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04(星期二)
地点:河南---开封
主旨: 一城宋韵半城水,八朝古都下古韵
门票:65元
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历五代梁,晋,汉,周,以及宋,金,元,明,清各朝,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作为位居北宋御都的“天下首府”,曾经历160余年的辉煌,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都曾潜龙在此,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苏颂,蔡襄,宗泽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在此任职,使其成为四海闻名的中国古代官衙。
开封府,建筑规整,呈正方形,按功能,分成各自不同的游览区,比如:以大堂为中心的官衙区,以梅花堂为主体的包公传说区,以府司西狱为主体的刑狱区,以明礼院为主体的科举文化区,以天庆观为主体的道教文化区,以武英楼为主体的游艺区等等。
在巍峨壮观的府门口,每天早晨9点,有开衙仪式,甚是精彩。入府门,沿着中轴线,便是官衙区的正门---仪门,
仪门:左右置鼓与锣,即鸣冤击鼓,出行敲锣的意思,入内,一枚硕大的开封府印居于堂中。
出仪门,经“公生明”巨石,入大堂。
“公生明”出自战国时的《荀子.不苟》中的“公生明,偏生暗”。意思是只有公正,才能明察秋毫,只有一心为公,才能真正做到清正廉明。
大堂:这是当时的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处理政务,以及府衙举行重大活动,公开审理要案的地方。正中,“正大光明”匾高悬其上,一幅惊涛巨浪的屏风立于其下,屏前便是历任开封府尹的官座,多少贪官污吏,泼妇刁民,被捉拿到此地,看到官座上的包拯,欧阳修,苏轼,哪个不是胆战心惊,再一瞅明晃晃的狗头铡,虎头铡,龙头铡,那更是吓得魂飞魄散。
在这儿,每天早晨9:30, 下午14:00都会举行“包公断案”的好戏。
大堂后面,是议事厅,再现了欧阳修当时“宽简治京师”的精彩场面。
中间身穿紫袍的那位是欧阳修,左右两侧各为判官,推官,巡使,司录,司知事。欧阳修“为政宽简”,以利国利民为宗旨,“吏民称便”,以宽简誉满京师。包拯扶正驱邪,赏罚分明,以威严名震都邑,被后人称之为“包严欧宽”。
出议事厅,进尔参观梅花堂。
梅花堂,是这座梅花飘香的四合院的主体建筑,室内展示的是包拯“倒坐南衙”审案的场景。
话说在大宋朝,李年老人因本村恶霸张矿之子张野强行霸占自家田地,打死其孙子,并收买知县许漏,致使其蒙冤而悲痛欲绝。
在走投无路之时,其听说包大人执法如山,便含冤来到开封府告状,包拯便服在梅花堂听诉后,遂下令将杀人凶手张野缉拿归案,并传知县许漏和张矿候审,李年老人终于为自己和孙子讨回了公道。
这样中轴线上的府门,仪门,大堂,梅花堂便参观结束。
出梅花堂院大门,左转,进明礼院,参观科举文化区。
明礼院: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教育和科举管理是开封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了便于处理京师学子的教育,科举,集会,庆典等事务,根据“礼仪明则国家兴”传统理论,专门在开封府内建立了明礼院,作为举子进行科举解试和临时讲学,集会的场所。
明礼院内,又细分六艺斋,演礼斋,拱奎楼,桂籍堂。
六艺斋:因为儒学很讲究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实际生活能力,要求读书人要至少掌握“礼,乐(音乐),射(射箭),御(驾驶),书(书法),数(算数)”六艺,在北宋时,开封府专设了这个六艺斋。
桂籍堂:蟾宫折桂,荣登桂籍,是读书人由科举而入仕的最大荣耀,所谓:“桂籍知名有几人,翻飞相继上青云”。每次科举之后,开封府都会把本府中举的考生重新造册,在孔子像前隆重举行“入桂籍”,典礼,然后就把名册珍藏在这里,因此这里就叫桂籍堂。
拱奎楼:状元及第,金榜夺魁,是宋朝人的美好夙愿,因而开封府特别把这座用于解试的考场称为拱奎楼。北宋一代,从这里先后考出过20多名状元,其中还有以“三元及第”而闻名史册的宋庠(xiang),台阶上的“连中三元”图案和两侧楼角的“独占鳌头”石雕,都是对考生们的美好祝福。
在明礼院的这座拱奎楼上,每天的9:50和14:30,都会举行“榜前捉婿”的好节目,各地来的游客,经过“现场抢答”高中状元后,被京城首富王员外现场招婿,而后热热闹闹地来到旁边的清心楼成亲。
清心楼,因大宋真宗皇帝对百官的戒谕七条及包拯的自勉而出名。包拯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勿贻来者羞” 。
最后,我们沿着“天庆观”,“演武场”,“英武楼”,“牢狱”,出府门,而结束了开封府的旅程。
开封这座城市,由于战火毁损以及黄河水患,真正的历史遗迹基本上都深埋地下,曾经叱咤天下的开封府也不例外。
我们现在参观的开封府,只是一座2003年开发的宋文华主题景区,都是新的建筑,所以参观时间1---2个小时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