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黑神话:悟空》取景地(2025.1.23 第二站:福建泉州)

作者:慧心巧思 显示图片

@http://www.mafengwo.cn/u/5432448/note.html
我的个人公众号请扫这里👇


《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以其精美的画面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无数人为之倾倒。也意外地触动了像我这样的非游戏爱好者。那些精美绝伦的游戏场景,不仅仅是虚拟世界的构建,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我计划以蚕食的方式,逐一探访这些取景地。
第一站山西大同华严寺+善化寺:
@https://www.mafengwo.cn/i/24580258.html
第二站福建泉州开元寺:


本次行程是9天8晚,安排得尽量轻松,以每天1-3个景点,结合小朋友的体力设计,时间战线拉的稍微有点长,属于泉州深度游,共计花费1.8W。


行程安排如下:
D1:北京-泉州 ,入住酒店休整。
D2:泉州 ,古城区游览,通淮关岳庙-天后宫-开元寺-西街。
D3:泉州 ,去簪花的发源地蟳蜅村,体验最正宗的簪花。
D4:泉州-惠安,上午清源山,下午前往惠安,绕路去看一下洛阳桥。
D5:惠安,上午崇武古城,下午大岞惠女风情园。
D6:惠安-晋江,上午小岞风车岛,下午晋江五店市。
D7:石狮市,上午黄金海岸,下午洛迦寺,永宁古镇。
D8:晋江,上午梧林传统村落,下午酒店休整。
D9:晋江-北京


住宿安排如下:
本着尽量连住为原则,共有3家。
第1家是泉州市的泉州悦华酒店、豪华大床房(2米)、含早,698元/晚,连住3晚。


房间宽敞,大床是2米的,这点比较满意。


酒店带恒温泳池,个人觉得水温有点点偏凉。


第2家是惠安县的维也纳智好酒店(崇武店)、豪华双床房(备注拼大床)、含早,257.5元/晚,连住2晚。


房间宽敞,因为大床是1.8米的,所以定了双床房拼了下床,不过酒店的早餐有点差。


第3家是晋江市的晋江佰翔世纪酒店、尊贵双床房(备注拼大床)、含早,453.76元/晚,连住3晚。


房间宽敞,因为大床是1.8米的,所以定了双床房拼了下床,床铺的特别好,必须点个赞。


酒店带恒温泳池,水温舒适,还有儿童池。


交通安排如下:
交通方面共计花费9873元,大交通选择的厦航和南航。
去程厦航MF8114:成人1230、儿童1060,12:45大兴国际机场-15:35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回程南航CZ8974:成人1040、儿童980,08:15泉州晋江国际机场-11:15大兴国际机场。
小交通是在神州租车租了辆大众朗逸,到达第1天晚上取车,第8天晚上还车,共2916元。
租车8天只加过一次油,188元,停车费也不贵,最多10元。
租车前后靠打车,泉州古城内是搭乘小白车,花费也不多。


开元寺附近不好停车!开元寺附近不好停车!开元寺附近不好停车!之前做过攻略说开元寺附近不好停车,所以我们第一站就先去了通淮关岳庙,推荐泉运总站商贸城停车场,价格比较实惠,我们停了整整一天是13元。


停好车走到通淮关岳庙大概是400米,8分钟左右。


通淮关岳庙主要祭祀关羽和岳飞,原名涂门关帝庙,因民国三年(1914年)增祀岳飞而更名为通淮关岳庙。香火非常旺,人、从、众。


当天赶上有表演,基本什么都看不到。我家爸爸挤到舞台正对面拍了个视频,正好赶上表演结束撒糖果,见到金币巧克力一枚。


房顶是真好看啊,而且也能看得到,进去转了一圈,被人流从入口推进去,再从出口推出来。。。




从通淮关岳庙出来,通过搭乘小白车,前往天后宫。泉州古城内小白车没有固定路线,招手即停,全程一票制2元,1.3米以下儿童免费。使用时,微信小程序搜索“小白约租”,填写预约信息,会有接单司机联系,也可以直接路边招手上车,下车的时候,扫车上一个二维码登录以后在司机处扫码付款。
泉州天后宫,始建宋庆元二年(1196年),最早称“娘妈宫”,素来被认为是海内外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也是大陆妈祖庙中唯一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种草天后宫主要是因为在抖音刷到赛博求签,觉得很有意思。求签一次需要两枚硬币,主殿旁边有兑换硬币的地方,排队过程中,提前兑换好。

泉州开元寺,黑悟空取景地之一,本次旅行最重要的一站,出行前做了很多攻略,并在我的公众号【慧心巧思】中进行了总结。
《探秘《黑神话:悟空》取景地——泉州开元寺信息收集篇(上)》
《探秘《黑神话:悟空》取景地——泉州开元寺信息收集篇(下)》
“一半是烟火,一半是香火”说的就是泉州开元寺。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 年),距今已有 1300 多年的历史。初名“莲花寺”,长寿元年(692 年)改名“兴教寺”,神龙元年(705 年)又改名“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下昭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开元寺”。元二十二年(1285年)合一百二十院为一禅刹,始称大开元万寿禅寺。曾多次遭受火灾和战乱破坏,明清两代及近现代均有重修与重建,融合了官式建筑、皇宫起建筑、中西合璧建筑的特点。
开元寺现占地面积 8 万平方米,是宋元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同时也是世遗泉州遗产点、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和福建省“十佳”风景区。它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象征,也是全同佛教重镇——福建的骄做!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是旅游旺季,小白车停靠的是开元寺的西大门,之前看网上说这里是出口的。但是当天确实是可以从这里进入。所以我当天的游览路线是西门入,正门出,出来后正好游览西街。


