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旅游系列
第一篇 北京 游记 (故宫、景山、长城) @https://www.mafengwo.cn/i/24641367.html
第二篇 北京 游记(国博、天安门系列、钟鼓楼) @https://www.mafengwo.cn/note/create.php/modify/?id=1919433286
第三篇 北京 游记(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 @https://www.mafengwo.cn/note/create.php/modify/?id=1919488304
第四篇 北京 游记(颐和园、 北海 公园、恭王府博物馆) @https://www.mafengwo.cn/note/create.php/modify/?id=1919704261
第五篇 北京 游记 (地坛、孔庙、雍和宫、奥体)
@https://www.mafengwo.cn/i/24646055.html
第六篇 北京 游记 (西城四citywalk)
@https://www.mafengwo.cn/note/create.php/modify/?id=1920026511
第七篇 北京 小吃
@https://www.mafengwo.cn/i/24647085.html
北京还有很多被改为公园的古建园林,北京的“公园”真的会让人羡慕。
旧时老北京有句谚语 “东单、西四、鼓楼前,九坛八庙颐和园。”
(1)【五坛】是指天坛(天地坛)、地坛(方泽坛)、日坛(朝日坛)、月坛(夕月坛)、先农坛(山川坛),均为明代所建,清代沿用,是明、清两朝帝王们祭天、地、日、月、山川、太岁等神衹而特意建造的。
(2)【八庙】系指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北京孔庙)和历代帝王庙。这几处在封建时代都是帝王们祭祀列祖列宗、神佛、历代圣贤先哲的地方。其中,奉先殿、传心殿在故宫紫禁城内,而堂子则已不存。(太庙更侧重于国家层面的祭祀,配享太庙的还有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臣;而寿皇殿则更侧重于家族和个人的祭祀,包括皇后和皇妃的牌位及画像的供奉。)
(3)另外,还有【九坛八庙】的说法。区别在于把天坛分为祈谷坛和圜丘坛、把先农坛中分列了太岁坛,增加了社稷坛、先蚕坛。
【开门时间】公园大门:旺6-22(21止);淡6:30-22(21止)
景点:(4.1-10.31) 8-18(17:30止);(11.1-3.31) 8-17:30(16:30止) 分上下午段,周一闭馆
【购票渠道】提前7天,(当日起7天内可退) XCX“天坛公园官方购票平台”; GZH“畅游公园”
【门票价格】 (4.1-10.31) 大门:15 联票:34; (11.1-3.31) 大门:10 联票:28 {建议联票,精华景点}
【交通路线】
1.东门:地铁5号-天坛东门站A2口(近,人多)
2.北门:地铁7号-桥湾站(近,人少)
3.南门:地铁14号-景泰站(步行20分)/公交202路天坛南门
4.西门:地铁8号-天桥站C口(近,人少)
5.东门:地铁5号线天坛东门站4分钟
【tips】
1.祈年殿18/17点停止入场
2.联票进圜丘、皇穹宇、祈年殿、回音壁(单买20元)。
3.祈年殿仅在周五、周六、特定节日晚上才会亮灯;市政路灯开--21点关灯。(公园内景点外可以看到,公园21点停入园)
4.西门离主要建筑群较远。南门可以直接从南向北走完建筑群。东门/北门就是从北向南方向。
5.XCX “天坛导览” 有路线指南
——以上地图来源于网络
【简介】
天坛 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分为两部分:
北部为“祁谷坛”建筑群,用于皇帝在孟春(每年正月)时期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场所,中心建筑是“祈年殿”;
南部为“圜丘坛”建筑群,专门用于冬至祭天的场所,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
纪录片《永恒之轴》:天坛修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是当时北京独一无二的祭祀建筑群。为什么没有建在北京中轴线上?因为按照《易经》的说法,东南方向是皇宫的巳位,是太阳光线最充足的方位,是建造祭天之地的最佳场所。嘉靖年间,嘉靖帝对天坛进行改造。后来又建了地坛、日坛、月坛,改为“四郊分祀”。
