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11月1日下午3点50分左右,我们结束百色起义纪念馆的参观,出门往右沿着山路向西,前往右江民族博物馆方向,原本此路通过红军桥,不远就到博物馆,但是红军桥正在维修,予以封闭,我们只能走山下马路,绕了好远,再次登山,下午4点10分才到达博物馆。
右江民族博物馆1985年建馆,1996年元月正式对外开放,2013年实施陈列提升改造工程并重新开馆。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三级博物馆。
右江民族博物馆占地面积22.7亩,建筑面积4457平方米。馆舍采用壮族古典廊院重檐的建筑形式,主次井然,高低错落,融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于一体。馆内设9个展厅,展厅面积1800多平方米,收藏有民族历史文物近8000件(套)。作为地域性综合博物馆,始终把征集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和宣传教育功能有机结合,形成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互为补充的陈展格局。基本陈列“百色遗珍”、“千姿百色”,“百色旧石器专题展”,从多角度、多侧面向观众述说百色文明发展的足迹,展现多元民族文化的绚烂。
右江民族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展示百色壮族为主的七个民族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为主线,用现代展陈手段充分展示了百色悠久的乡土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厚重的石器文化、悠远的青铜文化和绚丽的民族文化是本馆展陈的三大特色。
历史文物厅以“百色遗珍--百色历史文物展览”为主题,展览内容分三部分:1、玉石器文化,主要展出有新石器时代的大石铲、石锛、石戈、石璋等。
2、陶瓷器文化,主要展出有百色境内的发现的窑址、较精美的陶瓷器等。
3、青铜器文化,主要展出有:田东、西林等县战国、西汉墓葬出土的文物,如铜鼓、铜罍、六博棋盘、铜俑等;右江河出水的战国时期青铜器物,如铜钺、铜矛、铜剑、铜锄、铜权等;以及一些传世青铜器如麻江型铜鼓、铜烟斗、铜马镫等。
壮族厅和多民族厅以“千姿百色——百色民族民俗展览”为主题,内容涵盖百色市壮、汉、瑶、苗、彝、仡佬、回7个民族的民间工艺、民族服饰、戏剧节庆、宗教信仰、人生礼仪等方面,充分展示了百色各民族的社会文化风貌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参观完博物馆,出门继续沿着山脊向西,到尽头是百色起义纪念碑,这也是百色起义纪念园的一部分。百色起义纪念碑园坐落在广西百色市城东路后龙山上,占地面积126亩, 1996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纪念碑1984年建碑,碑高23.9m,形似直刺苍穹的红缨枪和大刀。碑座正面、背面和两侧分别为邓小平同志亲笔题词、纪事碑文和汉白玉浮雕。后方坐落《英魂千秋》雕塑,上面镌刻百色起义时期牺牲的3989位百色籍烈士名录。是全国首批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由纪念碑往下走,一段高高的台阶,让人望而生畏,可以走旁边的之子型道路下行,下到低就是马路,有公交车站,下午5点20分在公交站等车,5点50分才来了一辆9路车,百色的公交车间隔时间太长,乘车返回汽车站,在附近吃了晚饭,然后回酒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