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文:w@https://www.mafengwo.cn/i/24630999.html,在2024金秋,在八百里太行,登山,访古,看风景(一)
~~~~~~~~~~~~~~~~~~~~~~~~~~~~~~~~~~~~~~~~~~~~~
始于2024年10月15日的太行赏秋游全程21天,行车4600公里。途中,与家人一起在太行深处,登山、访古、看风景。。。。。。仅以此篇冗长的流水账,凝固起这一路上的嬉笑怒骂?!并给自己的记忆做一个备份!
本文行程预览:
~~~~~~~~~~~~~~~~~~~~~~~~~~~~~~~~~~~~~~~~~~~~~
Day5,安阳林州太行阁~红旗渠纪念馆。
Day6,安阳林州红旗渠青年洞~络丝潭~石板岩~高家台村~林州猪叫石景区~长治平顺县井底村~林州。
Day7,安阳林州~太行平湖观景台~平顺县龙门寺~岳家寨~天台庵~大云院~原起寺~辛安玉皇庙~虹霓村。
Day8,长治平顺虹霓村~安阳修定寺塔~安阳文峰塔~安阳仓巷步行街~殷墟博物馆新馆。
Day9,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
安阳林州:红旗渠青年洞
安阳林州:红旗渠青年洞
安阳林州:红旗渠青年洞络丝潭
安阳林州:高家台村
长治平顺:穽底村
安阳林州:太行平湖
长治平顺:岳家寨
长治平顺:岳家寨
长治平顺:天台庵
长治平顺:大云院弥陀殿
长治平顺:浊漳河风光
长治平顺:霓虹村
安阳:修定寺塔
安阳:文峰塔
安阳:仓巷街
安阳:殷墟博物馆
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
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
2024年10月19号中午吃饭时,手机导航显示前往柏尖山赏红叶的路径呈深红色,坐了半天狂野山路的乘客们也需要短暂的休息以平复心绪,于是放弃了计划中的林州柏尖山,直接开到位于林州红旗渠大道的维也纳国际酒店入住。世人都说“城是林州城,山是太行山,阁是太行阁”,而我选择入住这家酒店的原因正是为了离林州地标“太行阁”近点再近一点。。。。。。
下午四点半,眼瞅着时间不等人,赶忙召集队伍前往太行阁。短短三公里的路程,LD一脚油门就开到了太行阁下。事先没做功课的我当然没能在途中找到模拍爆红网图的机位,最后只得了一张车载手机图,白瞎了出酒店前给相机装上的长焦头。。。。。。
身为大美林州的地标建筑,太行阁高高地矗立在太行山下的黄华村,从远处就给人一种拔地而起的直视感。站在太行阁下细究,眼前就是一座大面积使用钢筋水泥和玻璃建材的仿古建筑,质量粗糙,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距离产生美。。。。。。再次让我失去了升起小飞机的意愿。
遥望林州县城:
TIPS:
太行阁边有停车位,附近是个有时间可以逛逛的公园。
被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位于安阳的林州市。出发前规划行程时,两位七零后在V信上的字里行间就曾透出过满满的景仰,所以,到了林州,怎能不陪他们去看红旗渠?
现在的红旗渠景区由纪念馆(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两个大景区组成,通票80,其中,络丝潭景区就在青年洞景区入口处,无需门票,常被列为自驾南太行必打卡免费景点之一。看完太行阁后,考虑到第二天的行程比较艰巨,我临时决定先去看看红旗渠纪念馆“外景”。
红旗纪念馆距离太行阁20公里,等我们赶到景区入口时,已近傍晚五点半,先让叔叔婶婶刷身份证免费入园,然后开始在手机上扫码走流程,终于赶在五点半停止检票前进了闸机。
一向酷爱参观水利工程的LD直奔他最感兴趣的分水苑,腿脚利落的我却打算快速浏览红旗渠纪念馆后再去看分水苑。顷刻之间,四人小团分成了三路。
映入眼帘的红旗渠纪念馆是在两千年以后扩建的新展馆。站在远远的山坡上,只见那纪念馆的外形犹如一条舞动的红色水渠,正在初秋时节的夕阳下流光溢彩。“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金色标语牌后,一群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的人们正在拍摄隆重的大合影。
红旗渠纪念馆以收藏、展示红旗渠历史,研究、传承红旗渠精神为主题,展馆通过文字说明、图表、绘画、模型、雕塑、环境模拟和实物展示,并佐以各种多媒体布展手段,分“千年旱魔 世代抗争”、“红旗引领 创造奇迹”、“英雄人民 太行丰碑”、“山河巨变 实现梦想”、“继往开来 精神永恒”这五个部分,重现了20世纪60年代的林县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战天斗地,完成了在太行山腰修建全长1500公里“人工天河”的伟大壮举。虽然只是快速走过,虽然很多场景也只是惊鸿一瞥,我还是被当年修渠民工的英勇和智慧深深地震撼到了!
“红旗渠”这三个题字是纪念馆为游人特制的打卡标识。看到这三个字也就算看完了展陈。
出纪念馆就到了分水苑。
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后,在这里分为一、二、三条干渠。现在的分水苑已经修建得像个绿树成荫、干净整洁、风景如画的城市公园。可惜,一则因为临近闭园,二则为了赶到红旗渠纪念碑前与家人汇合,所以就略过了仿古型分水苑牌楼、红旗渠纪念馆老馆、和“红旗渠源”、“青年洞”、“空心坝”、“南谷洞水库”、“桃园渡槽”、“红英汇流”等红旗渠工程壁画。
还好,没有错过红旗渠枢纽工程分水闸。
这是为纪念红旗渠通水25周年而建的红旗渠纪念碑。纪念碑的碑体通高2.2米,共六面,第一面上雕刻着彭冲题写的“红旗渠纪念碑”六个大字。
林州人民不畏艰险,群策群力,克服困难,挑战自然的壮举值得后人的景仰!
