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记

作者:若如初见 显示图片






     潮安区古称海阳县,因地处大海之北而得名。民国三年(1914年),因山东省有相同县名,遂改称潮安县,寄意风平浪静,长治久安。

      潮安历史悠久,人文鼎盛,风光绮丽,素有“潮人首邑”之美称,潮安区拥有9个对外开放的人文、生态旅游景区,铁枝木偶戏、大吴泥塑、嵌瓷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里英歌舞、凤凰山畲族招兵节等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安人说潮州话,语言表达丰富;喜欢看潮剧、唱潮曲、喝工夫茶,饮食讲究调味和多种吃法,居住追求宽敞大方;有的信仰儒教、道教或佛教,民俗活动繁多,城乡至今坚持一年八节(过年、上元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下元节、冬至)的祭祀。每年农村的乡傩更为隆重,十里不同风,演为民间文化节,其习俗有游神、赛大猪、走蔗巷等节目。畲族还有一年一度的招兵节。

     木偶戏,也称纸影戏,因为它是台面蒙上白纸的皮影戏演变而来。木偶红的偶像木质身、泥塑头,潮绣服装,身上安铁枝,由纸影赏操纵表演。木偶戏的剧目、唱腔、音乐均同于潮剧,做笠也模仿潮剧的程式,凡举手投足、身段、水袖以至扇子、溜梯、刀枪格斗,都能表演得生动自然。1954年2月,本县枫溪新乡源香纸影班赴京参加全国13省木偶汇演,受到好评。1993年9月,金石镇龙阁木偶剧团应邀参加第15届国际木偶艺术节,在德国和奥地利十大城市进行表演,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高度赞扬,赢得“中国第一团”的美誉。潮安区有木偶戏班11个,分布在彩塘、金石、凤塘诸镇。

      菩提禅寺位于潮阳棉北翠微岭南麓,背倚翠屏,面朝古城,西邻石泉岩,东缘竹林寺,环境清幽、绿意青华、殿宇飞檐、层峦叠嶂,是潮汕地区十方信众修习、朝礼的佛教名刹 。菩提禅寺,于1993年始由邑人李桂波居士捐资所建,2001年8月1日获临时批准登记证。1998年潜修于九华山的广量法师下山行脚,至翠微岭,慧眼看中此地,遂发愿在此续建道场、建寺安僧。凡事亲力亲为,言传身教、以德服众,践行人间佛教理念。









       南澳岛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广东最美的岛屿”网红度假区—【南澳岛】,海上巨龙—【南澳跨海大桥】,2009年1月20日开建,起点于澄海区莱芜,终点于南澳长山尾苦路坪接入环岛公路,全长11.08公里,其中桥梁长9261m、道路 长1819m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桥面全宽12米、净宽11米,全线采用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的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12米桥梁净宽11米;采用塔、墩、梁固结体系,其优点是抗风性能强,抗震、防撞性能好,项目总投资为12亿元。



      【长山尾码头灯塔】距离南澳大桥不远处,许多新人都会来此拍摄婚纱照,这个灯塔的颜值很高。






     美味的海鲜粥🦀和海蛎🦪,海鲜🦞的美味让我忘记了拍照……

      一个漂在海上的生活方式,绝美的【鱼排风情】 乘渔船跟随这当地老渔民开船来到了海中,观赏着五颜六色的海上牧场,撒网捕蟹,在渔船上享受着海风,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享受趣味惬意的时光。








     吃完海鲜粥和海蛎坐船上岸,心满意足回到酒店。稍作休整,迎着傍晚的海风漫步在海滩的步道……

     漫步被誉为“泳者天堂、东方夏威夷”之称的【青澳湾】是南澳岛的主角。有2400米金色沙滩,沙子很软很细,踩上去一定很舒服。听海的声音,不稳定的情绪,都被海水冲走了……






沿着海边栈道漫。经过邂逅北纬23.5度,前面不远处就是自然之门了。



    【自然之门】我国唯一海岛上北回归线标志塔,形似一扇门【自然之门】采用汉字“门”字进行演变造型,每年夏至正午,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影将穿过上方圆球中心圆管,投射地台中央,达到“立杆不见影”的效果。这里是必打卡的地方。






