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姐突然多了2天假期,可以留在北京。
我妈说那去天津玩一趟吧。
我这几天反复给他们讲我同学去老码头看海鸥的事迹,暗示终于起了效果!
从北京去天津老码头,最便捷的方法,是坐火车到【塘沽站】。
大概57分钟,二等座66元。
奢华如我姐,坚持要租车,不肯打滴滴。
我想起【北疆博物馆】还在我的打卡清单上。
于是决定火车坐到【天津站】,再开车前往老码头。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DeepSeek告诉我从【天津站】打车到【老码头】,只要20分钟。
实际上走高速至少也要36分钟。
AI真的不可信!
早上滴滴去【北京南站】,司机师傅半路硬要去厕所。
还好我们及时赶到。
到了【天津站】,送车的小弟说刚看到订单,正在往火车站赶。
又好等了一会。
开上车,我们就往【老码头】出发。
天津市区里都是七扭八拐的单行线,一旦错过路口,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上了高速才感觉,“这趟旅行终于走上正轨了”!
-
必须要提一嘴的,是大众车支持Apple CarPlay,
插上数据线,就可以把苹果手机的导航画面适应到车载屏幕上,声音也从车载音响发出。
体验非常棒。
-
——TIPs!——
导航到【老码头】,路边可以临时停车。
我也没看出来为啥【老码头】就成为了一个景点。
反正看见好多人都呼啦呼啦往河岸里走,连旁边公共厕所都在排队。
我们也跟着一起往里走。
听同学说这儿的海鸥根本不吃游客带的面包,我心里早有准备。
但还是自带了烧饼。
想喂海鸥的游客挺多的。
海鸥确实不吃。
【大梁子渡口】离【老码头】不远,但听说沿着河边走不过去。
开车的话,只要3分钟。
——TIPs!——
导航到【大梁子渡口码头】,停路边车,或者继续往前有停车场。
正对马路的路口,是码头出口。
靠近【天津市基督教会塘沽堂】的南侧,才是入口。
卖面包和烟花的大哥,看我们在路口茫然,招手说:“入口在这边”。
入口也没有售票处,两个大爷拿着收款码,一人4元。
扫了码,就进“圈”里等着下一波开船。
-
开船时间大概5分钟,到对岸等10分钟,再往回开。
海鸥落在河道中间,它们喜欢在海面上捡面包吃,很少接近游船。
所以站在船尾(船开行的反方向)是看海鸥的最好位置。
【老码头】有招揽游客的小“邮轮”,
小“邮轮”吸引了很多海鸥。
-
小时候,全家开车来塘沽吃过几次海螃蟹。
我妈至今念念不忘。
但如今的塘沽,已经没有了我小时候的一点影子。
恐怕就【洋货市场】听上去很念旧。
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吃海鲜。
我挑了一家号称有渔船出海捕捞的【双辉园海鲜】。
——TIPs!——
导航到【双辉缘海鲜菜馆(福苑居店)】,开车10分钟。
这家店在小区楼下,门口有地儿停车。
门脸实在不显眼,没想起来拍照。
进店以后,老板和服务员都很热情,屏幕上还播着它家上央视节目的视频。
服务员给介绍菜式,直接在海鲜货架上点菜,上面有价格。
我们点了【北塘爆三样】、【本地海螃蟹】、【酱爆八代】、【爆炒海螺】、【蒜蓉生蚝】、【皮皮虾馅饼】。
其中【北塘爆三样】是糖醋里脊的做法,三样是扇贝、虾仁和小鱼。味道和口感做的非常不错。
海螃蟹和生蚝都很肥硕,吃起来相当过瘾。
海螃蟹的黄子又硬又满,白肉也甜滋滋的。
服务员让给五星好评,送个菜。
虽然我很不喜欢要好评的做法,但送了一碟【小扇贝】,也是相当惊艳。
这可能是我吃过最丰满的小扇贝。
也许在塘沽随便吃一吃,也比北京的海鲜强许多。
-
本来还想去趟【滨海新区图书馆】打卡,吃太久没时间了。
我妈说买点心带回去。
于是去了我喜欢的【大桥道食品店】。
我吃过它家好多巧克力汤圆,但还是老把它家店名念反。
(前面日程里也写反了。)
——TIPs!——
导航到【大桥道(塘沽店)】,门口路侧停车。
买元宵的日子看来是结束了,盛元宵的盒子还码在店门口。
它家【老八件】礼盒也是预装好的,有中式八件和西式玛芬蛋糕两层,130元。
服务员是位天津本地阿姨。
我问她,“那自己装一盒呢?有没有小点儿的盒子?”
阿姨从柜台下面拿出一个老式红纸盒说:“咱们盒子看着不大,一装就是一百七八。”
她指着【老八件】说,“要是送人,还是老八件两提一起买划算!”
我说:“我不送人,就是给家里老头儿带点心。”
阿姨撇下纸盒,拿出小纸袋说:“不送人,我就用纸袋给你们装几块,这多实惠!”
最后林林总总还买了【山楂糕边料】、【芝麻瓦片】一些小零食。
-
我姐儿子之前和同学跑来天津租车自驾。
我问他在市区里怎么停的车?
