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洛阳,四日漫游, 穿越十三朝古都的历史画卷

作者:昂维 显示图片

洛阳,第一次知道这个地名,是小学课文里的龙门石窟。
熟悉这个地名,是诸葛亮心心念念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而让这座城天下闻名的,或许是武则天的时代。


从东周列国的平王东迁,历经魏晋风云,北魏变革,
直至盛世隋唐的千年华章。
这座城,又是书写出了怎样的历史画卷。


这次,前往洛阳,是以家庭出游的方式来进行的,
我,母亲,我的姐妹一家4人,一共六人。
在约定的那一天,我们在成都东站碰面,搭乘高铁,前往洛阳。

在成都东站赶火车,如果要是坐地铁到成都东站,
无论是二号线还是七号线都要上到地下一楼后出地铁站,才能再到地上进站。
成都东站地铁站更靠近成都东站西广场,因此建议搭乘地铁可以从西广场去赶车。


从出发时间上来看,成都东站搭乘高铁到洛阳的龙门站的车次相对来说有很多。
这次我选择的是七点到九点的班次。
因为成都到洛阳的时间约6小时左右,洛阳这边所有的高铁班次都在洛阳龙门站。

到达洛阳的高铁,都会停靠在洛阳龙门站。
龙门站偏向郊区,之前我在网上看到一个UP主是这样的,
他是从杭州到洛阳,因为他也是差不多中午左右到,他为了不耽误吃饭,
所以说他提前在火车上订好外卖,到时候是直接送到酒店。
我个人觉得这有点偏向特种兵。
但是如果要是说我坐早上那一班最早七点钟那一班的车的话,
我想我也可以尝试一下这样,因为我觉得这也是个不错的方式。

洛阳龙门站和洛阳龙门地铁站不是如同成都东站一般连在一起的,
是先出火车站,出了站过后要顺着站门口的指引走一小段路才能进入。


和成都相比,洛阳地铁这边的地铁等待时间相对来说长一点,
成都是三五分钟就可以来一班车,但我个人觉得洛阳这边最快五到六分钟。
洛阳地铁有两条线路,起步价为2元,最高是4元。
本次旅游,因为人员较多,因此我们除了第一天以外,都是打车出行,
三个人拼车,平均下来,每次打车的费用都没有超过10元。


同时,在原有的计划里。本次旅游所勘定的目标景点,均是通过地铁加打车来前往的,
后来发现三人拼车很便宜,所以才有了直接打车的安排。
坐地铁加打车的计划会在每个景区的最后一段附上。
因为本次所选景点附近都有地铁站。


在温度方面,洛阳的温度相对说比成都低一点儿,
我个人体验是给自己多准备了一件毛衣,但是到了洛阳后,我发现温度其实和成都差不了太多,
不过晚上有风,且空气更为干燥一点,所以说要备一点儿补水保湿的东西。
在洛阳真的是走了一路,感觉街上一半的人都是穿汉服民风的,关键是有些时候,还男女难辨。

这次所安排的酒店是位于洛阳市区里的周王城广场的漫云酒店。
从洛阳龙门上地铁后,搭乘地铁二号线到解放路站换乘地铁一号线酒店到达周王城下车后,
上到地下一楼出站后步行到地铁A2口,
要么直接进面前地下一楼的商场,从商场直梯上到酒店,


或者是从地铁A2口出来,上到地面上,步行几步,到面前左边的一条小巷里,
从一楼上到十二楼的酒店大堂。
总的来说,这次酒店的选址我个人认为十分好,
房价差不多是200元左右,整个房间无论是采光还是面积都可以媲美高级酒店。


酒店的地理位置也十分方便,隔壁,楼下就是有名的西工小吃街,
楼下地铁,去天堂明堂,丽景门,应天门等景点也十分方便。
如果要去白马寺或者龙门石窟,出行也是较为方便的存在。


如果一定要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酒店不提供早餐,
不过,对于楼下就是西工小吃街,酒店的早餐,我个人觉得,也无所谓。

