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山东:青州淄博72小时

作者:leslie 显示图片

种草青州和淄博许久,从夏天到冬天,在各个目的地之中优先级一直都不太高。这种适合自驾的距离,太适合抢不到车票又买不起机票的春节假期了。三天行程满满,人气满满,也算是过了个充实年。

逛:青州博物馆 青州古城
吃:有客来宴青州

早上七点钟从天津出发,一路通畅,中午到达青州,竟然飘起小冰晶,没想到初来山东就赶上了雨夹雪的迎接。临近酒店我开始搜附近的饭馆,最后选了有客来宴青州。这是一家稍有创新融合的鲁菜店,还不到12点钟,餐馆已经开始排队了,有不少当地人来吃,包间也不少,但是都预订出去了。老板遇见熟客会或握手或拥抱地寒暄,看出来是个很外场的生意人,还把他的工作桌让出来给我们,铺上桌布,摆好餐具,哈哈,我们免得等位了。



点了炒鸡,牛柳,山楂小排,拌萝卜苗,还有海鲜疙瘩汤和牛肉火烧。味道很好,菜量也足,而且还不贵,人均几十块钱,吃得非常满足。






吃饱喝足去酒店入住,放好了行李就出发去青州博物馆了。这个博物馆有点儿热门,属于国家一级博物馆。从大门口走到主体建筑有个一二百米,然后再爬两层楼高度的楼梯,才到入口检票处,有点费体力。提前三天预约参观,等我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没票了。不过免费的没有票了,可以约特展,买了特展门票就也可以一样进常规展了。所以虽然限流,依然是人山人海。之前被种草的是龙兴寺的各种佛像们,这些也是参观的主要内容。如果时间和体力有限,就直奔四楼吧。


入口是二楼,有人工讲解服务,也有讲解器和微信讲解,都可以,但首先要穿过人群挤到展品前。春节期间的入口处是人挤人,不过馆内面积很大,逛起来也就还好了。
四楼展出的佛像们,从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保存得相当完好。













最多人围观的就是这个标志性的微笑了。


二楼三楼是一些青州历史和出土文物展。青州作为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有着悠远的历史文化,出土的文物也是非常丰富的。若是细细看下来,两三个小时根本不够。还有人气很旺的状元试卷,需要排长队才能看到了。








最后到一楼去看特展,苏州博物馆的展品巡游,和楼上不同,这儿是一片江南婉约风。



逛博物馆真是体力活,还好馆里有不少座位,逛一会儿坐一会儿,还是很方便的。
从青州博物馆出来,大概四点钟。下一站是青州古城。开车到南门,城墙底下有地上和地下停车场,车位不算充足,幸运的我们稍微排队一小会儿就停进去了。


古城门口是一堆小吃摊位,进古城依然是小吃摊位。之前看攻略说可以按下面这个步行路线走,或者从南门坐电瓶车到北门,然后再逛回南门。事实上人头攒动中电瓶车根本开不动,就只能跟着人潮走起来了。


一路走走停停,有很多卖煎饼和糕点的小摊,煎饼有各种口味,薄薄脆脆,吃到嘴里是面和芝麻的香味,也不油,是当地特色。还有蜜三刀,以前一直以为京津冀地区才有,没想到山东人民也吃这个。当然也有全国统一的糖葫芦臭豆腐和烤鱿鱼,热热闹闹的。只是可以歇脚的店铺不多,大部分是摊位,买完了边走边吃才行。



到老槐树煎包附近,右转就走进了一条不太热闹的巷子。这会儿天已经全黑,我们的晚饭还没有着落。说实话吃了煎饼喝了奶茶,基本上是不饿的,队友带着我们继续溜达,走到回民区,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古城呢,黑布隆冬的,最后没找到心仪的餐馆,走到郑委员超市附近又返回来了。在路边吃了碗牛肉面,清汤和红烧的都很香,牛肉丸子也还挺好吃的,队友点的泡馍踩雷了,哈哈哈哈。




吃完饭走回古城南门开车,城墙上的灯光已经开启,这时的古城里面应该更热闹了,可能还会有庙会节目之类的。但我们已经累瘫不想再走,订了外卖蛋糕,回酒店给小朋友过生日去啦。



