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 秦皇岛东高速出发,傍晚抵达河南林州市任村,入住红岩千渠酒店
5月15日 参观红旗渠、红旗渠纪念馆,住石板岩镇,观夜景
5月16日 上午游览石板岩镇,中午到达长治市平顺县岳家寨
5月17日 返程途经衡水湖,入住衡水市区
5月18日 衡水出发,安全抵达小岛
此次自驾探访的首站—河南林州任村镇,位于林州市西北端,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美誉,是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该村始建于元代,虽历经数百年沧桑,依旧保留着大量历史遗迹,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昊天观,始建于明朝,俗称北庙,是一处供奉祭祀玉皇大帝的道教活动场所。它不仅历史悠久吃,更是一座铭刻着红色烙印的道观,它曾是八路军一二九师磁武涉林反顽战役的指挥之地,林北行政办事处,以及八路军抗日完全小学旧址。
巧夺天工的石雕盘龙柱
屋顶、梁柱、屋脊、房檐……随处可见的历史印记,满满年代感。
入住红岩千渠酒店
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林州处于河南、山西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
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让漳河水穿太行悬崖绝壁而过。
如今,红旗渠水不仅滋养着太行儿女,也孕育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口左侧山崖有原总书记江泽民的“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题词,一面鲜红的党旗镶嵌在上面。
“青年洞”右侧山崖有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词“山碑”。
红旗渠蜿蜒曲折,宛如一条巨龙游走于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间。
红旗渠纪念馆,以大量照片、影像、雕塑、绘画等为媒介向游人讲述上世纪60年代的林州人民因干旱缺水而修渠引水的感人故事。
“旱魃为虐”雕塑,揭示了“一担水和一条人命画上了等号”的悲苦现实,一担水的倾覆,足以剥夺一个人生命的尊严,足以给一个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灾难。干旱缺水留给林州人的,就是这样一幅幅悲惨的历史图景。
红旗渠建成前,林县人每年有将近1/3的时间抛洒在漫长而又崎岖的取水路上。
一处处雕塑展现了当时修建红旗渠的劳动场景
修渠民工的修渠工具和生活用品
参观完红旗渠纪念馆,驱车前往石板岩镇。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石板岩镇,地处太行深山峡谷之中,背山临水,风光旖旎。镇上建筑皆由红色嶂石岩石板搭建而成,故得名“石板岩”。
到达时,已是华灯初上,灯火璀璨、流光溢彩,水面倒映着两岸建筑,两侧的太行山雄阔耸立。
小镇四周被太行山环绕,一条平缓碧绿的河流穿过小镇,碧水青山,壮哉美哉!
石板岩镇的行程结束之后,前往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的岳家寨。
途中的挂壁公路穿行于深壑大涧之上,凿壁为路,开山为道,其险无比,堪称“云中天路”。一隧一洞,一石一路,皆为手工凿就,诠释了当地村民们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愚公精神。
岳家寨村原名“下石壕”, 相传岳家寨的先民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人为躲避追杀逃难到此,见此地与世隔绝、人迹罕至,恰似世外桃源,遂在此安居繁衍,故此得名“岳家寨”。
实惠美味的手擀面让人感受到当地的民风淳朴
村子依山而建,街巷弯弯曲曲,屋子高低错落。千年古村,皆为石头筑就。村民们就地取材,用漫山遍野的石头构筑他们的生活,石墙石街,石屋石瓦,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池石缸,造就了一个石头世界。
1938年至1940年,由刘伯承师长率领的部分武装和工作队,曾驻扎在岳家寨,开辟抗日根据地,并在此设立了卫生院及银库。
山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全长约1000多公里,贯穿忻州、阳泉、晋中、长治、晋城等五市,整条公路沿着太行山脉延伸,有些修在海拔千余米的山顶、山腰上,因而太行一号路又被称“太行天路”。
虹梯关,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东部,东邻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是晋豫古商道上的交通要道,于明嘉靖八年建立初起,便有驻军把守。
返程途经衡水市衡水湖,衡水湖是华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林地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
短短的五日自驾游结束了,意犹未尽的感觉。岁月流逝,红旗渠精神永存;太行山深处的古村小镇风光旖旎,至今仍保留了原生态的古朴,遗世而独立;悬崖峭壁上开凿而出的奇险公路——挂壁公路……又是一次不一样的收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