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寻访古建与博物馆的六日

作者:cos 显示图片

曾经觉得太原的景点只有晋祠,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两年对古建筑和文物都产生了更大的兴趣,突然发现,原来这里有太多值得参观的地方。北京到太原很方便,动车仅3h,也有过夜卧铺这种省钱省时间的选项,为了保证游览质量而且打工人实在不想请假,没有选择节假日出行,而是在11月-12月用三个周末共计六天时间走完行程,感觉这里真是个古建和文物爱好者的宝藏目的地。

太原古建筑/博物馆分布见下图:


行程设计如下:
Day1: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双塔寺-纯阳宫(山西古建筑博物馆),晚上坐公交到晋祠新镇住宿方便第二天游览。
Day2:晋祠-天龙山石窟-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
Day3:山西青铜博物馆/太原博物馆,晚上到322路沿线附近住宿方便第二天早晨坐定时公交。
Day4:多福寺-净因寺-窦大夫祠-大关帝庙
Day5:山西博物院
Day6:晋商博物院-唱经楼-崇善寺-文庙(山西考古博物馆)
部分行程解读:
★Day1的晚上去晋祠新镇住宿是因为市区到晋祠坐公交约需1.5h,头一晚到可以为第二天参观节约时间,且早晨第一波进去游客较少,体验感更好。
★Day3的晚上去322路沿线附近住宿,是因为市区-多福寺只有这一班定时公交,早7:50小东流公交站发车,过时不候,下一班晚上16:30见,因此需要提前一天去公交沿线住宿方便第二天赶车,我最后选的是悦达快捷酒店(省人民医院店),距离322路摄乐村站仅300m。
古建/博物馆信息表如下:


因全程为盘山路,Y1旅游公交遇雨雪天气停开,请选一个天气好的日子前往。该公交全程运行40min,发车间隔12-15min,非常方便,不建议打车或自驾上山,尤其是自驾,因为山上的参观路线是不走回头路的,做公交游览最省时省力,具体解读见后文“天龙山石窟-游览顺序”。


这三座寺庙完全可以用公交+打车的方式花大半天时间游览完毕。
交通最不方便的一段是市区-多福寺这一程,多福寺在山上,公交只有322路(小东流-横岭村)这一趟固定班车,每日早7:50,晚16:30(冬),17:00(夏)小东流发车,因此请清晨于322路沿线各站等车(高德地图上可以看到该车沿线各站点),如果错过了这班,只能乘坐835路至呼延村站后爬山前往(1h起步)。另外进山后路窄弯多,也不建议打车前往(接了你这单的司机估计会被气死)。多福寺出来后只能走路下山往呼延村方向去(返程的322路也是早、晚各一班,时间不合适),约1h,全程台阶路,很多当地市民走此路爬山锻炼,并不孤单。下山后最快捷的方式是在隐圣阁停车场叫车去窦大夫祠或净因寺,此处距离主路不远,打车不难,可以省去走到呼延村公交站的1.2km。


敲黑板!去净因寺一定要打车!重要的事情说一遍就够了!从地图上可以看出,窦大夫祠在汾河北面,净因寺在汾河南面,两者距离其实很近,但不管你驾车、公交还是步行导航这两者间的交通现在都是10km,绕了老大一圈。网约车师傅告诉我们,原本窦大夫祠西边是有座桥去汾河南面的,现在拆了修新桥,这两年还没修好,所以目前只能绕行东南方向的桥过去,这也导致去净因寺的路成了断头路,人少车少,公交也改道了,目前最近的公交站距离净因寺还要走2.8km。进去可以打车,出来就只能凭运气了,我采取了一边往公交站的方向走一边用软件叫车的方式,还好,走了大约300米就叫到车了,这边虽然车少,但也不是没有。
三座寺庙中最容易到达的是窦大夫祠,位于中北大学正门往西200m,公交835支直达市区,发车频繁,此处打车去净因寺或进城也都方便。
最后写一下我的参观时间线以供参考:
摄乐村-庄头村:322路公交(07:55-08:47)
庄头村-多福寺:走路(08:47-09:03)
多福寺:参观游览(09:03-09:45)
多福寺-崛围山隐圣阁停车场:走路下山(09:45-10:45)
崛围山隐圣阁停车场-窦大夫祠:打车(10:49-11:04)
窦大夫祠:参观游览(11:05-12:30)
窦大夫祠-净因寺:打车(12:33-12:49)
净因寺:参观游览(12:50-13:30)
净因寺-市区:打车(13:52-14:21)