终于,没能遵守不开夜路的规则,在晚上七点的夜色中,回到了酒店。
林州红旗渠大道的这家维也纳国际自带很大的餐饮部,对美食没有追求的小团队决定在酒店餐厅吃晚饭。餐厅服务员非常热情,笑容满面,不厌其烦地向我们介绍林州的特色菜肴。最后,除了地衣炒农家土鸡蛋这道餐厅金牌菜之外,还尝试了林州炒糠、安阳炒合菜等等新奇的菜式,四个人,八个菜,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Day6,今日行程:安阳林州维也纳国际~红旗渠青年洞~络丝潭~石板岩~高家台村~猪叫石景区~山西长治平顺县井底村~林州,依然入住维也纳国际酒店(安阳林州红旗渠大道店),全程120公里。
因为婶婶不愿住民宿,所以忍痛牺牲了游览线路的丝滑度,反相选择了在林州这家维也纳国际连住两晚。
从酒店开车五十分钟到达红旗渠“青年洞”景区,途中经过了昨天利用时间碎片和四十公里车程去参观的红旗渠纪念馆(分水苑)景区。。。。。。
20世纪60年代的林县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战天斗地,完成了在太行山腰修建全长1500公里“人工天河”的伟大壮举。这项参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的引漳入林水利工程是“新中国奇迹”。而“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太行山腰穿而过,这项红旗渠咽喉工程主要是由320名青年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施工后最后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这个隧洞就被命名为“青年洞”,并由郭沫若题字。若说青年洞是红旗渠的精华所在,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跟着导航可以直达景区外超大的停车场。游客入园后,可以选择步行往返红旗渠的精华所在——青年洞,也可以选乘20元往返的景交车,还可以选择在青年洞乘坐30元一次的游船以感受林州人民当年打攻坚战时的艰辛。时间充裕的游客甚至可以在参观完青年洞后继续爬山,到步云桥、阳凤垴等风景绝胜处俯瞰大美太行。景区也配套有单程35元的索道来助力游客爬山。。。。。。
我们这四人小团一起坐着景交车到青年洞口完成打卡之后,居然根据景区导览图再次规划出了三条回程路线:1,最爱保存体力的婶娘选择坐景交车回程;2,LD选择从傍着红旗渠的凌空栈道走回停车场,一路上经过了团结洞、创业洞、老炮眼、杨家崭、张家岭等等我曾在别人游记中看到的景点;3,我和老叔却莫名其妙地走了一条很是艰险的路径,先后经过了天河亭、蜂窝崖、神工铺、虎口崖、凌云亭、双龙洞、一线天、双锁关,最后从迷路口返回天河亭,坐观光车出了景区。
LD从傍着红旗渠的凌空栈道徒步走出景区的线路是比较完满的,全程领略到了青年洞景区的精髓。
而我和老叔从青年洞口开始上山,经天河亭、蜂窝崖、神工铺、虎口崖、凌云亭、双龙洞、一线天、双锁关,从迷路口返回天河亭,最后坐观光车出景区这条路径却是比较艰险的,同时还损失了青年洞景区的一部分精华。
凌云亭是登上一线天的“入户大门”。过凌云亭后,登上非常简易的旋梯,就进入了鬼斧神工的“一线天”。这是一条真正的一线天!长不过50多米,宽只容一人独行,身材瘦小仅背着一只小小双肩包的我在一线天最狭窄处竟也只能侧身而过。最让我感到恐慌的是:一线天的台阶由不规则的山石凿就,非常陡直,两旁的崖壁上竟然没有铁链、锚碇等任何可以着力的设施,全凭游客自己用手掌贴紧石壁增加一点点心理安慰!正当我叹息不该上一线天时,曾经当过地质勘探工程师的七零后老叔竟然提议,不敢往上那就向下吧???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后坚定地回答,一线天是单向线路,只能向上!再说,打死我也不敢沿着这样陡峭的石阶下行呀!终于爬出一线天回头看时,外面的世界已经抽象成了白茫茫的一条线。。。。。。念及自己竟然带着七十多岁的叔叔来爬这样怵人的一线天,不禁感到阵阵后怕。
抖抖霍霍地从双锁关爬出山体,遥望那用钢索凌空架设于峡谷上的步云桥,感觉无心恋战,不再前行,毅然从迷路口返回天河亭,坐观光车出了景区。
下山后发现,LD倒是走过了悬索桥侧。
络丝潭景区就在青年洞景区停车场的对面,无需门票,位列自驾南太行必打卡免费景点之一。
络丝潭片区的主要看点有络丝潭、豫冀索桥、络丝潭碑、望潭亭、神龟洞等。
穿过一段带有苏州园林风格的回廊,有一座链接河南河北两省的峡谷索桥,索桥下就是著名的浊漳河“九峡十八断”中最为壮观的一处断崭跌水。若是在丰水季前来,就能看到浊漳河水奔涌至此,沿着断层崖壁飞泻而下,跌成瀑布,如同壶口瀑布那般气势磅礴,然后汇成深不可测的“络丝潭”。可惜,我来晚了。。。。。。
豫冀索桥是一座横跨于浊漳河上的铁索木板桥。
络丝潭碑和坐落在络丝潭南岸岩石上的望潭亭。
在洛丝潭,还能看到红旗渠景区那蜿蜒的廊桥如同一条红色飘带,舞动在太行山间。