从西门进入,最先到达的是戒贪壁,建于乾隆年间,后从泉州府城隍庙移砌到此。是古时用来告诫贪官污吏用的,古时州府县官上任前,都必须到城隍庙顶礼相拜,自证清廉。上面长的像麒麟的其实是上古神兽“犭贪”,“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说的就是“犭贪”。它虽然有着麒麟的龙头、鹿角、虎背、熊腰、马蹄、牛尾,但是它其实是一种独角兽。传说中它的胃口非常大,什么都吃,首先吞噬了山中的奇花异草、珍禽瑞兽,后又来到人间,吞噬金银财宝,当它看到太阳从东海当中冉冉升起,腾空而起想要吞噬太阳,结果一不小心掉到了海里差点淹死,所幸被八仙当中的铁拐李所救,后来成为了铁拐李的坐骑。“犭贪”的形象,脚踩葫芦、古钱、犀角等各种各样的珍奇异宝,但是还不满足,仍然贪婪地盯着天上的太阳,一副贪得无厌的嘴脸。古代的一些官员为了警示自己,戒除贪念,清正为官,会在自己家的前堂或者是门后的照壁上画“犭贪”。


左侧砖雕,象站在山峰上托着一个镜子,寓意“进相”;大象的背上托着宝瓶,寓意“太平有象”;宝瓶中插着一个戟,寓意“太平吉象”;戟上悬着一个罄,寓意“吉庆”。


右侧砖雕,鹿兰灵芝,寓意“福禄长寿”;喜鹊站在枝头上,寓意“喜上眉梢”;一只鹤立在松树下,寓意“松鹤延年”;猴子用树枝捅马蜂窝,寓意“封侯”。


左边摇摇欲坠的大象,右边捅了马蜂窝要从树上跌下来的猴子,寓意“爬得越高,摔的越惨,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
左右耳屏分别是唐代的高僧寒山和拾得。寒山的手上拿着一个扫把,边上有一只蜻蜓,寓意“清廷”;拾得的手上拿着一个芭蕉扇,边上有一只蝙蝠,寓意“纳福”,连起来就是“清廷纳福”。


台阶两边的石狮子是元代的,古时候在寺庙、官府和大户人家的门口有一对“看门狮”,左边是脚踩绣球的雄狮,右边是伴有一只幼狮的雌狮。但是这对石狮子是反着摆设的,左边是雌狮,右边是雄狮。这对石狮子原本是从墓地移过来的,特色是卧着,回头顾盼,如此反摆设,据说可能和风水有关。


泉州有句古话“站如东西塔,卧如洛阳桥”,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宋代石塔,东为“镇国塔”,西为“仁寿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是中国最大仿木楼阁式结构石塔,被称为“石塔之王”。均为五层八棱,高近50米,为可登临的外璧简体内带塔心柱结构,抗震性极强,堪为举世罕见的杰作。
双塔上共雕有人物浮雕160尊(东西塔各80尊),东塔须弥座有图雕54方,西塔须弥座有图雕56方。其人物雕像传承了宋代以写实见长的风格,人物性格刻画生动,形象端庄优美,不仅表现了闽南石雕工艺的精湛,更蕴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但双塔的浮雕又各有不同,从佛教的角度讲,东塔代表东方娑婆世界,西塔代表西方极乐世界。东西塔须弥座的图雕也不尽相同,东塔须弥座的图雕以佛教故事为主。西塔须弥座据传雕刻了泉州民间整套舞龙舞狮的动作,并辅之以各种花卉飞禽。此外,双塔须弥座转角位置上,还各有8尊负塔侏儒(有一个吹哨人形象的酷似岳云鹏)。这是佛教造型艺术和世俗生活交融的突出成就,也是当时中外贸易往来和文化融合的力证。此外,东西塔浮雕中出现了不少有趣的雕像,几乎都是佛教中和电视剧《封神演义》《西游记》中的角色。东塔一层的浮雕上,出现了天众、龙众等“天龙八部”中的人物。东西塔的浮雕中,则出现了西天取经的玄奘和《封神演义》中的哼哈二将。还有长着胡子的男相观音,‌观音菩萨的形象在中国由男性转变为女性的过程始于南北朝后期,并在唐朝时期进一步发展,最终在宋代和明代完全定型为女性形象。开元寺双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代表了13世纪中国石构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历经风雨侵袭和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它们不仅是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也是研究中国佛教历史、建筑艺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
仁寿塔(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年间(916年),初为七级木塔,后经多次重建和改建,最终在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年至1237年)期间改为现存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构的花岗岩石塔,先于东塔十年建成。西塔高45.06米,略低于东塔,西塔上的雕刻内容与东塔有所不同,东塔上的雕像代表的是婆娑世界,也就是凡人世界。而西塔上的雕像代表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是仙人世界,反映了不同的佛教文化元素。塔身外壁每一层都交错浮雕着各乘佛教人物,共80尊佛教人物,代表佛教所弘扬的众生佛性平等理念。须弥座束腰处所刻的40幅花卉鸟兽图,也与这一美好世界相契合。