在太原听了六场公益讲解,分别是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铜博物馆、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山西古建筑博物馆(纯阳宫)、晋商博物院和山西考古博物馆(文庙),一般都是上午9:30、10:30(也有10:00),下午14:30、15:30(也有15:00)有四场公益讲解(各博物馆具体的讲解时间及时长见下文各章节)。其中北齐壁画博物馆和纯阳宫是普通在职讲解员在该时间段充当公益讲解员,所以讲解水平比较有保证,时间也会把控的非常好。而另外四个博物馆都是志愿者老师来进行公益讲解的,老师们来自各行各业,也可以是你我,因为兴趣才来做志愿者。这就有点像开盲盒,遇到好的老师不但讲解流畅,也比普通讲解员细致,且还有知识扩展,讲解时间也更长,但水平一般的老师可能就有点像背书了,甚至背的还磕巴,听的我都替她着急,生怕她讲一半忘了下文。遇到的最好的公益讲解老师是在青铜馆,当时还以为老师水平都是这个程度,直到后来在省博跟了一次讲解,才比较出差距。不过无论老师水平如何,还是建议大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都去听一听,比起自己瞎看要强得多,而且还是免费的。

[门票]:免费(目前已出了门票价格征求意见,拟订35元,估计不久后就要收费了),“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内预约,旺季一定提前7天就抢,淡季也需要提前3天预约,太原最火爆的博物馆,没有之一。
[游览时间]:2-3h(特别喜欢,不大的展厅逛了3h整)
[公益讲解]:平日10:00,15:00有两场,双休日和节假日10:00,11:00,15:00,15:30有四场,每场45min(听了上午10:00场,解说员小姐姐讲的很好,推荐大家都跟一场讲解,增进了解)。
[推荐观看]:b站up主溜达博物馆“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云游直播回放。视频相当于预习,在这个基础上听公益讲解更明白。
[小贴士]:在封土堆的左右两侧分别有VR眼镜,可以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看到墓室内的3D实景。封土堆上大电视的宣传片约5分钟,对徐显秀墓有初步的介绍,推荐观看。
北齐壁画博物馆是在北齐武安王徐显秀的墓上原址建造的博物馆,分三个展厅,展厅一“别都华彩”和展厅三“简易标美”展出了从太原和忻州地区其他三座北齐墓葬(九原岗墓、娄叡墓和水泉梁墓)中揭取下来的壁画原作,除展厅一的门楼图是复制品外(原件在山西博物院),其余所有壁画均为墓葬中原作。壁画内容有一致性,多为狩猎图,鞍马游骑图,宴饮图,升天图这几个内容,体现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思想。
展厅二“一眼千年”是徐显秀墓的原址,可以看到通往墓门的甬道(出于保护的目的游客不能下去)和整个封土堆,徐显秀墓的壁画不像九原岗墓、娄叡墓和水泉梁墓中那种较容易揭取,可以理解为它是在墓壁上刷了一层腻子,之后直接绘画,而其他几个墓葬都是先砌了土墙,再刷腻子后绘画,因此无法揭取下来陈列在博物馆的展厅内。目前游客可以从甬道口远观墓道两侧的壁画,墓室内的壁画则可以通过VR眼镜和展出图观看。


































[门票]:20元
[游览时间]:约1h
双塔寺是太原市区内比较有标志性的建筑,大雄宝殿和双塔均为明代的砖仿木结构。大雄宝殿为无梁殿,顾名思义,即大殿没有木质的梁架结构,这是烧砖技艺在明代中叶达到顶峰后新出现的一种建筑构造,山西境内更宏大更精美的一座位于五台山,太原双塔寺的这一座保存的也相当完整。两座塔均为13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砖塔,其中靠南的文峰塔为风水塔,因地势原因微微向西北方倾斜(看不出来),靠北的宣文塔因供奉舍利子为佛塔。从外形看宣文塔比文峰塔更美,因为每层均有琉璃装饰外檐。另外宣文塔允许登塔,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现在允许登临的古塔越来越少了,我去的季节是十一月中,旅游淡季,登塔的人不多,否则这个借过一下都困难的登塔之路不建议走,因为塔顶四面只能通过低矮的窗户看到外面,且风景全无。