上午十一点半,离开红旗渠青年洞景区停车场,前往30多公里外的石板岩小镇。
石板岩小镇坐拥著名的林州太行大峡谷景区(桃花谷和王相岩两个景区组成),也是自驾南太行的必经之路,一般人都会选择在石板岩停留一宿,沉浸式体验比凤凰古城更美的石板岩夜景。
清澈的水流穿镇而过,两侧都是依山而建的民居,一幢幢,错落有致。石板岩小镇的建筑无论新旧,都努力保持着统一的风格。这些建筑的外墙大多采用当地山上的天然石材,由厚薄均匀的石板堆砌而成,屋顶也是尽力使用大小相近的天然石板铺就。即便是没有采用石材的建筑物,也是尽力外饰着古朴而厚重的色调,以求和谐相融于石板岩小镇建筑群,和谐相融于太行山大峡谷的绿水青山之中。
行走在石板岩小镇,只见两侧的山峰高耸入云,山体呈现出了丰富的层次感,有的地方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植被,有的地方则是充满了沧桑感的裸露岩石。这个坐落在太行大峡谷深处的秀美小镇,本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赏析这幅山水画卷,石板岩小镇也就成了南太行自驾途中绕不开的堵点。
与叔叔婶婶再次确认他们并没游览太行大峡谷景区的意愿之后,我们就随意走进了街边的一家旅游餐馆,品尝了林州烩菜和酸菜炒小米等特色菜肴后,离开了石板岩。当然,等餐期间,悉心的LD还是去现场考察了我曾在网上预览过的几家民宿,以备将来之需。。。。。。
出石板岩小镇,跟着导航沿石桃线前行9公里后,一眼就看见了路边上这座高家台村“地标”建筑。
高家台村深藏在太行山的怀抱中,绕村而过的岩墙峭壁绵延无尽,古朴的民居在高台之上依形就势而建,错落有致。太行地区特有的嶂石岩地貌,风化形成了适宜造房铺路的石材。作为典型的太行腹地村落,高家台村里的老屋也是就地取材,采用了大小不等的石块砌筑,屋顶也都是使用了薄薄的石板岩铺就,就连村里的山路也全部由石板和石块建造铺就,古朴的韵味扑面而来。行走在这个宁静的小村里,就像置身于“世外桃源”里,丝毫感觉不到外面世界的纷纷扰扰。
高家台村是许多画家和美院学生的创作秘境,所以又被称作画家村。
虽然没能在网红打卡点拍出美丽照片,却在微雨中的村口买到了刚刚出炉的素炒板栗(没有加糖等甜味剂),真让我又惊又喜。
离开高家台村后前行数分钟,就到了“猪叫石”景区门口那小小的停车场上。景区大门非常简陋,也未见其他游客。售票亭里坐着一个值班阿姨,上前询问后得知,七零后叔叔婶婶可以免费参观,年轻的我自然需要购买门票,30元一张。对猪叫石饶有兴趣的老叔正打算进去看看,却不料被售票员高声喝止,原来,景区有规定,免票老人必须在年轻人的陪护下才能入园参观!自家老叔自己陪呀,无奈之下,我只能买了门票,并借了LD的登山杖以节省脚力,却听那售票员在身后狂笑:年纪轻的倒要拄根拐棍!
景区介绍说,所谓的猪叫石也称“神石”、“报警石”等,因其发音像猪叫而得名。传说中,猪叫石每逢国家有事必叫无疑,大事大叫数十天,小事小叫几日,叫声还会动,却没法录音为证。。。。。。
圈在围栏中的“猪叫石”体形方正,高3米,宽3米,厚2米,地上裸露4立方米,石缝参差不齐,凹凸部分较多。景区还张贴了一张告示,上面详述了最近几年猪叫石的叫声实例。。。。。。
这真是一个内容极其空虚的景区,难怪门可罗雀!若不是老叔想看一眼这块“神奇”的石头,若不是景区的奇葩规定,我是断断不会舍得花这三十大洋的。
TIPS:
导航地址:猪叫石景区售票处。
门票:30元。
停车:有小小的免费停车场。
离开猪叫石景区,沿着古石线接山西平顺的胶海线转了几个弯,开了十分钟的车后就到了山西平顺的穽底村。这一段胶海线的路面已经翻修过了,非常平滑。
过了一扇形式上的寨门,就算正式进了穽底村。因为已到下午四点,村口农家乐的掌柜默许我们把车停在他家的观景车位上。
穽底村因被群山环抱而得名,常被简写为井底村。确实,当我们行走在穽底村里时,还真有点坐井观天之感。
井底村的民居也是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只是,随着这么多年的旅游开发,村里的建筑风格已是百花齐放(杂乱无章)。在这里,很少能够看到高家台村、石板岩小镇里的石头街、石头房、石头墙、石头屋。更多的村民已经搬进了钢筋水泥的楼房里,并将私宅卖给了做康养产业的投资方,安心吃上了旅游饭。
一道堤坝拦截山泉而形成了美丽的祥云湖。走过堤坝上的九孔桥,只见静静的湖面上倒映着与太行小山村很有几分违和的现代建筑,五颜六色的游船也静静地泊在岸边,给这太行深处的小山村平添了些许江南水乡的味道。若是在丰水季,湖水就会从堤坝上的九孔桥洞倾泻而下。那壮美的瀑布景观,确实值得在井底村做一日井底之蛙,只可惜,眼前的九孔瀑布水量太小。
眼瞅着天色渐晚,我们原路返回林州维也纳。今晚依然留在酒店餐厅吃饭。餐厅服务员依然是笑容满面、不厌其烦。
Day7,今日行程:安阳林州~太行平湖观景台~平顺县龙门寺~岳家寨~天台庵~大云院~原起寺~辛安玉皇庙~虹霓村,晚上入住虹霓村的景居民宿,全程190公里。
今天的行程主要是欣赏太行天路的沿途风光。
太行天路是一条全长35公里的太行景观大道,连接了虹梯关、西井山、虹霓村、岳家寨等等景点,近几年来已经成为南太行自驾游不能绕过的网红公路。
