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走走过新年 ——万荣 新绛看国保(一)

作者:旅雁 显示图片

2025年2月5号,正月初八,行程满满,收获满满的一天。
都说看中国古建筑要去山西,而山西古建筑必到运城,运城古建筑最多的是新绛县,因为这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多达16处。
上午,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参观了飞云楼、后土祠、稷王庙、舍利塔四个国宝级景点,下午又在新绛县参观了稷王庙、北池稷王庙、稷益庙、绛州三楼,它们各有特色,尤其是木雕、石刻,精美绝伦。
【第一站 飞云楼】
 飞云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大街8号万荣东岳庙内,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是中国纯木质楼阁建筑的代表作,被誉为原汁原味的“中华第一木楼”,与晋北的应县木塔一起被称为三晋大地上的“南楼北塔。


飞云楼为万荣东岳庙主要建筑之一,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明三层暗五层,高23.19米,十字歇山顶。飞云楼在建造技术结构力学与造型艺术方面独具特色,在中国木构建筑中占有独特地位,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飞云楼因全楼木构件极其繁多,斗拱密布,紧密严实又富有变化,如云朵簇拥、云带缠绕,故得名飞云楼。



1988年1月13日,包含飞云楼在内的万荣东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木柱上的木钉是干嘛用的呢?听导游介绍,是为了防止人攀爬用的。




东岳庙南北长212米,东西宽50米,面积约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的建筑有飞云楼、午门、献殿、香亭、正殿和阎王殿,两侧为东西廊。



午门,面阔七间,进深六橡,单檐歇山顶,明代建筑风格,梁架简朴,不施彩绘,檐下两侧有28通功德碑,记载有历代修革募捐的相关内容。


飞云楼的最大特色就是其独特的飞檐设计。楼顶的每一层都有飞檐,檐下悬挂着各种彩绘画像和饰物,整个飞楼高耸入云,拥有七层的楼阁、横跨三个山坡。





献殿,又称“南天殿”,面阔七间,进深六橡,明间采用移柱造,前檐下明间有大额枋手法,粗梁瘦柱,单檐悬山顶,明代建筑风格,原为古代陈列贡品、祭祀遥拜之所。








香亭,即“献亭”,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均为4.05米,字歇山顶,原为朝拜者焚香行礼的地方。香亭由四根蟠龙石柱支撑,四周望柱、狮子栏板,雕工细腻,造型生动,并留有明正德年间题刻。
其后是正殿,又称“东岳殿”“岱岳殿”,位于香亭北端,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六橡,五架梁前后都牵通檐用六柱,重檐歇山顶,围廊式建筑,元代建筑风格,殿内供奉有东岳大帝、云霄娘娘。














阎王殿位于东岳庙最北端,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橡,四架梁后接单步梁,通檐用三柱,单檐悬山顶。该殿创建于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据题刻载,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大修,殿内供奉地藏菩萨。


飞云楼门票价格
10元/人
交通路线
公交
山西省运城市内乘坐万荣2路公交车,在后土广场站下车前往。
驾车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民政府距离飞云楼约0.36千米,驾车约2分钟。


【第二站 前往后土祠】
快到后土祠时,看到路边有一个大的宣传牌——望河台。





原来这里是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上,观赏黄河与汾河交汇的最佳观景之地。望河台北望龙门,南瞻蒲州,东依后土祠,西临汾河入黄口,站在观景台上,不仅看到了黄河与汾河的交汇点,而且可以远观后土祠的秋风楼。







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中华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 
‌后土祠供奉的是后土圣母,即土地神。‌后土圣母是管理土地的最尊之神,传说她是中华最古之祖,比炎黄更早。‌


后土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轩辕黄帝曾在汾阴设坛祭祀后土圣母。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多次亲自到汾阴祭祀后土,并将其正式立祠。他一生曾六次祭祀后土,仪式隆重无比,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赋《秋风辞》。
此后,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等皇帝也多次亲祭后土。唐代,唐玄宗对后土祠进行了扩建,宋代则进行了全面修葺,使其成为当时海内庙宇之冠。
从汉代至宋代历朝皇帝先后24次在万荣汾阴祭祀后土。