[门票]:30元
[游览时间]:1.5h
[公益讲解]:每天10:00,15:00两场,每场30min(我听的下午15:00场,讲解的很细致,非常推荐)
[推荐观看]:b站up主溜达博物馆“山西古建筑博物馆”云游直播回放。视频中的讲解员讲的非常细致,听完能明白整个纯阳宫的参观重点,强烈推荐。
纯阳宫,顾名思义就是供奉道教祖师吕洞宾(道号纯阳子)的地方,相传始建于宋代,明代中叶重修并扩建,现存建筑共五进院落,多为明清遗构,目前也是山西古建筑博物馆的馆址所在。
先说说纯阳宫的三绝:涅槃变相碑,常阳天尊像和九宫八卦院,分别位于一进院落、五进院落和四进院落中。
进大门后,一进院落左手边是一整排碑刻,平日里我看到石碑都是直接略过,不过这里的陈列并不是普通碑刻,而是上至汉代,下到隋唐的碑刻造像,价值最高的是一方唐代武周时期(691年)的涅槃变相碑。碑刻正面从下往上看,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佛祖释迦牟尼临终说法-涅槃飞天-佛母哀悼-为母说法-绕城送葬-弟子火葬的故事,而碑刻的背面同样有故事,从上往下看,是佛塔,八王分舍利图和弥勒说法图,另外,侧面两边也有造像,因此是一方四面造像碑。此碑历经1300年,没有遭遇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整条故事线清晰明了,因此成为了2002年国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64件文物之一。





二进院落没留下什么印象,三进院落是纯阳宫的主体建筑吕祖殿,明代遗构,正中供奉的是明代铜铸的吕祖像,两边是他的侍男侍女。大殿北壁墙上绘的是钟吕论道图,但是再看一眼,这图怎么这么熟悉呢,这不是永乐宫里纯阳殿神龛后壁的钟吕论道图吗,怎么这里有第二幅?原来此处大殿四壁早已没了原作,刷大白光秃秃的又影响美观,因此使用高清数字技术将永乐宫纯阳殿里的壁画复制了过来,不仅北壁,东西两壁的也甚是熟悉。此处四壁均不设围栏,游客可以触摸到“壁画”,我手欠了一下,感觉像是摸到了一层厚纸板。



四进院落整体是纯阳宫的一绝:九宫八卦院,整座院落按道家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方位建造,再加上中间的亭子,行程九宫格局,国内真是再找不出同样布局的第二座院落了,因建造为砖砌二层楼阁式建筑,又俗称九窑十八洞。其实我们从平面的角度看感受还不深,网上的航拍图更能看出其精巧,中间的方形三间两层亭是八角攒尖亭,而四角是九角攒尖亭,又是暗合九宫八卦,再仔细看,九角亭的九个角竟然还不是平均分配的,这在古建筑里更是少见。目前下层窑洞内有很多明清塑像,院子里由于上千年的宝贝太多,这些几百年的原物已算不上馆内精品。而最让我好奇的是,上层窑洞的人是怎么上去的,找遍院落都没看见楼梯,后来是去第五进院落时回身才发现,石阶在四至五进院落的灵宝洞后墙上,且五进院落也为砖砌楼阁式建筑,这组隐蔽且不占空间的楼梯是登上四、五进院落二层唯一的通道,真是爱了这个设计。



穿过四至五进院落的过厅-灵宝洞(这里有汉代的画像石展出),就到了纯阳宫的最后一进院落-潜真洞了,此处展出了又一绝:常阳天尊像,雕像底座上刻有铭文,写明此像塑于唐开元7年(719年),这种带有完整铭文的塑像比不带铭文的文物价值高出很多,此雕像也是2002年国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64件文物之一。




[门票]:80元,和天龙山石窟联票110元
[交通]:市中心-晋祠有308和804两条公交线路,单程运行70-80min,发车间隔10-15min。如果想在游客比较少的早晨入园,推荐头一晚住在晋祠旁边的晋祠新镇,此处周围配套设施比较完善。
[游览时间]:晋祠的主体部分晋祠博物馆参观时间约1.5h,但博物馆外的晋祠公园比较大,无论走到东门(主大门)还是南门(坐去天龙山石窟的公交)单程都需要15-25min,因此这段推荐乘坐电瓶车(单程10元)节省时间。
[推荐观看]:b站人文清华“千年一园看晋祠”,比有些水平不高的现场讲解更详细。
晋祠是本次旅行中所见游客最多的景点,头一晚住在晋祠新镇,守着开门时间一大早进去,才勉强拍了几张背景里没什么路人甲乙丙丁的照片,等逛了1个多小时出来的时候早已人满为患了。
晋祠古称唐叔虞祠,最初是为纪念西周时期晋国第一任诸侯叔虞而建。叔虞姓姬名虞,是周武王姬发的第三个儿子,叔指他的排行,而唐是他的封地。其后叔虞的儿子燮父改国号“唐”为“晋”,后人所建祠堂就称为“晋王祠”,再之后去掉中间的“王”字,称“晋祠”。在一代代的修复和扩建中,晋祠最早供奉的唐叔虞祠已偏离了中轴线,目前位于偏北位置。如今主殿圣母殿供奉的是周武王的皇后,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晋祠也从原来的祠庙性质改为祭祀水神。
目前晋祠中轴线建筑均为北宋和金代以后的遗存,过大门后,经水镜台(明-清),金人台(北宋),对樾坊(明代),献殿(金代),鱼沼飞梁(北宋)到圣母殿(北宋)。这其中,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的建筑构造在中国建筑史上均有代表性的意义,尤其鱼沼飞梁的十字型构造,是现存实物中古代桥梁建筑的孤例。这不是我第一次到晋祠了,所以更关注了一些细节,圣母殿殿前立柱上的盘龙木雕、廊下两尊力士像(左侧为宋代原物,右侧为建国后重修),殿内彩塑侍女像,原来曾经没看到那么多精美的地方。

















