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河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北邻首都,是京津冀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历来为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门”,雄安新区也在其境内。
保定自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府,改“保定路”为“保定府”;清代,为直隶总督驻地。保定市有极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包括:世界文化遗产1处(清西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9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3处(野三坡、白石山、清西陵)。
这次保定之旅,是从山西进入保定的,先放几个沿路的打卡点。
偏头关,万里长城十三关之第七关。
偏头关与雁门关(万里长城十三关之第八关)、宁武关合称为“外三关”。
偏头关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偏关县境内,下图是偏关县临近杨家川峡谷护水长城景区的“无名公路,附近有夯土长城和烟墩。
中间那条峡谷是一条枯水期干涸的河道,公路穿河谷而过,没有桥梁。
注意公路比较窄但能方便的找到空间会车,看不到前方的急弯处要鸣笛哈。
偏头关在山西省偏关县县城,这是偏头关南城门。
城门里面是一条古城大街,商业、餐饮都有,但停车困难,可在城门外靠城墙侧找到停车位。
LZ在这里午餐、加油。
从偏头关到宁武关约120公里,基本上不到2小时就到了。
宁武关与偏头关(万里长城十三关之第七关)和雁门关(万里长城十三关之第八关)合称为“外三关”。
这座城楼位于宁武县人民街(宁武县中医院南侧),导航中的宁武关就是这里。
位于县城中心,但是城楼西侧约100米的人民街有三个免费停车场,请留意有禁止通行的标牌。
阳方口段长城-宁武关
位于宁武县城的以北阳方口,距人民街的城楼约13公里,沿G241(呼北线)往北约20分钟,在“长城一号公路”交叉口东北,导航设置到“阳方口段长城-宁武关”。
宁武关到朔州市约30公里,半小时就到了。
朔州,历史悠久的老城,适合休整和漫游。
D-1:广武明长城、平型关
广武明长城位于山阴县新广武村,直接导航到广武长城(沿途经过了新广武古城,就是旧广武村),一直往上走,有2个停车场,这是在上面一个停车场拍的,可以看到那座著名的月亮门。
这段长城基本上是原汁原味的,尽管是夯土筑就。
广武明长城风光绮丽,配上蜿蜒的长城很出片,貌似在圈子里颇受推崇。LZ从长城下来时,就遇到一个来自广州的摄影团,都是扛着长枪短炮到此采风。
广武明长城,历经二千年风雨。
著名的月亮门,是长城上的一座敌楼经风雨岁月侵蚀后的留存。有游道直通这里,从刚才的停车场到这里大约十分钟。
在这里,可以俯瞰山脚下的“新广武古城”和广武汉墓群,还有汉武大帝雕像。
广武明长城,无门票、无停车费,在稍低的停车场有小贩、有厕所。
广武明长城里高速公路出入口很近,出高速,走一小段”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基本上2小时就到了平型关村。
平型关,万里长城十三关之第六关
影壁背后是平型关村。
可以从影壁前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往平型关关城方向,在游客中心停车再游平型关村。
平型关村正在基础建设中。
平型关
从刚才的影壁往上走大约2公里,就是平型关关城,尽管看起来比较新,但显得比较气派。
平型关村和关城属忻州市繁峙县,关城北面就是大同市灵丘县地界。
平型关最著名的莫过于抗战中的”平型关大捷“,为此建有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在关城往东北约8公里,正常时沿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直行大约20分钟就能到达。但这天赶上平型关关城外正在修路车不能通行,需要绕行近40公里,预计到达时已近闭馆,于是LZ到灵丘县城过夜。
D1:倒马关、白石口长城、拒马源头
从灵丘县到倒马关,常规路线为天神线G336约68公里,约1.5小时。路况不错,有运煤的大车。
在灵丘县城加满油(留意哈:山西为普通无铅汽油,河北境内是乙醇汽油),蹭了加油站的满额送的免费洗车,不过这一路扬尘较多一会就打回原形了。
保定市的线路:
起点:长城-倒马关
1: 白石山,
2: 长城-紫荆关,
3: 清西陵,