第一天的晚饭,考虑到要夜游丽景门和应天门。
从地铁地图上看,这两个景点都在二号线上。
地铁二号线周王城站过了就是应天门,稍后才是丽景门。


遵循先远后近的原则,我们选择了丽景门附近的一家家常菜馆。
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可口,合适的。
唯一的一点不同的就是他的炒面,
与其说是炒面,倒不如说是我们在吃炒豆芽菜。


同时,他的绘面片从口感上更像是馄饨,抄手一类的皮子做出来的面皮,
但是它却并没有如成都这边的抄手的皮那般轻薄,柔软,弹指可破。
感觉它兼具了面皮的轻与薄,但是相对的它却并没有变成片汤,
反而也有着一定的硬度,从而达到塑形的效果,



整个口感就是吃下来有着一种酸甜可口的味道,
它这个酸并不是成都这边酸菜的口味,更像是醋的酸味。


捞汁豆腐与小肉夹馍,恰到好处的口感,让我们大饱口福。
店名因为天黑忘记拍摄,
是在丽景门城门红绿灯对面的居民小区小巷子里,步行约5分钟。
根据收款码上面的信息,店名为家常菜餐馆,地点是洛阳市马路街9号。


丽景门和应天门这两景点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相当于成都的锦里小吃街,
如果不是想要上城楼拍摄,就打个卡,那就在外围观赏下即可。


不过应天门这个景区相对来说比丽景门更加的恢宏广大,
应天门的对面就是明堂天堂,可以一起玩,
因为也是晚上,所以我们都只是拍了夜景,
相对来说,今天第一天的行程就是在这座城市里初步的走走。



同时,从个人眼光来看,应天门比丽景门更适合拍古风汉服照,
一方面是应天门面前的广场更为宏大,且应天门晚上有灯光秀。
无论是景区灯光效果还是拍照可选的角度,应天门都远大于丽景门。


关于明堂和天堂,它的门票是90,
我们这边因为姐妹的父母年满60,免票进入,
但不过出来的时候说已经是夜晚了,
只开放了明堂,未开放天堂。


应天门,丽景门如果只看外围,
地铁二号线应天门站,丽景门站下车即可。


丽景门门票
门票:成人票45人民币/学生票3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半票:学生证、60岁以上老年证
开放时间
08:30-22: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应天门门票
成人票:60人民币;优待票 (学生/教师):3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免票:*12周岁(不含)以下或者1.4米(不含)以下(需有1名购票成人陪同);

09:00-22:00;停止售票时间:21:00;停止入场时间:21:00 (05月06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09:00-22:00;停止售票时间:21:30;停止入场时间:21:30 (04月08日-05月05日 周一-周日)


明堂天堂:成人票90人民币/半价票45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开放时间
09:00-22:00;停止售票时间:21:00;停止入场时间:21: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今天的行程是古墓博物馆与洛阳博物馆,
而早餐,我们选择了楼下的河南老字号。


胡辣汤五元一碗,里面的主要食材有木耳,花生,带皮以及豆皮。
吃之前我闻了一下味,鼻子靠近的一瞬间,胡椒味儿扑面而来,
第一口吃下,胡椒味儿中入口感觉让味道达到顶峰。


在这里吃饭的感觉有点儿像成都的钟水饺龙抄手,就是在收银台下好单,确认好自己吃什么,
结账过后,收银员给小票,
自己直接走到厨房那里去,将票递给厨房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就会为你准备,准备好过后自己端着找一个位置吃或者告诉店员自己坐在哪里,
稍后店员会把菜品送过来。

提到古墓,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恢弘壮丽的帝陵。
但我从未想过,在洛阳,会有一座由陵墓组成的博物馆。
说老实话,当我第一次看见这个博物馆的名字时,
我就对此充满了好奇,作为历史爱好者,我从未想过原来陵墓群也可以作为博物馆。