[门票]:50元,和晋祠博物馆联票110元
[交通]:旅游公交Y1路:晋祠新镇-龙门站-国保馆站,票价4元,全程运行40min,发车间隔12-15min,遇人满则随时发车。公交站位置:晋祠公园南门外200m的专用站台,一路有指示牌,很容易找到。另外提醒此处最好不要打车或自驾上来,全程是狭窄的盘山路,我们路上看到的自驾车可能不熟悉路况都开的比较慢,导致公交司机逐渐暴躁,一路超车,其实来这里坐公交比自驾或打车安全还省时。
[游览顺序]:公交停靠两站:龙门站和国保馆站,一定在龙门站下车,此处为最高点,一路下山游览东峰石窟和西峰石窟后至国保馆,再坐公交回晋祠,如果在国保馆站下车则要一路爬山游览了。也因这个不走回头路的顺序,强烈建议不要自驾。
[游览时间]:算上往返晋祠的公交时间,整体约需3h。
从晋祠往天龙山完全是盘山路,Y1旅游公交很方便,人满即发,大约35min到达最高点龙门站,从这里下车按照指示牌走不远就到了天龙山的主石窟群:西峰石窟和东峰石窟。在国内走过云冈、龙门、大足以及一些相对小众的如固原须弥山、邯郸南、北响堂山和庆阳北石窟寺,虽然这些石窟都有部分遭遇偷盗和人为破坏的现象,但都没有天龙山石窟如此严重。东峰八窟与西峰二十一窟加在一起,感觉都找不出五尊完整的雕像,大部分佛头在民国时期被人为切割并偷运至国外,只有西峰第九窟内的几尊雕像估计因为体型较大难以偷运得以幸免。这里也有着天龙山最大的几尊佛像,均建于唐代,外部的漫山阁始建于明代以起到保护作用,后被毁,我们现在看到的楼阁式重檐建筑是80年代重修的。虽然层层保护,可惜的是窟内佛像也并非全是原装,第九窟下层(第九窟为上下两层石窟)的主佛-11面大佛面部因自然风化等原因有破碎现象,因此现在看到的完整佛头是填补修复之后的。








参观完东西峰石窟后顺着台阶下山,不到10min便可到达此行的最后一站:国保馆。此处需注意有两个馆,下山后先经过的那个是数字馆,再前面的那个才是国保馆。国保馆中展出的是2021年从日本拍卖会上成功追回的东峰第八窟北壁主尊佛头,第八窟是天龙山唯一的隋代石窟,开凿于隋开皇四年(584年),由于佛首的追回此处也成为了天龙山的明星石窟。此窟原本的地理位置就是凿于石壁之上,窟前并无站立平台,不好围观,目前再有保安坐镇,简直是啥也看不到了,所以还是直接去国保馆看吧,馆内也通过文字详细记述了佛首从日本追回的全过程。


[门票]:免费,直接刷身份证进馆
[交通]:位于太原古县城东北角,入口离古城北门最近,出口距离东门较近,公交站比较远,来这里打车到北门最方便。另外注意北门那个写着货运口,游客请往西走300m的标识牌,一定不要理会,那个铁门虽然远看是关着的,但可以自己把门栓拉开出入,门口岗亭内有个保安,跟她说去考古博物馆,她也会教你怎么开那个看似关闭的门。