4: 雄安新区,
5: 白洋淀旅游区,
终点:保定城区
倒马关,万里长城十三关之第六关。
倒马关,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境内;远处看到的就是倒马关的东城门。
倒马关扼守在山西高原北部通向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灵丘道”上。
保定市境内有丰富的长城遗存,包括早期长城和明长城。
早期长城包括战国中山长城和燕南长城,分布于涞源县、唐县、曲阳县、顺平县、易县、徐水区,长度约97公里。
明长城分布于涞源县、涞水县、易县、阜平县、唐县,长度约153公里。
保定长城中的乌龙沟、紫荆关、倒马关、浮图峪、白石口、插箭岭、狼牙口、宁静安8个点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余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倒马关是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倒马关与紫荆关、居庸关并称为内三关。
倒马关的关城依山势而建,一半在沟谷,一半在山上,周长约2.5公里,城墙底宽6米,顶宽4米,高约10米,墙为黄土夯筑外砌砖石。关城东、西、北设有3个城门。
倒马关明长城,下城关城的东城门。
背后是一座废弃的乡医院,城门和医院之间的空地可以停车。
下城关城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3年),初为土筑城墙。
1965年修建保涞公路时查出东西城门及瓮城,2022年对东城门进行了现状整修。
倒马关明长城-东城门 的叙事碑。
LZ看了一小会下起了雨,于是到车中避雨,打开手机查看天气和地图。
在大雨变小后,转往白石口长城。
从倒马关去白石口段长城,要经过涞源县城,白石口段长城位于涞源县城到白石山的途中,当然路途都不远。导航点:白石口段长城。
雨仍在下,只是变小了。
白石口设有关堡,这是关堡的南城门,城门上镶嵌的汉白玉匾额上的文字已然模糊,只有后面的”重关“两字依稀可辨(碑文记载为”云谷重关“)。
城门前的碑文介绍,白石口段长城始建于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万历三至四年扩建。
白石口长城有白石口关堡、敌台、马面、烽火台、墙体及挡马台组成,现存长城墙体全长21千米,敌台60座,城堡1座,烽火台9座,马面5座,挡马墙2千米。关堡南北长1198米,东西宽1330米,设南北城门,现北门已毁,仅存南城门。
白石口段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门的门洞,远方是白石口村;邻近白石山,这里的民宿、餐饮较多。
这里有山有水有长城,逗留几天应该非常惬意。
登上城门楼,可看到有敌楼的遗迹。
城门前的公路,是通向白石山的下银线。
白石口段长城,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蜿蜒绵亘,现存墙体长达21公里,基本上原始状态,但不同于土夯城墙,这边的是石砌城墙,虽经岁月和风雨的侵蚀,雄风依旧。
白石口段长城,石砌城墙,虽经岁月和风雨的侵蚀,雄风依旧。
雨未停,远观长城。
白石口段长城徒步,巨石阵、插箭岭,也是帝都驴友的一个热门选项,约10公里的路程,爬升高度600米,常规用时半天。
白石口段长城徒步的起点是白石村。
远观,未登山、未放无人机。
去涞源县城。
到达涞源县城,入住酒店查看周边景点,然后上街。
来到拒马源头。
拒马河的源头是泉群,在源头建了一座公园,就叫”拒马源头“公园。
拒马河,流经易县紫荆关、涞水县野三坡、北京房山十渡,最后汇入海河至渤海,全程约70公里。
公园里的一座雕像: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是1942年由方冰作词、李劫夫谱曲的抗战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中的主角。
水面就是拒马源头,这里被称之为“北海泉”。
拒马源头,背后是兴文塔。
兴文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
泰山宫和兴文塔
泰山宫
涞源、泰山宫和兴文塔的介绍
换个角度看下
D2:白石山、紫荆关
白石山因山体遍布白色大理石而得名,为大理岩构造峰林地貌,是世界地质公园,5A级旅游景区。
白石山景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地气候特点显著,年平均气温21.6℃。
从涞源县城到白石山17公里,LZ一早出发,在东门乘坐索道上到祥云门,8:50到了韭菜园。
这里有几个打卡的背景。
韭菜园。
海拔高度约为1845米.
