧底下公路处就是金灯寺位置。



远眺下面金灯寺停车场







寻觅小道口下坡





从金灯寺去南天门公路蜿蜒上坡


14:15走到公路处,不知不觉大断崖游玩1个小时多,上次我可是来回寻找这个户外入口,标记一下。






注意附近塔林有小道可以抄捷径,上次我就是直接切到金灯寺上面,先去落灯亭往返,再沿着公路徒步去南天门,回想时光唏嘘。附网络航拍截图


金灯寺实际位于公路下方凹处



金灯寺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和山西省平顺市交界处的南太行山深处,是一座海拔高达1550多米的千年古寺。该寺始建于北齐,经过明清两代的重修扩建,历时60余年,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完成。金灯寺原名宝岩寺,后因在山崖上凿刻佛像,光照山崖如金色,故改名为金灯寺。它实际坐落在林滤山百丈悬崖腰际一个天然石凹内,四周群山环绕,云雾缭绕,故有“悬空寺”之称。


停车场旁边这个建筑实际荒废。


14:20到达金灯寺检票口


先去附近塔林看看,金灯寺现存明、清舍利塔46座,有方形、六角形、圆形,有覆钵式、亭阁式,有实心空心等,其中最大的是千佛塔。


千佛塔呈正六边形高8.8米,塔基呈方形高1.5米左右,基座下中心拱券式空心塔室,镶有石门。门柜均侧刻有字,隐约可辨“坐莲从西至,拽虎自东来”的字样。



塔身七层呈六边形结构,檐部平缓、翼角微翘,造型优美大方。塔身雕刻着神态各异的佛像一千尊,相传这千佛塔是金灯寺创始人嵇禅师的安葬处,后毁于战乱。





回到金灯寺检票口,这次要花20元买票了,顺便借用休息室手机充电,14:45开始游玩金灯寺。


金灯寺是山西省长治市的一座寺庙,原名宝岩寺,坐落在林滤山东面游云缭绕的陡崖之上,是中国第六批国家保护文物单位、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北依陡崖,南临深谷,有洞窟14个,佛龛37个,摩崖造像500余尊,延寿殿、关公殿等木构建筑34间,历代碑、碣20余通。


金灯寺石窟以殿堂石窟最为突出,包括佛、 菩萨 、金刚、天王、罗汉以及佛教故事中的人物,皆形体秀美,雕造精细,独具明代(1368~1644年)俊逸特色,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 中国石窟造像尾声中的优秀之作。2006年5月25日,金灯寺石窟被中华人民 共和 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灯寺石窟始凿于北周年间,距今已有1000余年,处在百丈悬崖绝壁之上,占地面积125平方米。金灯寺石窟的布局,依崖设置,自东向西前后七进院落。殿堂分院设置,依庭院渐进为序,自成一体,金灯寺石窟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终结。


现在站在山顶看周围山脉,连绵起伏,峰恋叠嶂,苍劲雄浑,底下是林州洪谷山。


石窟山门朝东,紫气东来。高悬“石磬”两个大字。


入寺门为一进院,窟龛自东向西分别编排。


第1窟居进院北侧,外观为仿木结构的三间殿堂式,依山崖雕凿而成。


巍巍太行八百里,自古上党天下脊。这里地势险峻、北依陡崖、南临深谷,寺院顺着山巅自然走势而开凿,跨越明弘治到嘉靖,历时60余年终成气候。



石砌二层的钟楼楼


窟内雕塑着三大士,左右为八大菩萨和二金刚,周围墙壁上雕满了小佛像,造型手法为明清风格。


穿过钟鼓楼是二进院,第2、3、4窟位于一、二进院北壁,外观皆为仿木结构三间殿堂式,只是规模稍小。



上到钟鼓楼看看




关帝殿



穿过关帝殿是一处四合院落,三进院是最大的院,全为木构殿堂,无窟龛造像。


右侧是延寿殿五间,坐北面南,额“延寿之殿”。


左右为二层楼阁,原奉观音、地藏二菩萨,今像不存,民国年间重修。



殿侧后崖有个溶洞,长年渗水不断。


回看四合院落,右侧延寿殿和左侧三清殿。


四进院简介:水陆殿是金灯寺景区精华所在。


水陆殿坐北向南,外檐雕凿方形檐柱,中辟长方形窟门。殿前立有几通石碑,因字迹风化,难以辨认。水陆殿为仿木结构的三间殿堂,编号第5窟。


仰望靠山的崖壁上下两层形开五窟,为第5、6、7三窟叠置,其中下层中间劈门窗隔左右;上层第6、7两窟居第5窟之上,并列雕凿,因地势过高无法详查,中间刻有大小佛像无数,结构奇特,简朴粗犷。