[游览时间]:约1.5h
与市内几个火爆的博物馆相比,距离市区有20公里的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显得相对小众,此处位于市区到晋祠的半路上,强烈推荐从晋祠回程的时候来看一看。
在参观之前,首先了解几个名词,即太原市区,太原府城,太原县城与晋阳古城的关系。从春秋到五代,1500年的时间里,太原的中心位于如今市区西南方的古晋阳城,李唐王朝发迹于太原,晋阳城也在唐代达到空前的繁荣。直至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汉后主刘继元投降,宋太宗赵光义进入晋阳城,标志着五代十国的结束,华夏版图再次进入了大一统时代。由于晋阳自古为龙兴之地,九朝古都,宋太宗害怕此处再出人才造反作乱,遂在迁出城中富户后焚毁晋阳城,次年,又引汾水和晋水冲灌城基废墟,彻底断绝龙脉。至此,千年晋阳城湮没在历史的洪流里,后人只能在故纸堆里一窥它曾经的辉煌。由北宋始,在古晋阳城东北30公里新建了太原府城,后至明清,逐渐发展成为了如今太原市区的样子。而明洪武年间,在古晋阳城的部分遗址上,又重新修建了太原县城(县城和府城不在一个地方),只是小了很多,再比不上晋阳古城的规模了。今天市政府重新修复后的太原古县城就是曾经明清时代的太原县城,而再往前追溯,则是晋阳古城遗址的一部分。
说了这么多,才引出了今天的主角-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馆址位于太原古县城东北角,别出心裁的是展厅位于新建的城墙之内,所以呈长条型,逛到后面有一个大拐弯,当时觉得很不可思议,城墙怎能拐弯?出门后发现原来已经从入口处的北城墙逛到了出口处的东城墙,恍然大悟。一进门会看到“晋阳雄異”四字主题,选自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发掘出土的碑刻,碑刻残件展出在下方的展柜中,可以看到清晰的碑文。来之前做了些功课,知道此处的一件宝贝是出土于金胜村赵卿墓中的赵卿鸟尊,春秋晚期作品,结果发现摆了个复制品,后来才知道它原本展出于山西青铜博物馆,2023年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开馆时借来展出,现在可能还回去了。结果两周后去青铜馆参观看到了第二件复制品,志愿者老师说,这宝贝总是出差,全国巡展,她也不知道现在在哪展出呢,所以最终我也没看到真品。馆藏很丰富,个人更喜欢北齐和唐代的几组侍女俑和镇墓俑,另外,唐代末年的郭行墓整体搬进了博物馆,壁画色彩依旧鲜艳,那个比着剪刀手的仕女图怕是整个博物馆最网红的文物了。










[门票]:免费,“山西博物院SHANXI Museum”微信公众号内提前3天预约,两个博物馆共用馆址,预约一个即可逛两个。
[游览时间]:正常参观约3h,爱好者需要更长时间(展品非常精美,我竟然逛了一整天)。
[公益讲解]:青铜博物馆的公益讲解是每日9:30,10:30,14:30,15:30四场,讲华夏印记、礼乐春秋和技艺模范三个展厅,需要提前去一楼总服务台预约(他们会记录并控制人数),我听了上午9:30场,志愿者老师讲了足足2个小时,特别敬业,而且真的了解到很多知识,推荐大家跟随上午或下午的第一场,因为第二场肯定会压缩时间,不会讲那么细致了。另外,太原博物馆的公益讲解是每日10:00,15:00两场,只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展(三楼)一个展厅,讲解时间1h,有兴趣的也可以听一听。
[推荐观看]:b站up主寻宝队长“镇馆之宝系列-山西青铜博物馆”
[楼层指引]:


重点参观的是青铜馆的三、四层,顺序为华夏印记-礼乐春秋-技艺模范。另外,太原博物馆的三层展品也很丰富,有时间的也推荐参观。
[小贴士]:每个展品前的二维码是可以扫码听免费语音讲解的,我尝试了几个,发现独立展柜内的文物普遍有讲解,其余的扫开可能也只是简单的文字说明。
一下车就看到了青铜馆的外观:五桶泡面,这个设计不知道实际含义是什么,但现在大家都觉得像泡面桶。我是卡着开门的9点到的,进去之后先在一楼总服务台约了9:30的公益讲解(告知工作人员有几人听讲,对方需要控制人数),目测人不多,然后利用这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去了二楼临展厅参观,这一周正好赶上新展-巴从西南来(2024.12.29-2025.03.16),展出了一些巴蜀地区的青铜器。


9:30开始跟随公益讲解老师参观,顺序是四楼华夏印记-四楼礼乐春秋-三楼技艺模范,讲解的很细致,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这个老师讲解的很流畅,能够适当的扩展知识,能看出来懂得很多(当时只觉得老师讲的很好,后来去山西博物院也听了一场公益讲解,虽然时间也是2h,但背书的感觉非常明显,会断续,甚至忘了后面要讲什么,更无法扩展,所以这个公益讲解全凭运气,遇到好的老师能了解到很多,遇到能力一般的就只能是大概听听了)。来之前分不清青铜器哪些是食器、哪些又是酒器,水器,听了这一次,竟然全都明白了,单就这一点已是收货不少。老师对独立展柜内的文物多有详细讲解,细节也说的清晰明了,其实跟随的时候觉得她空过了很多展柜,已经很快了,可最后发现竟然讲了整整两个小时,比普通的讲解时间长很多,只能说青铜馆的宝贝太多了,根本不是一俩小时能讲的过来的。老师讲完之后,我又重新走了一遍,一个个展柜看过去,拍拍照片,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最后还去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展逛了一圈,发现这里也不是亮点全无,只是跟它旁边的青铜馆相比显得黯然失色,所以建议有时间的童鞋也可以顺便逛逛。
特别建议大家来一次青铜馆,虽然比起省博这里的名气差了不少,但有价值的文物却一点都不少,如果单就青铜器说,相比省博的陈列也精美了很多,而且游客较少,参观环境更好。








