普化和尚:第一层东北角有两尊普化和尚,就是云游四方的僧人,这组雕像俩和尚慈眉善目,面带微笑,和蔼可亲,逗弄着身下的小孩子。


“猴行者”雕像:第四层东北方向,猴头人身,尖咀鼓腮,圆眼凹鼻,目光炯炯,项挂大念珠,上身皮毛直缀,衣袖捋在上臂肩,臂上肌肉隆起,左手执一把鬼头大砍刀,刀把上的绦带套在手腕上,右手屈在胸前,拇指和食指捻着一颗念珠,腰围皮裙,腰带上系着一卷《孔雀王咒》和一只宝葫芦。在浮雕的左上方本来有三个字——猴行者,因年代久远已经模糊不清。有学者认为,这是古印度大型叙事诗《罗摩衍那》故事中的核心人物罗摩太子和灵猴哈奴曼。有专家提出,灵猴哈奴曼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也有人据此认为,火龙太子是《西游记》中唐三藏的坐骑白龙马。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陈寅恪先生曾提出,灵猴哈奴曼是孙悟空的原型。毕竟,泉州西塔上的猴行者比《西游记》成书还要早300年,而与西塔建造同朝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也出现过中国式的猴行者。故而也有学者认为齐天大圣出生在福建泉州。


“火龙太子”雕像:与猴行者隔门相对的,是火龙太子。它作武将装束,身披铠甲,右手执长柄矟,左手捏着一颗大宝珠。浮雕右上角刻有“东海火龙太子”六字。已故王寒枫先生曾在著作《泉州东西塔》中描述:浮雕左上角是一匹小马,驮负箱笼,驾腾祥云向左方奔跃,象征他曾化身一匹骏马,驮载唐僧玄奘去西天取经。


“唐三藏”雕像:第四层南面,还有一尊唐三藏形象,他头顶背后有圆光,侧面双手合十,略微屈身向前,身前有一株花草。刻字记:唐三藏,即西天取经的朝圣者玄奘。



“吹哨人”雕像:须弥座转角位置上的负塔侏儒,形象酷似岳云鹏


放心石:中间少一个点为“虚心”,心字中间这一点如果提的很高为“提心”,三个点都集中在上面为“多心”,三个点都在同一侧为“偏心”,心字中间的点向下移为“放心”,“提起千般烦,放下万事空”。


放心石旁边的狮子:开元寺内,有很多石狮子以不同的姿势守护东西塔。这里的石狮子千姿百态,表情不一。有的威严地“看守领地”;有的则咧嘴大笑,露出舌头,生动有趣;还有不少直立扭腰,摇头摆尾,活灵活现。


“欢喜冤家”石狮子:在开元寺里,还能看到好几对像“欢喜冤家”一样的石狮子。在通往西塔的路上有一对石狮子,左侧雄狮脚踩绣球,咧嘴大笑,而另一侧的雌狮子却表情严肃,仿佛气鼓鼓地看着雄狮。有游客笑称,这就像一对正在吵架的夫妻。



寺中桑莲历经1300多年沧桑,‌相传是黄守恭的故事中开出白色莲花的桑树,至今仍生机盎然,被列为世界之最。据说几百年前有一次雷电曾将这棵古桑树一劈为三,但劫后它却仍重获新生且枝繁叶茂,于是寺僧围园护桑,园名取为“莲香”。


树旁并立一石柱,上书“此树生莲垂拱之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既道出桑开白莲的年份,又提醒后人保护古桑的重要意义。


藏经阁始建于元二十二年(1285年),历代均有修缮,现今殿宇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圆瑛和尚主持改建的。采用水泥仿木结构,将这座二层楼阁打造得既古朴典雅又坚固耐用。走进藏经阁,一层是念经礼佛的场所,庄严神圣。二层珍藏各种版本经文,佛像等珍贵物件,目前不对外参观了。


藏经阁后面是祖堂,也是不对外参观。


在藏经阁的左侧有一处古朴的院落,上悬“檀樾祠”的匾额,檀越为“施主”的意思。黄守恭施舍桑园给高僧匡护建道场,寺僧感念黄守恭的大德,在原来的露天戒坛东边建檀樾祠奉祀。黄守恭一族亦称“江夏紫云黄氏”,后裔奉黄守恭为紫云派始祖,堂号“紫云”。明、清至民国的400余年中,开元寺的檀樾祠皆由紫云黄氏族人管理、祭祠与修缮。这里也是不对外参观。


檀越祠的前方还有焚金炉,六面攒尖顶,下面开有炉门,形制精巧。每逢殊胜的日子,信众们纷纷聚集于此,手持莲花金,虔诚地投入炉中,火光闪烁间,美好的期盼和祈愿,也随之传递出去,使人充满希望。


泉州佛教博物馆门口有两对石狮子,一对原先在涂门街,一对原先在东街。两对狮子呈现出唐宋五代的风格,与其他雕琢精细的石狮子不同,它们的造型古朴写意,憨态可掬。
这几只石狮子头顶的窟窿,产生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是旧时人们相信石狮子可以治病,二是以前孩子们玩耍留下的“作品”。不论原因为何,尽管经历了历史沧桑,他们的面部特征都难以分辨,但这份对历史的尊重与保护之心让两对石狮仍站立于此,望着往来的人们,镇守着一方平安。


建筑面积3700多平方米,建有殿、堂、房、舍几十间,均系木面结构,殿宇五重,中间三进采用蜡角式建筑,其中戒坛为重檐,五重正殿依次排列,在正对山门的一条中轴线上,与东西两厢的钟、石雕廊房建筑相连接,浑然一体,布局严谨,气象庄严,朴实壮观。五重殿由几十根巨型石柱支撑,琢磨精雕,柱上斗拱,雕饰玲珑,尤以各殿镂空花窗,式样繁多,图案新颖,堪称内地佛教博物馆之冠。