古墓博物馆的讲解时10人一团,一团200元,
这次相对来说运气较好,我们6人在准备报讲解时,正好遇见了3个也准备拼团一起找讲解的人,
于是9人组成一个队,报名1个10人讲解团。
古墓博物馆亮点:“二次葬”习俗、东汉家族墓室、北宋妇女倚门图壁画、金代衰落墓雕。


像这里的洪山庙遗址,它的埋葬方式是人死之后,先埋入土中,
等到三五年之后,待到肉体腐化后再将骨头完整的拿出来重新再下葬一次。

洛阳,从上古时代到元明,
作为十三朝古都,沧海桑田,关于身后事的习俗,
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不少人将洛阳邙山视为死后葬地。
还有一个说法,整座北邙山无卧牛之地,
暗喻北邙山葬地太多,连牛想躺平的地方都没有了。


相对来说,这里古墓齐全,上至帝王、下至囚犯甚至很多普通家族的墓地都有。
在西汉时期有同陵不同茔的说法,即皇帝和皇后葬在一个地方,
但是没有像明清那样帝后合葬,而是分开下葬。


北邙山,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可以从洛阳到郑州。
曹魏时期的薄葬之风也随时代传到西晋。
从上古到明朝,仿佛又过去了许久的千年岁月。
何为子母砖,即两块砖石契合在一起。


这是一个家族墓地,可惜已经有过一次被盗,
从而让墓的位置已经有所改变,
整座墓面有一个陶狗,灶台,厕所以及储存粮食的地方。


这个墓葬是永康年间的,
已经算是就是接近东汉末年的汉桓帝时代了。
是的,就是诸葛亮《出师表》里的桓灵
东汉所谓的一七尺的身高,七尺大约是一米五至一米六左右。


东汉时有鱼化龙的说法。
这个墓室推测是一夫一妻和两个小妾的墓室。
穹顶上有五个楔形砖,是为了加固这个墓室。
后面小孩子的墓室是提前做好的。


墓室白虎和青鸟以及鹿头。因为西汉初年崇尚黄老之学和道家。
希望逝者往生之后能能再长寿。
墓志铭里面有个安措,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先草草安葬,再到日后再重新应迁坟厚葬。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从三国纷争到三国归晋。
西晋的墓室,开始墓室变小,然后出现了斗拱结构。
同时,在墓室之中又增加了一个回音壁。



裴基的墓,因为是战乱时代,所以说主墓室是他的母亲,
旁边的墓是他们夫妻,夫妻之旁最小的墓是他们的女儿的墓。

这是北宋时代常见的一种家庭生活图,这个墓志铭上面写的博士是指泥瓦匠的意思,
同时在时间上写宣和八年,按理说应该是写靖康元年,
可能是因为改元时间没有来得及通知时候才会写成宣和八年。



妇女倚门图,这是古墓博物馆的一个网红地点。



这个陶俑并手中并没有剑,但他的影子却有剑,不知是否看的出来。
这个叫做壁龛,简称佛龛,这种就是这壁龛越多表示身份就越珍贵。


还有,那个镇墓兽。地府千秋河南古墓壁画馆总计有66幅。
在汉代时期,玄武尚未定型,所以说就是乌龟和蛇的结合。


北魏宣武帝的景陵总共是有两条神道,一个主墓室。


这是石翁仲算是神道守护神,
相对来说,北魏以前可没有的,北魏及北魏后方才有的。

承安四年算是金章宗时代的墓葬,这个时代算是金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相对来说,这个墓室,虽然看起来恢宏,
但是无论是色泽还是雕刻上啊,都显得很是粗糙,
显示着当时的国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从洛阳古墓博物馆出来,我们打车前往洛阳博物馆,
网约车师傅是本地人,他推荐了丽景门附近的涮牛肚,老洛阳面馆,管记水席。

门票
免费,不过需要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预约。
开放时间
09:00-17:00 (04月01日-10月31日 周二-周日,节假日)
09:00-16:30 (11月01日-次年03月31日 周二-周日)
不对外开放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