[门票]:15元
[交通]:322路定时公交(早7:50)至庄头村下车,然后往村里走,之后就能看到往多福寺去的台阶路了,约15min走到,再不确定就问问村民。关于公共交通串联多福寺、窦大夫祠和净因寺的详细解读见本文2.2节项下。


[游览时间]:40min
坐上322路公交,过柴村公交站之后便进山了,山路狭窄,部分路段仅容单车通行,冬日的崛围山有些萧索,想来秋天红叶季之时应是很美的。公交在山里开了半小时,到达庄头村站,再走小路15min到达多福寺。
这里真应了深山古刹这个词语,寺庙前的小广场没看到自驾车,而坐这唯一一趟公交上来的仅有我二人,怕是要独享今日清晨的寺院了。多福寺中轴线上现存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千佛殿四座建筑,游客来此都是为了一睹大雄宝殿内明代壁画的风采。多福寺始建于唐,后被毁,明洪武年间重修,大雄宝殿及其殿内的彩塑和壁画均为明代原作,壁画共计84幅,描绘了释迦牟尼从出生,悟道,度化世人到涅槃的过程。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佛坛前加装了铁栅栏,导致目前游客仅能欣赏到东西两壁靠近南侧大殿入口的部分壁画,因着光线的原因,我只拍到了西侧的几幅。另外壁画的复制品在后面藏经楼和窦大夫祠内保宁寺的厢房都有展出,其实这反而能看的更清楚些,只是少了些看真迹的兴奋感。









大约40min参观完毕,对于公交出行的人而言,来多福寺容易,出去却相对难,因为322路定时公交返程也是清晨、傍晚各一趟,整个白天的时间均无车可坐。唯一的方法就是步行下山,多福寺门口的防火道有两个方向,顺下山方向走1.5km即可到山脚(即图中红色线),但大斜坡较多,我更倾向于走台阶路,在询问了工作人员后选择了另一条路(即图中蓝色线),此路先走防火道上山方向,5min后会看到一岔口,下山台阶直通山脚,岔口旁还有护林员坐镇,绝对不会走错。这条路也是当地市民常走的健身步道,人多的连青石板台阶都磨滑了,半路上还有卖矿泉水烤肠烤玉米各种零食的,好不热闹,因此安全问题完全不用考虑,穿双舒适的登山鞋才是关键,1h整可到山脚隐圣阁,此处就可以打车啦。


[门票]:15元
[交通]:835支终点站中北大学下车往西走200m
[游览时间]:1h
[推荐观看]:b站up主人文山西“窦大夫祠”。视频中讲解员解说细致,看完基本能明白窦祠内的参观重点,我在窦祠还遇到了一个请私人讲解的,蹭听了他讲大殿和藻井,不客气的说,那个人讲的真不如这视频。
窦大夫祠应该是崛围山三座寺庙中名气最大,看点最多也最容易到达的一座。窦大夫祠是为纪念春秋晚期晋国大夫窦犫(chou一声)而建,其人生前曾在太原地区兴修水利,造福一方,后因推崇孔子主张而与晋国权臣赵卿赵简子政见不和,被逼自刎,百姓便建了祠堂来纪念他。
窦大夫祠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建筑为元代重修,中轴线上建筑有戏楼(明)-山门(元)-献殿(元)-正殿(元),其中山门两侧的四块浮雕琉璃团龙(看点一),献殿的斗八藻井(看点二),正殿辟板门彩绘二龙戏珠图案(看点三)是最重要的几处看点。左侧辟板门后,有“大元国”三字,右侧辟板门后,有“至元十二年(1275年)”字样,这其实就是正殿的重修时间,只是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游客不能进入殿内,自然也看不到门后的墨书题记了。另外从建筑格局上讲,献殿与正殿连为一体也是古建筑中很少见的实例。除中轴线建筑外,明代的保宁寺(拜关公)和清代的观音阁毗邻而建,如此可保香火旺盛。目前这两处的东西厢房内均为多福寺的壁画复制品展览,不能去多福寺参观的也可以在这里看一看。