弘一法师纪念馆是一处古朴清雅的院落,弘一法师的雕像睿智慈祥,双眸深邃,仿佛在诉说着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生于1880年,卒于1942年,是一代高僧,佛门弟子尊他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法师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1928年踏入福建,游历各地,曾驻锡开元寺,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赵朴初赞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门口石狮子:这一对石狮子曾经“驻守”在承天巷中,七十年代被运到现在所在的位置,弘一法师纪念馆门前。这对石狮是清代风格的,胸前有须缨和铃铛做为装饰,脚边还有中国结。雌狮子脚旁有幼狮与绣球,寓意繁衍生息和脚踩寰宇。这对石狮由绿辉岩打造,在阳光下呈现出别样光泽。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开元寺东侧。1959年7月15日创建,新馆于1991年2月落成,有开元寺馆和东湖新馆两个馆区。
海交馆是专门反映古代航海交通历史的博物馆。它以中世纪刺桐港即泉州港的历史为轴心,独特的海交文物,再现中国古代海洋文化。重要文物有古代宗教石刻、泉州湾宋代海船等。


赶上没开门。。。。


海交馆旁边就是放生池了。


放生池和东塔中间有个小土坡,靠近东塔这一侧有一对狮子,是明代泉州府衙门的守门狮,这对狮子雄伟壮丽,是泉州所有的石雕文化最杰出的一对。它肌肉饱满、孔武有力,姿态威猛。狮子头上有7个毛螺旋,对应府衙的级别。


镇国塔(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初为木塔,后经多次重建和改建,最终在南宋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年至1250年)期间改为现存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构的花岗岩石塔。东塔高48.24米,五层分别象征着现世的娑婆世界,依次分别是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塔身各面交替设置券门和方龛,二层起逐层错位。为了保证塔的稳定性,塔心柱直通到塔体顶部,再将塔盖的尖顶固定在塔心柱顶端,起到攒顶收尖的作用。塔刹顶上系8条大铁链,稳固塔刹。





北面的狮子:是明代吞海寺石头街上帝宫的守门狮,也是为了保护被移至此。


唐僧雕像:第二层西北面,这尊玄奘,项背后有圆光,左手持念珠。最让人感兴趣的是,他的左前方下角,也有一尊小小的猴头人身猴行者。


云岩狮子:东塔须弥座束腰部位有一对云岩狮子,代表了宋代的雕刻水平,非常的漂亮和精致。泉州有这样的一种习俗,叫做:“摸摸狮子头,出门不用愁。摸摸狮子尾,吉祥如意随”。


勇斗金毛:东塔须弥座束腰上的“勇斗金毛”浮雕,左边为异域的狮奴。是东西塔须弥座束腰上18幅与狮有关的浮雕中,唯一一幅有狮奴的,这幅石雕右侧仍为双狮戏球,左边则站着一位高鼻卷发、袒露半肩、赤脚的异域狮奴,手上还拿着一只类似钩子的器具,应是驯狮器具。


东塔出来回到拜庭,从天王殿伸至大雄宝殿,面积约2800平方米的空地叫做拜庭,亦称“凡草不生之地”,是皇家寺院的标配。古时泉州各级地方胥吏、员弁在此站班列队朝圣,像这样纵横分布百官排班用的,只有在故宫里才会看到。


山门出来的那个亭子,叫做拜亭,为善男信女礼佛遮风挡雨。在古代叫做接官亭,知府换任时需携带官印至此做交接仪式,在此宣读认命诏书后再拿出表书宣誓,读完后需要放到庭中的石雕神帛炉(焚帛炉)里焚烧。


拜庭东西两侧是南宋时期闽南独有风格的长廊,以石为底,以木为顶。


拜庭的两侧挺立着8株数百年的大榕树,树下列置着17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石塔、石经幢以及石雕赑屃(bì xì也叫霸下)。




石炉生烟:位于大雄宝殿前,高超过两米,叫做石雕神帛炉(焚帛炉),由石材雕刻而成。炉盖纽雕一只蹲着的狻猊(suān ní),炉身雕刻着蟠龙、祥云、莲瓣等纹饰,形状优美,雕工精妙。与承天寺中的类似景观“狮子吐烟”相比,虽然底座没有承天寺中的高大,但依然是开元寺中现存较久的石雕香炉之一。



宋代二塔:开元寺宋代二塔规制相同,在拜庭东西各一座,名字叫做宝箧(qiè)印经塔,通高约5米,塔下部为石砌梯形体基座,基座上为分层方形塔身,四周均有浮雕。宋代二塔为福建省内尚存的几座宋代宝箧印经式石塔中的两座,被认为是宝箧印经式石塔宋代代表作。



宝箧印经塔的由来:传说前二世纪古印度阿育王敕建八万四千座塔,其中十九座传入中国,故又称为阿育王塔。五代时期吴越王钱弘俶仿效阿育王,建造八万四千座塔,多为木雕或铜铸的一尺左右的小塔。石构大型宝箧印经塔现仅存于闽浙粤沿海三省,特别是泉州一带,它们仅建于宋元两代,是印度密教浮海东渐的产物,后来广为流传到日本等东亚地区。
柳三娘石刻:刻有“右南厢梁安家室柳三娘,舍钱造宝塔两座,同祈平安,绍兴乙丑七月题。王思问舍钱三十贯,乙酉重修”。这段文字描述了宋代一位名叫柳三娘的女性捐赠钱款建造两座宝塔,并祈愿平安的故事。


