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餐,乘地铁前往左炮台,地铁 12 号线到左炮台东站,A 出口步行 15 分钟左右可以到达。深圳左炮台,又称赤湾左炮台,是深圳市重点保护文物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左炮台的地理位置:位于南山区蛇口半岛的深圳鹰嘴山顶端,分东、西侧箝制赤湾港,雄视伶仃洋面。赤湾原有左右两座炮台,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 年)。当时清政府为加强海防,在 “临海山梁扼三面之险” 的蛇口半岛顶端,踞山面海修建炮台,左右炮台成犄角之势,钳制赤湾港口,雄视伶仃海面,共有生铁炮 12 门,是重要的海上屏障。1839 年,湖广总督林则徐布防珠江口时,对赤湾炮台进行重修。当时林则徐为禁烟运动做准备,加强了珠江口一带的海防工事,左炮台在其规划下得到修缮和加固,成为抵御外敌的重要军事设施。
林则徐禁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外侮、捍卫民族利益的决心和勇气,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为后来的反帝爱国运动树立了榜样。虎门销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禁绝鸦片、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健康的坚定立场。为纪念这一事件,国际上把销烟结束翌日即 6 月 26 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不过,英国为了维护其鸦片贸易利益,以此为借口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每一位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历史。作为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既然来到深圳当然要去看看。
从地铁12号线左炮台站出来,步行10多分钟,有一条上山的路。
沿着上山的路向上步行大约5分钟,就看到左炮台的入口。
沿着石阶向上,我们看到一些石碑。
江泽民题词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是 1990 年江泽民为纪念鸦片战争 150 周年题写的林则徐的著名诗句,镌刻在左炮台的诗碑上。
毛泽东主席手书林则徐的《出嘉峪关感赋》。
另外一块石碑上刻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林则徐的自勉联。
炮台建筑结构分为台体和围墙两部分,坐北朝南,全长 26.2 米,宽 15.5 米,台高 4.5 米,围墙高 3.78 米,占地面积约 400 平方米。炮台城基用大块花岗岩修砌,上部由青砖砌成。
虽历经风雨,但仍能看出当年防御工事的基本布局,上层安放一门面向珠江口的生铁大炮,下层是兵营,东西两厢遗留两座房屋残基,是当年守卫炮台士兵的居屋。
林则徐铜像位于炮台北面,塑于 1985 年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高 3.2 米,重 1.8 吨,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林则徐铜像,由雕塑家唐大禧创作,大理石底座正面 “林则徐纪念像” 由赵朴初题写。
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海防逐渐失去作用。到清光绪年中叶,左、右炮台被清政府废置,逐渐被人们遗忘,炮台也长满蒿草。
1983 年,左炮台被定为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 1982 年蛇口大规模开发建设赤湾港,右炮台未能保留,左炮台被完好保存下来并对遗址进行发掘。1985 年,在林则徐诞辰 200 周年之际,炮台北面竖起一尊高 3.2 米的林则徐铜像。2000 年,南山区投入资金对其进行修复。2018 年,超强台风 “山竹” 使炮台面海部分墙体坍塌,当年年底迎来三十多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重修。
下山的路上,透过浓密的树林可以看到繁忙的蛇口港。耳边不时传来建设施工的巨大的声响。今天的中国如此辉煌的建设成绩,是无数先烈们用自己不屈不挠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深圳,不妨也来这里走走看看。并且让我们的后人永远记得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