逛:昭德古街 驼山石窟 齐文化博物馆
吃:博味斋博山菜 鲜羊村烧烤

早晨七点钟一睁眼,又是特种兵的一天。
酒店没有早饭,附近的早点铺也歇业了,队友开车带我们到昭德古街逛吃,这里有很多名吃小铺。清真蒸包没有招牌,门口有标志性的大笼屉,屋里几个人忙着包包子,有牛肉包和豆腐素包两种,要排好久的队等着现出锅,一锅出来,两三个人就包圆了,又要继续等下一锅。豆腐包很有特色,韭菜,豆腐,粉条做成的馅儿,好吃极啦。还有油酥烧饼,热豆浆,回民糕点。买了清真糕点,双花饼和梅苏锭子,味道并没有很惊艳,饼里面还有没化开的糖块,咱可是吃桂顺斋长大的。丁妈妈糗糕没买上,现做现卖,一进院子就是满鼻糯米香和枣香,就是排队的人太多了,有点可惜。
吃完早饭开始在古街晃荡,竟然又走回到了昨晚黑布隆冬的地方。白天才能看到全貌,果然非常古,保留了历史原貌。不过游人们似乎都把注意力放在排队美食上,真正逛古街的人反而不多。







从狭窄的昭德古街费劲开车出来,去往驼山。去年就被种草了驼山石窟,这次终于来了。淡季门票半价,但也是真的冷,赶紧扣上帽子戴上手套。本身山并不高,台阶高高低低却不好走。老同志们带着马扎,边走边歇,队友自己也绑着护膝,一路照看俩老太太。就只剩我带着小朋友大步向前,谁能想到现在能跟得上小朋友欢脱脚步的,就剩下从前体力最不行的我了。
缆车停运,只剩装饰作用了。





石窟在半山腰,通往昊天宫的岔路口左转就看到了。一共有五个洞窟,大多是隋唐时期开凿的,前三个保存得更完整一些,第三窟规模最大。





还有一座摩崖造像群,听名字以为是很大一幅,结果走到那儿发现并不是,大概两米高的一面,一共15尊佛像和菩萨,细数一下还真是一个不差。因为驼山历史上曾经被道家占据,有一些造像的面部被破坏掉,不过大体上还是很清晰的。


看完石窟一路下山,小朋友连蹦带跳,我只好一路追到停车场。又过了十几二十分钟,队友和老太太们才溜达下来。
驼山打卡完成,也许是冬天的原因,山上景色一般,夏天有绿植应该是不错的。石窟规模也不算大,不过是天津出发能看到的最近的石窟了。如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敦煌麦积云冈龙门,驼山是个很有性价比的选择。但如果你领略过四大窟的宏伟震撼,这个就,当作登山的一个小目标好了。
离开驼山景区,下一站去往临淄。临淄位于青州和淄博的中间,要说临淄的重点,应该就是齐文化了。自周朝开始,临淄做了六百多年的齐国都城。经历了姜齐,田齐,后来秦始皇改为齐郡,再到汉朝刘秀又将临淄设为都城。因此在此处建立齐文化博物馆是理所当然。
不过参观之前还是先填饱肚子恢复体力才是关键。春节期间营业额餐馆并不多,过了一点半还开门的更是少。找到这家博味斋,体验正宗的博山菜。


博山爆炒肉,酸甜口味,醋溜肉片的感觉吧。博山炸肉,猪肉裹上面粉炸,放了花椒,有点像小酥肉。想要来碗米饭,结果店里没米了,给煮了白水挂面当主食,也是挺有趣的,白面条没汤没卤的,竟然还能当主食就菜吃。




然后隆重介绍这道黑暗料理,酥锅。据说是当地过年的保留曲目。把肉块,鱼块,猪蹄,藕片,海带,豆腐,炖在一锅里,放冷之后食用,妥善保存的话可以吃很久。个人表示吃不惯,据奶奶说味道有点儿像鱼罐头,能接受的可以挑战哈哈。


吃饱喝足往博物馆出发。齐文化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比起一些城市的地方馆,它更像一个主题馆,逛起来可以把我国的中原历史文化做一个流畅的串讲。基本展厅按照朝代顺序,布展思路非常清晰,从先齐,周朝,到秦汉,既有历史发展的脉络,也有出土文物的陈列,还有一个专门介绍稷下学宫的展厅。整体逛完可以说,齐文化博物馆是非常低调的宝藏。
我们参观的时候总是喜欢找所谓的镇馆之宝,有兵器,有酒器食器,也有香炉烛台,仿佛只有看到它们才算不虚此行。然而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埋没,出土的每一件其实都有其背后的故事和考古意义,大大小小累积出对历史的印证,坐在展位上兴许都是有灵魂的。值得尊重的不仅仅是文物本身,是历史的积淀,更是考古者和挖宝人的辛劳。










从临淄出来马不停蹄前往淄博市区,入住宜尚酒店。进房间先躺会儿,拉开窗帘可以看到对面的公园夜景,视野很棒。哈哈,然后就要去吃大名鼎鼎的淄博烧烤啦!


