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草之旅:一个人的红旗渠 @https://www.mafengwo.cn/i/24625122.html
红旗渠纪念馆 @https://www.mafengwo.cn/i/24626162.html
络丝潭与跃峰渠碑 @https://www.mafengwo.cn/i/24629004.html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https://www.mafengwo.cn/i/24631706.html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博物馆之伟大的商文明 @https://www.mafengwo.cn/i/24633244.html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博物馆之“长从何来” @https://www.mafengwo.cn/i/24634492.html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博物馆之“子何人哉” @https://www.mafengwo.cn/i/24635697.html
文字博物馆之汉字民俗展 @https://www.mafengwo.cn/i/24637287.html
中国文字博物馆之中国文字发展史(上)@https://www.mafengwo.cn/i/24639401.html
中国文字博物馆之中国文字发展史(下)@https://www.mafengwo.cn/i/24640549.html
安阳天宁寺、文峰塔 @https://www.mafengwo.cn/i/24641346.html
天宁寺位于安阳市文峰区文峰中路西段,天宁寺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初年(601年),唐、宋、元、明、清历代增修扩建,至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彰德府(安阳古称)知府黄邦宁维修,规模达到空前,时亭、台、楼、阁、殿、堂、庙、宇百间。
据现存清乾隆三十七年“重修天宁寺图”碑记载“……明洪武间,置僧纲司于此,其规模雄壮,为南北丛林冠。寺有天宁寺塔(文峰塔)五级,由下而登,逐渐宽敞,其巅则为平台,周可容二百人,远望太行,历历在目。……历年既久,请殿悉成瓦砾,唯此塔巍然独存……”塔的上身五级出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每层出檐的斗拱又不尽相同。八角檐头系有铜铎,微风吹动,叮当作响,给人以高远静穆之感。塔顶有相轮、塔刹。塔的下身四周正面,各有一门,其中正南面为真门,余为假门。
券门首额,有砖雕二龙戏珠图像。八角均有巨龙环绕的盘龙柱,上加铁链枷锁,非常壮观。八根龙柱之间,有八幅砖浮雕佛教故事图像:正南面为三身佛像;西南角是释迦佛说法像;西面为悉达多太子诞生图像;西北角一幅是释迦佛雪山苦行修定像;北面为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东北角是佛为天人说法像;东面一幅为释迦佛涅像;东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 这些浮雕造型生动,神情逼真,姿态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另据安阳县志记载:此塔建于五代周广顺二年(95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2001年定为中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王殿
大雄宝殿为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22.65米,进深17.8米,清乾隆三十六年重建。2001年由安阳市古建所落架大修。
大雄宝殿为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22.65米,进深17.8米,清乾隆三十六年重建。2001年由安阳市古建所落架大修。
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长40米,壁厚2.5米。砖身木橋,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园形莲花座上,莲瓣共7层,上下交错,左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塔身有五层重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塔刹属藏式喇嘛塔,为清代砌筑。文峰塔的建筑,富有独特的风格,具有上大下小的特点。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宽敞,是伞状形式,为国内外所罕见。
文峰塔的构造为平面八角形 ,浮居五级上有平台,下有圈门,每层周围有小园窗。塔座落在一个高达二公尺的砖砌台基上。塔身底层的四正面有雕塑精致的园券门,门顶用砖雕刻有二龙戏珠。塔均为砖木结构,以砖砌为主,塔的下层塔身较高,立于莲花座之上。塔的八面壁上分别饰有直棂窗、园券门和佛画故事砖雕,其刻工细致,形象逼真,造型动人。