【圜丘坛】
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台(祭天台)、皇穹宇(奉神殿、神库与神厨、宰牲亭)等。
(1)圜huan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
(2)皇穹宇,供奉皇天上帝和清朝前8位皇帝牌位的地方。
配殿:东殿殿内供奉大明之神(太阳)、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西殿则是夜明之神(月)、云雨风雷诸神神牌供奉处。
(3) “天心石”:往上代表北极星,“君子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供奉老天爷的牌位。
(4) “三音石”:皇穹宇殿前甬路从北面数,前三块石板即为“三音石”。当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只能听见一声回音;当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
(5)“回音壁”:皇穹宇院落周围的圆形围墙,墙身用山东临清砖磨砖对缝,蓝琉璃筒瓦顶。皇穹宇圆形院落的墙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体,磨砖对缝的砌墙方式使墙体结构十分紧密。当人们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讲话,虽然双方距离相距很远,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因为圆形十分光滑,对音波的折射。
【祈谷坛】
内主要建筑有祈年门、大祀殿(祈年殿)、东西配殿、皇乾殿、长廊(附七星石)、神库与神厨、宰牲亭等。
(1)祈年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原先叫做“大祀殿”,wu庑殿式建筑。嘉靖将天地分开祭祀,将大祀殿拆掉改建成了三重檐的圆形攒尖式建筑大殿“大享殿”。乾隆时期,把三色屋顶全变成了蓝色,并且改名成“祈年殿”。
{记得还是要看看祈年殿里的柱子和龙凤石,还有屋内顶部的藻井。我那时候实在是走的太累,祈年殿又太多人,而且还刮大风,就忘记上去看了}
关于祈年殿内部建筑柱子的“数字密码”:
0】顶上8根“铜柱”
1】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 {象征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
2】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 {象征一年的12个月};
3】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相应设置三层天花,中间设置龙凤藻井;殿内梁枋施龙凤和玺彩画 {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
4】12根“金柱”+12根“檐柱”=24 {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5】中间4根“龙井柱”+12根“金柱”+12根“檐柱”=28 {象征二十八星宿}
6】顶上8根“童柱”+中间4根“龙井柱”+12根“金柱”+12根“檐柱”=36 {天罡三十六星}
(2)皇乾殿,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
(3)海墁大道/丹陛桥,是连接祈谷坛南砖门及其南天门(成贞门)的甬道,也是连接祈坛和圜丘坛的轴线。有三条石道,中为神道,东御道(皇帝),西王道(王公大臣)。{就是不要走中间的道哦}
(4)七星石,八块石头的七星石。相传嘉靖年间,有个道士说这个位置太空旷,不利于皇权稳定和皇上的寿命,嘉靖就按照泰山七峰的地理位置在这放置了七块巨石镇压风水,剩下的一块小的石头是乾隆时期增加,表示不忘祖籍。
【神乐署】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西周雅乐。明洪武朱元璋定为“中和韶乐”,清代沿用至今。位于天坛西外坛,为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被誉为明清两朝最高的礼乐学府。