参加“悬崖之翼”飞拉达的游客,也在韭菜园排队等候
韭菜园远望,山峦叠翠
来看下导览图
有三条线路:
上线(绿色线)佛光顶游览线,2000米;
中线(蓝色线)双雄石游览线,海拔1900米;
下线(黄色线)飞狐峡游览线,海拔1600米。
景区的打卡攻略
分道口的路标:往中线
分道口的路标,往下线
LZ先走的上线,远方的山峰就是佛光顶,白石山最高处。
计划赶在大客流前登顶。
登山步道,休息平台的台阶起步处还设有警示的黄线
猪八戒背媳妇
白色大理岩构造的峰林
佛光顶
太行之首,海拔2099米(其实从索道上站到这里的爬升高度不到300米),到这里是10: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俯瞰太行山脉,较之太行峡谷又是别样风貌。
近处的红色物件是游客的平安带。
眼前这一景,比之长满韩国游客的张家界,是否也有相似处
八戒娶妻,白石山十二美景之一
继续拍
双雄守山,白石山十二美景之一
双雄石,也是白石山的标志
这个平台,是双雄石小吃城
从双雄石,LZ转向中线往清凉台、红桦林、盘古石、飞云口。
中午十二点到达飞云口
从这里,可以选择下山到西门,或是中线往韭菜园,又或是下线经飞狐峡往韭菜园。
中线的悬崖栈道路线比较平缓
山盟海誓,白石山十二美景之一
凌玻微步,白石山十二美景之一
这里有玻璃栈道(凌玻微步)可选,下层是玻璃栈道,中间往上“捷足先登”去往飞云口
玻璃栈道
观景台,西方护法天神
天衣有缝,白石山十二美景之一
观景台,清源道妙真君
换个角度看双雄守山
姜太公钓鱼,
白石晴云,白石山十二美景之一
太白酒仙也在举杯
小洞天
穿过这个隧道,又回到了韭菜园,14:20
离开白石山,经涞涞高速,60公里的路程,16点到了紫荆关。
紫荆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荆关,万里长城十三关之第四关。
紫荆关位于保定市易县的紫荆岭上,始建于战国时期,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是进出太行山的交通要冲。紫荆关初为一座九门九关石头城,现存城门3座,城墙12公里。
北城门,两层匾额,上层题“河山带砺”,上款为“万历丁亥夏”,下层题“紫荆关”。
南城门
南城门,城墙绵延紫关门向西直达山顶。
南城门,匾额上题“紫塞金城”。
俯瞰紫荆关
俯瞰紫荆关
S241将城墙隔开
北城门,右侧是拒马河
本来是想拍日落夕阳下的紫荆关,云层太厚不给力,就是这模样了。
D3:清西陵、雄安新区
清西陵位于易县永宁山下、北京西南98公里,是清朝最后一处帝王陵墓群。
清西陵始建于1730年,完工于1915年,185年间相继建成了皇帝陵4座、皇后陵3座、妃园寝3座,以及王爷园寝2座、公主园寝1座、阿哥园寝1座,共计14座陵寝。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2位公主、6位阿哥,共计80人。形成了以14座陵寝为主,行宫、永福寺、营房、衙署为辅的83平方公里的广袤陵区,是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陵寝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皇家陵墓群。
清西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5A级旅游景区。
目前作为景区开放的陵墓有泰陵(雍正皇帝)、崇陵(光绪皇帝)、昌西陵(孝和睿皇后)、慕陵(道光皇帝)、永福寺。
从紫荆关到清西陵(最近的是慕陵)约25公里,不到半小时就到了。
陵墓建筑布局
慕陵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
慕陵是道光皇帝的陵寝。
道光皇帝是清朝的第八位皇帝,他是嘉庆皇帝的嫡子。他三十九岁继位,是清朝皇帝嫡子继位里面惟一的一个,在位三十年, 享年六十九岁。
龙凤门,六柱三门四壁三楼顶形式。
三孔石拱桥、西朝房、东朝房、隆恩门
宝顶
石几筵祭台(石五供)。
昌西陵,埋葬着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
昌西陵建有中国古代陵寝中唯一的回音壁和回音石。
宝顶背后是回音壁,宝顶前有回音石
昌陵
是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皇帝)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合葬陵寝,也是清西陵建成的第二座帝陵,建于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
嘉庆皇帝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清乾隆六十一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日受禅即位,年号嘉庆。嘉庆帝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隆恩殿