“右南厢”指的是泉州开元寺内的一个地方或区域,表明了石刻的具体位置。厢,即管辖市区的行政单元,类似于今日的城区、市区。宋代的城市都成立了厢,厢设厢官、厢吏,负责管理市区的民政、治安与司法,尽管不能说厢是单列的市政府,但可谓是市政府的雏形了。“梁安家室柳三娘舍钱”,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两座佛塔是泉州居民梁安的妻子柳三娘捐钱修建的。进而,我们可以断定,柳三娘拥有一份属于她个人、由她自主支配的财产。很有可能,这笔财产就是她的奁(lián)产。宋代流行高嫁之风,女孩子的奁产是非常丰厚的(包括动产、不动产)。按宋人的惯例,奁产由妻子支配,丈夫如果动用妻子的奁产,那是会被人取笑的。妻子既然可全权支配奁产,那么她将奁产捐出来建佛塔也是完全没问题的。“绍兴”是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乙丑”是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种年份表示方法,对应公历1145年。因此,这段石刻是在1145年的七月被刻写的。“王思问”可能是另一位捐赠者,根据石刻文字,我们可以知道,先是柳三娘捐钱建造了两座佛塔,其后不知何故其中一座倒塌了,另一个叫王思问的人又捐钱三十贯重修了佛塔。石刻没有说明柳三娘捐了多少钱,但从“王思问舍钱三十贯”重修其中一座佛塔这一记述来看,柳三娘所捐之钱应该不会少于60贯。
宋代舍利塔:宋代以前的舍利塔是倒扣式的(覆钵式),宋代以后的是这种四四方方的。舍利塔上一面是佛像,另外两面是“法”和“僧”字,寺庙中拜神的三柱清香,拜的就是佛法僧。




大雄宝殿又叫做“紫云大殿”,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由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重修,是开元寺中轴线上的主佛殿,重檐歇山顶,通高20米,面阔九间42.7米,进深九间32.5米,面积1387.75平方米。属于中国古建筑里最高的形制,大殿面积1388平方米,为了扩大室内祭祀空间营造时采取减柱的构筑方法,里面有86根柱子支撑,所以大雄宝殿又叫“百柱大殿”,其构架形式为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体系中最高等级的殿堂式。所以全国那么多开元寺,只有泉州的能称作“大开元寺”。


“桑莲法界”牌匾,与黄守恭的故事有关。相传“守恭梦僧欲化其地为寺,辞曰:待桑树生莲花乃可,不数日桑树尽生莲花,守恭神之,即舍为寺”,因此开元寺得名“桑莲法界”。



大雄宝殿房顶垂脊的转角处有魔家四将,前后左右各有7个鸽子装饰,叫做“白鸽听经”。魔家四将源于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在佛教中则对应四位护法神将。这四位护法神将分别镇守东南西北四方,象征着保护与力量。他们的形象被置于大雄宝殿的屋脊之上,不仅起到装饰作用,更寓意着佛法的庇护和对信众的保护。至于房顶上的鸽子,它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曾有一只白鸽经常飞到开元寺听高僧讲经说法,后因干扰了僧人而被一棍打死。令人惊奇的是,这只白鸽后来转世为人,成为了一位翻译佛经的高僧。因其前身为飞禽,腋下仍留有鸽毛,这一特征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这个传说不仅增添了开元寺的神秘色彩,也体现了佛教中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的观念。


大雄宝殿最下面一个青石台阶上的蜈蚣石刻,用水淋一下清晰可见,传说当年开元寺有幅大匾怎样都挂不上去,后来有位高人指点,在石板上刻了两条蜈蚣才能挂上匾。


大殿月台须弥座束腰处有 73 方狮子与人面狮身石刻,具有浓厚的古希腊、古印度雕刻风格,是明代重修开元寺时从坍塌的印度教寺移用至此。狮身人面像最早起源于埃及,后面经过波斯传入印度,并伴随着印度教传入中国。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着“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所以有印度教的狮身人面像也不足为奇。


大雄宝殿为了分散巨大跨度对珩梁的沉重压力,古代的能工巧匠创造了独特的“飞天斗拱”,在殿内斗拱共76朵,斗栱上雕有飞天乐伎二十四尊,在国内古建筑中罕见。这些飞天乐伎在佛教当中被成为“妙音鸟”,象征着中国的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每尊飞天都与一个特定的节气相对应,通过这些飞天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生活与天文历法的智慧。12尊长者大鹏鸟的翅膀,象征白天,手捧文房四宝;另外12尊比较小,长着蝙蝠的翅膀,象征黑夜,手握丝竹乐器融合了飞天、迦陵频伽和天使的造型艺术,为中国木构建筑罕见。二十四尊飞天乐伎作为斗拱承载了大殿屋顶的重量,是古代艺术当中力学与美学的双重结合。不少专家表示,妙音鸟的艺术价值超过了敦煌的飞天女神。
📣:大殿内不允许拍照,我放一张网图。


辉绿岩印度十六角石刻柱:后檐廊有一对雕有印度教神话故事的十六角形辉绿岩石刻,上面雕刻的湿婆立象、象鳄争斗、毗湿奴骑坐金翅鸟等也是印度教寺院的建筑遗存,体现了多元文化在泉州的交流融合。



开元寺是目前国内少数保留戒坛的寺院之一,目前国内只有三所寺院保留戒坛:北京戒坛寺(又名戒台寺)、浙江省昭庆寺、与泉州开元寺。
戒坛的建筑结构复杂而精巧,采用了重檐八角攒尖式结构,内部有斗八藻井,由斗栱叠加而成,构造繁复,俗称“蜘蛛结网”。
戒坛共五层,顶上卢舍那佛;第四层:金刚索,金刚钩,金刚锁,金刚铃四菩萨;第三层:韦驮,诸天,日光和月光菩萨;第二层:阿弥陀佛,文殊,普贤,观音;底层:金刚和力士。
📣:大殿内不允许拍照,我放一张网图。