[门票]:13元
[交通]:因修路交通不便,目前只能打车,可以逛完窦大夫祠出来打车前往,比较顺路。
[游览时间]:30min
净因寺同多福寺一样,因修路交通不便游人稀少,来这里是为了看一尊塑于金代的土雕大佛。一进大门,正面对着的就是净因寺的标志性建筑-大佛阁,此阁建于明嘉靖年间,位于土崖之前,有点类似石窟前的保护性建筑,内部为一砖土混合的窑洞,窑洞内即是那尊塑于金泰和五年(1205年)的造像精品-土雕大佛。虽然之前已在网上看过照片,但看到实物的那一刻依旧是震撼的,那高近10米的大佛微垂双目,神态安详,细观其面上还有些许翘起的泥皮,非金非木的质地,历经800年留存至今,实属不易。另外佛前两尊菩萨为明代原塑,目测比人至少高出一倍,不过在大佛身前也显得相当矮小了。后院主殿为大雄宝殿,目前维修中暂不开放,无法参观内部的明代彩塑,略有遗憾。







[门票]:免费,“山西博物院SHANXI Museum”微信公众号内提前3天预约。
[游览时间]:正常参观约3-4h,爱好者需要更长时间。
[公益讲解]:每日9:30,10:30,14:30,15:30四场,周六日有加场(10:00和15:00),讲二、三楼全部七个展厅,90min起步,需要提前去一楼总服务台预约。每场定额20人,我9点一开门就进馆约到了9:30的场次,后来发现9:10进馆的人只能约10:00的讲解场,因为前一场已经满员了,省博的客流即便是淡季也很吓人,因此有想听公益讲解的人请一定早到。
[推荐观看]:b站up主寻宝队长“镇馆之宝系列-山西博物院”和up主溜达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晋魂基本陈列”云游直播回放
[楼层指引]:


重点参观的是二、三层各展厅,其实四层也值得参观,如果时间不够最少也要看一下土木华章展厅。
[小贴士]:每个展品前的二维码是可以扫码听免费语音讲解的,独立展柜内的文物普遍有讲解,其余的扫开通常是简单的文字说明。
即便是在旅游淡季的12月中,省博的客流也吓到我了,没到9点门口已排起了队伍,和两周前的9点青铜博物馆门口两只手能数过来的游人形成鲜明对比。过安检后第一件事就是预约公益讲解,我拿到的号码牌已是A11,A12了,每场20人,说明9:30的场预约人数已过半,后来发现9:10预约的人,号码牌换了颜色,写着BXX,这就是10:00的讲解场了,所以想听公益讲解早到是王道。
9:30讲解开始,每人会发一个耳机,后来发现由于省博游客比较多,同一时间会有好几波人在讲解,如果没有耳机都能听串了组。参观按时间顺序为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天下晋商。我们的志愿者老师很负责,七个展厅讲了整整两个小时,只是背书的痕迹有些明显,甚至会有接不上下文,卡壳的现象,知识扩展就不太可能了,只能把重点文物说清楚。她讲完之后自己再走一遍,此时已有了大概了解,省博里讲解队伍非常多,也可以适当蹭听他人的讲解。另外想说,文物出差的不少,尤其是那些有名的文物,我去的这周听说晋侯鸟尊是刚回来不久,有幸看到了(开心),但龙形觥又出差了,略有遗憾。

主要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几件重要展品彩绘蟠龙盘、特磬和土鼓(两件乐器)均出自陶寺遗址。





主要展出夏商时代的青铜器,由于两周前在青铜博物馆看到了更精美的展品,相比之下省博的展品竟有点黯然失色,因此也特别建议大家都去青铜馆看一看。这里最能引起我兴趣的两件文物是龙形觥和枭卣,龙形觥还出差了,遗憾错过。



主要展出西周到战国时代的出土文物,这个展厅的重点文物较多,有晋侯鸟尊、晋侯苏钟、玉组佩、荒帷、侯马盟书、铜牺立人擎盘等……












主要展出北魏-东魏-北齐-隋-唐这500余年民族融合时期的文物,重要展品有胡傅酒樽和胡傅温酒樽(应该是一对,有一个出差了)、雁鱼铜灯、司马金龙墓中的漆画屏风版(复制品,这个展品保存要求较高,只有重大活动时才会展出真品)、杂技俑、胡人吃饼骑驼俑、虞弘墓石椁等……

















主要展出上至北魏,下至明清与佛教有关的石刻造像。









宋金时期是戏曲舞台、砖雕和壁画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展厅内展出了大量金代戏曲砖雕,另有部分壁画和戏服、鼓乐等民间实物展出。










四楼各展厅是有关玉器、瓷器、钱币、书法和营造技艺的专题展览,如果没有时间,至少也要看一眼土木华章展厅内的九原岗墓门楼图,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开馆后,山西博物院原有的北朝墓葬壁画都转移去了那边,这是少有的还留在省博的真迹了,不能错过。




