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喀斯特(下):宁明县花山岩画与明江风光半日游

作者:橄榄树 显示图片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的花山岩画于2016年入选了世界遗产之文化景观类型,除了岩画之外,网友的照片显示,乘船游览途中,两岸喀斯特青山相对而出,风景如画。对于我来说,这比德天瀑布的吸引力更大。在广西喀斯特地区,只要是河流所到之处,山川自相映发,风景皆不逊于于阳朔的漓江。总而言之,这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景观,而且很早就入选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这一天下午四点半左右从德天瀑布景区门口出发,驱车两小时,到达宁明县百货大楼旁边的酒店。收拾停当,便去觅食。


宁明县城的中心地带挺热闹:


东西向主干道中华街边上已经有许多烧烤大排档。
宁明县百货大楼是当地的地标,应该是下图右边这座:


中华街北有一条美食街,各种夜宵烧烤令人目不暇接。
这一天是冬至,来三个菜:


三个菜100元。
宁明居然是广西白话区,餐馆老板与伙计用白话对话。次日与花山游船上的工作人员聊天,他也讲白话,并说崇左市江州区也讲白话,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在宁明县城只有短短一夜,在街上活动的时间更是只有出来吃饭的一个小时,但印象非常好。



崇左南站—花山岩画游客中心的直通车:


每天来回各三趟,虽然有游客认为时间不算合理,与前往岩画的游船开航时间衔接不完美,但比起以前好多了。
另外有从崇左市汽车站(现在披了个高大上的马甲叫“崇左国际客运中心”)开往宁明县汽车站的80路旅游专线。
80路定点发车,每天就几趟。我估计另外应该有崇左“国际客运中心”到宁明汽车站的普通大巴或中巴,沿路可以随时上下那种。花山岩画游客中心中心就在高速公路出口旁边,很好找。旁边有个花山国际温泉酒店,可以作为辅助的辩认标志物。晚上灯碧辉煌,尤其好认。
或者游客中心的这种写法更一目了然:





花山岩画游客中心就在高速公路出口旁边,非常便利。东边三四百米是花山温泉国际酒店,夜里灯碧辉煌,很容量辨认。

早上6:30起床,吃过酒店的免费早餐,退房下楼。
然而清晨居然打不到车!
刚下到路边,有辆黑车上来揽生意,被我们拒绝了,满心以为叫滴滴没问题,然而近五分钟无车应答。
期间来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司机停下探询式地看着我。我正在判断形势,所以没理会,他立刻开走了。
过了两分钟,又过来一辆电动三轮车,我们连忙上了,如下图:


这个本地司机其实不知道新的花山岩画游客中心在哪里,老以为是芭荷码头,连声说码头挺远。我打开手机百度地图,看到了游客中心旁边的花山国际温泉酒店,这回司机知道了,说到那里两个人16元。
进了温泉酒店的范围后,我开着手机导航,指挥司机向游客中心行进。当离开温泉酒店地界,距游客中心还有400多米,司机又以为我们的目的地是芭荷码头,于是大叫太远了,要每人20元。我们指挥他继续往前,转了个弯,终于看到了游客中心的红色建筑,在路边停下来。我说比温泉酒店就远了不到500米,两个人共20元。司机同意了,满意地驶走。


这车晃晃悠悠,8;04-20,共16分钟,到达游客中心。路上看到太阳已升起达一定高度。









花山岩画需要乘船游览,船票即门票,原价90元。
我们去的时候处于5A级景区的公示期,船票半价,只收45元。12月26日,国家文旅局正式发文,花山岩画景区晋升为5A景区,后面几天都免票,不知道持续多久。

游客中心外观:


它已在宁明县的北郊,离县城中心五六公里,处于高速公路出口旁边,估计是为了自驾车与大巴车下高速找点、停车方便。

我们去的前几天,国家文化旅游局公示了十多个新入选5A的景区名单,花山岩画也在其中。看得出来,在争创5A的过程中,花山岩画的服务品质明显提升。

游客中心一楼大厅崭新、敞亮:


按要求,即使在花山岩画的微信公众号、某程、某音、某团等网络购票成功,也要在游船开船前30分钟到售票窗口验票,并打印纸质票。
一楼可以提供免费存包服务。
一楼往外走是个等待区:


景区要求在发船时间前20分钟在此候车。
震曦中的游客中心:


