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景区是雁荡山的精华景区之一,它位于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的东大门,东至蒲溪,南至白溪,西至乌岩尖,北至马家岭,总面积46平方公里,它与灵岩、大龙秋合称为“雁荡山三绝”。其中有26峰、3嶂、18涧、3瀑、34岩、5石、1尖、1天、3岭、5泉、3溪、1坑、4潭、1湖、4寺、2庵、7亭、4桥、2坊等大小景点共131个,以奇峰奇洞为主要特点。尤以夜景取胜。
灵峰的日景夜景正好可以连成一个环线,日景经典路线进去观赏果盒三景、东西瑶台,随后是中间部分的观音洞 北斗 洞,最后从另一侧的夜景观赏路径返回。
乘景区大巴车12:10在“灵峰”站下,约行300米到达灵峰景区大门
进灵峰第一个景点——天冠峰。峰高120余米,宽150米,状如古代的帽子
此峰上部记录了1.21年前熔岩流动的痕迹——近水平的流纹构造,下部为含角砾球泡的流纹岩,易剥落成小型的洞穴,峰下的响板岩就是一例。
景区内的确层峦叠嶂,奇峰环绕,千形万状,美不胜收。
上桥,桥下鸣玉溪溪水丰盈,两岸绿植丰茂。周围群峰矗立,左双笋峰等,右天冠峰、飞天少女峰等,独特的锐峰或叠嶂,使你一下子就见到了别样的风景。
双笋峰,又名蜡烛峰,在塔头岭内侧,两峰拔地而起,高70-80米,形长圆而尖,象双笋并立,这就是“瑶笋千年生一笌”的双笋峰。灵峰景区在每晚还有夜景票,与日票不同,有人专门来看夜景,当夜幕降临,在渡船岩向里面侧看,双笋峰又象“老僧送客”。在临碧亭看,又象老婆婆转首向外。再向前几步看,都变成了须眉毕备的老公公。
犀牛峰,状如翘首东望的犀牛,故名,岩石为雁荡山火山第三期爆发的火山碎屑岩。岩石结构复杂,受风化剥蚀而成造型。月夜观之,有“犀牛望月”一景。
沿鸣玉溪北岸向西北方向慢行,缓坡,到果盒桥,因桥北堍正倚果盒岩下,故名果盒桥。是一座古桥,藤蔓缠绕,在电视剧里屡出镜,桥下就是凝碧潭,清澈见底,是《琅琊榜》取景地点之一。果盒桥,横跨凝碧潭上,紧靠果盒岩,果盒岩生得蹊跷,形状扁圆平整,中间有一条环痕,俨似果盒。
果盒桥,桥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现桥于1989年复修。南北走向,横跨鸣玉溪岩石上,桥北紧依果盆岩下,长14.3米,宽2.2米。桥面由方形块石并铺而成,桥面两侧立栏杆、望柱。
虽然旁边山岩上的鸣 玉溪 几乎干涸,但桥下的凝碧潭,却有一泓潭水清澈见底,泛着翠绿,甚是诱人。
凝碧潭,在果盒岩与渡船岩之间,宽阔亩余,深10米,潭水澄潭,清澈见底。
凝碧潭几乎都有锦鲤游弋。
桥头平坦处有一石亭,曰“果盒亭”,
呜玉溪中的凝碧潭与果盒桥及果盒岩,统称“果盒三景”。
人立桥上,俯视潭水,凝碧澄清,游鱼可数;凭栏眺望,群峰罗列,溪谷幽深,灵峰诸景,尽入眼帘。
合掌峰位于雁荡山灵峰景区内,由灵峰与依天峰合成,峰高270米,在群峰环拱中直插云天。夜色朦胧中的合掌峰,变化多姿。站在灵峰饭店西南角仰望此峰,恰似一对丰满的乳房,又称“双乳峰”、“相思女”。
上有“灵峰”二大字,绍台温处 巡按 浙江 监察御史张素养题 天启2年