【天坛西门】最早的门,皇帝祭祀都是从西门进出。外坛北门和东门,都是1975年以后增建的。
【斋宫】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所,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隅。
皇帝在祭祀前三天来到斋宫,斋戒三天,但是雍正时期被改成了,宫内斋戒两天,这里再斋戒一天。(故宫里面也有个斋宫)
斋宫的设计和布局都参照紫禁城的规格和要求,有“小紫禁城”之称。
而斋宫里面只有钟楼没有鼓楼,因为晨钟暮鼓,鼓代表结束,不敲鼓也就代表皇权能永远延续下去。
铜人:魏征(图片)
皇帝斋戒期间代替真人来监督皇上,到了祭祀时间才能撤下。
无梁殿:没有房梁和柱子,是用砖砌的拱券建筑。
【双环万寿亭】乾隆为给母亲甄嬛庆祝50大寿建的寿亭,取“和合,吉祥,长寿”之意。1976年从中南海迁到天坛。
{其实真的很建议大家到西门附近的“双环万寿亭”和“百花宫”,虽然确实离中心建筑有点远,但这里真的是少有的安静,相比较中心建筑群的人群的多,这边真的很适合在廊亭之间拍照和欣赏,古建筑的建筑之美,甚至连松鼠和鸟儿都能那么惬意。}
{其实从天坛北门出也不错,因为这边还是蛮多家可以吃东西的店,豆汁出名的就好几家。如果想尝试下豆汁的游游可以留意近景区的早餐店,会不会有免费的小杯豆汁试饮,我在东华门那边的早餐店就遇到过。可惜我早在天坛北门这的老磁器口买了喝,并没有想象中难喝,但也确实不好喝。这家老磁器口的东西一般般,至少那个豌豆黄是真的不好吃。对了隔壁有家羊头肉,好像本地人也很喜欢,可以试一下,羊肉独特的味道会比较突出,不过越吃越好吃。}
【开门时间】9:00-17:00 周一闭馆
【门票价格】门票:15元 (纸质票人工售票) (每周三前200位免费)
【志愿讲解】工作日9:30/14;周末9:30/10:30/14/15(神厨院落门口)
在这个门口等待志愿讲解哦,在神厨那边。
——以上地图来源于网络
【简介】
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皇家祭祀农神建筑群,承载着明清两代国家祭祀先农的礼仪传统。
1.先农坛(1420)建成,和天坛隔街相建,前身为“山川坛”(明初,朱元璋在南京建“山川坛”(1420-1530),朱棣在北京仿建该坛)。起初北京“山川坛”主要作用祭祀山川神,这段时期被称为“山川坛时期”。
2.嘉靖皇帝“厘正祀典”的改革,对北京的坛庙进行了大肆的改建和扩建。(改建:把山川坛“太岁殿”的风云雷雨岳镇海渎神灵,迁到了北京先农坛南坛墙外面,分别建造“天神坛”和“地祗坛”[神祗坛建筑群])。原本的山川坛单独祭祀太岁,成为了纯“太岁殿”。嘉靖时期(1530-1576),北京先农坛(神祗坛)处于“神祗坛时期”。万历时期,先农祭祀逐渐主导化,正式改名北京“先农坛”处于“先农坛时期”。
3.乾隆时期,撤掉“旗纛dao庙”,将神仓建筑移过去。
山川神(四渎五镇)--风云/雷雨/太岁/五岳/四海/镇山。
先农神:炎帝(神农)传说炎帝教会人们如何耕种。
【星空藻井】
隆福寺万善正觉殿明间藻井。1995年修复,四角有托举力士,中心明井上有一幅沥粉贴金的彩绘天文图,仿唐代星象图,有1400多颗星。藻井有6层。
{看似华丽的星空藻井,也曾有过在厕所里待过的经历呢}
藻井通常位于室内的上方,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绘有彩画、浮雕。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东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认为是主水的,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的作祟,以护祐建筑物的安全。
【盘龙藻井】
金丝楠木雕刻成的盘龙藻井。明清北京隆福寺毗卢殿明间藻井。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是明代宗朱祁钰建的皇家香火寺院,1976年地震后被拆除。
【太岁殿】1420年为“山川坛”,嘉靖时期改名为“太岁殿”独尊太岁。
【“神厨院落”“宰牲亭院落”】存放先农神神牌位和准备牲畜祭品的场所。
【旗纛dao庙】明代祭祀的战神场所,乾隆年间撤掉,不再单独祭祀战神,改为“神仓院落”。皇帝亲耕之后储存一亩三分地里的粮食。