等景区交通车时有壮族三弦乐曲演奏:


广场上是景区交通车的上、下客点。



我估计上图的上客区,除服务于景区交通车之外,还包括旅行社大巴、崇左南—花山岩画直通车、80路旅游专线等。
景区工作人员说景交车行驶三公里左右,用时五分钟。
去程景交车8:46-51,回程为11:59-12:04,的确都是5分钟。

下了景交车后前往芭荷码头:


游船每天五班,以前只有两班。具体时刻表如下:


如果对明江两岸山水有期待的游客,建议选择9:00、10:30的上午游船。因为游船行进方向是时而朝北、时而朝西,上午朝这两个方向看是顺光。
至于中午12:00的班次,一路顶光。下午的两班则是去程逆光。


游船整装待发:



还有豪华船。
船程单程约20公里,行驶50-60分钟。
我们去的时候9:07-10:00,53分钟。回程10:56-11:01,55分钟。
在岩画景区才50分钟,还包含了从码头走到岩画下方,来回约20分钟(随船讲解员照顾走得慢的,控制了速度),真正在岩画下方听讲解时间就30分钟。幸好在船上可以欣赏到不逊于阳朔段漓江的山水秀色。



上图的明江如盘肠状,不符合河流的实际曲率,在地图上看到的明江,拐的弯没那么大。上图略带夸张地显示明江在拐来拐去。

开船后不久,前进方向右侧出现


骆驼峰在东边,上午逆光,不是观赏的好时机。
上午行船,左侧(西侧或北侧)的光线更顺。宁明在广州以西六、七百公里,日出更晚,所以上午九点多光线尚柔和。如以下几张图:



早晨略带金黄色的柔和阳光照在西边、北边的山峰上,水面平静,几乎无一丝波澜,倒影如画。



船尾泛起涟漪:


偶尔打破如镜面般平整的水面,更有趣味。


船尾朝东南方向,正是逆光:


北边一组高低起伏的峰林:


向左(向西)拐弯,出现大片山岭:


上图左侧这一组亦有些像骆驼峰 。
下图中心的尖峰尤其突出:


南方喀斯特地区盛产这类尖峰,最著名的当属三峡的赤甲山,已成三峡的标志性景观 。我在乌江两源六冲河与三岔河的交汇处附近也见过一座高大的尖峰,与上图相似。这些尖顶突出于上,似登高一呼的引领者,气势非凡。


近处的山壁仍被上午的阳光映成金黄色。



游船继续向尖峰进发:


“骆驼峰”忽地展开:


尖峰崔嵬:



愈发峥嵘:



船尾方向仍是逆光:


但颇有些“回看天际下中流”的感觉,不过这一天几乎万里无云,无法感受“岩上无心云相逐”。
太阳早已不是朝阳,山壁仍被染得金黄可爱:


游船向北拐弯,左侧闪出小小的尖峰:


尖峰逐渐从山壁中独立出来:


它就是地图上的“大猩猩峰”,只是此时尚不太像,要往前百米,才能展现猩猩的尊容。
前方又是一溜儿峰林:


开始现出猩猩的面目:


其实也只是略略有点相似。


岩壁上还有一个大洞穴,原始人可以在此穴居,或放置悬棺。


前方又是峰峦叠出:



上图是猩猩峰的侧面,完全不像了。


上图从船尾回望尖峰方向,缺少横展的气势,“骆驼峰”倒是变化不大。


这一组尖峰峰形优美。


颇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之感。


游船又准备向西拐弯:


北边这一组山峰开始带有岩画:


这是小规模岩画,主要在下图区域:


特别是岩洞的右侧:


这一处只能在船上远观。
西边幽篁映着青山:



碳酸岩石壁宽阔平整:

又出现了“老人峰”:


远处继续有尖峰:



上、下几张图中,江中的小船与岸边的翠竹映衬着山峰,有“欸乃一声山水绿”之感,乃知古往今来,只要会心,不必在远,随处如诗如画。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只有伊人的流风余韵还飘扬在青山绿水间。


右前方又有奇峰兀立:


左边一小峰静立在旁:


偶有渔家小艇掠过:


周邦彦说小舟如“一箭飞快”,这小艇更加飞快多了。
这一组亦像几只骆驼齐齐蹲伏:



前面便到达了登岸码头。
从下船到再登船,约50分钟,其中在岩画处听讲解、参观约30分钟。


花山岩画简介
狭义的"花山岩画"特指位于宁明号的花山岩画点,广义则指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及扶绥县境内左江及其支流明江200多公里河段的岩画群(含89个岩画点、189处岩画)。其中,宁明花山岩画是世界同类岩画中面积最大、画面最集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被誉为世界岩画的极品。

狭义的花山岩画位于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明江东岸的拐弯处,故又称耀达花山,壮语称为 Pya Lalz (管岂莱、岂 巢),即花山被弧得麻花之意。一说是"被画得花花绿绿的石山"。
岩画分布在花山西侧和南侧临江崖壁的下半部,距江面最高90多米,画幅宽约221米,高约40米,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共有人物、动物、器物等各种图像1950多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幅岩画。花山岩面将世界岩画中具有"原型"意义的"蹲踞式人形"符号作为岩面最基础的符号词汇,构建成内涵丰富、逻辑清晰的圆像语言表达系统,"蹲踞式人形"符号有正、侧身两种,有的可分男女,有的蜃挂环手刀,大小不一,一般为0.6-1.5米,小者高仅0.2米,大者高达3.58米,造型古朴粗犷,因其残模宏大,图像众多,分布密集,场团险绝壮观而著称于世。







岩画区的木栈道也就200米左右。
刚进入岩画区时有一些简单的岩画:



相对比较散乱 。


在灌木丛的缺口可以看到西边的山岭:


这一处是主体岩画:



向西延展的大壁上还有一批:


据考证,花山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2世纪)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骆越人祭祀活动的遗迹,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花山岩画经过战国、西汉、东汉等多个历史时期的不断完善,才形成这震撼人心的鸿篇巨制。这些古老的岩画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等共同构成了壮丽的文化景观。
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广西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主体岩画附近视野开阔,可回看上岸码头:


这一处较开阔,还有几个观景角度:



岩画看得多,不免有些视觉疲劳,可以转头看看风景。我在天水麦积山石窟也是这样干的。

讲解员提到第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岩画所用的颜料是什么成分?原来是用四氧化三铁(铁锈)混合动物油脂调成,现代的专家无论怎么调合,也无法接近崖壁上的效果。在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二千年不褪色,实属不易。


讲解员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作画者是怎么上到崖壁的?


研究者从与代工程技术的角度提出了三种答案:1.攀岩上去。2.从山后上到山顶,悬索下来。3.在江面近处搭架子。这三种推测都被一一否定了。


攀岩说:据说请了攀岩专家,发现只能到达崖壁,但人固定不住,难以从容作画。



绳索悬吊说:据说的确到了峰顶,但崖壁是向里凹的,垂下来的绳索只能到达江面,不能拐弯到崖壁。




搭棚架说,与绳索悬吊说相似,在最近处搭的架子,离崖壁还有几米距离,无法伸手作画 。


花山岩画上的铜鼓器具与中原地区出土的秦汉前后青铜器上的纹饰高度吻合,是中华文化
多元一体格局的渊源及文化联结。环首刀最早在商代出现,岩画上多处出现环首刀等图像,说明青铜、铸铁冶炼技术已从中原传播到左江流域。蛙形剪影象征人丁兴旺,符合中国多子多福的传统意识。众多人像的发式有"剪发""椎髻"和"瓣发",与史藉记载的古代活跃在岭南的西瓯和骆越剪发等习俗相似,可见岩画创作时期中原与左江流域交往不断深化,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维护了国家统一与边疆安宁。

没有带长焦镜头,接下来用手机的长焦功能看一些重点人物与场景。
骆越王特写:

下图中心那个戴冕者据称是骆越王:


圆圈则是铜鼓。
骆越王特写:


这一排三个据说是巫师:


理由是戴了面具。

下图长发者则是女子:


理由是长发与辫子,而且这个女子肚皮隆起,据认为是怀孕了。
以上只是专家的一家之言。

这些则是普通教众:



上图这些人长得像青蛙,而骆越、西殴族群的青蛙图腾是正面、崇高的形象。这一点,当年在南宁的广西民族博物馆观展时已经了解过了。




一些相对零散的人物:





长角怪物:



栈道边上对重点人物形象有说明:


类似上图的说明有八块左右。
仍可以偶尔抬头看风景:


壁画的尽头:


岩画的内容如上,它反映的是巫本文化的遗迹,还是与洪水作斗争的记录?是祖凭崇绎的表现,或者是战争的庆功场面,抑或是古代民族的语言符号?至今众说纷纭,给历史留下了千古之谜,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岩画的尽头回看码头:


此处河湾形态正佳,映衬着远处的尖峰。
回程中路过彩色竹林:


回看岩画所在的山峰:


此时才明白,它也是一座尖峰。

在码头北望岩画尖峰:


南边还有小木舟:


 






10:50上船,56分启动,11:51回到岜荷码头。

在船上看岩画所在的尖峰:


下船的时候不知道是这一座,到岩画区转一圈就明白了。以上图来看,从前游船只能开到峰前,距离岩画几十米处观赏。

游船启动,遥望西北方向游船不能到达的区域:


回程并非简单重复,因为有一些景观来的时候被忽略了,另外有一些区域在早上光线视角不佳。
然而回程时大多数游客都缩回船舱了,只有一位女士开头还在二层拍照,1/3程后也下去了。我们得以自由自在地拍照,累了也不用与人抢椅子。

由于掉转了方向,回程主要在船尾向后方观景。

东岸的一群“骆驼”解体了:


西岸的小尖峰还在独立:


西北方向山岭逶迤:


“骆驼”重组后又出现了:


游船拐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再度经过小舟集中处。


小小尖峰依然在线:



上图岩壁中的V形缺口是来时被忽视的。


上图这一处,来的时候逆光,此时尚好。

又经过次要岩画区:


正好碰上10:30启航的下一班船:




上图是这一处岩画所在的山壁全貌,亦是一堵巨壁,其势高举若飞。


西边逐次闪出诸峰。



又经过大猩猩峰:



猩猩逐渐缩小远去:



尖峰比早上更明亮:



拉开距离,更能显出尖峰的风采。



北岸山壁:


天空比早上蓝多了,应该是太阳高度角不一样的原因。


上、下图的连绵巨峰,有些像连城竹安寨的“雄鹰展翅”。



游船向南转弯,逐渐告别尖峰。


东岸一溜儿如等差数列的山峰:


转弯后是更厚重的山峰:




逐渐扬波远去。


拐弯后,路转峰回:


这便是另一处“骆驼峰”。



又一个转折:



景区标的骆驼峰现在明亮了一些:


骆驼峰与远峰同框:


最后一个拐弯:


是处皆山水,何必称桂林?



游船平稳靠岸。

回程景交车上车点:


11:59-12:04,仍旧耗时5分钟,回到游客中心。


景交车下客点:


上午在游客中心前往岜荷码头的景交车上预约了下午一点正前往崇左南站的滴滴车。
12:15,在游客中心领了行李、简单地吃了两个面包后,打电话给司机,正好他没有别的单,遂提前从县城驶来。12:33开车,13:05便到了崇左南站。全程走南友高速公路,42公里只用时32分钟,155元。
崇左南站外观:


站前的景色:


平时的周日,候车室人不多:


告别崇左南站:



崇左南站直接到广州南站的动车每天只有一班,9:35开,太早了,当天无法游览,所以选择了中转。
14:35从崇左南站开出,15:42到达南宁东站。崇左南—扶绥南区间,窗外仍多喀斯特尖峰。
在南宁东站换乘时间为40分钟,正好来得及在老友粉店吃饭。
16:22-19:57,回到广州南站。

崇左市江州的近郊有一些景点,石景林就在崇左南站以西2公里处。据说游人不多,又管理不善,导致道路长了杂草与蛛网。面积也不大,于是懒得去了。
江州区北郊还有个崇左斜塔,位于左江的江心岛上,号称“某某八大斜塔之一”,需要在左江南岸的码头乘游船前往,环岛观赏。但是携程网与百度地图都说景区暂停开放,不知是指游船停开,还是指游船虽开,不能停靠江心岛的码头,上岛观塔。由于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我干脆放弃这一景点。本来左江上游水质不错,又有斜塔奇观,颇具观赏性,但每个人旅程总有小小遗憾,早已习以为常。
清代江州区为太平府府治所在地,近年来江州区在府城故地重建了“太平古城”,属于全新伪古城,与永州的“零陵古城”一样,没什么人气。我更加不会去 。真正的太平古城始建于明代,基本被拆除殆尽,现只存少量遗迹。

更多游记请看:《我的 中国 游——行程与游记目录》 @http://www.mafengwo.cn/i/354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