在原有的计划里,我们是打算在周王城广场搭乘地铁到王城大道邙岭大道口北站,出地铁后再召唤网约车前往古墓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必看展品:曹魏玉杯(穿越感十足)、唐三彩胡人俑(盛唐包容象征)、
北魏彩绘仪仗陶俑(民族融合见证)。
说老实话,对于我来说开辟了新地图,博物馆是必须打卡的地方。


因此,对于洛阳博物馆,我并未对此做什么太多的研究,
依旧是抱着开盲盒一般的心态。

三彩灯给我的第一感觉更像个莲花托盘一样。
我看到这个曹魏的玉杯,感觉就像是三国演义里面,剧组里面带出的东西一般。
这是一场时空的跨越,仿佛从春秋,从夏商周伊始,直至北魏、隋唐,
这些器具象征着古代的一种文化的传承。




伊川缸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南北朝六朝博物馆里的魂瓶。
这张地图详细的说明了夏商周都曾在洛阳建都过,
而这也是奴隶社会的起源,同时也是华夏民族的起源。
夏商周虽说已经进入陶器、青铜器以及玉器时代,
但相对来说青铜以祭祀为主,平原大众生活还是以陶器为主。



白陶是贵族才用的礼器。白陶的是磷土,
然后就是相当于瓷器的原型,而普通的陶器就是日用的黏土。
天生玄鸟,降而生商,没想到玄鸟居然是燕子。
中国最早的两都制度,应该就是从周朝开始的吧。


就是古代战车的车轴,相当于现在的方向盘,
掌握战车方向的一种工具,在春秋战国的战争以及中是以战车为主,
而这个车轴,就是战车的历史。


东汉确实有一种经济,被称为庄园经济,
就所谓的豪强地主占据土地。
其实刘秀所建立的东汉文化,实际上也是一种共制,
而皇帝相当于就是董事长,而豪强,他们相当于是地方的部门经理。


这样子就会造成地主做大,土地兼并严重,
所以说曹操都会提出唯才是举的措施,
是因为这种地主经济已经完全的垄断了社会地位,
这就是相当于是在魏晋时的九品正中制的前身,
上品无寒门,这样就是说会造成一个国家,
无论是人员资源都流向有有钱人,从而使国家崩坏。


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魏晋风骨,
可以说是名动一时。
然而,这风华绝代的文化,更像是一件爬满虱子的华衣。
魏晋之时,名士虽天下闻名,
但豪门斗富,八王之乱,
各方人马你方唱吧我登场,终是士族轮流坐庄,
而所谓九品正中制,造就了寒门无上品,下品无士族。
然而千百年之后,无非,灰飞烟灭。



这座北魏彩绘仪仗陶俑群,
不知为何让我想起的当时在甘肃博物馆所见的兵马俑群。
北魏,一个民族融合的时代,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个结束的五胡十六国而一统的时代。


从人物造型上来看,先前骑马的前五排还包括车马在内的人为胡人装束,
而后七排还以汉人装束为主,同时也交杂着仿佛像是西域佛教文化的菩萨像。
也许从灭佛开始,以及或者说从修建云冈龙门石窟开始,
道儒佛三教可能真的都达到了三教并谈的地步。


隋唐时代的洛阳,按理说应该就是洛阳最后的辉煌了,落日辉煌。
炀帝所凿京杭大运河,说老实话,获罪于当代,立功于千秋。



说到唐朝的文化,唐三彩是一个完全无法绕开的点。
人物的样式、性别随时代、职位的变化而变化,反映出各个时代的不同。
一个简单的人物,一种三色的色彩,所捏出的人偶,
却在不经意间向世人传递着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


不止是中原大地,也有异域来客,
三彩的胡人俑也向世人诉说着盛唐那个万邦来朝的时代与其包容性。
驼林阵阵,风沙萧萧,
这穿越丝路来到长安洛阳,
留下浓墨重彩的盛世华章,这才就是中国。