隆恩殿屋脊上的神兽
陵寝门
明楼
从明楼的门洞看陵寝门和隆恩殿
泰陵
泰陵是雍正皇帝的陵墓,建于1730年至1736年,是清西陵中第一陵,内葬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
隆恩殿
皇帝和皇后的椅子,高低有差别,讲解表示因为地位不一样(是不是从人机工学说能更好展示优雅或仪态?)。
光绪皇帝的崇陵
建于1909年至1915年,埋葬着光绪皇帝和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
光绪皇帝,名载湉,在位34年(1875年-1908年)。在位期间,曾实行“戊戌变法”,仅103天即被慈禧太后废止,此后被软禁于瀛台。
1908年11月,38岁的光绪先于慈禧太后一天驾崩,由于二人生前矛盾激烈,使光绪死因变得扑朔迷离。2003年开始,相关专业机构对光绪的头发和衣物等进行检验研究,2008年公布光绪死因为砒霜中毒。
唯一开放的地宫,原因是被盗墓。
最近处的牌牌说的是盗墓用来探孔。
永福寺
永福寺始建于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春,完工于五十三年冬。
永福寺
整个寺庙分为东、中、西三路,中间一路建筑,覆黄色琉璃瓦,是用于供奉佛像的,东、西路建筑为灰布瓦顶,是僧房。
出白石山,导航雄安之眼
到雄安之眼楼前找停车场,兜了一圈,均不可入,只好进入悦容公园的停车场。
停车场有智慧栏杆、有值守、无收费。
于是,走一个小环线,先逛悦容公园。
这是雄安之眼的背面
容景阁
容景阁,高26米。
容景阁
公园一景
公园一景
双虹飞渡
雄安之眼
雄安城市计算中心,造型像一只眼睛。
雄安之眼
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总建筑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总共四层,地上地下各两层。
会展中心
园区
人民医院
容和塔
D4:白洋淀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5A级旅游景区。
游客中心。
景区有荷花大观园、欢乐岛、风情园、文化苑等景点,可购买联票或单买,然后乘游船进入。
游船码头
乘船游湖
官方的游船是“北京公交”的,船比较大。
白洋淀文化苑
文化苑是集生态文化、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景区,有西淀风荷、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水生植物园、东堤烟柳、康熙水围行宫、敕赐沛恩寺、祈福钱屏、嘎子村等景点。
赶上了实景演出:痛打包运船。
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
水上奇兵雁翎队
雁翎队是抗战时期活跃在白洋淀的一支水上游击队,新闻记者穆青创作出现代诗歌《雁翎队》。
嘎子村
小兵张嘎,抗日小英雄
故事发生在1945年,抗日战争最残酷的时期,冀中平原的白洋淀长期被日寇侵占。鬼不灵村的张嘎,是个机灵勇敢而又顽皮淘气的小男孩。他和奶奶救助了八路军侦察连钟连长。鬼子进村搜捕时,钟连长为保护群众,挺身而出被捕,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日本鬼子杀害。张嘎为了给奶奶报仇,参加了八路军。在部队领导的培养和教育下,张嘎进步很快。他与侦察员罗金保化装侦察,活捉了胖翻译;多次随队参加战斗,缴获敌人武器。他在养伤回队途中被捕,在据点里配合游击队拔掉敌人炮楼,救出了钟连长。经过多场战斗的磨练,张嘎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八路军小侦察员。
风情园
乘船游湖第二站
异国风情馆
可关注演出时间看节目
趁着侯船的时间,到园里美食街午餐,物价较平。
乘游船 外观 风情园
欢乐岛
路过
乘船路过嘎子村餐厅
荷花大观园
荷花大观园荟萃了世界名荷699种。
大观园规模挺大,有五区(迎宾区、服务区、餐饮区、采莲区、观景区)、四园(精品荷园、静心园、垂钓园、民俗园)、三港(泊船港、观鱼港、休闲港)、二滩(沙滩浴场、休闲滩)、一山(观景山),还有十里环园路、百顷荷花塘、千丈赏花桥、万米船航道。
看来地图,准备走一个小环线
满园荷花
游客稀少,又值午后,LZ在此休息了一会
休闲的好地方
大荷花
观荷亭
楼梯入口门关闭的
从白洋淀出来,来到保定城区,入住在大慈阁附近的酒店。
逛西大街
西大街
直隶第一楼
西大街
西大街
D5:保定市博物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淮军公所、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大慈阁
保定市博物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七一东路1032号。
博物馆与关汉卿大剧院在一起
戏剧季,关汉卿大剧院节目丰富
