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南部的龙潭古镇,是一座被雪峰山环抱的千年古镇。它不仅是湘西的咽喉之地,更因厚重的历史、独特的民俗和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被誉为“湘西文化活化石”。
阳春三月,农历“龙抬头”的日子,又赶上一个难得的大晴天,去了一趟龙潭古镇。龙潭古镇,地处雪峰山腹地,溆浦县南陲,因传说境内的深潭中曾出过蛟龙龙而得名。
龙潭古镇,早在宋代设堡,明代置巡检司,民国二年(1913年),设龙潭镇,属第一区。1958年,设龙潭公社。1961年10月,龙潭公社析置龙潭镇公社。1984年,龙潭镇公社、龙潭公社2公社合并为龙潭镇,属溆浦县。
据说龙潭镇是溆浦县最大的一个镇,来到镇上时就直奔位于溆水西岸的龙潭老街,当地人称正街,也叫河街。
龙潭老街沿溆水而建,长约400米,街道两边商铺林立繁华喧嚣,其中有些老商铺依然保持着旧时的特色,街上的行人也挺多的,看来是一座比较热闹的镇子。
在老街上还能看到一些别的地方看不到的老商品,问了店家才知道是用来干嘛的,很有趣味。老街上还有好多家理发铺子,人头攒动生意特别红火,原来这天正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都从四面八方赶着来理个发,所谓新年新气象,图个好兆头。
老杂货铺里的铜壶正在炭火上打鼾,一帮老伙计们围桌打牌亦或边喝着茶边摆起龙门阵,穿蓝布衫的妇人背着竹篓走过,篓里新采的香椿芽还沾着清新的晨露,空气中老酒坊里的袅袅蒸汽裹着腊肉的咸香漫过整条老街,小镇上的日子总是烟火气十足的。
来到龙潭古镇,吃一碗当地最具特色的葛面,是相当有必要的。葛面粗圆滑亮,用开水烫煮后,加上葱、姜、香菜、酸萝卜和油发辣子,味道香辣爽滑,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龙潭古镇历史悠久,文化传承丰富多彩,这里至今保留着神秘的傩戏、傩舞,每逢节庆,戴狰狞面具的“傩师”击鼓而歌,演绎驱邪纳福的古老仪式。另外还有一种蚕灯舞,是溆浦县特色民间舞蹈,流行于龙潭镇、小黄沙、竹园一带。
又转到龙潭古镇的农贸市场来看看,龙潭镇综合市场共2层,占地7700余平方米,场内设有蔬菜、水果、干货、水产、肉类、服饰等各种店面和摊位,我到这里的时候已近中午,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多的人,商品买卖相当活跃。
在抗日收官之战“雪峰山会战”中,龙潭镇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1945年,中国军队在此与日军展开激战,成功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为纪念战斗中英勇献身的国军烈士,1945年8月,当地政府在龙潭镇少山村的弓形山上,修建了一座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供广大民众前来拜谒和祭奠。
龙潭古镇内至今还保留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古代建筑,这些桐油浸润的吊脚楼,雕花门楣的马头墙,飞檐翘角的名门宗祠,在初春的阳光里显现出美轮美奂的人间意境。
崇实书院,创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用名“延陵家塾”。属龙潭镇吴姓族学,书院西门仍保留有“吴氏蒙养”四字,清咸丰五年(1855)更名为“崇实书院”。书院占地面积24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为三进庭院式砖木结构建筑,2019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潭镇是一座没有被现代商业化所侵染的古朴小镇,这里没有灯红酒绿的酒吧和光怪陆离网红店铺,只有街角上的铜铃与穿堂风的私语,还有那些久居的老人们,用纯正的西南官话给我们讲述,关于龙潭古镇的往事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