我看了两组关于唐三彩天王俑的形像的三彩像,
我个人更觉得吧,
他有一方面也有神话的意境,
像是佛教里的金刚怒目样式,还有一种就是偏向于常人的样貌,寻常人的样貌。
我看到魂器都可以用唐三彩的时候,突然有一种想法,万物皆可唐三彩。


有时,我都觉得自己历史学的不够精,
没有认清历史,没有熟透历史,
像外行一样只是看了个热闹,看了个色彩而已,
而实际上的文化或许还没有认识到。
唐三彩不止是侍女,文武官胡人等。还有这所谓的宗教等。




洛阳市博物馆也是门票免费,但是需要提前在公众号上进行预约。
原本的计划是从古墓博物馆打车前往二号线邙岭地铁站,
随后搭乘地铁到文博园后下车前往洛阳市博物馆。


因从古墓博物馆出来已经是中午时分,又想早一点到达洛阳市博物馆,
遂在古墓博物馆门口直接打车前往洛阳市博物馆,并就在洛阳市博物馆附近餐馆就餐。

从洛阳博物馆出来都已下午四点左右,
虽说天气尚早,但是考虑到父母亲们的身体状况,因此放弃了从文博园坐地铁返回酒店的想法,
直接打车返回酒店休息。并约定晚上六点左右前往楼下的西工小吃街用晚餐。
有时候,选择吃饭地点也是一件凭运气的事情。


六点半左右下楼时,整个西工小吃街已经热闹喧嚣了起来。
我们发现这家名为小街天府的餐馆挤满了人,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去品尝。





早就听闻洛阳有种饮料,名叫海碧,注意不是雪碧,我也没打错字HHHH
看样子是淡黄绿色的泡沫汽水,味道看起来有点儿像,
闻起来的味道有点像是小时候的那种樱花味道的汽水。
喝下去感觉不是樱花味的汽水,而是水蜜桃味道的汽水。


蕨粉入口丝滑,爽口开胃。油饼油而不腻,搭配着薯片让人食欲大开。


西宫小吃街,这里的市街,和海南省海南大学夜市一样。
属于占道经营,每天下午五点后会封路,然后各个摊主出摊。
所以,夜晚返回酒店打车,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定位西工小吃街,
在小吃街门口下车后,穿过小吃街到达酒店。

今天的安排,上午拜访中中国的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下午和姐妹去洛邑古城街拍。
白马寺,一个在脑海中熟悉而又陌生的名称。


熟悉是因为,作为喜欢历史的人,知道这座寺庙是从东汉时代,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寺庙。
陌生在于,对于他的认知,只是知道他是中国第一寺庙,
至于他有哪些值得游览的地方,我却一概不知。

关于这座被称为中国第一的寺庙,说实话,我还真没有怎么去了解过。
对于它的第一印象,就是红墙白瓦。
在出门前,顺便查询了一下白马寺的相关信息。
才发现白马寺的各个庙宇都是在不同时代修建的历史建筑。


原来在历史教科书里看到的白马寺红墙山门,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退居幕后”,
随着香客的源源不断,白马寺在老山门之前建造了一个大广场,
广场上安装着一人一票的门禁。在微信公众号购票完毕后,刷二维码进广场。
进入广场步行,随后才到山门。
进入山门的第一殿,是天王殿。



天王殿的正中供奉着弥勒,两侧供奉东南西北四天王,弥勒背后供奉的是佛教守护的韦陀。
整个韦陀金刚肃穆,和我在其他寺庙见到的韦陀不同的是,
白马寺的韦陀左手持小魔杵,右手貌似托着一个人。
天王殿以后是大佛殿。
大佛殿中有口古钟,古钟下坐在地藏王菩萨,
传闻说这口钟和洛阳老城里的一口钟可以相互响应。


大佛殿背后是观世音菩萨。
在白马寺,不知为何,我总觉得有一种三教并谈,共议封神的感觉。
白马寺大雄殿里面的佛像是当年西哈鲁克亲王来中国参观的时候周总理,
周总理想想着万一他要来到这里也有佛可拜,
于是将这至尊佛像从故宫博物馆里的慈宁宫给转移过来,结果后来亲王也并未到来。