出了林州县城,未到石板岩小镇时,跟着导航拐上太行天路前往太行平湖观景台。太行平湖的曾用名叫做“南谷洞水库”。行至南湾村附近,看到这里的山峰高耸入云,湖水碧绿清澈,水面上倒映着层次分明的山体,不由得靠边停车,捕捉起那飘来荡起的山间晨雾和那些若隐若现的山峦。引来一个摄影小团也停下车来开启创作模式。回到车里,婶娘不禁狠夸了侄女的框景眼力。
高德导航中的“太行平湖观景台”一点也不像个正经观景台,只是路牙子稍微宽敞得能停下数辆车,当然,也有可能是我们没有找对地方。但这里的景致依然让我惊喜,层层推开的山峦耸立在幽碧的水面上,淡淡的晨雾萦绕在山间,还有蓝天白云和初秋的红叶,远离城市喧嚣的山水画面足以让人流连忘返。连一向不肯上镜的叔叔都被我哄骗着拍了好些张到此一游照。。。。。。
在林州连住两晚的行程规划使我们第N次经过红旗渠景区,可惜那天在青年洞时,景区封闭了通往“天河风光”崖顶的步道,未能达成我那站在亭子下俯瞰太行风光的心愿。
去山西平顺的岳家寨途中,我一眼看到了龙门寺的景区标识。龙门寺本来是三天后的行程,但查了下后导航发现,如果先去龙门寺跑一趟,全程只多了几公里路。向LD列举了FAB后,LD立马同意先去看看龙门寺,然后再去他心爱的岳家寨。
龙门寺(第四批国保),时代:五代至清,地址:平顺县城东北54公里石城镇源头村龙门山麓。
走过最后一段秋叶掩映的台阶路后,看到了深锁在龙门山里的龙门寺。山门外的平地上,有两棵树龄800多年的白皮松,它俩已经是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名木。树荫下坐着个老爷子,他负责售卖二十元一张的门票和登记免费游客的身份信息,同时兼售当地特产:花椒。
龙门寺原名法华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五代后唐及北宋时期都曾进行过大规模扩建,金、元、明、清之后历代都有修葺。龙门寺现存建筑山门(天王殿)为金代遗构、大雄宝殿为宋代遗构、西配殿为五代遗构、东配殿为明代遗构、燃灯佛殿为元代遗构、其余建筑为清代遗构,是中国现存古建中唯一的“六朝建筑博物馆”,并于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保。
龙门寺内最古老的建筑是大雄宝殿边的西配殿。西配殿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构造简洁,具有唐代建筑的遗风,是我国现存已知唯一的五代时期悬山式建筑。
西配殿前有一座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5年)的石经幢,可惜已分为两截。还有一棵树龄近1500年的侧柏!
大雄宝殿是龙门寺的正殿,位于中轴线的正中,创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的殿宇虽经明、清时期装饰翻修,但梁架结构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征。殿内东西两面山墙都有明清时代的壁画,西面的壁画保存情况较好,色彩艳丽。殿内允许无闪摄影,全然不像永乐宫那般禁止拍照。
天王殿是龙门寺的山门,位于中轴线的前端,金代建筑。天王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殿内留有的壁画色彩艳丽,画风与永乐宫壁画相近。
燃灯佛殿位于中轴线最后,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因燃灯佛殿的梁架构件多是采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凿而成,断面极不规则,形制全然不像宋金的风格,呈现出了典型的元代风格。
大雄宝殿边的东配殿与西配殿相对,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东配殿又叫观音殿,重建于明弘治十一年至三十七年(1478~1504年),较元代以前的建筑,东配殿屋顶的坡度变得更加陡峻,装饰性构件也显著增多。
龙门寺内的僧舍、水陆殿、天宫殿等等,大多为清代晚期或民国年间所建,形饰庄重而华丽。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平顺县在龙门寺内创建了第二高级小学,解放后又在龙门寺内成立了石城中学,所以游客依然能够在寺内看到这些时代的印记。
中午11点,出龙门寺,婶娘多看了一眼售票大爷兼销的土仪,我们的车里就多了一包30块钱一斤的花椒。也就是从龙门寺开始,我们的车里就开始充盈着浓郁的花椒香味。
岳家寨地处偏僻,藏身于平顺县石城镇的太行山中,距离龙门寺十五公里,半小时车程。沿途路况很好,非常适用景色优美来形容。尤其是快到岳家寨时,车辆独行于峡谷之间,路两侧的峭壁上铺满五彩斑斓的秋叶,不禁疑惑为什么自媒体平台总是给我推送那黑黢黢的黑毛沟大峡谷,却不知岳家寨这边的风光更好?!