他说,我们看哪有人停车,我们就停它旁边。
我们当时都很无语。
现在看来,这话在天津不假。
警察也只管挡道儿的车。
今天最后一个景点是【北疆博物院】,位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内。
2023年开放以后,预约火爆,需要工作人员带领参观。
现在提前一天即可预约,自由参观,还可以转转【天津外国语大学】。
这里有许多“天津历史风貌建筑”。
——TIPs!——
导航到【睦南道-道路停车位】,路边找地停。
预约要从【西北4门】扫码进入。
车到【天津外国语大学】门口堵了半天,是有位骑自行车的大妈倒在了路中间。
-
应该是还没有开学,校园里一片静谧的气氛。
最前面是宏大的【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也是“天津历史风貌建筑”。
它身后即是【北疆博物院】和【桑志华故居】。
我们在这碰到一位自称“算是校友”的河北大学毕业的大叔。
这里有段曲折的故事。
故事的根源——你可能想不到——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
法国人桑志华——北疆博物院的前馆长,1914年是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派遣到中国北方进行科学探索。
他先被耶稣会安置在了天津【崇德堂】,在地下室安置藏品。
因为【崇德堂】空间有限,借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开办【天津工商学院】之机,1922年修建了现在所见的【北疆博物院】。
前面的【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大楼,修建于1926年。
【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的西南侧可见半个圆顶,据说里面还容纳了一间教堂。
1960年【天津工商学院】迁到了保定,后改名为【河北大学】。
1964年,利用【天津工商学院】遗留的建筑与设施,创办了【天津外国语大学】。
现在两所大学都说自己前身是【天津工商学院】。
有文章中说,【桑志华旧居】原来是属于一对开医院的德国夫妇。
因为周围修建学校,德国夫妇将该住宅和医院卖给了【天津工商学院】。
-
↑ 【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南侧旧照
↑ 从左到右:【桑志华旧居】、【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西南侧和【北疆博物院】旧照。
↑ 从左到右:【北疆博物院】、【桑志华旧居】东侧和【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
-
【北疆博物馆】16:00最后进场,16:30闭馆。
我们的时间也不充裕。
走到博物院前时,已经下午3点半。
我对生物学一无所知。
促使我想来这里的主要原因,不是珍贵标本的价值,而是【北疆博物院】独特的氛围。
应该说是“博物氛围”,还是类似珍奇屋(Cabinet of Curiosities)的风格。
2024年被官方定位【北疆博物院】110周年。
凤凰卫视做了一期节目,采访了馆长。
从馆长的讲述中,更像是前馆长桑志华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故事。
但我相信每个来到【北疆博物院】的观众,都会从内心发出疑问。
桑志华一个人如何在25年间,收藏了近2万件藏品?
其中包括世界仅有的披毛犀、河套人牙、北京人头盖骨的复制品等等。
他如何将近2万件藏品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陈列在博物馆中向所有人开放?
-
当时中国的自然科学研究刚刚起步,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屈指可数。
【北疆博物馆】从血统里就带有法式风情。
从其它资料看,桑志华不仅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的神父,他同时获得了动物学昆虫方面的博士学位。
他为来华做了许多准备,
他到法国和英国的博物馆工作学习、学习中文,接受了法国自然博物馆采集发掘的短期培训。
他对来华工作也做了许多规划,
因为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中国南方已经成立了一家标本陈列馆——震旦博物馆,
桑志华希望能研究中国北方的物种,并成立一家可供学者研究交流的中心。
桑志华获得了法国自然博物馆的资助,
他根据协议向法国自然博物馆提供了一部分标本,并寻求标本鉴定。
他与中外科学家交流合作,协助分类和鉴定标本,
后期更关注于地质学、古生物学的发掘与研究。
促成了耶稣会同僚——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德日进,在1923年来到天津。
德日进与桑志华组成了法国古生物考察团,俩人亲密协作,成果可观。
他们合作发表了卓多论文,填补了中国相关领域的空白,同时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1926年,德日进前往周口店遗址,作为顾问参与了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掘。
此后德日进侧重周口店遗址的工作,结束了与桑志华的合作。
据说桑志华更早就获得过周口店遗址的信息,但由于工作安排并未前往。
1938年,桑志华被召回法国,对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
然而由于中国局势动荡,桑志华只能留在法国自然博物馆工作。
直到1952年桑志华去世也未能再回到天津。
1952年,【北疆博物院】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收。
德日进由于与中外学者的合作关系,一直留守在北京,1946年应召返回法国。
-
据说看分门别类整理的标本,科学秩序与和谐的美感,也会带来类似ASMR的心理按摩的效果。
会让观众的内心平静,产生愉悦的感受。
许多玩小物的玩家,都青睐制作“惊奇屋”,大概也是这种心理。
-
【北疆博物院】分为北楼和南楼,二层有连廊相连。
工作人员小声提醒我们:“要加快速度了,让不看不完了。”
参观完【北疆博物院】,别忘了参观距离不远的【桑志华旧居】。
【旧居】开放一层和二层参观。
一层文创店,有【北疆博物院】的藏品图册出售。
一层和二层的房间内,布置了桑志华的生平展板。
房间里可以看到 “H.H.P.H” 的标志,是“黄河-白河博物馆”的缩写。
其在法文出版物上的全名为 “Musée Hoangho Paiho”。
Paiho——白河,是西方人对天津海河的叫法。
意在强调博物馆的科考范围。
实际上桑志华的科考足迹,辐射了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地区。
-
楼梯的墙壁上,挂着些小照片。
在凤凰卫视的纪录片里,这些照片是由桑志华的法国老家提供的。
中间下方是桑志华的父母,右侧是桑志华同为神父的哥哥。
其余是各个时期桑志华的照片。
这个人做了件多了不起的事情,然而在时间长河里又渺小得如一粒沙。
-
在五大道买了【三元梅园】的奶酪,就返回【天津站】还车。
因为错过了路口,开上了海河上的【赤峰桥】。
海河上的海鸥,似乎也不比今天【老码头】的海鸥少。
周日晚上返回北京的火车,气氛截然不同。
火车开到【张家口】,就上满了提着晚饭的乘客。
牛马浓度超标。
我们也快快乐乐的吃着奶酪,愉快回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