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特别是作为北宋王朝的都城达167年之久。但是史上却沒有留下一座皇宫,连遗存也是凤毛麟角。或毁于兵火,或因黄河改道,数次遭遇水患,几朝皇宫均被埋在了地下。开封的民谣说“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这些皇宫的遗址在“龙亭公园”,而龙亭大殿就是一座复建后的皇宫。龙亭景区是开封最大的风景区,公园面积为83.13公顷,其中水面过半。龙亭一带早在一千多年前曾是唐朝宣武军节度使衙署的所在地,后梁时改建为皇宫,名建昌宫。后晋、后汉、后周定都开封时仍以此地为宫室,改名为大宁宫。北宋时在此建大内皇宫,使之进入了历史极盛时期。金朝末年,这里再度成为皇宫禁苑。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棣在此建周王府,使其保持了不衰之势。后因黄水泛滥,渐成废墟,清朝在一片废墟的煤山上建了一座"万寿宫",内设皇帝牌位,文武官员定期到此朝贺遥拜,后改称"龙亭"。
龙亭公园的主干道(主轴线)玉带桥把湖水分为潘杨两湖,东面为潘家湖,西面为杨家湖。天波杨府就建在杨家湖北岸,中国翰园景区在天波杨府景区西边,这三个景区距离很近,基本相连,花一天时间游玩应该足矣。
清雍正十二年,河南总督王士俊令人在周王府废弃的煤山上建了一座"万寿宫",内设皇帝牌位,文武官员定期到此朝贺遥拜。封建朝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因此这个地方就成为"龙亭"了。龙亭景区最“古老”的建筑就是清代的龙亭了,龙亭并不是一个“亭”,而是一座大殿。其余建筑(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等)都是1985年后修建。
今天的龙亭景区仍然保持着清代"万寿宫"的建筑风格,在南北500米长的中 轴线上依次建有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和龙亭大殿。午门是龙亭景区的大门,坐北朝南,雄伟壮观,仿佛引导我们进入了历史。
午门上楹联:亭阁留胜意,观两湖映照甄鑑,清污善否应畏哉,自古农民知奸佞
苑阙锁幽思,历千年沧桑沉浮,梁晋宋金皆往矣,迄今华夏尽舜尧
进入午门(景区入口),正前方矗立着一块“北宋皇宫”篆书大印。
龙亭公园的花灯造型。
潘家湖上的花灯造型
嵩呼门在午门和朝门之间,是一座小巧玲珑、造型优美、装饰华丽的建筑。“嵩呼”出自一典故,汉元封元年春, 武帝登嵩山 ,从祀吏卒皆闻三次高呼万岁之声(山神称武帝为万岁)。后臣下祝颂帝王,高呼万岁,亦谓之"嵩呼"。
嵩呼门两侧的四块照壁造型
杨家湖中的花灯造型
朝门前搭建的舞台,这里是演出的地方,每天有好多场演出。
朝门:五位延福八仙聚处,三呼大庆四季同春。五位延福”是指五福,即福禄寿喜财;“大庆”是指北宋的皇宫叫大庆殿。
北宋皇城模型图
龙墩,位于龙亭大殿的台阶前,侧面雕刻着龙的图案。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得位不正,为了能稳坐江山,从泰山上运来这块石头,雕刻成龙椅,取“稳坐泰山”之意。在古代还有一种传说,说这是块“试官石”,清官坐上去会四平八稳,贪官坐上去会摇摇欲坠。
龙亭大殿
龙亭对于开封人来说非常重要,开封不能没有龙亭,就像欧洲人不能没有耶路撒冷一样。这里是八朝古都的王气所在。
站在龙亭的高台上看午门,潘杨两湖在主轴线的两边。
碑亭,这里是一块“五岳真形碑”
红墙之内皆故事,说的就是西园雅集之事。西园雅集被视为东晋兰亭雅集之后,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文人雅集之一。北宋末年,一朝文人雅士会于驸马王诜的宅邸西园中,“自东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绝俗之资,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动四夷”。
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抚琴,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茶,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
这是一座石头假山,最顶石头上有刻字“龙云”。在这儿祭拜的人也挺多。
天波杨府位于杨家湖畔,与北宋皇宫遗址龙亭风景区相邻,从龙亭公园西北角有小路可直接进入天波杨府东门。天波杨府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府邸,因位于京城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杨府。杨业为国捐躯后,改为家庙,名曰“孝严寺”。历经多次毁复,至民国废于日军战火。现在看到的天波杨府是1992年重建的一座仿宋园林楼阁建筑。1994年复建为公园。