岳家寨原名下石壕村,据史料考证,这里的村民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代。为躲避追杀和蓄势待发,逃难于此的岳飞后人对内叫“岳家寨”,对外称“下石壕”。现在的岳家寨已经被开发成了旅游名村,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很完善。游客的车辆只能泊在村外的停车场上,然后徒步或者改乘村民驾驶的景交车往返,景交费20,不收门票。
岳家寨坐落在海拔1350米之上的山体断层平台上,四面环山,三面临沟,而且山峰险峻,沟谷深邃,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太行空中村”。岳家寨民居的特点是就地取材,以石为主。行走在村里,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石板路、石头墙、石片瓦、石墩子、还有石桌石磨石碾子,就连依山而建的层层梯田也是用石头砌筑而成。。。。。。
站在进村的山道上,只见岳家寨静静地伫立在人迹罕至的南太行深处,错落有致的石头房屋天然而质朴,与山体和谐相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村里还有千年榔榆、岳飞庙、“八路军银库”、供销社等人文景点。
“供销社”里那些成排的奖状、领袖的画像、砖砌的柜台、木制的货架、老式的算盘,以及油盐酱醋、花椒核桃,再现了没有电商没有超市的“供销社”、“百货店”老时光。难得在旅游点购物的我竟然买走了供销社里最后一包核桃,还有一包花椒。
随着文旅的兴起,岳家寨里也有了民宿和饭店。在我们等待岳家小厨的手工饺子下锅期间,悬崖边餐馆的婆媳俩非常热情地向我推介她家的手擀面,可惜,只能等下次再来岳家寨时尝尝她们的手艺了。
在吃饺子的时候,LD和店家再次确认,从岳家寨通往虹梯关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上有块巨型落石砸烂了了路面,没个十天半月是无法通行了。。。。。。他计划中的太行天路之行又泡汤了。。。。。。
下午两点,离开岳家寨,往霓虹村去。看来,今晚只能住在霓虹村的农家乐了。
天台庵(第三批国保),时代:唐,地址:平顺县城北25公里实会乡王曲村。
下午两点,离开岳家寨,去长治平顺县虹梯关乡的霓虹村,车程一个半小时。途中,闲得无聊的我又查了下导航发现,如果今天“顺路”把三天后要去的天台庵、大云院和原起寺打下卡的话,行车时间只多了50分钟,来得及赶在天黑之前到达霓虹村。。。。。。LD闻言觉得非常合理,于是就在导航上设置了三个途经点。。。。。。
天台庵建在王曲村中的一个坛形孤山上,问过村民后才找到了准确位置。停车后,走进小小的“游客中心”,在笑容满面的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享受免费参观优惠的叔叔婶婶愉快地登记了身份信息,我则是扫码购买了两张门票,每张十块。
天台庵的大门比较窄小,现在只有一个坐落在石砌基座上的正殿和殿旁的一通石碑。正殿平面正方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椽,单檐歇山顶。大殿的屋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四翼如飞。殿顶上的脊兽鸱吻由黄绿色琉璃制成,鸱吻为元代作品。四根柱子是后人添加。
大殿内空无一物,简练到了极致,建筑结构与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南禅寺大殿相近。
大殿正门上悬挂着一块由平顺县革命委员会在1973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标志”。在2014年 天台庵的大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在大殿梁架上发现了“大唐天成”题记,从而确定了平顺天台庵是五代后唐建筑(926年~930年),而非之前所说的中国四大唐构之一。在现场听闻业内人士戏说,可能是因为天台庵建造时间距离唐灭不久远,当时工匠采用的许多营造做法中“有些地方近似南禅寺正殿”,所以曾被断代为“可能是一座晚唐的建筑”。
站在院子里,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着高台上那秀美的大佛殿,细赏着斑驳的立柱、精巧的斗拱、高翘的殿角、高翘的鸱吻,并竭尽小手机所能来记录这先人留下的瑰宝。
大殿外的院子里还存有一块石碑,造型古朴。
大云院(第三批国保),时代:五代至清,地址: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石会村北龙耳山中。
大云院离天台庵只有8公里之遥,分分钟就到了。途中,从石会村至大云院之间有一段狭窄的山路,会车有一定难度。大云院门口的树荫之下,辟有不少免费停车位。门票20一张,叔叔婶婶继续享受免票优惠。
大云院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即天王殿)、中殿(弥陀殿,亦称大佛殿)、三佛殿及东西厢房等。这些建筑中除了弥陀殿(亦称大佛殿)与七宝塔为五代遗构外,其余都是清代所建,就连导航地址也都是“大云院—弥陀殿”。
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年)的七宝塔耸立于大云院寺外南侧。“七宝塔”由青石雕造而成,高约6米。由双层须弥塔座、双层塔身和三重塔刹组成,设计精巧,造型优美,雕刻生动。