1996年,国务院确定万荣后土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恩亭状似天坛,因北京天坛源于后土祠。
郊祀天地是最重要的皇家礼仪。汉武帝时以长安为中心,甘泉(今淳化县)祭天,汾阴(今万荣县)祀地,开大郊祀之先河。宋真宗东封泰山,西祀汾阴,史称“东封西祀”自汉至宋,有8位皇帝24次来后土祠郊祀大地之神。明成祖时,在北京建天地坛,郊祀天地的皇家礼仪方迁至北京。后新建地坛,天地坛改称天坛。
亭前楹联:慈爱弥天地,恩德润子孙。





祭道
后土祠的建筑风格独特,坐北向南建于陡崖,通祠斜坡险峻陡峭,S形祭道,似太极图阴阳鱼交线。山门前的9组石阶暗喻九重天,每组石阶12层,正合一年12个月之意,共108级,取36天罡72地煞之意。坡道入口在山门右下方,占八卦之坤位,故又称坤道,亦称神道,道旁原有石人石马。虽然现在的规模不及史料所载的唐宋时期壮观,但依然布局完整,规模宏大。


皇天后土,父天母地。宋时后土祠内第二道大门为承天门,取承天效法,厚德光大之意,也寓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承天门前六组石台阶,共七十二层,代表地府七十二司。


而门里三组台阶,共三十六层,正合罡数。天生地养,步步吉祥。







过亭台,又名过路戏台。每逢庙会,台上唱戏,台下过人。戏台上联:游哉悠哉,头上生旦净丑。下联:演也艳也,脚下士农工商。生旦净丑演员着华服在台上载歌载舞,各行各业行人悠闲地从台下且行且停,让人顿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日月旗杆
又称阴阳旗杆,清咸丰年间,立于老庙门口,以显皇家祠庙威严。后没于黄河,再由河中捞出。每根旗杆均有三节,直冲云需气势磅磷,现只展示其中的三分之一。



龙凤柏
相传龙凤柏是皇天后土的化身,凤柏居东,如丹凤朝阳,龙柏居西,巨龙奔腾。远观此一柏巧妙地构成了一幅“龙凤呈祥”图。

























各建筑物上的悬雕,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献殿
祭祀后土时进献贡品之所。面宽五间,进深四,单硬山顶。由四个门洞和二十四根木柱组成,代表一年四季和二十四节气。木柱下的柱础石,扶刻有神态各异的石狮子四十八只。门颜上方刻有八字:中、寅、蹈和、度恭。









据祠中保存完好的《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记和《蒲州府志》记载,“轩辕氏祀地祗扫地为坛于脽上,二帝八员有司,三王方泽岁举”。
到汉代,进而形成制度,每三年皇帝都要来这里举行一次大祀。







正殿
面宽五间,进深六橡,五架梁前后搭牵,悬山顶,屋顶琉璃剪边。供奉后土圣母。后土掌阴阳、育万物,被称为“大地之母”。殿内正中塑后土娘娘真身,两侧为其化身,东为送子娘娘,西为施药娘娘。殿外木雕、砖雕、铁艺以及琉璃瓦顶工艺绝妙,光彩夺目,是祠内建筑之精华。
















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后(位于古河东郡汾阴县,即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
秋风楼,创建年代不详,因黄河淹没,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汉武帝刘彻曾5次巡幸河东,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刘彻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秋风辞”——秋风楼因楼上藏树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
楼身比例适度,檐下斗拱结构古朴精美,形制巍峨劲秀,为现存古建筑中罕见的珍品。


《秋风辞》——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后土祠
地理位置
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的黄河岸
开放时间
全年8:30-18:00
门票价格 20元
主要景点
品字戏台、东西五虎殿、献殿、正殿、秋风楼
适宜游玩季节 3月~10月