清凉台中的狮蜜,中间是毗卢佛与文殊普贤,
两旁殿宇供奉的是将经文传递到中国的两位所谓的佛教祖师。

在看白马寺的相关攻略时,
我看到里面说这里有一座小茶舍,止语茶舍。
止语茶舍可以说是白马寺的一个小彩蛋,
因为这里太小了,隐藏在一条竹林小道里。
如果不仔细看,真的很容易错过。

整座茶舍古朴,简单,朱红色的门栏,褪色的茅草。
给人一种仿佛有人在这里煮茶煮了一辈子的岁月静好。
给我的第一感觉,恰似诸葛孔明的茅庐。


茅庐外,游客排着队领着茶碗,有序地去找着茶壶冲茶。
随即找个地方,或墙角边,或茅庐里,安安静静喝着茶。
相较于门外的些许喧嚣,茅庐里则是进入了无声的世界一般。
墙壁上挂着止语,似乎是在提醒着茶客们安静,不要声张。


在无声中喝着茶,一切是如此安静,
如果非要用文字来形容当时的心境,
或许,就是佛曰,一切尽在不言中。


如果有人悄悄说话,
又正巧被一旁的僧人听见,
他们会安静地走到你身边,
对你做出一个噤声的手势,
提醒你不要开口,安静。
或者是看着你,随即用手指着墙上的止语木牌。


白马寺门票
全价票:35人民币;半价票:17.5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半票: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学生证;人民教师凭教师资格证;12周岁(不含)-18周岁(含)的未成年人;
开放时间
07:40-18:40 (04月01日-11月30日 周一-周日)
08:00-17:30 (12月01日-次年03月31日 周一-周日)

在洛阳,穿古装汉服街拍。
应该是我两个姐妹最想,也是最期待的事情。
上午结束了白马寺的行程后,我们打车前往了洛邑古城的汉服店。


在第一天晚上,我们在天堂明堂偶遇了一位穿汉服的小姐姐。
从她口中我们得知了她是在洛邑古城附近的洛城故事汉服店租的衣服,并也在店里画了装才出来的。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在第二天晚上吃完饭后,便直接前往了这家店一探究竟。
不过,我个人表示,她们提前去探店的想法,真的是对的。
因为光当天晚上,找店面位置,和老板谈价格,挑选汉服,装束,都花了快2小时。


突然想着,如果是直接从白马寺过来找店铺,挑选衣服,再化妆,估计搞完,天都快黑了吧。
据说这家店的价格是洛阳最便宜的,给我化妆的化妆师小姐姐称,其他店铺的价格大概是200左右。


我们所在的这家洛城故事,我的男装是129一天,包括服饰和简单妆造(含部分简单的头饰,因为我个人觉得带马尾假发特别麻烦,所以我选择不带。不过我也看到了,她们这家店在给客人带假发前,都会先给客人带头套,同时,在选取了假发后,当着客人的面进行消毒。)


我的姐妹妆造加衣服是什么价格我不太清楚。
不过我听到她们基础款的衣服加妆造是169一天,如果下睫毛,就再加10元,即179.
插一句,这个价格是衣服租赁一天的价格。
我如果没记错,可以说是从早上十点店铺开门开始算。
不过店家要求是晚上十点钟前要归还。


同时,店铺中也有摄影师,如果需要摄影师跟拍,399一次,跟拍照片30张,外加精修5张照片。(P.S所有照片均为电子照片,拍完修完后会直接传到邮箱,399包含了妆造拍照)
(P.S汉服+妆造价格以实时询问为主,当前价格仅为探店时所问询到和当时支付的价格,本段中的所有价格仅作为参考价格。如需在该店体验,价格以店家出具的价格为主)