文峰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二部分组成。塔基高2.6米,平面呈八角形,基上有螺髻状莲瓣七层,上下交错,砖质磨成,塔身座在莲瓣上。塔身第一层高大,以上四层低矮,直径逐层增大,以上檐水不滴下檐为限,形成上大下小的优美外观。每层檐下有砖质斗拱承托出檐,二至五层塔身有相互交错的通风口,使塔身不因通风口集中于一条垂直线而出现裂缝。每层檐角均悬有铜钟,微风徐来,叮当之声悦耳动听。给人以高远静穆之感。塔体由八角形基座、须弥座、园形金刚圈、瓶身等组成,高10.8米,基座上留有两个对称的通风窗。塔内壁有72级台级,可旋转登上塔顶。
文峰塔的构造为平面八角形,砖木结构,琉璃瓦质,塔的八面壁上分别饰有直棂窗,园券门和佛教故事砖雕,刻工细致,形象逼真,造型动人。
下面的是塔基,塔基上是一个圆形莲花座,莲瓣共七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把塔装饰得更为美丽。圆形莲花座上就是塔身了,塔身第一层令人惊叹的是精美的砖雕,塔身四个正面有门,正南为实门,其余为砖雕假门,门楣为拱券形,上雕二龙戏珠图案,龙在云中飞行,张牙舞爪扑向火焰珠。砖雕假门上按木制门形式雕刻,门框周边雕满西蕃莲。八根龙柱每根雕刻腾龙两条(火焰流云环绕龙的四周,布满龙柱),龙身卷曲弯转,努力向上,似欲腾空飞去,于是龙柱上八条铁链既固
定了砖雕砌块,又挽住了神龙。门窗之上是八幅高浮雕佛传故事 ,雕刻人物甚多,形象逼真,画面生动。
正南面为三身佛,中间端坐法身毗卢遮那佛,石为报身卢舍那佛,左为应身释迦牟尼佛。
东南面是波斯国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佛祖结迦趺坐于莲台上,左一贵妇人,高髻,长衣宽袖,双手合十;右侧一人头戴王冠宽袖长衫;其后一人躬腰双手捧贡物。
东面为飞天,雕刻释迦牟尼佛涅槃经变。画面中央佛祖侧卧,头顶现出佛光,佛光顶端立一小佛像,象征佛祖己转世 ,弟子们围绕四周,痛苦万分,前蹲一力士,一手托腮,一手抚膝,极为悲哀。室外狮子痛吼。两侧双树,说明此事发生在娑罗林双树之间。右侧树上悬挂大钟一尊,其旁一武士作敲钟状,诏告佛祖涅槃。整个画面制作精细,人物表情丰富。
正北面为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南海观音端坐于莲座上,背光周围流云环統,右侧净瓶端放,善财童子、龙女、文武侍者立于波浪之上,分立菩萨两侧。菩萨用法眼观闻众生求救的呼唤声,然后佛众生得以解脱,故名观世音。唐代因李世民之名讳,省去世字。此为菩萨在佛祖说法时在其背后护法之情状。
东北面为佛为天人说法像。
正北面为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南海观音端坐于莲座上,背光周围流云环統,右侧净瓶端放,善财童子、龙女、文武侍者立于波浪之上,分立菩萨两侧。菩萨用法眼观闻众生求救的呼唤声,然后佛众生得以解脱,故名观世音。唐代因李世民之名讳,省去世字。此为菩萨在佛祖说法时在其背后护法之情状。
东北面为佛为天人说法像。
西北面为释伽佛雪山苦行修定像。佛祖端坐于莲花座上,置身于崇山酸岭之中,左为猴献仙桃,石为鹿献灵芝,山上苍松翠柏枝叶繁茂,画面上部又有二尊小铜佛。传说悉达多出家修道,在雪山修行,決心使众生脱离诸苦,了脱生死。他来到雪山,自断其发,苦行六年,得大神通。猴与鹿献食,供养佛祖。
即释迦佛诞生的图像。画面正中祥云笼罩,帐帷垂挂,内中雕刻人物较大者为一贵妇人,身后紧跟侍女。外有一裸婴立于桌上,左右二力士相护,天上九龙吐水沐浴太子。整个国面人物众多,形态各异,造型生动,故事表达完整。
西南面为释迦佛说法像,释迦牟尼端坐中间 ,弟子阿难和迦叶分立两旁,佛龛前立两位护法金刚。
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长40米,壁厚2.5米。砖身木橋,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园形莲花座上,莲瓣共7层,上下交错,左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塔身有五层重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塔刹属藏式喇嘛塔,为清代砌筑。文峰塔的建筑,富有独特的风格,具有上大下小的特点。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宽敞,是伞状形式,为国内外所罕见。
文峰塔的构造为平面八角形 ,浮居五级上有平台,下有圈门,每层周围有小园窗。塔座落在一个高达二公尺的砖砌台基上。塔身底层的四正面有雕塑精致的园券门,门顶用砖雕刻有二龙戏珠。塔均为砖木结构,以砖砌为主,塔的下层塔身较高,立于莲花座之上。塔的八面壁上分别饰有直棂窗、园券门和佛画故事砖雕,其刻工细致,形象逼真,造型动人。
文峰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二部分组成。塔基高2.6米,平面呈八角形,基上有螺髻状莲瓣七层,上下交错,砖质磨成,塔身座在莲瓣上。塔身第一层高大,以上四层低矮,直径逐层增大,以上檐水不滴下檐为限,形成上大下小的优美外观。每层檐下有砖质斗拱承托出檐,二至五层塔身有相互交错的通风口,使塔身不因通风口集中于一条垂直线而出现裂缝。每层檐角均悬有铜钟,微风徐来,叮当之声悦耳动听。给人以高远静穆之感。塔体由八角形基座、须弥座、园形金刚圈、瓶身等组成,高10.8米,基座上留有两个对称的通风窗。塔内壁有72级台级,可旋转登上塔顶。
