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鸡公山

作者:大大千世界 显示图片

在河南省信阳市鄂豫两省的交界地带,有这样一座山,这座山虽位于河南境内,但在近代却因湖北武汉而兴,与武汉有着不解的情结,此山便是鸡公山。因靠近武汉,交通便捷,武汉人来山者居多,故人称“武汉后花园”。此行便前往河南信阳,亲自感受一下这座豫南名山。

鸡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因其山势宛如一只昂首展翅、引颈啼鸣的雄鸡而得名,是河南省与湖北省的界山,中国四大避暑胜地(庐山、北戴河、鸡公山、莫干山)之一,新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全国八大景区之一,第一批列入全国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鸡公山有“青分豫楚、襟扼三江”之美誉,“佛光、云海、雾凇、雨凇、霞光、异国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称为八大自然景观,山上有清末民初不同国别和风格的建筑群,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美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租界。2022年7月,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景区被确定为5A级旅游景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先后被英、德、俄、法、日等国设立租界。1895年,《辛丑条约》签订,甲午战争结束。清政府为提出救亡图存的六项“力行实政”,其中修建铁路被列为首项,卢汉铁路应运而生。1902年,孝感至信阳段建成通车。1902年、1903年,美籍传教士李立生、施道格二次从汉口到鸡公山探奇,亲身体验了鸡公山风景幽美、气候凉爽,适于避暑,便开始萌动在此置地建房营造自己的避暑胜地的想法。1903年,李立生和施道格通过贿赂信阳知州,购买了鸡公山长1.5公里、宽约1公里的山场,他们在此兴建了4幢别墅。


在此之前,居住汉口租界的外国人一般是去往江西九江的庐山避暑,路途遥远要花费十余小时。而鸡公山铁路的开通,外国人到此避暑却只要花费三到四个小时,时间大大的缩短。于是鸡公山避暑胜地的消息一经传出,汉口等地的洋人纷纷慕名而来,一时好不热闹。


到1905年,短短几年之内,鸡公山上便已建有英、美、法、俄、日等国洋式房屋27处,居住有外侨六七十人之多。但这些别墅的建造,没有经过官府批准,是违章建筑。湖广总督张之洞将此事上奏,清廷震怒。慈禧诏曰:厉办。 随后张之洞费时2年,始磋商定议,将豫鄂两省鸡公山全部收回,产权赎回改为租权,中华腹地有了的“公共租界”,并将鸡公山划分为四个区:避暑官地、教会区、湖北森林地区、河南森林地区以便管理,其中避暑官地和教会区由豫鄂两省共管。


随后,国内的军、资本家、地主豪绅也步其后尘,争占山头,建造别墅。其中靳云鄂、吴佩孚、肖耀南、杜节义等人的别墅,豪华壮观程度在很多洋人之上。到抗战前タ,鸡公山共建各式别墅、教堂数百幢,常住与避暑人员达2200余人,南北街各类商店42家,繁华兴盛,有“不夜城”之誉。



从湖北广水站出发,距离鸡公山仅23公里,要比从信阳站出发要节省1/3的路程。奈何从信阳站南广场到鸡公山有L1路公交,流水发车,还是选择到信阳最为方便。公交单程37公里约50分钟,票价10元/人。


徒步登山有登山古道和长生谷两条路线,本次选择从登山古道上山,长生谷下山。总的来说长生谷景色更好,如果二选一的话优先长生谷。不想徒步的话也可以坐大巴上下山,20元/人/次。


鸡公山登山古道修于清朝末年,是徒步登山观景的主要便道,1938年,蒋介石和宋美龄也是从此便道上山。这条古道距离主峰报晓峰实际距离约4公里,至山顶景区范围约需1.5小时,是徒步登山观景的主要便道。


登山古道入口不远处可见一段废旧铁路线,此段为京广铁路旧线,在2005年对信阳至湖北陈家河段进行取直改造后停用。经信阳市与武汉铁路局协商,其16公里废旧铁路线及车站等附属设施,交由信阳市政府管理,作为历史文化旅游景区进行开发。旅游观光老火车道的起点为鸡公山温泉度假村,终点为波尔登森林公园大门口,线长9.407公里。这条铁路穿越了时光的隧道,与鸡公山厚重的文化底蕴,民国情结,终身难以舍分。