洛邑古城为免费景区,进入景区可通过抖音预约,到景区门口刷码即可。

最后一天,我们的最后一站是龙门石窟。
其实,从个人角度来说,如果要是坐高铁到洛阳,在时间能很好安排的情况下,
我很建议吧龙门石窟放在第一站或者最后一站。


龙门石窟分为西北和东北两个服务区,
因为考虑到直接是从龙门站返程,龙门石窟西北服务区距离龙门站约4KM,
因此我们将行李直接寄存在西北服务区。
寄存完毕后会给你一个令牌,到时候凭借令牌拿东西即可。
寄存时间,当天18点前务必取回。


龙门石窟分为两部分,东山与西山石窟。
常规所说的龙门石窟,一般是指西山石窟。包含现有的剪刀手佛,庐舍那大佛等。
东山石窟一般是白园(纪念白居易的园林),香山寺等建筑。
龙门石窟讲解分为导览机和人工讲解,导览机使用费是30元一部,押金是20,
然后人工这边是五人以下含五人是200元一团,然后多一人是在200元的基础上增加30。


人工讲解是在进了大门左边的讲解服务台这里先给支付,
支付完毕过后会给你一张单子,拿着单子再向前面的就是讲解点,
将单子给讲解点的工作人员,就会有安排讲解人员和我们同行。


龙门石窟,如果要说他的名气,我想我得用如雷贯耳来形容。
可若说我对这个景区的了解,我却知之不深。
唯一知道的一点,那就是,这是北魏时代开始修建的石窟。


所谓的北魏,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三国以后,隋唐以前,曾经由鲜卑民族建立的一个北方王朝。
王朝国号为魏,地处北方,因此称北魏。
那么,北魏为何要在龙门修建龙门石窟。还是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祈福。


众所周知,中国有四大石窟,
分别为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麦积山石窟,以及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所在的大同,是北魏原来的都城,
后来,因为北魏孝文帝迁都(俗称搬家)到洛阳,
因此,便有了龙门石窟。


人工讲解从龙门桥开始,然后我们从看完卢舍那大佛到东边香山寺伊阙桥。
过了龙门桥就进入了西山石窟,西山和东山之间的河水称为伊水,
连接东山和西山分别是龙门桥与伊阙桥。


如果是从西北服务区进出,那就相当于走环线。
从龙门桥进入西山,西山完毕后穿过伊阙桥到达东山,
东山完毕后再次穿过龙门桥,返回西北服务区。


北魏的龙门石窟只有30%,因为北魏在迁都洛阳过后不到40年左右就灭亡了。
北魏以瘦为美,而盛唐以胖为美,可以从人物的体型上来判断它是是佛像雕刻于哪个时代。


潜溪寺的佛像是唐代佛像,因为唐朝以胖为美,
在佛的下巴上刻有纹路,是为了展示出他的双下巴,突出肥胖的美。
P.S说个彩蛋,潜溪寺面前有个池塘,听说里面是温泉,水温一直保持在26度。
我去摸了下,还真是。

这个是唐太宗,唐高宗时代雕刻的石像,历经1300余年,已经接风化严重。
石灰岩的风化属于是一块一块掉,不是一片片的掉。
宾阳三洞从宽松的衣着可以看出是北魏时代的石刻,
受魏晋当时的风气,衣着宽大是因为当时魏晋时期,吃五石散让当时人的体质变胖,
不容易穿当时就比较紧身的衣服,在衣着上会去选用比较宽松的衣服。


著名的剪刀手佛属于是未完成的佛像,
他断掉的手,是拇指,因为风化而断掉,而并非天生的。
同从他脖子上的褶皱来看,可以推测是唐代建筑,
但是他具体是为谁雕刻的,什么时代雕刻并不太清楚。


同时这个佛窟里的颜色是红色,
所以而这个红色一般来说是朱砂。


宾阳南洞是唯一一个唐太宗李世民临时代所雕刻的佛像。
其雕刻目的是为了祭奠长孙皇后。




这个洞它旁边就是说明了伊阙佛龛之碑,
原文已经就在这块玻璃板的背后,
因为风化严重,已经忘看清,所以说复制了一块。
同时,这个佛像最多只雕了五年,因为其原本就是在北魏的基础上雕刻的。