文峰塔的构造为平面八角形,砖木结构,琉璃瓦质,塔的八面壁上分别饰有直棂窗,园券门和佛教故事砖雕,刻工细致,形象逼真,造型动人。
下面的是塔基,塔基上是一个圆形莲花座,莲瓣共七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把塔装饰得更为美丽。圆形莲花座上就是塔身了,塔身第一层令人惊叹的是精美的砖雕,塔身四个正面有门,正南为实门,其余为砖雕假门,门楣为拱券形,上雕二龙戏珠图案,龙在云中飞行,张牙舞爪扑向火焰珠。砖雕假门上按木制门形式雕刻,门框周边雕满西蕃莲。八根龙柱每根雕刻腾龙两条(火焰流云环绕龙的四周,布满龙柱),龙身卷曲弯转,努力向上,似欲腾空飞去,于是龙柱上八条铁链既固
定了砖雕砌块,又挽住了神龙。门窗之上是八幅高浮雕佛传故事 ,雕刻人物甚多,形象逼真,画面生动。
正南面为三身佛,中间端坐法身毗卢遮那佛,石为报身卢舍那佛,左为应身释迦牟尼佛。
西南面为释迦佛说法像,释迦牟尼端坐中间 ,弟子阿难和迦叶分立两秀,佛龛前立两位护法金刚。
西面为太子降生图,即释迦佛诞生的图像。画面正中祥云笼罩,帐帷垂挂,内中雕刻人物较大者为一贵妇人,身后紧跟侍女。外有一裸婴立于桌上,左右二力士相护,天上九龙吐水沐浴太子。整个国面人物众多,形态各异,造型生动,故事表达完整。
西北面为释伽佛雪山苦行修定像。佛祖端坐于莲花座上,置身于崇山酸岭之中,左为猴献仙桃,石为鹿献灵芝,山上苍松翠柏枝叶繁茂,画面上部又有二尊小铜佛。传说悉达多出家修道,在雪山修行,決心使众生脱离诸苦,了脱生死。他来到雪山,自断其发,苦行六年,得大神通。猴与鹿献食,供养佛祖。
正北面为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南海观音端坐于莲座上,背光周围流云环統,右侧净瓶端放,善财童子、龙女、文武侍者立于波浪之上,分立菩萨两侧。菩萨用法眼观闻众生求救的呼唤声,然后佛众生得以解脱,故名观世音。唐代因李世民之名讳,省去世字。此为菩萨在佛祖说法时在其背后护法之情状。
东北面为佛为天人说法像。
东面为飞天,雕刻释迦牟尼佛涅槃经变。画面中央佛祖侧卧,头顶现出佛光,佛光顶端立一小佛像,象征佛祖己转世 ,弟子们围绕四周,痛苦万分,前蹲一力士,一手托腮,一手抚膝,极为悲哀。室外狮子痛吼。两侧双树,说明此事发生在娑罗林双树之间。右侧树上悬挂大钟一尊,其旁一武士作敲钟状,诏告佛祖涅槃。整个画面制作精细,人物表情丰富。
东南面是波斯国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佛祖结迦趺坐于莲台上,左一贵妇人,高髻,长衣宽袖,双手合十;右侧一人头戴王冠宽袖长衫;其后一人躬腰双手捧贡物。
本次安阳行动是因为要去郑州新郑机场接小朋友,他们是19号早上7点半下飞机,我提前出发,15号晚上火车上睡一晚,16-18号先去安阳玩三天,18号再去机场附近住一晚,19号早上接上宝贝们。安排非常好,让我打卡了殷墟和红旗渠,收获巨大,非常满意。
扁粉菜是安阳的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以粉条为主料,配以高汤、青菜、豆腐、猪血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因为体力不支(主要是脚疼),殷墟王陵遗址没有去成,有点遗憾。
司母辛鼎
司母辛鼎是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妇好墓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墓里藏品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等1928件文物。其中,司母辛鼎是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鼎通高80.1厘米,口长64厘米,宽48厘米,长方形口,短沿方唇,立耳,直腹平底,柱状空心足。口下四面及转角饰兽面纹,雷纹作底,腰边底饰乳钉,足上部兽面醒目。鼎的内壁一侧刻有铭文“司母辛”,“司”是祭祀的意思,“母”是母亲,“辛”是鼎主人的庙号。
亚长牛尊
亚长牛尊是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也是现今为止,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器。它也是安阳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亚长牛尊于2001年出土于安阳市殷墟花园庄一所墓葬。这座墓葬保存完好,是殷墟少有的未被盗掘的商代墓葬。此尊整体作牛形,通长40cm,带盖高22.5cm,腰围52.5cm,注口长12.9cm、宽9.1cm,重7.1kg。牛体态健壮,牛头前伸,口部微张,其眼、耳、鼻、角、腹、尾以及其他体貌特征均生动逼真。牛身满饰龙、鸟、虎、象等各种动物形纹饰。造型奇特瑰丽,纹饰繁缛精美。
安阳烩菜是河南安阳汉族传统名肴,种类繁多,配料精当,汤醇味美,营养丰富。它包括多种不同的烩菜,如海烩菜、上烩菜、行烩菜等,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
从天宁寺到中国文字博物馆有公共交通,所以直接坐上公交车。下车后步行几百米即到。
到今天为止,安阳照片全部整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