弥陀殿是大云院的正殿,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在清康熙三十一年夏(1692年)中,一场山洪将大云院的“殿宇僧舍漂流无存”,只有这个弥陀殿和寺外的七宝塔安然无恙。弥陀殿也就成了全国仅存的三座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另两处保存下来的五代木构是平遥的镇国寺和上午看过的龙门寺。弥陀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殿内保存有21平方米壁画,是迄今所知同期寺庙道观中仅存的五代佛寺壁画,画风与敦煌莫高窟中晚唐壁画同出一格。殿内允许无闪拍摄。
在弥陀殿屋檐下的大量石碑,记载了大云院的修葺历史。
大云院内现存的三佛殿是清代遗构,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如来佛祖、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和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两侧山墙保存着清代所绘的“十八罗汉”壁画。
4点多,离开大云院,临停于藏兵洞观景台,遥看那浊漳河就像一条碧玉带,缠绕着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田野,最后融为游人眼中的风景。
原起寺(第五批国保),时代:宋,地址:潞城市东北22公里下黄乡辛安村。
原起寺距离大云院只有3.5公里车程,沿着324省道过了辛安桥后前行数百米就到了。门口有大片空地供游客免费泊车。参观原起寺无需购票。
原起寺始建于唐天宝六年 ( 747年),北宋元二年(1087年)建青龙宝塔。寺内现存的大雄宝殿、青龙宝塔都是宋代原构,三佛殿、香亭、经幢等是明、清建筑。
原起寺建在辛安村东北的山岗之上,下临浊漳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不大,中轴线上依次为享亭、大雄宝殿,东侧有配殿,西侧有大圣宝塔,周围有砖砌花栏围墙。原起寺规模很小,但布局紧凑,参差有致。
大雄宝殿座落在0.63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飞檐斗拱,古朴雅致。因为没能找到大雄宝殿的无障碍视角,最后索性只拍了一张香亭。香亭前竖有一座八角形青石经幢。
大雄宝殿西侧耸立着17米高的青龙宝塔。青龙宝塔为八角七层密檐式砖塔,塔身一至三层为空心,三层以上为实心,层层飞檐斗拱,节节精雕细刻。塔身逐层向上收缩,轮廓挺拔秀美。塔顶安装有八个铁人,每个挑角各挂一只铁铃,清风吹过,声音悦耳。若想拍张畸变没有那么厉害的青龙宝塔全景,一定得将身子紧贴围墙才行。难怪自媒体平台推送的原起寺青龙宝塔视频都是采用的航拍。
出原起寺,下台阶,回到辛安村的广场上,这里还矗立着一座“辛安玉皇庙”。
辛安玉皇庙坐北朝南,只有一进院落布局,现存建筑为明清至民国时期,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献亭和正殿,两侧分布着妆楼、厢房、廊房、耳殿等,南北长48米、东西宽22.25米,占地面积达1068平方米,院落拾掇得非常干净整洁。辛安玉皇庙的正殿建于石砌台基之上,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
于2016年6月6日,辛安玉皇庙被列为第五批山西省文保。
辛安村周边的文旅资源真是相当深厚,既有赤壁悬流等太行自然景观,半小时车程之内还密集分布着龙门寺、大云院、天台庵、淳化寺等人文建筑景观。而辛安村本身就是八百里浊漳河美丽画廊中的一幅如诗画卷。
下午五点,离开辛安村,前往平顺县东南角虹梯关乡的虹霓村投宿,全程50公里。从324省道转670县道后,路变窄了,弯变多了,天变黑了,雨也开始下了,出门不开夜车的定则就这样为虹霓村而破了!
景居民宿,这是2024年新开在虹霓村的客栈,也是我和LD不约而同网选的住宿地。把车停在民宿的独立小停车场后去实地考察,前台小哥特自信地夸我们找到了虹霓村里条件最好的民宿。连一向不喜民宿的婶娘都挑不出啥嘲点来,她还与小哥谈妥了500块两间的房费。
景居民宿不提供餐饮,隔壁的锦鸿饭庄趁机捡漏,店里的伙计忙得飞起。捱到七点,我们终于吃上了热乎的晚饭,四个人三个菜一盆面,总价未超壹佰,旅游餐标急剧下降。
Day8,今日行程:长治平顺虹霓村~安阳修定寺塔~安阳文峰塔~安阳仓巷步行街~殷墟博物馆新馆,晚上入住维也纳国际酒店(安阳万达CBD店),全程110公里。
作为虹梯关大峽谷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虹霓村自带着“悬崖上的古村落”的美颜滤镜。何况,今日的霓虹村还有蓝天白云和秋日的暖阳。
沿着不规则的陡直石阶走到民宿不远处到霓虹峡谷底,只见那道著名的瀑布正沿着峭壁飞流直下。走近瀑布,立马被飘散的雾滴打湿了脸颊,淋湿了录着视频的手机屏。枯水季的虹霓瀑依然在奔腾不息、气势磅礴。
继续挪过碇步,走到对岸,再从谷底沿着同样陡峭的不规则石阶路走上悬崖边的步道。这时我才发现这条进出谷底的步道居然是单向限行,而我,竟然是逆向行走了,幸好现在整个谷底只有我和LD两个人,立马就原谅自己刚才没有遵守景区规则。。。。。。
站在悬崖边,只见霓虹峡里沟壑纵横,瀑布轰鸣,水潭碧幽,似万丈不救之深渊。山石垒就的霓虹古村四周,群山环峙,山峰险峻,沟谷深邃,风景秀丽。初秋时节,更有深深浅浅的红黄色块铺满山坡,与那些层层叠叠的或红或灰的崖壁相映成趣。
走进虹霓古村里,这里的老房子建筑呈现出鲜明的太行山特色,几乎都是用大小不等的石头垒墙壁,取石板做屋顶,用石头铺村道,主打一个就地取材,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村里虽有不少提供食宿的农家乐,但感觉霓虹村依旧古朴宁静,商业化程度不高,更没有如井底村那般突兀违和煞风景的钢筋水泥高楼。