登山便道入山处至头道门之间的一段石阶路,有石阶400余条,陡峭如梯,登临者无不汗流浃背,故称:“百步梯”。


百步梯尽头处即是头道门,也称中天门。昔为牛耳寨的北门,寨门犹存,1984年冬修护一新,是登山古道的第一休息点。



在登山古道二门北侧石壁上,有鸡公山警察局长揭觉厂于1934年题刻的八个隶书大字:“青分楚豫,气压嵩衡”。楚豫,泛指南北方,亦指湖北、河南。嵩衡指中岳嵩山,南岳衡山。此题刻既点出鸡公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又表明了当时兴盛繁华的盛况,堪称点睛之笔。


牛耳寨遗址,因寨体东窄西阔,形如牛耳而得名。牛耳寨初筑于清同治年间,为村民避匪而建。




登山便道上向右侧望去,对面山上五座巨石各具形象:像道人叩首,像山鹰展翅欲飞,像金龟爬动,像青蛙捕食,像猪罗觅食。五怪石时隐时现,惟妙惟肖。



二道门处有一栋石砌小屋,坚如堡垒,是护寨卫士瞭望哨。原系牛耳寨东门,在登山便道中途,也是徒步登山第二个休息点。





陡石崖


深洽民情碑,是1935年由当地居民自发捐资为当时的鸡公山管理局局长丁兆麟先生德政所立。这块石碑见证了丁兆麟先生与当地居民的深厚情谊。


登山便道步步升高有神龙腾空之势,便道终端,似飞龙张口,故名“龙子口”。昔日,龙子口为上、下山重要关隘,来往洋人均在此注册登记,为鸡公山公安局关键性守护点。过了龙子口便到了鸡公山的天街,进入了鸡公山核心景区。


天街因所处的地理位置较高,故称“天街”,分南街和北街。两街以龙子口为分界,且紧密相连。20世纪初,鸡公山开始建别墅时,天街曾是为其服务的建筑工人、舆工(抬山轿的工人)、脚夫、苦力、商户所居住的地方。


其中,南街更热闹一些,其建筑风格颇有欧洲风韵。街面上的店铺林立,餐馆比比皆是。有人称此为“云雾山庄”“仙山琼阁”,真是名不虚传。






月湖是为解决山上用水与美化旅游区而兴建,由于湖形呈月牙状,故此立名。



红娘寨,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挥师南下,曾令义女红娘子占据鸡公山,修寨固守,故立此名。


穿过红庙寨,便是鸡公山民国名楼之姊妹楼了。姊妹楼临崖而建,料石墙体,红瓦茸顶,两楼比翼并列。南楼为袁世凯任命的原南阳镇守使吴庆桐所建,与北楼同一图纸。


1926年时任国民革命军15师师长贺龙,在此召开悼念孙中山逝世大会,回顾国父功绩。1933年,东北农学院院长在此开办东北大学农学院。1938年初,饱经流离之苦的河南大学文理学院,流亡至此续办。鸡公山沦陷期间,日寇曾将此地作为据点,驻兵防护。1949年四野南下工作团在此驻训。1950年曾用于四野医院。


姊妹楼旁有一石碑,高大醒目,耸立在上首,上书“河南大学抗战办学遗址”,为信阳市政府、河南大学所立。


沿林荫小路继续向前,可见两座大小相映的日本大仓洋行别墅。大仓洋行由大仓喜八郎于1873年创办,1904年汉口设支店,经营进出口贸易,承办汉口租界建设事务。而此别墅是1908年由日本轮船公司驻汉经营合股人避暑纳凉所修建。


亚细亚别墅,为英国汉口亚细亚火油公司于1920年前所建。


亚细亚别墅旁即是鸡公山之灵魂所在——报晓峰。报晓峰古人称之为“鸡公头”。亦名“鸡头石”。


一九三四年,河南省直辖鸡公山,省主席李培基在峰顶题刻“报晓峰”三个大字,报晓峰从此得名。



报晓峰两侧有蜿蜒的灵华山和逶迤的长岭,宛如雄鸡的两翼,人们称之为“鸡翅山”。


报晓峰则突兀拔起于这群山之中,海拔768米。巨石嵯峨不乱,层岩嶙峋有则,酷似引颈啼晓的雄鸡,是观日晚霞、赏云海佛光的最佳位置。


传说,天宫有一司晨神鸡,专管天明报晓,当时鸡公山闹蝗虫灾害,玉皇大帝派司晨金鸡下界捉虫,神鸡一夜辛劳吃尽蝗虫,但却忘了归天司晨,当其引颈凯歌时,天己大亮,不能返回,遂化作一巨峰永留人间。