    它静静地矗立在山海交界处,守护着海域。红白相间的灯塔在蓝天和碧海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我们来时从跨海大桥到长山尾灯塔,沿着最美环岛路到钱澳湾灯塔−前江湾沙滩-云澳四海-三囱崖灯塔-青澳湾自然之门。第二天回汕头从另一端过自然之门-吴平赛村-走马浦村(彩虹观海孤独的树)-上田安灯塔-跨海大桥。虽然逛了遍,但在岛上骑行应该更浪漫于是我们租了一部电动车🛵沿着海边骑行。这一仿佛好像回到了91年……风很大,晚风很冷,我们骑行到三囱崖灯塔那里就回头了。有一次在岛上骑行的经历还是很开心。

     回到自然之门,找了一家吃海鲜🦞晚餐🥣,居然忘记拍照了,两个人168元套餐,海鲜非常新鲜,烹饪做法美味可口。晚餐后漫步🚶‍♀️回酒店,听着海浪声入眠……

    我们在酒店用完早餐,7点多就沿着海边大道回汕头市龙湖区吃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锅🍲。沿着海边望着大海🌊心灵如此安静……好治愈。估计11点多到达“幸运牛”火锅🍲店。这家牛肉是真的鲜!好吃。可惜黄大师没有吃牛,他点了一碗海鲜面,感觉也不错。👍







午餐后前往《𬒈石渡口》感受1元轮渡上的风光。


     汕头轮渡位于广东汕头市濠江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交通枢纽 。 早在明朝嘉庆年间,汕头就已经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而汕头轮渡也因其地理位 而得天独厚, 是商贾云集之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汕头轮渡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兴衰和变迁,但它始终是汕头这座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


     石炮台公园是以崎碌炮台为主景点建筑而成的纪念性公园。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旧汕头的东南角,为环圆形城堡建筑,是清代粤东地区的主要海防建筑。这里有着独特的历史底蕴和建筑风格,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登台楼梯呈波浪型,易于运送炮械,还有一道较为隐蔽的螺旋形楼梯,是作战时的快速通道。


【汕头小公园】中心位置坐落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国平路、升平路、安平路交汇处,以“中山纪念亭”为发端,名为“四永一升平”的一道道骑楼老街呈环型放射状,形成城市街区。较好地保留了20世纪30年代汕头市街区原貌,见证和承载了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 成为汕头老城的核心地标和文化标志。







     清朝嘉庆年间(公元 1760—1820 年)兴建了“老妈宫戏台”。每逢妈祖诞旦与重大民俗节庆日,民众在此搭建戏台举行演出。戏影幢幢,人潮挤挤,史称“妈宫前”。平时,妈宫前空地则作为商贸集市,柴米油盐淡水、药材裁衣修船等行档一应俱全,是为汕头埠最早的“闹市”。

    老妈宫戏台风格为中西合璧,建筑外墙采用红色清水砖搭配彩色玻璃和大开口柚木门窗。

     清朝嘉庆年间,人们在这里修建了天后宫和关帝庙。渔船出海和潮人过洋,都要在这里拜别祭祀,乞求平安,包一点香灰和泥土带上,以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这就是汕头开埠前最早的建筑,也是早期潮人华侨回来寻根的标记,具有很重要的纪念意义。



     为什么当初要单单建这两座庙呢?汕头开埠时的居民主要由三种人组成:外来移民、本地海民和本地山民。他们信仰和崇拜的代表分别是关羽、妈祖和三山国王。供奉这三种神的大小庙宇遍及潮汕城乡各地。这三种神的共同点,都是属于英雄崇拜。他们的原型都是人。三山国王是山神,主要是山民信奉。这里是海滨,所以就不供。关羽是山西解州人,三国时候蜀国的重臣和缔造者之一,由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等书的宣传,以忠义勇战被后世奉为神。


     海神妈祖是宋代以后出现的。原型是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的渔民女儿林默娘。传说他坐在家中便能遥知海上的情况,几次灵魂出窍到海上救助危难中的父兄和乡亲们。因此被后世奉为海神,尊称为妈祖,被封为天后,也称天妃。