踱回景居民宿,与温文和气的前台小哥道了别。考虑到叔叔婶娘已经连日在旷野山路上奔波,出发前临时取消了LD规划中的花壶线和金灯寺,直接上高速,前往安阳城外的修定寺塔。
一个小时车程后,到了安阳城外清凉山南麓的清凉山村,离修定寺塔不远处的山道边有屈指可数的停车位置(没有停车场,也没有专门的停车位)。
步行数百米就看到了伫立在清凉山脚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保:修定寺塔。
恰好碰到修定寺塔的守护人在现场讲解。他说,修定寺塔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是“真正的中国第一华塔”。说这话时,他的眉宇间充满了由衷的自豪感。据他介绍,这座塔身镶嵌了3千多块精美砖雕的宝塔,曾经亮瞎了外国传教士的眼,并被开出了每块砖600两雪花银的收购价。为了防止不义之徒盗砖变现,护塔人的祖上使用厚实的白泥糊满了整个塔身以遮挡精美的砖雕。饶是如此,塔外壁雕花砖已被盗不少,国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都有收藏。在1961年全国文物普查时,因为修定寺塔的塔顶已毁,塔身大部被白泥糊住,修定寺塔的文物价值没被及时发现,也就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名录失之交臂,所以修定寺塔后来被列为第二批国保中的第一号古建。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修定寺塔是一座单层方型浮雕砖舍利塔,由塔顶、塔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通高20米,塔身高9.3米、宽8.3米,先后历经了河南省文物部门的多次调查、清理、勘测和修复。
修定寺塔为空心结构,三面是厚实的墙壁,南面开有拱券石门,半圆形门额石上雕着三世佛和弟子、菩萨、天王。
修定寺塔的塔基为北齐建筑,平面呈八角形。修复后的塔顶和塔刹,不是修定寺塔的民国老照片上那明代三彩琉璃塔顶,也与唐宋碑文记载中的外观不符。
修定寺塔的全塔遍嵌模制琉璃花砖,形状有菱形、矩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等。所嵌的高浮雕砖上的内容有真人、武士、力士、侍女、飞天、伎乐、童子、龙、虎、狮、天马、蟒蛇及花卉等,共有3775块,每一块砖都无不精美,堪称国之瑰宝。护塔人介绍说,塔上颜色浅的是原砖,色泽较深的砖是文物部门复修出来的。不同类型的雕砖通过各种不同的榫卯结构嵌砌在塔壁上,所以修定寺塔上的每块雕砖之间都是严丝合缝。
在1982年2月23日,修定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保。
TIPS:
门票:无。
停车:没有停车位,可见机行事停靠路旁,但很有可能被当地人强行收取停车费。
离开修定寺塔,前往安阳老城区中心的文峰塔,车程一个小时。
安阳文峰塔,始建于后周文顺二年(952年),历经宋、元、明、清历代修缮,至今已有超过千年的历史。安阳文峰塔位于天宁寺内,原名天宁寺塔,又因其位于旧彰德府文庙东北方,象征着当地的“文风”,所以又被称为文峰塔。
安阳文峰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密檐式佛塔,高38.65米,塔身五层八面,但塔身设计没走寻常路,文峰塔的塔身自下而上逐层外扩,最终形成了上大下小的伞状外观,实属国内首例,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今日安阳的地标建筑。即便为了登古塔而来的我听说景区暂停登塔后,还是毫不犹疑地买了门票。
绕塔三匝,只见历经千年风雨和两次七级以上地震袭击的文峰塔依然屹立不倒,纹丝不乱。细看文峰塔的塔基有两层,下面一层是青砖砌成的八角形须弥座,上面一层是砖雕莲花宝座。塔身的第一层设有四面拱券门,南门的门额上刻有“文峰耸秀”四个大字。其余三门为装饰性砖质门,雕有盘龙、璎珞等图案。
八面门窗的上部各雕刻着一幅栩栩如生的佛传故事,雕刻精美、形象生动。塔体内部为八角形筒状塔心室,经过旋转梯级可达塔顶平台一览安阳古城风光。文峰塔的塔刹是高10.8米的喇嘛式塔,据说是清代重修时改建成为我们今日所见的藏式风格,这一微调倒使得文峰塔的外观更加独特和壮观,吸引着我这样的好奇猫不远千里也要前来一探究竟。
2001年6月25日,安阳天宁寺塔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
TIPS:
门票:20元,如要登塔,另收5元。
出天宁寺院门,步行去县学街觅食,步程八百米,平原虎婶娘裹挟着我一路行军,没几分钟就到了巷子口的“百年妙真”。
地处安阳“城隍庙——高阁寺历史文化街区”的黄金铺位,装饰得古色古香的“百年妙真”在高峰时段一座难求。幸好我们去的时候高峰已过,小二把我们安排在主店的一个包间,谁知包间内异味太重,又被小二安排到了主店对门的“国盛江南包子铺”,他说是同一个掌柜同一间厨房出品。
对美食没有追求的我们自然是随遇而安,服从安排。这顿午餐除了包子以外,还点了一些安阳特色菜品,整体上味道平平,没有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离开县学街巷子口的餐馆,过文峰北路,没有几步就到了被誉为安阳“南锣鼓巷”的仓巷街。仓巷街是河南省的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东西长500余米,这里的建筑以明清、民国风格为主,整条街都是我很喜欢的青砖灰瓦“老”房子,看起来庄重古朴,但这些老瓶子里装的都是餐馆、酒吧、小吃、民宿、华服妆照等新酒,已经成了安阳网红打卡地。
沿着后仓湖畔的步道走了一圈,除了有两只花狸猫来脚边盘桓许久之外,竟是没能碰到一个人,难道安阳的仓巷街就像柳州的窑埠古镇那般只是夜间游玩的好去处?