博物馆,坐落在东湖公园东侧
九点开馆,马上就到点了
博物馆设有8个展厅,包括基本陈列《保定故事》展厅3个、《保定记忆》非遗展厅1个、以及精品文物展厅1个。
精品文物展专题:铜镜
保定军校介绍
保定军校介绍
非遗作品
历史陈列馆在维修中,不开放。
保定曾有丰富的国宝级文物,早期的省博物馆驻地保定,兼管了保定市文物,后迁入省城将文物也都带入省博,现在省博的十大镇馆之宝中有六件就来自保定市。
出博物馆,来到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位于保定市莲池区东风东路585号,开办于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停办。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学制最正规、门类最齐全的军事学府,被称为“将军的摇篮”。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军校主要功能为训练初级军官,学习期为两年,设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5科。
军校目前闭馆,门上贴有告示,自2024年2月起处于维护维修中,预期2025年夏季重新开放。
透过门缝,用手机镜头张望了一下
校门外有军校的介绍。
这里培养出11000余名军事领导人才,仅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2000余人,被誉为“将军摇篮”。其中,蒋介石、张群、李济深、陈调元、叶挺、邓演达、赵博生、董振堂、蒋光鼎、陈铭框、刘文辉、唐生智、张治中、傅作义、顾祝同、黄琪翔、钱大钧、张克侠、何基沣、陶峙岳、陈诚、白崇禧等均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
军校纪念馆全图
旁边有条军校美食街
淮军公所,全称“淮军昭忠祠暨公所”,位于莲池区兴华路,建于清光绪十四年至光绪十七年(公元1888年),是李鸿章为纪念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阵亡的“将士”而建的昭忠祠。
淮军公所是一座清代徽式祠堂建筑和北方清式木结构为主体的古建筑群,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内设戏楼,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封闭式戏楼。
戏楼为二层楼结构,四周为二层庑廊,中间为空场,用罩棚封柱,形成一个封闭性的剧场。
戏楼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戏楼顶部采用西式木桁架结构,主梁长17.8米,重达5吨。戏楼内部精雕细刻,多为“砖、木、石”三雕及彩绘等。戏台顶部的“鸡笼顶”螺旋藻井直径约4.3米,高2.34米,上下共26层。其顶部正中雕二龙戏珠,井身由16组阳马螺旋垂下。
整个藻井用了3800个艺术木构件通过榫卯结构组合而成,造型精美,戏台上的声音通过藻井可回传到戏楼的各个角落。
淮军公所内景
淮军公所内景
淮军公所内景
淮军公所内景
西区文化专题陈列
淮军历史
淮军宫锁建筑艺术专题陈列
从淮军公所往直隶总督署方向百余米,路过保定水利博物馆(清河道署)。
清河道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兴华西路3号,是河北省保存较完整的一座清代道台衙署,始设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
清河道署共有六套院落,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河道署有大门、垂花仪门院、大堂院、二堂院、三堂院,及东路东跨院、西路西花厅院、西花厅后院等共18栋建筑。分东、中、西三路,组成了院落大小不等、房屋高低有致的3座四合院。
临街的一道门。
直隶总督署,位于莲池区裕华路301号,是保定市城市原点所在,占地30000平方米,始建于元代。
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有直隶总督共74人99任次, 包括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
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高的台阶上,大门上方正中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署”。
大门两侧的对联为:
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
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