【拜殿】皇帝排遣官员祭祀太岁时所在殿,远远的祭拜太岁的场所。
【东西配殿】用于祭祀十二月将神的场所。
【观耕台】嘉靖建木构观耕台,抬高皇帝观耕高度。乾隆建如今所见的砖石琉璃结构的观耕台(须弥座造型,缠枝莲花纹琉璃纹饰,龙缠草纹饰)
【庆成宫】前期皇帝斋戒之所,后期为皇帝庆贺典礼之处。{我这次去正好遇上庆成宫开放,门票是和先农坛门票一起的,但是不是在同一个门,需要绕到外面}
【开门时间】(公园)旺季4.1-10.31 6:30-19:30(19止)
淡季11.1-3.31 7:00-17:30(17止)
(享殿)9-16:30,周一闭馆
【购票预约】免预约;GZH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也可以线下直接购票(有纸质票)
【门票价格】大门2元; 享殿10元(包大门)
【交通路线】1.地铁1号线天安门东站B口,向东行,路口往北进入南池子大街,300米左转。
2.太庙去中山公园是可以通过午门门前的路穿梭哦
3.南门只进不出,且要经过天安门安检
{切忌切忌,通往太庙东门 南池子这块是不能在马路边上停共享单车的,除非你乐意支付违停费用。当然还有个不太好的救急方法,就是停到巷子里面。但是你要是想在这条路上找到单车,往天安门方向还是很多停放的。}
——以上地图来源于网络
太庙的规格比太和殿还要高,有“天下第一殿”之称。
【简介】
(1)《说文解字》“庙,尊先祖貌也。”庙是祭祀祖先的地方,最高祭祀礼仪之地。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偏政治)
(2)太庙是伴随紫禁城同时建成,是明清两代帝王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
(3)遵循《周礼•考工记》,记述了一套营建国都的规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享殿】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最主体建筑)。面阔十一间,重檐庑殿顶,三层汉白玉石基,紫禁城里等级最高宫殿。
左右两边建筑是“配享太庙”,王爷 王公大臣得以配享太庙的。
{外观建筑是可以免费参观的,只有这座“享殿”进去参观是需要单独付费用的。游游可以查下相关介绍视频,看下殿内再考虑需不需要进去。} 里面是有68根金丝楠木(最粗最大)、金砖、中华和钟。
【寝殿】平时供奉历代皇帝、皇后牌位的地方。内设神椅、香案、床榻、褥枕等物。清末供奉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禛、弘历等十一代皇帝及皇后的牌位。每次祭典前一天,将牌位移至享殿安放于神座之上,祭毕奉回。
太庙门前的“丹碧石”,第一层海马,第二层狮子绣球,第三层飞龙在天。
太庙的匾额两字是顺治写的。
【戟门】原本有金龙戟,但后被八国联军掠夺。前头的桥也叫“金水桥”,而且有七座(故宫里的是五座金水桥)。
【祧庙】供奉追封的清代立国前的四代帝、后神牌位的地方,殿内陈设亦如寝殿。清代规制,正中肇祖、左兴祖、再左显祖、右景祖。每季首月时享皇帝委托官员在本殿祭祀岁末将先祖牌位移至享殿裕祭。{单独的院子,但可能在维修}
{太庙里面人确实很少,很适合周末闲散和古建拍照,但去的时候已经很多约拍摄影在那里拍照了,估计是故宫天坛不让拍,太庙就成了下一个拍摄地}
【开门时间】6:00-21:00(20:30止)
【购票预约】提前1-7天,当天不可约(可退票);GZH “畅游公园”
【门票价格】3元
【交通路线】1.地铁1号线天安门西站B口步行 2.可从东/南/西门入园,南门不能出。
——以上地图终于来自我拍的啦,哈哈哈
【电子讲解】
【简介】
中国现存唯一的封建帝王祭祀社稷神的国家祭坛(祈求五谷丰登)。
“社”社神(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
“稷”稷神(五谷神):《孝经纬》“稷,五谷之长也,各众不可偏祭,故立稷神以祭之。”
元朝时期,兴国寺扩入元大都城内,改称“万寿兴国寺”。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在万寿兴国寺的基址上兴建“社稷坛”。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社稷坛祭台四周内墙由青、赤、白、黑四种颜色的砖砌墙改为四色琉璃砖。
