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由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常山古村、沂州城、影视服务中心、沂蒙红色写生基地等五部分组成。2008年10月,沂蒙红色影视基地项目启动。2009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开工建设,兴建了沂州城,并对明清古村落进行保护性修缮、新建和改建。015年1月,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历史车轮主体建成。2020年9月28日,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加入山东省影视摄制基地联盟。2024年十一期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推出“跟着团长打县城”沉浸式影视体验项目并“火出圈”。
历史车轮
历史车轮采用红色花岗岩为基本原料,象征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本色,分为基座、立柱、车轮三大部分,总高11米。基座为4面平行四边形,边长8米,意为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民群众,凝聚成克敌制胜之基石。7根立柱寓意红色七月的辉煌和经典,总高11米,代表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11年。车轮,表示沂蒙山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运载工具独轮车,为前线运送粮草、弹药,抢救伤员,跟随人民子弟兵南征北战,蕴含着人民群众推 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深远意义。
2013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被评为“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2014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入选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单。2016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8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入选中国中小学研学旅游实践教育营地。2020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截至2024年,该地先后承拍了《沂蒙》《斗牛》《沂蒙六姐妹》《永不磨灭的番号》等400多部影视剧,被誉为“红莱坞”。
2007年,电视连续剧《沂蒙》摄制组选址时,走遍了沂蒙山区6个县的200多个村庄,最终决定将拍摄地设在常山庄村。《沂蒙》拍摄后,沂南县决定在常山庄建设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该地先后承拍了《沂蒙》《斗牛》《沂蒙六姐妹》《永不磨灭的番号》等400多部影视剧,被誉为“红莱坞”。
2008年10月,沂南县委、县政府成立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红色旅游,委托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依托景区原真的“红色”古村风貌和优越的“绿色”山乡生态,以红色文化、影视文化、沂蒙风情为核心内涵,凸显“红嫂”故里和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品牌。2009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开工建设,兴建了沂州城,并对明清古村落进行保护性修缮、新建和改建。2010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建起了由《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跟着共产党走纪念馆》等组成的红嫂家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5月,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被确定为《山东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2012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授予4A级旅游景区。
2013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被评为“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2014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入选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单。同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成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5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被评为“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同年1月,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历史车轮主体建成。2016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8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入选中国中小学研学旅游实践教育营地。201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编辑的旅游扶贫培训教材——《新时代旅游扶贫面对面典型案例篇》出版,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案例入选,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旅游景区。2020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同年9月28日,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加入山东省影视摄制基地联盟。2024年十一期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推出“跟着团长打县城”沉浸式影视体验项目并“火出圈”。
这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至今仍保持着战争年代风貌的小山村,仍保留着古朴的村落、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桥及独具特色的石头屋、石头墙,现为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这便是沂蒙山马牧池乡常山庄村,2015年获得CCTV评选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殊荣。
常山古村落
常山古村落位于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西南端,在原明清古村落基础上,进行保护性修缮、新建和改建而成,主要景点有石板巷、石板桥、老石屋、茅草屋、地主大院、李家大院、日本宪兵司令部、据点炮楼、戏台、古道、城门、围墙、古庙、院落等景点。
一踏入马牧池乡常山庄村,那原始古朴的历史风貌扑面而来。村中主街两侧均是清末至解放初期建立的民宅,清一色的当地石墙、石屋、石街,尚保留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山村风貌。那一台台石碾、一盘盘石磨,一座座老石屋,无不诉说着村庄凝重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那一处处完好无损的石砌院落,令人体味到石头的元素和古老悠远的原始风韵,显现出它坚硬朴实的面容与峥嵘岁月的沧桑。
1990年,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迟浩田,来到沂蒙山区看望“红嫂原型”明德英时,曾动情地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胜利,是老区人民,特别是沂蒙山区人民用小米喂出来的,用担架抬出来的。我永远也忘不了沂蒙老姐姐们的恩情。”他亲笔为红嫂纪念碑题写了碑名,并为纪念馆留言“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不忘!”
沂蒙红嫂纪念馆
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占地面积100余亩,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主体展区由“红色沂蒙山”展室、“红嫂原型明德英”展室、“沂蒙母亲王换于”展室、“沂蒙大姐李桂芳”展室、“拥军妈妈胡玉萍”展室、“沂蒙红嫂群体(一)”展室、“沂蒙红嫂群体(二)”展室、“将帅在沂蒙”展室、“永远跟党走”展室、拥军支前情景再现馆十个展室组成。
来到红嫂革命纪念馆,看到一块块展板,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光彩照人的红嫂形象,有用乳汁救八路军伤员的明德英 ,有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有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无不令人为之动容。“沂蒙红嫂”是一个伟大的母性群体,是广大沂蒙妇女的杰出代表,是数众多沂蒙儿女的共同称谓。
我们一行参加了“跟着团长打县城”沉浸式抗战体验活动,经参加征兵、听取动员报告、接受军训等环节,最后跟随团长向县城发起总攻,取得圆满胜利!此行沂蒙山这块红色的热土,令我们流连忘返、难以忘却!马牧池常山庄是巍巍沂蒙的缩影,谱写了一曲曲不朽光辉乐章,折射出愈加璀璨夺目的光芒,将推进中华儿女前赴后继,造就代代华夏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