酒店距离最近的烧烤一条街有大概两公里,我们开车过去停在路边的停车位上。搜到一家鲜羊村烧烤,需要排队等位。不排队的店旁边也有,但是不排队是不是就不好吃。哈哈,排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有座位了。
电动烤炉很省事儿,放好了就等着吃了。拿出一张小饼,撸两串肉,夹上小葱,挤好蒜蓉辣酱,最后卷起来送进嘴里,太香啦!现在回味这过程都越写越馋,怪不得这么多人进淄赶烤,这美味名不虚传呀。





五个人急头白脸吃到撑,只花了不到二百块钱,好吃又便宜,不行,明天还得再吃一顿。

逛:陶瓷琉璃博物馆 周村古商城
吃:周村开荤烧烤

睡醒就是第三天返程日,在酒店吃完自助早餐,就退房又出发了。今天的行程第一站原本是去看海岱楼,然而附近并不太好停车,钟书阁的店已经开到天津,觉得也不需要打卡,就车游看一下走了。
陶瓷琉璃博物馆也在淄博市区,相当于文化中心的位置。场馆很大,有四层楼,展馆也很多,涵盖的内容也非常全。体力不好就建议带上小马扎了。
有古代的和现代的陶瓷制品。










还有从古至今的琉璃。在这里遇到了非常优秀的小学生讲解员,讲了古代琉璃的制作工艺和不同琉璃制品的用途,应该还是在练习阶段,但已经很棒了。







最惊艳的是战国时期的琉璃珠。和其他展品不同,它是单独陈列的,黑色展台从底部打上灯光,一下子就展现出不同寻常的珍品待遇。虽然由于当时工艺水平的原因,表面和内部有一些瑕疵,但已经体现了当时的古人智慧和匠心,小小一颗吸引更多眼球。


精华的部分在四楼的现代琉璃作品,找了好久才找到。逛到四楼已经累得不行,看完这些觉得也是值得了。



给小朋友在博物馆买了纪念品,就不用再去小商品市场和八大局了。不过大家都想再吃一顿烧烤,去周村安排上。


开荤烧烤,据说是上过电视的店,到那儿已经没有室内的座位了,就去大棚子里面吃。开始的时候超级冷,火一烤上,肉一吃上,就立刻暖和了。和昨晚不同,这家上的菜是半熟的,然后自己手动烤,没有电动机器,不过不影响口味,依然是很好吃,价格还比市区更便宜了。
最后一站是周村古商城。导航到地下停车场,上来过马路就步行进城了。
果然又是一派节日气氛,张灯结彩,人山人海。
这里卖的是淄博炒煎饼,周村烧饼和周村煮锅。不过刚吃完烤串的我们并没有什么胃口,就只逛逛消食好了。



走到旱码头,基本就是古城的中心了。很有天津古文化街的意思,全国古城一体化,里面售卖的东西除了几家土特产和工艺品之外,其他都有点雷同。公共厕所很少,走到出口才有一个,自然是排长队的,这点体验不是很好。



经过状元巷,走进状元门,迈过高升门槛,小朋友好开心,说以后就不用担心考试了,哈哈。


结束了周村之行,就要返程回津了。遭遇春节返程高峰,一路高速有很多交通事故,无暇停车吃饭,在车里吃着零食面包和土特产解决了晚饭,还好五个来小时也总算安全到家了。
出行三天,回来还是略有疲惫的。城市游似乎大多这样,开车停车+citywalk,集齐打卡点,古城古街小吃摊,餐厅寺庙博物馆,不怕你逛不全,就怕你没体力。事先做做功课还能避点坑省点力,否则体验感就不太好了。本身休假的目的就是休息和放松,就不要太特种兵了。所以接下来我们可能会暂停新兴旅游城市的打卡,更倾向于躺平度假的湖光山色,风格迥异的地形地貌,或者其他主题性更强的目的地。
嗯,五一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