民国三年(1914年)10月10日,社稷坛辟为“中央公园”,对外开放。是北京市第一个市民公园,由朱启钤qian规划修改建造成公园。
【五色土】由全国各地进贡的土,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现在有六种颜色了哦,多了一份香港土,香港回归祖国}
【社稷坛】(即五色土)位于拜殿南面,为举行祭祀典礼的核心部分。社稷坛为三成(三层)方坛。坛是用汉白玉砌成的正方形三层平台。坛上采用古代“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和“中央黄”的说法铺垫五色土。东为青色土,西为白色土,南为赤色土,北为黑色土,中为黄色土,借此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坛的台面正中黄色土内埋设“社主石”,象征江山永固。社主石为上端尖形、下端方形的石块。
【拜殿】拜殿位于戟门之南,祭祀时逢雨雪行礼之处。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时行礼之所,民国十四年(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后,曾在这里停灵,故民国十七年(1928年)更名为中山堂,现为纪念中山先生活动展厅。
【兰亭八柱】乃圆明园遗物,于1910年(宣统二年)被移到颐和园,后置于耶律楚材祠中。
【格言亭】始建于1915年,亭子的8根石柱上刻有华夏圣贤的格言,称为格言亭。 因这些格言名句有治病救人之效,故也称为药言亭或药石亭。 初建在中央公园(1914年改社稷坛名)南门内约40米处(南门喷水池处),1919年因将被砸损的克林德牌坊移至中山公园并更名为“公理战胜坊”,将此亭移建到北坛门外路中央处筒子河南岸。 八根柱上均有历代先贤的格言警句,如“孟子之言,孔子之言”等。
【牌坊】
(1)1900年义和团事变期间,克林德在北京街头为清军枪杀。这一事件成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线之一。1901年清朝战败以后,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第一款就是:清廷派醇亲王载沣赴德国就克林德公使被杀一事向德国皇帝道歉,并在克林德被杀地点修建一座品级相当的石牌坊。【克林德坊】(2)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3日,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将牌坊迁往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将坊额改为【公理战胜】,但规模缩小为三楼。
(3)1920年7月4日,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在中央公园内为新落成的纪念坊举行落成典礼。1953年10月,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大会在北京召开期间,再次改名为【保卫和平坊】。
社稷坛(中山公园)真的有很多古树啊。
其中还有着辽代的七颗侧柏哦。
【唐花坞】唐花坞的“唐”是取自煻的谐音,为火烘之意,坞为临水之地,即临水的花房温室。它始建于1915年。
【石狮子】宋代石狮。
这里本无石狮,现在这对石狮,是1918年从大名府临济寺门前挖出。当初发现时,俩石狮半埋于地下,大名府镇守使王怀庆和统领李阶平出资买下,1918年11月14日从大名起运送至北京,年底送抵北京,捐赠给了"社稷坛"立于徐世昌总统府前。
1966年为保护这对石狮,中山公园的老工人就地挖坑,把它们都埋入了地下,直到1971年,才把石狮挖出置于原地。
【习礼亭】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址在正阳门内兵部街鸿胪寺衙门内,是明、清两朝专为初次来京的文武官员、少数民族首领和附属国贡使等演习朝觐皇帝礼仪之用,故名习礼亭,亦称演礼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鸿胪寺被焚,此亭幸免。不久英军强占鸿胪寺做操场,清政府被迫将习礼亭迁至户部街礼部衙门院中。清末,礼部改为典礼院。1912年典礼院为盐务署占驻,1915年4月移建此亭到中央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