     山西人善于经商,并开创了中国的金融业。山西人走到哪里,就把关羽的崇拜和雕像带到哪里,做为自己精神上的保护神。提倡忠义既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也符合老百姓的需要。道教尊其为关圣帝君;佛教尊其为护国明王佛;由于满族人奉其为战神,清朝统一中国后便用行政力量在全国推广,使关帝庙遍及中国各地,与供奉孔子的学宫并称“文”、“武”庙,在清代列于官庙地位。明代的大量移民是从山西、河南开始,经福建莆田中转,逐渐发展到潮汕的。他们在迁移流动过程中,讲究“义”最为重要,来到潮汕后,关羽的偶像就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








     1911年创办南生百货商号;1932年建成的汕头CBD商业综合体;百货+餐饮+住宿+娱乐。


     南生公司是梅州梅县籍华侨李柏桓成立于1911年,李柏桓是印尼华侨,在20世纪的印度尼西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受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影响,荷兰于1602年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了香料贸易,直至1800年东印度公司破产,荷兰政府开始接管印度尼西亚殖民地,直到20世纪初期荷兰人的统治范围慢慢扩大到整个印度尼西亚的版图,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地人开始争取自治,李柏桓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创立了南生(贸易)公司,在经过一番打拼之后李柏桓决定踏上回乡的道路。


     1928年回乡途中李柏桓途径汕头,便被当时汕头的繁荣景象所吸引,并且驻足停留,随即与李耀宗、李远波、李镜泉等梅县籍华侨集资50万大洋,寻觅一处在汕头交通发达且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开设南生贸易公司与百货大楼。
     从物价的角度来看的话,1个大洋等同于1000个铜板,而当时两个铜板就能买1个包子,如今的市面上1块钱也能买1个包子,所以我们按照这个来换算的话2个铜板约等于1块钱,所以1000个铜板约等于500块,也就是说当时的一块大洋和现在的500元人民币差不多。那50万大洋不计算通货膨胀的话相当于是今日的2.5亿元人民币。


     1个大洋等同于1000个铜板,而当时两个铜板就能买1个包子,如今的市面上1块钱也能买1个包子,所以我们按照这个来换算的话2个铜板约等于1块钱,所以1000个铜板约等于500块,也就是说当时的一块大洋和现在的500元人民币差不多。那50万大洋不计算通货膨胀的话相当于是今日的2.5亿元人民币。



     汕头市拆建国平、安平、升平马路后,在三路交汇处产生一大片空地,在南生公司等的倡议筹款并获得市政府批准之下,在空地中间建造“中山纪念亭”。1934年4月,中山纪念亭正式开工。当年12月5日,中山纪念亭通过验收,12月10日上午举行落成典礼。附设台椅供游人休息,取名“小公园”。








      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是2017年设立的国有博物馆。此馆仿西式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蔡楚生电影事业起步的地方。潮籍电影名人史迹馆共4层,展示内容丰富,展陈方式多样,不仅有文字影像资料,还有电影放映厅、人物化妆、剪辑体验等可以实际操作的体验设备,涨知识的同时也相当有趣。郑正秋、陈波儿、蔡楚生等一批潮籍电影名人们的故事详细生动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怀旧的氛围,柔和略显昏暗的灯光都让人很容易就沉浸其中,仿佛走进了一部部关于这些艺术家人生故事的电影。
地理位置:广东省汕头市安平路46号



     2019年1月16日,中国进步电影先驱蔡楚生暨潮籍电影名人史迹馆正式开馆。该馆见证了汕头电影院的历史沿革变迁,通过多形式的展示和互动,展演民国时期的电影技术和电影作品。既有对蔡楚生等潮籍电影名人的介绍及其电影作品的演示,又有陈列着电影海报、广告、放映设备等,充分展示以汕头为拍摄背景的电影,深情演绎潮籍电影人的从影故事,让观众看到潮籍电影人对中国电影事业的突出历史贡献,欣赏到具有浓郁汕头特色的电影文化。
地理位置:广东省汕头市安平路46号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在老汕头埠街区,与旧海关钟楼隔街对望,毗邻百年历史的老安平邮政局。这座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旧洋楼,原为日本株式会社台湾银行汕头支行行址、报馆旧址,建国后作为汕头西医院、报社、法院等机构的办公地点,见证了汕头开埠的历程,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这栋楼修旧如旧,崭新的墙体和哑红的格窗,仍然掩不住厚实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