报晓峰旁边还有一个鹰嘴石,相传老鹰在与神鸡的撕斗中吃了败仗,只好化作顽石,偏安一隅。



远远望去,万国别墅点缀在崇山峻岭之间。







第二笑啼岩:1934年李宁斋题,谢福顺刻,突出“笑啼岩”三个隶书大字,寓意金鸡司晨之处。第一笑啼岩为朝鲜爱国志士在庐山秀峰龙潭旁所刻,他听到龙潭的流水声,感慨万分,好似在笑其无家可归,又似在哭其亡国之痛,故以刻石以记。


Long Live China(中华万岁):1935年,鸡公山东北中学学生于绳武在鸡公山顶部西下侧石壁上用英文题刻“中华万岁”,以便让驻山上外国人看懂。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1933年1月东三省沦陷。于绳武是辽宁人,集家仇国恨于一身,冒险攀登鸡公头,用了一周的时间完成此题刻,险些坠崖丧命。于绳武的题刻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和不愿当亡国奴的决心。


天下第一鸡:1990年8月,由中国著名老中医李金碧题刻。



灵化寺,由湖北利川人苏成章于1929年建立。苏成章,1884年出生,清末秀才,同盟会员,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3年被国民政府授予“首义甲等功勋”。后因宦途失意,来到鸡公山创建“灵道学社”,讲易诵经。他认为“心诚则灵”,当时寺院仅供奉一篆体“灵”字,香火旺盛。





法国巡捕房别墅


美龄舞厅,原为英国华昌洋行1918年前所建。1938年8月20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来山避暑,曾在此房跳舞,遂称“跳舞厅”,后又演变为美龄舞厅。


该楼主房原为卧室,后改为小型舞房3间,外有回廊环绕,美观雅致。由于内廊四周1米以上全装玻璃,采光极佳,又称“玻璃房”。


1948年在此设过育婴堂。1949年4月,四野南下工作团在此驻训,为解放和接收江南各城市做准备。



深处其中,仿佛可见当年民国第一夫人翩翩起舞的身姿。


现在,美龄舞厅作为一个文化展馆对外开放。展馆内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宋美龄”为主题,展示了宋美龄各个时期的照片。同时展馆内还开辟了鸡公山文史区,展出了部分鸡公山文史资料。







活佛寺,是1932年英国富商潘尔思的西餐厨师湖北汉阳人尹寿赖所建,寺内因供奉济公活佛,故称活佛寺。相传济公云游到此,看到鸡公山风光秀丽,不忍离开,在此坐化。




活佛殿




酷似元宝,乃“天下第一大元宝”。传说是佛祖对济公的奖励,能给大家带来财运。







天王殿


观音殿


大雄宝殿


离开活佛寺,前往花旗楼。


花旗楼旁有一八角亭,亭子建在悬崖边,视野辽阔,山下即是湖北地界,此处距离武汉也仅50余公里。



花旗楼为英国驻武汉商人柏尔恩1918年所建,后转售汉口美国花旗银行而得名。1937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武汉行营在鸡公山征用此楼作为蒋介石的临时行营,并就近修建了防空洞。



进入花旗楼,一楼为行营会客厅,后面即是防空洞入口,入口处有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花旗楼二楼是中原会议会场场景,并详细介绍了武汉会战中日双方的军事部署、作战序列、主要将领和有关史料、回忆文章等。




走进防空洞,洞内空间不大,但布局紧凑。洞分两层,外层有走廊、天窗、前后侧3个门。后门内侧筑有小房间,也可称为临时办公室,专供蒋介石使用。


防空洞现作为武汉会战历史图片展,特别突出了艰苦卓绝的大别山抗战历史过程。


离开防空洞,像观鸡台方向前进。



飞龟石,如海龟浮动于水面。


观鸡台,才是观赏鸡公山主峰的最佳位置,在此远望,主峰宛如一只雄鸡引颈而啼,拔地而起,蔚为壮观。





双立石,两块巨石连体对立,似二人互不相让。


美国大楼,1915年,为了解决豫鄂两省传教士子女的就学问题,由豫鄂四个信义教会共同发起建立了鸡公山美文学校。1922年,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在教学楼的旁边又建成一座大的三层教学楼大楼,除教室外还设有图书馆等配套设施。1926年6月国民革命北伐军攻占了武汉和鸡公山,美文学校暂时转移到汉口原俄租界内。1934年又迁回鸡公山。1938年由于战乱学校迁至香港。由于战乱的缘故,学校多次迁徙,因此被称为“流动的国际学校”。