漫步在涯边路旁、洞府殿宇和高崖绝壁下,一面欣赏自然风光,一面欣赏这些摩崖碑刻,两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雁荡景奇”谷牧
“吾恋” 雁荡山
过果盒桥后,我看到前方山峰顶上,矗立着一柱石峰,如同长脖兽的脖子。如果从另外角度看,可能很像鸡脖子。我猜这座高耸的山石,就是金鸡峰了:
还看到两座石峰并肩而立,按徐霞客的描写:“一转山腋,两壁峭立亘天,危峰乱叠,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挺立。”我猜“如骈笋”的说法,就是现在所谓的双笋峰:
迎面朝南一嶂,壁立千例,万象森罗,故称为“万象嶂”。有一岩如象鼻。是大自然以流纹岩作为材料,塑造的象形石。
超云峰峰高约百余米。它由1.21亿年前火山喷溢的巨厚流纹岩层构成,后经断裂作用形成陡崖,其下有瓜瓢洞。
斗鸡峰,连雷嶂顶有两峰形如“两鸡伸颈相持”栩栩如生。连背嶂主体为火山喷溢的流纹岩,而斗鸡峰为火山爆发的熔结凝灰岩,该岩石含有火山碎屑极易风化剥蚀成象形石。
我们一路向前走,这里多座山峰被命名为飞天少女、睡美人、超云峰、莲台观音,有些相似,有些尚可辨认,有些则很勉强,只是在制造故事,刺激想象而已,
来到一个叫风洞的地方,洞口小,洞内大,夏吹凉风,冬吹暖风。继续往上,有个大凹壁
两块巨石相抵的石缝小径
古洞咖啡
斗鸡峰和骆驼峰
再往上爬,便来到东瑶台,它位于这一山峰的东侧,是一个古亭,石亭四柱,顶盖无华,迎面的亭柱上挂有一副对联“云飞天外景观远 亭立山中小坐闲”,亭檐下刻着“云亭”二字。
站在古亭凝望南边对面的山峰,景色非常特别,
山峰的西侧是西瑶台,这是一个石平台,正对着观音洞与北斗洞,景区最好的观景位置就是东西瑶台这里了,因为可以全盘直观对面的全掌峰和其上的雄奇,半山腰上的北斗洞云上云下,东西瑶台也是《神雕侠侣》、《仙剑奇侠传、《琅琊榜》等著名电视剧的取景地,很多游客来到这里都是觉得似曾相识,十分激动。
东瑶台才是观看北斗洞的最佳位置:远远看去,北斗洞好像镶嵌在崖壁里的一座小天宫。北斗洞下方有一座小山峦,山峦顶部有个亭子是宗文亭
这里可以看到对面的北斗洞。
合掌峰之中有一裂缝,远看小而窄,其实为雁荡山的第一大洞,它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清朝时改名为观音洞。
站在云亭下,山风拂面,山色入眼,瑶台的对面万山万峰,竞秀百媚,峰峦犬牙刺天,峰壁陡峭万丈,山山纵横,峦峦交错。
东瑶台的西边是西瑶台,西瑶台也是一个石平台,西瑶台虽不及东瑶台地势绝佳,也没石亭,
但观虽然西瑶台正对着观音洞与北斗洞,但右侧树木有遮挡,遥观北斗洞反而不理想,西瑶台看东瑶台
据说,东西瑶台是《神雕侠侣》、《仙剑奇侠传》、《琅琊榜》等电影电视剧的取景地,所以引来众游客前来打卡。
从西瑶台下山,首先是要穿过好运洞,洞里有菩萨,祝你好运连连,
再下来是隐云洞,里面小道比较难走,有很多石刻,
云雾洞
最后是灵峰古洞,这个洞特有意思,七拐八绕,别有洞天,有一处洞里还有水池,池里还有鱼在畅游,这里香火很旺,洞口“灵峰古洞”四字是由著名汉学家香港饶宗頣先生所题。
出洞后有一座一侧有十二生肖的石雕。,的桥下去
下山后直接跨过呜玉桥前往北斗洞与观音洞参观。
景区内标志性景点:五老峰与合掌峰的合影
鲸鱼喷水
遥看西瑶台