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的24尊木雕飞天,戒坛的飞天形象较小,但雕饰更加细腻。象征着佛教中的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界的季节变化紧密相关,体现了佛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与大雄宝殿的频伽一样,既是建筑艺术的瑰宝,又是研究闽南古乐南音十分宝贵的形象资料。
✍插入知识点:
频伽:亦称迦陵频迦,起源于古印度神话,是佛教经典中记载的半人半鸟的吉祥神兽。它的形象通常为人首鸟身,头梳发髻,脸型丰腴,额点朱志,上身裸露,作飞翔状。它的两腿细长,翅膀张开,头戴童子冠或菩萨冠,有时站立在莲花或乐池平台上。声音美妙动听,常以其鸣声譬喻佛陀菩萨之妙音。作为“妙音鸟”,频伽象征着佛法的智慧和慈悲,其美妙的声音代表着佛法的和谐与雅致。
飞天:源自印度佛教,但梵文中并无专称。飞天包括较为广泛的诸天形象,如乾闼婆(香音神)和紧那罗(乐天),这些形象随着佛教艺术的东传进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神话中的仙人、仙女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飞天。飞天的艺术形象多样且丰富,既有无翅善飞、无羽能翔的散花天女形象,也有挥舞着翅膀的迦陵频伽等形象。在敦煌壁画中,飞天常被描绘为轻盈飘逸、姿态优美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手持乐器演奏,或表演歌舞。在中国佛教艺术中,飞天象征着自由、祥和与美好,常被描绘为衣裙飘曳、散花飞翔的优美形象。
在甘露戒坛殿的背后有一佛龛,上悬“古佛”的匾额。龛内供奉弥勒佛,布袋和尚的造型,金身闪耀,左手握乾坤袋, 箕坐于宝座上,面容含笑,喜庆开怀。大腹能容是非,了却多少烦心事;开口便笑世人,执迷欲海苦不堪。佛龛的下方,便是那传说中的甘露井所在。



到此开元寺内全部游览完毕,从天王殿出开元寺。大殿左右两边是密迹金刚哼哈二将,身上穿着唐朝的甲胄,据说拍摄《长安十二时辰》时,导演组还来借鉴过这幅甲胄‌。



正上方悬挂“勑大开元万寿禅寺”牌匾,由忽必烈题写,彰显了开元寺的皇家背景。


牌匾两边各悬挂一副泉州最有名的对联,上联“此地古称佛国”,下联“满街都是圣人”,是由南宋理学家朱熹所提,民国时期的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所写。


天王殿(山门)大门上悬挂着“紫云”牌匾,一般来说寺庙的正门都是悬挂本寺名称的牌匾。关于“紫云”的含义,有两种说法:一是建寺的时候天降紫色祥云,二是来自出地建寺的人黄守恭,他来自江夏黄氏,堂号“紫云”。



紫云屏在开元寺的入口处,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是一面高大的照墙,高6米,宽15米,厚0.85米,采用花岗岩石做壁座,闽南红砖堆砌而成,悬山顶风格的壁顶又有歇山顶的味道。


墙上提字“紫云屏”,是明代书法家陈于王所书。三字分别刻在三块方形版石上,顺序嵌于墙上,字体为隶书,笔力端庄,神韵绝俗。


紫云屏不仅是一堵墙,它象征着清净佛地与凡尘隔绝的意义,体现了佛教中清净与世俗隔绝的理念。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现在目前西街片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0多处,分属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多种类别,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


钟楼是西街的标志性建筑,高13.8米,由留英设计师设计,具有欧洲风格。


文创雪糕15元/支,从包装看是商家自制的,味道一般,奶含量感觉也不多。不太推荐。


西街有一些打卡开元寺双塔的机位:
打卡机位1:西街游客服务中心(三楼)
打卡机位2:有鲤天台咖啡馆、梅超疯等有楼顶露台的奶茶店
打卡机位3:象峰巷、台魁巷等西街周边的小巷子里


我是按走到哪里是哪里去打卡的。路过台魁巷,看着非常热闹,里面很多簪花店,所以就进去看了看。


看见一家名叫苔屿咖啡的店,给人感觉闹中取静,正好也逛累了,就进去点了点吃的,顺便歇歇脚。


橙香茉莉茶、西柚茉莉茶都是28元/杯,提拉米苏、芋泥慕斯都是29元/份。


店里是摄影主题。


这个可爱的小水獭是他们原创的。


猫咪也很可爱,比较亲人。



有鲤鱼咖啡是拍双塔非常好的一个点位,消费可以抵门票,随便点了两杯饮料,54元,味道不错天台的景色也不错,性价比我觉得挺高的。








蟳埔女以其特有的服饰和头饰“簪花围”而著称。簪花围是一种用鲜花制作的花环,通常与骨制发簪一起佩戴。这种习俗已有千年历史,是蟳埔女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8年,蟳埔女的生活习俗,包括簪花围,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蟳埔村是簪花习俗的发源地与传承地,所以我这次特意选择了来蟳蜅旅拍,从抖音上选择了繁花写真馆(繁花,花屿,花熊三家店都是一家),他们家自己有一栋房子,可以用来拍摄。妆造很漂亮,小朋友不太配合,不怎么笑,但是整体拍摄的效果也还可以。价格是抖音699元买的母女套餐,保底40张,9张精修,后来我又加了12张精修,加了450元。




这张是在村里的妈祖庙拍的,繁花就挨着妈祖庙,找不到路了就打听妈祖庙就行。


最后在店门口再打个卡。


蟳埔村最著名的是蚵壳厝,蚵壳厝的拼音是o(第三声) ka(第一声) cuo (第四声)。闽南语中,厝指的是房子,蚵就是海蛎,蚵壳厝就是用海蛎壳建造的房屋,这些传统建筑见证了村庄丰富的海洋文化和历史。