汉口会馆


巴公别墅,为沙皇二世尼古拉的表兄,阜昌茶砖厂老板巴诺夫所建的房屋。巴诺夫在汉口也有一栋别墅,位于黎黄陂路,与上海的武康大楼相似,是武汉著名的网红打卡建筑之一。


北德国楼。原系驻武汉的德国工程师石克司亲自设计,于1918年建造,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坐南朝北,三层,石料墙体,红瓦屋面,屋面陡峭,精致典雅。


丹麦楼,主楼三层,中央圆弧四层突面,石料墙体,U形门窗,典型的欧式建筑。


马歇尔楼,始于1906在汉口的俄国商人建造。1946年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参加国共两党调停谈判,当局安排在此下榻。


马歇尔最为出名的为其1947年出任国务卿期间提出的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马歇尔计划。



万国广场



音乐喷泉


消夏园




星湖,另一侧为宝剑山口。


女信义会别墅,系德式建筑风格,是挪威女信义会的办公地方。





颐庐系时任直系军阀吴佩孚第十四师师长的靳云鹗所建的一幢别墅。靳云鹗多次来鸡公山避暑消夏,或随吴佩孚,或陪国民党高官,目睹鳞次栉比的洋楼别墅,看到外国人趾高气扬,欺侮华人的架势,愤愤不平,决心要在鸡公山上建立一幢中国别墅,压倒各国建筑。


但是他几次三番同外国人交涉商量,毫无结果。后来,靳云鹗凭借自己的实力,于1921年——1923年在河南森林区、教会区、和避暑地之间,带着部队架着机关枪强行建了一幢别墅,楼名取自他的名号“颐恕”的第一个字“颐”。 



颐庐又被称为“志气楼”,在众多别墅中央如鹤立鸡群,宏伟壮观,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方正端庄的观念。不仅反映了靳云鹗的民族气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建筑智慧和美学追求。



小颐庐同样为靳云鹗所建。小颐庐又称“小志气楼”,位于颐庐西南80米处,按照颐庐样式所建,平面布局呈方形,亦体现“方正端庄”的特点。



北街

游览过鸡公山的核心景区,返回龙子口,从长生谷下山。长生谷的风景相对于登山古道来说要好一些,如果将鸡公山的景色三分,那么其一是“无限风光报晓峰”,其二是“万国博览别墅群”,其三就是“林间秘境长生谷”。
下山用时:1小时50分钟





悬壁栈桥



龙珠瀑






老君洞








一线瀑


豹子岭






天籁妙音


鸣琴潭


老鹰窝





象鼻岩


秀女潭


长生谷入口



返回景区大门,鸡公山之行结束。


信阳市博物馆是信阳市政府投资兴建的公益性文化设施,虽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但实际上是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建造。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以春秋战国青铜器、汉代漆木器和玉器、北宋瓷器以及近现代革命文物为主。馆内有139件套一级文物和604件套二级文物,展品包括古代青铜器、金器、玉器等,制作精美,造型独特。汉代漆木器的种类繁多,图案精美,色彩艳丽,展现了独特的工艺。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分为七大板块,以“淮上故园——信阳历史文化之旅”为主题,在多个维度展示了信阳淮上文明历史进程。博物馆有九大镇馆之宝,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息父辛鼎•商。直耳方唇,圆鼓腹,圆底,下有三柱足。腹饰六组饕餮纹,其中上腹所饰三组饕餮纹,分别由四夔纹组成,中间间隔扉棱,云雷纹衬底。下腹三组饕餮纹每组由两夔纹组成,中间为扉稜直鼻,两夔相连,底衬云雷纹。足饰云雷纹和三角纹。腹内壁铸有铭文“息父辛”三字。鼎的原初作用,只是用来做饭熟食,与今天的铁锅相类,后期则被作为礼器,或用于王侯祭祀,或用于王室家庙供奉,以显尊贵。息父辛鼎庄严凝重的纹饰,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感情和审美观念,对中国同时代其他地区的青铜器造型、器物组合、纹饰,直至丧葬习俗、礼制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青铜文化的核心所在。