在前往两洞参观之前,我们特别在钟毓龙先生词碑前与宗文纪念亭上做一番停留,宗文亭位于峡谷中间的一个小山包上,从上山主道登上去只有二十米高左右,这条到亭的小道很小,有三年久失修,说明游客很少上去,但站在亭内,风景特美,
亭内有一石碑亭序,内容如下:“宗文纪念亭,宗文中学,始建于1806年,为杭州名校,抗日战争期间,校长,著名教育家钟毓龙先生为御日寇,迁校雁荡山,借北斗洞、净名寺、雁山旅社、雁山旅馆及大荆镇东西等处为校舍,惨淡经营,坚持办学,自1938年至1940年,历时三载于战乱中为温台两处学子提供求学良机,并为此后雁山兴办学校奠定基础。播扬文教,源远流长,功不可没……”
从宗文亭来,经过迎仙亭,登山来到北斗洞
北斗洞面对伏虎峰,古称伏虎洞,因洞口正对着伏虎峰而得名。后因道家礼拜北斗元君,故改此名,清光绪初年,道人赵至贤始开此洞。
主要楼阁有凌霄殿,共四层,底层为客厅,二楼集贤阁,三楼海令楼,殿前为大天井,天井前为八仙楼。八仙楼为三层建筑,楼前有小花园,环境清幽。
正殿便为凌霄殿,而后殿为大罗宝殿。
洞口高大宽敞,洞内光线充足,冬暖夏凉,为 雁荡山 诸景所不及。洞顶偏左,在赭黑色的岩石中嵌着一条虬曲的青色岩石,是一块挨一块连接着的,好象龙腹部的鳞片,因称“青石卧龙”。
洞内还有“金乌玉兔”、“倒挂青蛙”等诸景致。洞左下方有石髓泉,俗名“ 龙井 ”。泉水从石罅中渗出,晶莹清澈,水质甘冽,常年不枯。
据说此地曾有过西游记的画面,日常日久已不复存在,现还留下一点痕迹
北斗 洞前的摩崖石刻。
北斗 洞前是一处很不错的观景平台,可以看到双伏虎,美女梳妆,金童、玉女、金蝉脱壳诸景。
参观北斗洞后,我们来到另一边的观音洞。合掌峰之中有一裂缝,远看小而窄,其实为雁荡山的第一大洞,它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清朝时改名为观音洞。也就是说,合掌峰的“掌心”中,即为“观音洞”。观音洞号称雁荡山第一洞天!先前原是道教洞天,后被佛教徒鸠占鹊巢:
据说这是最令人费解的石刻——观音洞门口。正解:“神游“” 丁卯之春 林曦明题”
观音洞山门开在半山腰上,山门楹联为——“胜境人知游雁荡,名山我欲礼观音”,出自著名书画家谢稚柳手笔;山门处的“观音洞”三个大字,是赵朴初题写的:
山门开于山体左侧,能看到后方巍峨的灵峰!所以最初这个地方叫灵峰洞:
进入山门即见天王殿。天王殿前有一副对联——泉可洗心如皎月, 峰长含掌礼青天。
无上妙境
第一句楹联,泉可洗心如皎月, 说的是洞顶洞顶常年不断连绵滴落的“天外之水”,有泉水三束,名洗心、漱玉、石釜。洗心泉从洞顶左侧石罅中滴入洗心池中,水质极清
漱玉泉在天王殿后,泉水从洞顶洒下,在阳光照射下,五彩缤纷(非雨季不一定能看到,也许只是滴水下来)。石釜泉在漱玉泉后面,水从釜形洞顶石缝中涓涓下滴,似一幅悬挂的珠帘(大概是非雨季,我没看到)。
天王殿镶嵌在合掌峰观音洞最下方,从天王殿外上窥,看不到洞里面的建筑
从天王殿继续往上,地势升高,转身外窥:观音洞外,远方山峦如画,穿过天王殿,从“心”字石后面的台阶上去,向洞内深处攀登
楼阁依地势攀高而建,
从山脚算起,要经历403级逶迤石阶,才能到达顶层大殿,登上了顶层。
观音洞内所谓九重楼阁,并非一栋楼有九层,而是独立的九栋楼阁,依次向洞内上方伸展:
这些楼层之间,有石阶相连。中间的洞壁上及阁楼上,有各种经典题刻等文化遗存。如果仔细游历,估计半天也游不完。
观音洞的一大特色,就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第一是观摩每一层楼阁的建筑、题刻、文物、佛像等,
第二就是每上一层,就可以眺望洞外风景,都是窄窄的一线天,视野并不开阔。
观音洞寺院建造华丽,雕梁画栋,气宇不凡,但在洞外观之,只见洞而不见屋,构筑奇妙,巧夺天工。
据说,在第七楼,能仰望到洞顶中间有一小罅,阔尺余,长三四丈,有一线天光泻下,名叫“一线天”。
上到八楼,有一幅匾额,上书“最上一乘”,意为佛教中达到最圆满。
最上一乗”四个大字的后面是一个大穹顶洞,为观音阁正殿,供奉着观音 菩萨 坐像,旁立十八罗汉塑像,岩壁上新增了三百应真,显出一派佛门气象。
观音洞下七宝塔。
下山向右拐,看到了这个白云庵
白云庵位于浙江省雁荡山风景区灵峰景区倚天嶂下,始建于民国24年(1935年),是雁荡山规模最大的庵堂。远远的就能看见白云庵灰瓦黄墙上的“南无阿弥陀佛”。大门上书“白云庵”三字,门联:白云红树土方净,紫竹苍松味至清。
入眼的是阿弥陀佛,后为回头是岸,道出了佛和佛学的真理。
白云庵内有藏精阁、大雄宝殿,供奉得有“西方三圣”的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还有地藏王菩萨。
大雄宝殿前看金鸡峰,像条大鲸鱼,独立石就是鲸鱼喷出的水柱。
雪洞 白云庵边,后倚天嶂前对五老峰,因洞内石色如雪而名,开发于唐玄宗开元年间,1990年重建内庵舍,1931年夏黄宾虹到此。洞中有几处重要的摩崖石刻,如“开元二年,太守夏启伯到此”(即公元714年),有宋代石刻,如沈括所题“沈括”。
往里走号长春洞和古竹洞,发现路不近,游客更少,于是回头,回到夜景观赏路径
灵峰,因夜景而闻名,称“雁荡一绝”,“日景耐看、夜景消魂”。经典的合掌峰,正如郭沫若诗云:“灵峰有奇石,入夜化为鹰,势欲凌空去,苍茫万里征。”
灵峰中心地段——塔头岭。
合掌峰高270余米,如巨手合掌,故名。其岩石为雁荡山第二期火山喷溢的流纹岩。因受断裂、风化影响被分割成两峰,左称“灵峰”,右称“倚天峰”,两峰之间的洞穴为“观音洞”,夜晚观之似情侣相拥
金鸡峰:山石耸立,如金鸡报晓,故名。其岩石成分与犀牛峰一样同属于雁荡山第二期火山爆发的火山碎屑岩,风化剥蚀形成了金鸡的形态。
鲸鱼喷水和济公打坐。金鸡峰就是水柱和济公。
天冠峰峰高120余米,状如礼帽,故名。其岩石为雁荡山,第二期火山喷溢的流纹岩,其上部的条带状岩石真实显示了熔岩流动的痕迹,地质学上叫做流纹构造。
双笋峰:又名蜡烛峰。在塔头岭内侧,两峰拔地而起,高七八十米,形长圆而尖,象双笋并立这就是“瑶笋千年生一芽”的双笋峰。夜幕降临,在渡船岩向里面侧看,又象老僧送客。在临碧亭看,又象老婆婆转首向外;再向前几步看,却变成了须眉毕备的老公公。
莲台观音,中间直立的,这个也是夜景景点
2:54我们结束了雁荡山游玩,步行回民宿,取行李,15:35打车到石梶岩40分钟,70元。16:20到,16:30安排住宿,到石梶岩门口打样和了解行李寄存和及到岩头的公交车时间......,后回民宿吃饭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