一路从后仓街走到人声鼎沸的北大街,看到了那座伫立在商铺丛中的钟楼,让人感受到了安阳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沉淀。
安阳老城CITYWALK路线建议:
可以将车停在文峰塔附近的停车场,先行打卡安阳地标文峰塔,然后根着景区导览图,沿着仓巷街~后仓湖~后仓街~鼓楼~文峰北街~县前街~停车场这条游览路线比较丝滑。
下午两点半,先到维也纳国际酒店(安阳万达CBD店)入住。下午四点出门前往殷墟博物馆新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坐落于安阳市洹水之滨,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是一座全景式展示商代文明的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是家收费型博物馆,一般情况下全年无休,每晚八点半闭馆,白天票80/人门票,夜场票40/人,我提前数天在公众号上预约到了免费夜场票,也算是做足了一回功课。。。。。。
傍晚四点半,把叔叔婶娘送进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景区。我对遗址景区毫无兴趣,就踱着方步穿过遍地飞舞着粉黛乱子草的“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走到博物馆门前的那方天镜边,与等待夜场的人们一起看了一场博物馆门前的日落。
夜场的看展时间是17:30~20:30。预约了免费参观券的人只需出示二维码即可安检入内。
殷墟博物馆新馆收藏了近4000件(套)文物,以“伟大的商文明”为主题,设置了《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和《世界的商文明》三个基本陈列、四个专题展览和一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从商代历史、甲骨学、考古史、商文明的世界传播等角度,全景式展现了伟大的商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八个展厅分布在1、2、3三个楼层。我们先是缓步参观了一楼的《殷墟车马遗迹展》,众多出土的装饰华丽、结构精巧、机动灵活的马车“载乘”着参观者穿越千年时光,看到了当年“车辚辚、马萧萧”的壮阔景象。
夜场参观时间有限,急忙奔赴三楼去寻觅新馆的必看亮点,它们大多分布在“子何人哉”与“长从何来”两个展厅内。“子何人哉”展厅内展示了甲骨及甲骨文。“子”可能是武丁之子,卜骨介绍了在一些大事小事前的占卜。整个展厅内都是甲骨和甲骨文影印件,并配有一些释文,令人啧啧称奇,目不暇接。“长从何来”展厅内主要展陈了亚长墓出土的精美青铜器,亚长可能是一名高级军官,墓葬规格较高。
铜手形器:比一般成人手略小,呈微曲半握状,手背上装饰着半个饕餮纹,手形器残留着碳化木柄,手形器的功用有“假肢”、“权杖”、“工具”等说法。这件小器物位置不很明显,我是从三楼跑到二楼又问了保安重回三楼展厅后才找到。
亚长牛尊:这件写实水牛形的青铜酒器周身布满鱼、龙、鸟、象等20多种动物纹饰,做工极其繁复精美。牛颈部下方及盖子内壁有铭文“亚长”。
亚长铜觥:这件通高18.7厘米,重1.35公斤的铜觥器身短宽,腹呈扁圆形,内有凹槽,上部为兽头状,纹饰生动。器盖内壁及器底内壁均有铭文“亚长”。
亚长铜方尊:通高51.9厘米,重27.43千克,尊体颈部以扉棱为对称轴装饰有八个蕉叶纹。腹部是由蝉纹和饕餮纹,圈足是由饕餮纹,颈部外侧有铭文“亚长”。
回到二楼的“伟大的商文明”展厅,直奔享有“镇馆之宝”美誉的司母辛铜鼎,这只宝鼎也是妇好墓出土,与收藏在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司母辛铜鼎是一对。
刻辞卜骨:1973年在安阳小屯村南地出土,上面有93个单字,文字清晰,契刻有力。一片甲骨惊天下。
嵌绿松石刻辞骨:长25厘米、宽3厘米。上端尖锐,下端残缺,残存刻辞一行十五字,字内镶嵌着绿松石。这是现存唯一一件文字镶嵌绿松石甲骨。
还有各种各样的玉器。
各种各样的青铜器:
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展陈内容丰富,布展也是恢宏大气,真让我这样的打卡型观众大饱眼福。因为重点馆藏文物大多在三楼,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夜场观众来说,正确的浏览顺序应该是3-2-1层。展馆一楼配有餐厅和文创产品,三楼还有文创咖啡。可惜我无暇顾及了。
TIPS:
地址:安阳市殷都区纺织路与纱厂路交叉口。听导航话跟导航走即可。
门票:白天票80元,夜场票40元,可以在官方平台上提前预约免费夜场票。
其它:殷墟博物馆新馆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了一条小河,步行可及,两个景区有联票。体力足够的话可以先看遗址再看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与殷墟博物馆新馆之间车程只有7公里。
出停车场时,恰逢收费系统瘫痪,尝试了不同的出口无果后,叹叹气拨打了无人值守停车场的应急电话,保安师傅气喘吁吁地跑来亲眼目睹我们无法支付停车费后慨然抬起拦车器,给予了免费放行。
Day9,今日行程: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邯郸弘济桥~邯郸广府古城~邯郸博物馆,晚上入住邯郸高铁站希尔顿欢朋酒店,全程130公里。
安阳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也是世界记忆遗产甲骨文出土地,所以安阳也就被誉为“文字之都”。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也就自然而然地落户在安阳了。今天的第一站就是去快速浏览中国文字博物馆,然后离开河南去河北邯郸。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整个场馆建筑群兼具了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主要包括宣文馆、徽文馆、博文馆等主体建筑和汉字公园等等,面积浩大,外观豪气。博物馆南门外是宽阔的文字广场和字坊,在早晨的阳光下更显古朴和典雅。
位于展馆一楼的序厅采用了圆形穹顶玻璃,设计中隐含了天圆地方的理念,四周的白色浮雕柱上分别刻画了中国文字发展的重要事件。
宣文馆的专题陈列当然是“—片甲骨惊天下”。
宣文馆的基本陈列是共分为五大部分的“中国文字发展史”,从世界上早期楔形、象形文宇的出现为开始,介绍了中国文字由传说中的仓颉造字、演化出甲骨文、金文,发展到篆文、隶书,并分变出楷书、行书的历史,非常全面地展示了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历程。观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大量珍贵文物的原件或复制件,有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等等。让我惊喜地是,居然在安阳看到了里耶秦简。记得还是在那个走出家门就无法预知能否顺利回家的2022年某个夏日,曾经站在大门紧闭的里耶秦简博物馆外良久(周一闭馆)。
徽文馆的专题陈列有“汉字民俗”、“字书琼林”、“书苑英华”,分别选取文字发展历史中的亮点和重点进行了深度诠释,但在徽文馆内我却将注意力放在了布展形式而非布展内容上了。。。。。。
TIPS:
地址:安阳市区人民大道东段656号。
门票:刷身份证免费进馆,无需购买门票。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的9:00-17:00(16:30停止检票)。
上午十点,快速浏览中国文字博物馆之后,离开河南安阳,前往河北邯郸。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