鸮卣(yǒu)•商。通宽呈椭圆形,体作两只背靠背的鸱鸮形象,首为盖,身为器。盖上有尖喙,盖顶有一个蘑菇状的钮。器腹部饰四组鸱鸮卷尾纹,翅羽分明。底下四蹄足,足体中空。鸮,是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卣,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在商代,鸮是商人喜爱和崇拜的一种神圣的鸟。有专家认为,商族族源神话“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中的玄鸟实际上就是鸮。商代及商之前的历史时代里,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能见到精美的鸮形。这件鸮卣造型精巧,纹饰生动,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夔纹提梁卣•商。1979年信阳市罗山县莽张乡天湖村出土。造型端庄,束颈鼓腹,提梁为绳索状。从夔纹提梁卣中提取出1公斤左右、距今3000年的古酒,以最沉的酒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父乙角•西周。弇口直沿,卵形腹,三棱足。腹一侧有兽首形鋬。腹饰兽面纹,云雷纹衬底,两侧有扉棱。足外侧饰蕉叶纹,云雷纹衬底。头顶有盖,盖顶中心为桥形钮,四方以扉棱间隔,内饰兽面纹,以云雷纹衬底。盖内壁和腹内壁各有一组铭文,内容相同,均为三行十二字“晨肇贮用作父乙宝尊彝,即册”。角,是从爵演化出来的一种饮酒器,其用途与爵相同,流行时间较短,仅见于商周之际。其一,是身份的象征。不同的酒器由身份不同者分持。一般墓葬中出土的酒器是觚、爵组合,但有时以角代爵。其二,是一种量器。校正量器和衡器,石、升、角,都是量器,依次序排列,角在升之后,显然比升小。该器有盖,盖顶有半环钮。器口呈橄榄形,深腹圆底,三棱锥足。盖及腹部有肩棱,间饰云雷纹衬地的饕餮纹,颈部和足部饰焦叶蝉纹。该角构思巧妙,造型优美,花纹流畅,通体发亮,制作工艺精湛,为同期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同渲染出中国酒文化的浓郁芬芳。故专家也常称赞它为“角王”。


父乙簋(guǐ)•西周。侈口,圆唇,束颈,圆腹,高圈足,桥型双耳饰兽首纹并有方形垂珥,腹饰饕餮纹,颈部和圈足饰凸起的圆涡纹、单体夔纹。器底有铭文两行十二字“□册晨肇贮用作父乙宝尊彝”。簋是古代中国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


父丁卣•西周。通体呈翠绿色,温润如玉。侈口束颈,椭圆腹,下有圈足。盖已佚。颈部饰两头牛相对,这两头牛用写实的手法铸造的身子向前伸后腿弯曲仿佛随时准备搏斗,牛在中国古代具有灵性的动物同时也是农耕文化的象征一般重大的祭祀仪式都会选用牛当祭祀物。工匠在这件青铜器是铸造了两头完整的牛这体现出周朝人以农德自重的传统和以农兴国的治国方略。腹部饰简化兽面纹,中部以勾喙兽面纹饰分开。提梁饰有夔龙纹,提梁两端连接处以貘首为环。圈足外饰夔龙纹。器底有铭文一行三字“冉父丁”。父丁父乙是指被祭祀的父辈的名字。由于信阳是酸性土壤,水质含盐碱极少,使得所出青铜器大多光润无锈。这件器物呈现碧绿色光润如玉,质感独特,像这样铸有两头牛的青铜卣在国内十分罕见,有学者称它们为西周第一牛。是研究西周早期青铜纹饰及冉族历史变迁的重要资料。


黄夫人壶•春秋。长颈鼓腹,矮圈足,两虎形耳。腹部纹饰分三组,最上饰对环纹,中饰三角纹,下饰蟠虺纹。有盖,盖顶有一环形钮,盖面饰窃曲纹。颈部有铭文四行十六字:“黄子作黄夫人行器,则永祜宝霝冬(终)霝復”。壶,古代盛酒器、盛水器。有的有提梁或双耳,和卣的形状相似,都有盖,但卣盖子口罩在器口外,壶盖子口插入器口内。壶作为青铜酒器,使用的时间很长,自商代早期开始出现,一直沿用到汉代或更晚,黄夫人壶是春秋时期的盛酒器,制作精致、典雅,纹饰清丽、流畅。器身上的自铸铭,释义为黄国国君孟,为黄夫人制作了这个形状的器物,希望永远珍藏保存。杨树达先生将“霝冬(终)霝復”解释为善始善终,有美好祝愿的意思。