停车的话,建议去蟳蜅文化村停车场,正规停车场,费用也不高。


我家是在村子里转的有点晕了,停到了金崎宁海庙停车场,也不贵,10块钱一天,就是走的有点远。村子内有村民招呼停车的,不建议停,收费比较贵。




📣:因为蟳蜅村没什么可吃的,拍摄完的时间也基本是中午饭点,一定要带点零食。

清源山是泉州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5A级景区,是泉州的标志性景点。导航到西门,先买票,门票70元/人,6岁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票。清源山内有多个停车场,按时长计算的,价格也都不贵。


导航老君岩停车场,先去看老君岩,老君岩作为清源山的标志性景点之一,老子造像栩栩如生,充满了文化气息,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




从老君岩停车场,到看到老子雕像,全部都是平路,可以推婴儿车,轮椅,有木栈道。

从这里再往上走,就全是台阶了。




导航南台岩停车场,南台岩因在清源山右峰之巅,处于中峰偏南得名,在此处可以体验当地的特色早茶。


这里给我的感觉是本地人挺多的,而且价格也不贵。


导航天湖停车场,天湖其实是一个人工湖,所处位置正是清源山顶峰谷地。




这里还有一家特色的邮局咖啡,可以一边品尝咖啡,一边欣赏美丽的黑天鹅和鱼儿。



天湖咖啡邮局下午茶,点了两杯喝的,一块小蛋糕,花费67.4元。


洛阳桥是从清源山去惠安的路上绕了点路去路过了一下。在泉州东北方向的洛阳江上。去之前查攻略是车可以开上去的,赶上周末,车辆禁止通行,所以只是在停车场远观了一下。


洛阳桥初建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历时六年。为蔡襄、卢锡等人主持建造,是保存至今仍在使用的一座跨海大桥。当时人们采取的“筏型基础”和“浮运架梁”技术,直到现在还普遍运用于各类桥梁施工作业中。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


泉州呆了四天,第一天到达以后去了酒店附近的浦西万达,吃的漫城.洋风料理,大众点评买了个268元3-4人餐,味道不错,孩子吃的挺好。



第二天在西街,中午吃的斯丹姜母鸭,点了姜母鸭,冬瓜瘦肉丸子汤,烫生菜,1碗米饭,2瓶华洋汽水,花费180元。


位置在清净寺旁边,是总店。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进入参观需要门票,3元/人。我因为穿的裙子,即使长度到膝盖,也说不能进入,所以没有进去。


晚上吃的柒多点胡同里闽南私房菜,点了鹿茸菌炒肚丝,泉州卤面,蒜蓉时蔬,花费138元。



位置在泉州影剧院旁边,这个影剧院的海报可以打卡一下,我们因为是晚上,光线不太好。



第三天去蟳蜅村拍簪花,中午吃的自带零食,下午回到酒店点了个麦当劳下午茶,花费54元。


晚上吃的酒店自助,抖音团的券。抖音179元/人,晚上6点开餐,到9点。


第四天去了清源山,中午在南台休闲庄体验了当地的特色早茶,点了叉烧包,凤爪,花生汤(加芋泥),烧麦,鸭血,花费85元。


崇武古城门票40元/人,6岁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票。西门处有停车场,停车场外面路边也可以停车,且不收费,就是位置有点少。我们正好赶上一个位置,等从古城出来再看路边免费的位置全都已经停满了。




崇武古城濒临台湾海峡,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抗击倭寇时期,在万里海疆修筑的城堡。城墙下的居民区生活着整个崇武最早的居民,是当年抗倭军队的后裔。



海边有岩礁,沿海岸线至中间的沙滩,夏天过来玩儿水应该是不错的。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戚继光。


远处能看到崇武古城最具标志性的那个城门。




这里是景区的最东边,可以坐景区内的观光车回到西门,因为就在西门看见了这个车,在这里一辆也没看见,不知道坐一次是多少钱。我们是从这里出景区,打了个车回的西门,花费12元,可以根据这个价格对比一下观光车价格哦。



福建省惠安县大岞村是著名的“惠安女民俗村",是惠安女原始发源地和聚居地。惠安女是福建省惠安县惠东半岛的一个特殊族群,主要分布在惠安东部的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等地,是地地道道的汉族。




惠安女头上带着花色头巾和黄色的斗笠,上身家着紧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脐;下身空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被称着“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她们以奇特的服饰闻名海内外,更以其“勤劳俭朴、贤惠善良、吃苦耐劳”的美德著称于世。


这里门票30元/人,6岁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票,门票可以在景区内的餐厅冲抵消费,我们对换了一杯酸梅汤和一份自助泡茶,单点了一杯洛神花陈皮茶也不贵,15元。
在这里可以观潮看海上日出日落,欣常渔村风光,餐厅有提供惠安女的服装,可以换上服装沉浸式体验民俗风情。



在白色惠安墙这里还有个惠女民俗馆,展现了一些惠女的生活场景。



小岞位于惠安东部沿海,东、南、北三面临海,西与净峰镇七里湖狭长地带接壤,成半岛地形。蓝色的大海、白色的风车、金色的沙滩、金色的岩石,色彩鲜艳纯净。这里是泉州的“陆域东极”,每天泉州的第一缕阳光从这里照亮。


风车岛没有门票,尽头有个停车场,收费10元,没有什么人,海风很大,感觉也是更适合夏天来。





惠安呆了三天,第一天到达以后感觉惠安就像一个小县城,不是很繁华,懒得出去了就叫的外卖。点了功牛泉州牛肉小吃的闽南萝卜饭、经典牛肉面、猪脚饭套餐、卤汁萝卜、白灼时蔬,花费95元,霸王茶姬2人份奶茶,44元。猪脚饭味道还可以。