[门票]:免费,现场刷身份证入馆
[游览时间]:2-3h
[公益讲解]:每日9:30,10:30,14:30,15:30四场,每场60-90min(听了上午9:30的场,老师整体讲解很流畅,也能适当扩展,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晋商博物院的展览有些零散,如果没有讲解会看不懂布展逻辑,因此很推荐去听讲解)。
[小贴士]:讲解服务处和存包处都不在一进大门的第一进院落里,在第二进院落右侧。
晋商博物馆依托山西督军府旧址而建,院内建筑多为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特色,另有50年代的苏式建筑,目前中轴线上有正门-仪门-渊谊堂-二号楼-三号楼-内署院-五号楼-御书楼-自省堂等,楼内多有布展。其中二号楼和三号楼多是出土文物展出,有新石器时代的陶瓶陶罐和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等,文物精美程度与青铜博物馆和省博自是无法相比,不过二号楼内一楼大厅正中的镇馆之宝-义方彝绝对不容错过。此物与青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义尊是一对文物,由于一座博物馆只能有一个镇馆之宝,因此把这对兄弟展品分开了,有关它们的故事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在此就不赘述了。内署院的正房与厢房内展出了晋商票号、镖局中使用的器具,后面的五号楼是万里茶道博物馆相关展出。御书楼是整个晋商博物馆中相对古老的建筑了,建于康熙年间,目前大堂正中供奉关公,关公代表了诚信忠义,最能体现晋商精神,因此晋商会馆中多供奉关公。中轴线上最后的建筑自省堂也叫梅山会议厅,上下两层,内部空间很大,正中有戏台,目前仍在使用中,周末和节假日多有传统戏曲山西梆子的演出。










[门票]:免费,现场刷身份证入馆
[游览时间]:约1.5h
[公益讲解]:每日9:30,10:30,14:30,15:30四场,讲解中轴线建筑和文庙历史,约30min。
太原文庙始建于宋,明代重修并扩建,清光绪年间毁于汾水泛滥,后由时任山西巡抚的张之洞倡议在烧毁的崇善寺废墟上重建,并保存至今。这崇善寺是晋恭王朱棡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马氏于洪武年间所修寺庙,清同治三年毁于大火,仅保留下主殿大悲殿和少数附属建筑,文庙在此地重建后就将原先占地面积庞大的崇善寺一分为二,且文庙还占了主体部分。现在游客能看到两者仅有一墙之隔,文庙最北端的大成殿后面就是如今香火仍然旺盛的崇善寺,同样值得参观。
文庙的制式在全国基本统一,中轴线上建筑大体为牌坊-照壁-棂星门-泮池与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由于城市发展,此处文庙的牌坊已移至西侧,位于考古博物馆大门旁边,不在中轴线上了。照壁是原崇善寺的遗存,除此之外,照壁和棂星门间的两座盝顶六角亭,以及棂星门前四尊狮子里靠中间的两尊铜狮子都是洪武年间的原物,而靠外的两尊铁狮子则是万历年间补建的,这四尊狮子上都刻有铭文,写明了修建年代。棂星门,大成门和大成殿都是晚清建筑,只有泮池和状元桥因早期被填埋,为现代新建,也是整个文庙中轴线上唯一的仿古建筑了。
山西考古博物馆依托文庙而建,是利用了二进院和三进院东西两侧偏殿作为展厅,目前除三进院西侧展厅在整修外,其余三个展厅皆有布展,另外这里不设常展厅,展览主题和展出文物都是随时变化的。

















免费,线上预约可使用微信小程序“太原市文保院”,也可现场扫码,游览时间约30min。
太原规模最大的关帝庙,两近院落,主殿崇宁殿为明代建筑,其余均为清代遗存,正门及两侧钟鼓楼很是气派,两进院落占地面积也不小,整个庙宇藏在市中心的居民区里,可谓闹中取静。






免费,游览时间约15min。崇善寺是晋恭王朱棡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马氏于洪武十六年-二十四年所修寺庙,规模宏大,清同治三年毁于大火,仅主殿大悲殿和少数附属建筑有幸留存。光绪年间文庙在此废墟上重建,原崇善寺留存的照壁、两座六角亭和两尊铁狮子均划归在文庙建筑范围内。今天的崇善寺面积不足曾经的十分之一,一进门便是那座体量宏大的大悲殿了,此处香火旺盛,就算在12月的隆冬,本地信众也络绎不绝。有点遗憾的是恰逢大悲殿大修不开放,无法参观内部明代的彩塑壁画了。





免费,线上预约可使用微信小程序“太原市文保院”,也可现场扫码,游览时间约15min。
唱经楼是科考中榜宣唱之所,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此处距离晋商博物院就隔一条马路,可以顺便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