杨家将领雕塑
杨家府衙。门上有两副楹联。外联:银枪雪动无双勇,铁骨忠开第一门;内联: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皆敬一门忠烈,边事爱军政事爱民愿为万里河山
兵器殿,上有匾额“弈世将略”,应该是世代相传的军事智慧和谋略的意思。有楹联:丰功伟烈著边疆,勇冠千军称无敌;浩气英风留古塞,声威万代佩长城
天波楼
孝严祠内墙壁上有宋代刘敞的七律“杨无敌庙”:“西流不返日滔滔,陇上犹歌七尺刀。恸哭应知贾谊意,世人生死两鸿毛”。杨无敌祠位于北京密云北面古北口,古北口是长城的一道关口。山坡上有一座庙是为了纪念宋朝名将杨业修建的,被称为杨无敌祠,也称之为杨无敌庙。
孝严祠
点将台,这里有表演,擂台比武,杨七郎打死潘豹,从此杨家和潘家结下了世仇。
无佞楼
假山凉亭
湖心亭
杨波府天波门照壁上题字。
天波杨府北门(天波门)。出了天波门往西200米,就是中国翰园的北门了。
中国翰园,一个让世界感动的景区,分碑廊和园林两大景区,园林清新淡雅,景色迷人,瀑布喷泉跌宕,湖岛相映生辉,苍松翠柏,亭台楼阁掩映于湖光山色之中 。碑廊,是中国翰园碑林核心建筑,碑刻展线长达6华里,刻碑4000多块,系统表现古今中外书法发展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最大最系统的书法碑廊。
中国翰园北门前花灯。
北门,有楹联:汇百家所长万杆毫端树青史,集九州之灵实力碑廊显国魂
这是南门,在清明上河园景区入口的正北边。牌楼上方《中国翰园》四字,就是由中国翰园创建人李公涛先生亲笔题写。这南大门牌楼四柱上有两付楹联。内联:翰墨飘香,茹古含今,曲阜西京同一脉;园林溢彩,开来继往,姑苏承德各千秋。外联:数千年伟绩丰功,雕成壮赋雄词,翰园碑志留青史;八万里灵山秀水,育出英贤俊杰,林阁墨香题彦名。这两副楹联高度评价了中国翰园的历史地位和创建人李公涛的丰功伟绩。
南门夜景
碑廊北大殿,“中国翰园碑林”由李公涛先生书写。碑廊是中国翰园碑林的主体书法碑廊和核心建筑,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碑刻展线长达6华里,分设历代书法碑廊、现代书法碑廊、篆刻碑廊等十大碑廊,刻碑4000多块,系统表现古今中外书法发展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最大最系统的书法碑廊。
这里是翰缘广场,位于碑廊的东边,这里有演出
砚亭
米芾拜石雕塑。据说,米芾爱石成癖,如痴如醉。一次见一立石颇奇,便拜之,口中念念有词,呼曰“石丈”。
翰园中的园林
义红桥
碑坛,这是中国翰园碑林的重要标志建筑,外部全部用汉白玉建成,有龙凤浮雕280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龙凤文化。
“十八缸水”故事改编的短剧演出舞台。十八缸水故事是说书法界“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故事。
盘龙岭:山岭高低起伏,连绵不断。西侧沈鹏题写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峰上建有一座“高风亭”,与“翰园湖西边的“亮节亭”相呼应。
九曲亭
仰圣山,孔子雕像
地书秀场,笔蘸黄河水,地书翰园情。这里有个80多岁的老爷子,在这里写篆书,写得挺好,可惜认识篆书的人太少,围观者就少。老爷子特别钟爱篆书,对其它字体特别不屑。
鹅池
中国翰园宋四家群雕,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苏东坡席地而坐,举杯邀客,呈现出大江东去的豪放与清风徐来泛舟翰园湖的旷达;掩卷远眺的黄庭坚,似吟似哦得意诗章;展卷持笔的米芾,彰显着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与痴迷;抚须沉思的蔡襄,展现久居官场的沉稳。苏、黄、米、蔡四大家雕像形态各异,动静结合,栩栩如生。他们雄踞书坛,成为唐代以后的一座里程碑。
水光潋滟,山色空濛
亮节亭,与盘龙山上的高风亭相呼应。
碑廊南大殿,“碑廊”两字由著名书法家陈国桢书写。碑廊南大殿前方有李公涛先生半身铜像雕塑。碑廊,是中国翰园碑林的主体书法碑廊和核心建筑,碑刻展线长达6华里,刻碑4000多块,系统表现古今中外书法发展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最大最系统的书法碑廊。
翰园湖上看落日,左边高处小亭就是高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