仪门,面阔三开间,当心间设门扇,两侧以红色木栅栏分隔空间,因此仪门视线通透。在仪门两侧设小门各一座。仪门为硬山式门厅,进深5.6米,形制小于大门,且体量也较小。
大堂,为总督拜牌迎旨、举行贺典、处理重大政务之处。大堂五开间,长22米,进深10米,高9米,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堂前有抱厦三间,堂外有砖砌的13米见方的露台。以黑色油饰为基调的大堂布置的森严肃穆。
大堂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屏风上悬挂的“烙恭首牧”匾,为雍正皇帝的亲笔御书,是雍正帝御赐直隶总督唐执玉的。室内陈列的公案桌、浩封架、职衔牌、万民伞和车轿等物品,是总督的办公用品和出巡仪仗。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大堂明柱上悬挂着醒目的抱柱联,其中有直隶总督李鸿章70大寿时光绪皇帝及慈禧皇太后所赐的联匾。 直隶总督署大堂院落两侧各分布着9间科房,为直隶总督署的六部,东侧为吏、户、礼三部以及架阁库,西侧为兵、刑、工三部以及承发房。
大堂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屏风上悬挂的“烙恭首牧”匾,为雍正皇帝的亲笔御书,是雍正帝御赐直隶总督唐执玉的。室内陈列的公案桌、浩封架、职衔牌、万民伞和车轿等物品,是总督的办公用品和出巡仪仗。
大堂左侧:
有慈禧太后题写的楹联:栋梁华夏资良辅,带励河山锡大年
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地方。
堂内悬有“政肃风清”匾额,正中竖一木雕三扇座屏,中间雕有麒麟,象征一品武职大员。
四堂,是总督及其家眷生活起居之所,两侧立柱有曾国藩题写的楹联: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总督署内,有历史陈列
直隶总督署前的广场上,有保定市城市原点标志
古莲花池,就在总督署斜对面,过马路就到了。
古莲花池,位于莲池区裕华西路244号,始建于元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元帅创建,总面积为3.2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
古莲花池是连续八百载的古典园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莲花池是集园林、行宫、书院为一体, 兼有中国南北园林之美的古典园林。
古莲花池牌楼,坐南朝北,匾额是民国年间大总统徐胜昌题写的“古莲花池”。
含沧亭
直隶图书馆
水东楼,楼高2层,下层面阔5间,顶为平台,上建轩厅3间,单檐,歇山布瓦顶。
莲花池十二景之一。
莲花池
中间的亭子是“宛虹亭”,亭子左边是“宛虹桥”。
枚廊
莲池书院
又称“直隶书院”,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由时任直隶总督的李卫奉旨创办,随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高学府。
古琴艺术馆里陈列着200余件(册)藏品。
君子长生馆,原为课荣书舫,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
伟人曾两次视察古莲花池。
1952 年伟人视察古莲花池时说:“莲池有名,是因为有莲池书院,莲池书院当时在全国是很有名的。”
小蓬莱
小蓬莱在君子长生馆之北。匾额“小蓬莱”为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所书。
小蓬莱门旁有一副楹联:“石展地衣三药径,锦围天柱十花墙”,乃清代成亲王永瑆所题。
裕华西路bl
出古莲花池沿裕华西路往大慈阁方向,有钟楼。
钟楼,始建于宋,重建于明。
钟楼属大型木式建筑,坐北朝南,建于高台之上。
二层楼上悬挂有大钟,重约8吨,铸成于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大慈阁由元代蔡国公张柔所建。
单檐歇山顶的山门,门楣书“真觉禅寺”。
一组寺庙建筑群体,因其主体建筑称大慈阁而得名。
天王殿后东为钟楼,西为鼓楼。主体建筑大慈阁歇山布瓦顶,重檐三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慈阁坐北朝南,为保定上谷八景之一,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阁内有1尊观音菩萨像,妙相庄严,42条手臂分别执有净瓶、宝剑、禅杖、菱镜、拂法等法器。东西两侧的壁画为十八罗汉画像及经变故事。
一组寺庙建筑群体,天王殿后东为钟楼,西为鼓楼。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慈阁和关帝庙。
关帝庙
可从大慈阁(真觉禅寺)南门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