【第三站 北辛舍利塔】
从后土祠出发,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行驶约5公里,就可以看到北辛舍利塔了,该塔原是崇圣禅院内附属建筑,创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现在禅院寺庙已毁,只留下了这座古老的舍利塔。
【地理位置】
北辛舍利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北辛村
门票:无需门票,免费参观
自驾:自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北辛舍利塔,路程约34.2公里,用时约1小时。


塔坐北朝南,为圆形五层覆钵式喇嘛砖塔,塔内空心,塔高大约15米。塔下的塔基,埋在地平线以下,塔体为五层,一层、二层平面呈方形,三至五层平面呈圆形。塔层数较少,但各层塔身、塔檐的造型均不相同,是元代流行的喇嘛塔与明代出现的金刚宝座塔组合形式的变体,为研究明代舍利塔的形制特征与建筑沿袭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例证。


一层,边长5.53米,素面无饰,正面辟一砖券拱门,塔室宽、深仅1.5米,内有石刻立佛1尊,是典型的明代风格。其上叠涩出檐,反叠涩收分,构成方形平台,上置四角束腰须弥座似的二层塔身。束腰正面辟砖券拱门,塔室内供石刻坐佛1尊。束腰上方、下方均为三层叠涩平台构成,其中单层上饰一层狗牙砖。


三层为瓮形塔身,其上塔檐很薄,仅由一砖平放砌成。四层、五层塔身颇低,均为圆柱形。四层塔檐由仿木构的斗拱、普柏枋等砖雕构件组成,五层则是叠涩塔檐,上置覆钵式的小塔作为塔顶。



北辛舍利塔塔层数较少,但各层塔身、塔檐的造型均不相同,是元代流行的喇嘛塔与明代出现的金刚宝座塔组合形式的变体。



文物遗存
一层塔室内有石刻立佛1尊,是典型的明代风格。
二层塔室内有石刻坐佛1尊,侧面嵌一方形刻碑,字已不清。
1994年,塔身出有砂石舍利小石棺一口;砂石方形小石函一合;绿釉舍利小陶棺一口,存于博物馆。


2004年6月10日,北辛舍利塔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北辛舍利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这里的观景台上,可以看到悠悠汾河水汇入黄河。





【第四站 稷王庙】
2月5号,正月初八,我们到万荣县的第四站是稷王庙,参观后才知道,正月初八是“谷日节”,象征着五谷丰收。人们会举行祭拜谷物的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些地方还有“观谷”的习俗,大人会带着孩子到田野间观察作物长势,传授农业知识‌。没想到这一天,我们恰好来到了稷王庙。
‌稷王庙供奉的是华夏农神后稷‌。后稷是炎帝的后裔,因擅长农耕而被尊为“农师”,并赐号后稷,百姓称其为“稷王”。‌






万荣县稷王庙景区是国家AA级景区,位于万荣县城西8公里处,是我国最早奉祀中国农业始祖后稷(俗称覆王)的场所。稷王庙始创年代不晚于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因其正殿通长无大梁承托,俗称“无梁殿”,被宋代建筑学百科全书《营造法式》收录,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唯一一座北宋单檐庑殿顶建筑。



稷山稷王庙坐北向南,南北长108米,东西宽38米,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平面布局采用中国传统中轴线对称式。原山门早毁,自前向后,有献殿、后稷殿、八卦亭、姜螈殿等,两侧配有钟、鼓楼。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前后无檐墙,直通稷王殿。
2006年5月25日,稷山稷王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屋顶的形制与其屋主的身份地位等级有关。按照
形制等级高低可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等形制,因为不用在重要的建筑,故而不列入等级。




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林微因夫妇曾同行三次探寻未果。没想到今天我们有幸见到了这座国内唯一的北宋单檐庑殿顶建筑。


林徽因: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梁思成: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稷山稷王庙
地理位置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
所处时代
元朝
门票信息
稷山稷王庙的门票价格为20元‌。
交通指南
从新绛出发,可以选择步行至国道等待前往稷山或万荣方向的大巴,或者选择打车、拼车,费用大约在10-30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