当年大禹也想不到,他凿河为伊,为千年之后龙门的盗掘却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龙门石窟总共是2345个洞窟,但是从历史来说,都已经丢了有90%左右。
龙门石窟是纯石刻,其他是泥塑。

万佛洞两旁,刻有一万多尊小佛,
中间是的佛上是唐高宗年间所刻,
同时天穹上刻有莲花,
莲花上刻的字是大唐永隆元年。


万佛洞旁边这个破碎的石像是被称为龙门最美的观世音菩萨像。
这个观音的头颅于1935年被盗。



这座洞窟是唐代的一个和尚,惠简所修建的。
虽说龙门里面有皇家洞窟,但是民间开凿的洞窟也有,
相对来说民间和皇家可以相互雕刻,只要区分开。


龙门山体上有一种黑色,是青苔发黑的痕迹。
龙门这个地方的山体是最怕水,
山体上的青苔一沾水就容易腐化。
龙门石窟基本上溶洞形成的山洞,然后由民间或者官方进行雕刻。


庐舍那大佛左右两边破坏严重的分别是大弟子阿难,小弟子迦叶,
然后两边一次是文殊普贤。
至于阿难的塑像为什么会那么烂,
是因为山体漏水的原因。
两边石壁上雕刻的并不是所谓的四天王,
而是两边分别雕刻着一个护教的天王,一个力士。


阿难的头顶刻着四尊小的佛像,
据说是唐玄宗时代的宫里的高官所雕刻的。
如果想要拍摄庐舍那大佛全景,建议穿过伊阙桥到东山石窟,
那里在庐舍那大佛对面有一个瞭望台,
在那里可以捕捉到全景的视角。



龙门石窟的主要景点是在西山这边。
白园不在龙门景区内,进白园需要验龙门石窟的门票。
如果要去看白园的话,我就建议步行,不用再坐他的观光车了。


洛阳的这个龙门石窟,他的电瓶车从东山就只会坐到西北这边的门口,
而从西北景区入口处到西北服务区这里还是就走,虽说不远,也就最多一公里左右。
龙门和故宫一样,景区里到处都有欢乐的野猫。


景点门票:全价票9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半票:全日制在校本科及本科以下的学生:12周岁(不含)至60周岁(不含)(按生日计算年龄)
全日制在校本科及本科以下的教师:18周岁(不含)至60周岁(不含)(按生日计算年龄)
未成年人:12周岁(不含)至18周岁(不含)(按生日计算年龄)
开放时间
08:00-21: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从龙门石窟西北服务区出来,打车前往洛阳龙门站。
车程大约15分钟。
站在龙门站,我回望这几天走过的点点滴滴。


洛阳的厚重,在于一步一历史的沉淀。
从古墓中的生死哲学,到石窟里的盛世余晖,这座城将华夏文明的起落娓娓道来。
若说遗憾,便是行程太满,未及细品邙山落日与老城晨雾。
建议未来旅行放缓脚步,一日仅择二三处,方能真正触摸这座城的脉搏。

本次洛阳旅游所走过的景点。
严格意义上来说,应天门丽景门纯粹没做攻略,只是简单的看了一下。
洛阳博物馆,古墓博物馆是以开盲盒的心态去的,
因为我本身就对博物馆感兴趣,
至于白马寺,勉强看了一点外围的攻略,知道怎么走,每一个殿宇有什么意义,


最后龙门石窟算是认真做了攻略,
认真去看了一些游览博主的视频以及旅游文字那些,
所以说对于这次洛阳的旅游,
说好也可以,说一般,我也觉得也是一般,


我希望以后自己做旅游攻略的时候,
自己感兴趣的点一定要认真去看,
方才能看出其中的内涵。
如果看不到内涵,那旅游的时候,走马观花,
看到的无非是一个空洞的表面。


如果下次还有机会,就再来吧,
去看看老君山的霜雪千年,金顶朝阳,
放一个同心锁,许一个用一生来完成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