第二天去崇武古城,在小美城饭店团了个大众点评2人餐,花费169元,味道还不错。



晚上回来又是懒得出去了,点的KFC外卖,花费98元。


五店市没有门票,配套有停车场,停车方便,价格不贵。五店市在明清时期已然成为一片繁华的街区,商店鳞次栉比,街道车水马龙,更有美轮美奂的红砖厝民居星罗棋布。五店市街区内遍布着宗祠、寺庙、民居、商铺等多样性建筑130幢,保留的明清、民国至现代各个时期的民居建筑81栋,其中文物保护单位6栋,均是晋江特色风貌建筑的典型代表,有夯土房屋,也有闽南传统“皇宫起”红砖建筑,更有中西合璧的洋楼和西洋建筑,同时还保留、传承了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特色民俗等优良文化。















梧林传统村落景区外,路边绿化带内有大量停车位,免费的。进入景区的停车场,是收费的。景区没有门票,进口处有电瓶车,不过只是从其中一个门到达另一个门,走着进到景区也没多远。




这里形成于明洪武年间。清末,梧林开始有人旅居海外,随后陆续有旅居海外的华侨回国出资建造了大量精美的洋楼,村庄规模逐渐扩大,建筑风格亦逐步多元化。现在村庄辖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800多人,海外侨胞约有1.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侨乡。梧林保留完整的百年建筑群,多在上世纪初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建成,外墙斑驳的朝东楼、被古榕笼罩的德鑨宅、号称“九十九门”的德养宅、孔雀成双飞的胸怀祖国楼、单身复式公寓的梦菜家声楼等等。一幢幢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梧林人及华侨乡愁的的建筑,散落在660多亩的传统古村落中。它们涵盖了闽南官式大厝、中西合璧民居、哥特式建筑以及古罗马式建筑共两百多幢。







梧林精神堡垒式建筑——枪楼。



附近有一些传统手工体验的项目,这个拓印体验是15元。


黄金海岸是泉州十八景之一,景区包括海天佛国洛伽寺、踏浪观音、海底世界等多个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阳光沙滩,参与海上快艇等水上活动,感觉夏天来会更好。景区配有停车场,在黄金海岸和洛伽寺停车都是最后走的时候一次性收费,收了15元。


观音正好逆光,拍不太清楚。


这个巨型游轮建筑是海底世界。


洛迦寺被誉为“海天佛国”,是一座建于唐代的佛教寺庙,四面环海,是国内少有的建在海上的寺庙。寺庙依山傍海,环境优美,寺内香火鼎盛。





从黄金海岸去洛伽寺非常近,开车5分钟左右。洛伽寺面积不大,如果会拍照又赶上游客不多会很出片。这里有很多商拍,我们选了个航拍,99元。






永宁古镇离洛伽寺也不远,开车10分钟左右,景区口就是停车场,还免费。是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历来为闽东南地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永宁古称“水沃”,唐时称“高亭”,宋时称“凉恩亭”。








晋江呆了四天,第一天到达以后直接去了五店市,在这里吃的临家闽南菜,点了米汤小食,鸡汤捞手工面线,舌尖小锅萝卜饭,安海土笋冻,酱香萝卜皮,自制酸奶,芋泥包,咸笋包,花费178元。


晚上回到酒店点了东北大馅水饺外卖,花费93元,饺子特别好吃哦。


第二天去了石狮一日游,中午在黄金海岸,猪脚砂锅和KFC,我们选择了猪脚砂锅,点了猪脚砂锅,闽南猪脚饭,番茄牛腩,松茸丸子汤,葱油时蔬,两杯饮料,花费127元。


吃着感觉一般,店好像是新开的。整个黄金海岸好像吃饭的地方也不是很多。


晚上回到晋江去了万达,吃的人间烟火民间土菜,点了西红柿牛腩,荔枝肉,土鸡蛋蒸虾仁,笋丁鸡胗,花费170元。土鸡蛋蒸虾仁孩子特别爱吃。


第三天去了梧林传统村落,午餐在村落里吃的娘惹私厨坊,点了斑斓千层糕,娘惹蓝花椰香饭,咖喱虾,香茅脆皮鸡(半只),花费356元。


下午回到酒店游泳,晚上懒得出去,点的必胜客外卖,花费131元。



结束了泉州、惠安、晋江、石狮的旅程,心中满是对这片闽南大地的回味。惠安与石狮,海风凛冽,冬日里透着丝丝寒意,若想尽情享受海滨风光,夏天无疑是更佳之选。石狮的洛伽寺,规模小巧,倘若摄影技巧欠佳,又对佛教文化及海上寺庙的独特景致兴趣缺缺,或许不必特意前往。
谈及五店市与梧林,行前攻略多言二者相似。因时间充裕,我得以将它们一并游览。亲身体验后发现,五店市更为精致小巧,街道蜿蜒曲折,颇具烟火气息;梧林则更为开阔大气,道路宽敞,空间感十足。不过,从建筑风格来看,二者皆展现了闽南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地理位置上,五店市距离泉州市区更近,往来更为便捷。


此次旅程中,泉州市区无疑是最大的惊喜。以泉州市区为核心,加之周边的五店市、清源山等景点,组合成一个3-5天的短途旅行,性价比极高,既能深度领略闽南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在山水之间放松身心。这一趟闽南之行,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期待未来还能与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再次相逢。

福建省泉州市开元寺达成\(^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