拾阶而上,低头跨过门槛走进殿内豁然开朗,殿内明间扇面墙就原岩体凿成。


三尊高约3米的佛像结跏趺座于莲花宝座上,释迦牟尼佛居中,左边端坐文殊菩萨,右边端坐普贤菩萨,佛体匀称,神态慈祥,佛台和藻井四周立雕石佛30余尊。


水陆殿于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凿造,殿内面积约25平米左右,前槽八角形石柱两根支撑前室。殿内上置平顶天花,雕方形藻井,下为清莹的池水, 池上凿有田字形石桥,连接左右壁。


左右石壁上部各有佛龛9个,内雕十八罗汉,造型各异,形神兼备,田字形方格石条便于香客游人沿堤绕窟观赏佛殿。


绕殿一周,泉水从西北石隙中涌出注入水池,大殿墙壁上也有泉水渗出。


殿内东、西、后墙壁上,雕有水陆道场图79幅,雕刻艺术非常精湛,刻工精致,栩栩如生。


殿内一汪碧水,泉水从殿西北角石缝中流出注入水池,清澈见底,不盈不涸,水位旱涝如一,如此妙境,实属罕见,水中洒满游客祈福施舍的硬币。


五--七进院简介:五进院位于东北崖下,外观为小三间殿堂式,内外形制与前述诸龛同,窟内造泰山神像三尊。


远处是落灯亭



五进院第8窟泰山神像三尊。



底下就是七里坡,俗称空中大草原。没有真心,上不了金灯,金灯寺因其高居险峰,山路群峰回环,深涧幽谷高深莫测,交通极其不便而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金灯寺海拔较高,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云海。云海中若隐若现的古刹,看起来很有意境,有中州蓬莱的美称。


落灯亭位于孤峰顶,下临深渊,观景绝佳。


六级院,编号第9、10窟居第六进院西北隅,雕凿在半崖中,距地面2.5米,窟前置石阶九级,窟外观为小三间殿堂式,左右四菩萨协侍,雕工技巧纯熟,部分像被毁。


第11至16窟位于第六进院北侧,分上下两层。窟内佛像残缺不全,其中第15、16窟距地面过高,无法详查。


七进院,原是寺内法藏阁居所,俗称内院,无法进去参观。


返回走出金灯寺,大部分游客都是慕名来看金灯寺石窟,拍照打卡,我却是为徒步登高体验。



对面落灯寺(落灯亭)上次已去过,需要从塔林旁边绕到石窟上方,现在天气云层渐厚,感觉要下小雨,这次就放弃了。


附网络航拍截图


附2024年4月21日我首游金灯寺,在落灯亭看对面金灯寺七进院布局。


附旧照落灯亭,亭子实际比较荒芜,貌似也没管理。


15:15走出金灯寺山门,这次速游40分钟,上次是4月21日,我自己没想到居然半年内二次打卡金灯寺。


注意户外徒步下山去洪谷寺就不要出检票口,而是要走观景台这边。这里游客较多,貌似山西长治跟团,采用无人机排队打卡,我也简单拍摄四周。


观景台看远处户外小道,在花壶线没有修通以前,从洪谷山徒步金灯寺是最近的一条线路,但需要穿越洪谷、七里坡、攀登猴梯等复杂路段方可到达顶峰。另一条是北面的轿顶山攀爬,但同样也是山高路险不易到达。


远眺金灯寺


15:20沿着旁侧小道徒步下山。上次是从洪谷寺爬山,这次应该更轻松。



下面公路貌似玉带缠绕群峰,蜿蜒通向花壶公路。


底下是洪谷山景区,以后沿着崖边公路去花园村,也是小环线。


远眺下面洪谷寺,清晰可见洪谷池,所以当地人常说:没有真心,难上金灯!


附南天门到金灯寺这段路线图,蓝色是以前下山去轿顶山方向。


下一篇继续详细记录徒步下山到洪谷寺,最后返程回林州市区记录,也是一次很有意思、值得回味的经历。特别提醒外地自驾游客,绝对不要错过南天门和金灯寺之间那段最漂亮的太行大断崖,因为无敌的风景就一直隐藏在密林后面,如果对古建筑和庙宇没啥兴趣,来金灯寺拍照打卡没啥意义。哈哈,这应该是游玩金灯寺最详细的游记了,其中地理方位标识绝对会提高你对南太行的认知,这也是我撰写这几篇游记的目的,更是留给自己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