编钟•战国。钟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种打击乐器, 悬挂用木槌敲击演奏,根据形制上的不同将古代青铜钟分为钮钟、甬钟、镈钟等,它们是古代宗庙祭祀和宴飨时使用的重要乐器,多个青铜钟编排在一起就叫做编钟。信阳博物馆藏的这套编钟由9件钮钟和9件镈钟组成,最小的高13.9厘米,最大的高40.1厘米。钮钟为合瓦形,钟腔呈扁叶形,钟体两侧各有十八个螺旋形枚,装饰龙纹。镈钟与钮钟形制类似,钮部为镂空缠绕的虺纹。这套编钟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整齐有序。经测试为一钟双音,调音水平完美符合现代的调音标准,尘封千年以后,依然音质优美音阶准确,为研究中国音乐史和编钟铸造工艺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博山盖铜樽•西汉。盛酒器,体呈圆筒状,直腹、平底,上有盖,下有三熊形足。器盖为浮雕的博山形状,顶部为朱雀形钮,博山中饰四神、羽人、神兽图案。器身以波浪纹、菱格纹、三角纹作为装饰,上部两侧各有一只铺首。器盖纹饰中的禽兽、神怪、人物形象与《山海经》、《楚辞》等古文献所记载描写的天地、山川、神灵内容十分吻合,展示了一个充满浪漫想象与激情、包含丰富神话内容的艺术世界。萦回舒卷,相互勾连,飞舞灵动,给人以大气盘旋般的深邃感和生命机能的活跃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信阳位于大别山、桐柏山衔接处的京广线上,为豫南门户。西周时诸侯国申国于此,故简称“申”。秦时名义阳。宋太宗赵光义忌讳“义”字,而信与义意思相近,故更改为信阳。又因东为九里关,中为武胜关,西为平靖关,所以得名“义阳三关”。远眺“三关”,使人有“苍茫云海间”的感觉。自古至近代,南北争衡之时,三关皆为必争要隘,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进”之说。1949 年设县级信阳市,1961年后,县级信阳市与信阳县同属信阳地区管辖。1998年,撤销县级信阳市(现浉河区)及信阳县(现平桥区),成立地级信阳市。信阳为豫南经济中心,土壤肥沃,稻香鱼肥。信阳毛尖茶驰名中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百花园,位于信阳市羊山新区核心地段。百花园内共种植50余万株花苗,牡丹、郁金香、茶花等268种观赏植物,是世界上的一个最具规模的以花卉为主题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展现魅力信阳形象的重要窗口。


信阳地处淮河流域、大别山区,有淮河支流浉河贯城而过,大桥小桥轻跨其上。天水一色之际,登高远眺,恰如白鹄展翅,振振欲飞。浉河上架起的一座座桥,见证了信阳的发展。


关桥因位居信阳西关,寓意信阳人彼此关心、关怀、关爱、关照。此桥采用双边菱形钢架双色灯照明,夜色下富丽铿锵;外形酷似机器人的十指弯折相向而手掌相连,象征保护信阳的钢铁长城。


浉河公园步行桥——浉河公园旁的人行景观桥。五节圆弧形拱圈联结成形,像是银边五环镶嵌在浉河上,桥身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美。


申桥俗称申城大桥,是信阳市区连接南北河岸的交通枢纽,桥上高大的灯柱鲜明火红,采用四棱体钢架机构,每隔10米竖一杆灯,每杆灯整体形状呈倒置的“L”形,加之以红色为基调,远远看去,令人眼前一亮。


浉河边残存的一段城墙,虽然仅存200米,依然是信阳古城的根,是信阳市主城区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遗存之一。


小南门夜市。在这里品尝到羊肉串、海鲜小龙虾、焖锅、热干面、羊肉汤、海鲜粥、胡辣汤等各种各样的美食,感受着不同的风土人情,是信阳人的城市记忆之一。


信阳万达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