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冬12月:鲜衣怒马·千年璀璨·惊鸿一瞥/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

作者:醉情山水·痴迷人文 显示图片

太原,古称“晋阳”。遥望近1500年前的北齐,晋阳虽为“别都”,也是北府霸都,是当时的政治、军事中心,在三晋大地上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存和艺术瑰宝,北齐娄叡墓、徐显秀墓,北朝九原岗墓的发现,就是最好的证明。
今年万众期待已久的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已经正式开放,它是全国首座原址建设的北齐壁画博物馆,以北齐壁画展示为核心,解读北朝时期晋阳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的重要地位。



该馆中展示的壁画文物可谓件件精品:有1979年发现的太原北齐娄叡墓、2008年发现的朔州水泉梁墓以及2012年发现的忻州九原岗墓,这些昔日里早已名声大噪的墓葬壁画都集中在此处展示,更便于公众徜徉其中感受感悟山西这座文物富矿所蕴藏的丰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的建筑外墙呈土黄色,古朴之余透着一点巧思,那就是以此来仿制成墓葬“封土”的样子,与徐显秀墓的原貌相辉映。


博物馆有三个展厅。


第一展厅以出土的北齐墓葬壁画为展示对象,突出了晋阳在北朝时期的重要地位,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古人的精神风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这里,一定要睁大眼睛,因为你将看到的都是一幅幅真实且珍贵的壁画艺术瑰宝,它呈现的不仅仅是北齐时期高超的绘画技法和世俗化的生活场景,更代表了中国美术壁画历史中的最高水平。




北齐是一个尚武且短命的王朝,前承东魏,后归北周。在短短的二十八年里,胡风与汉俗杂糅共生;强悍与奢华相辅相成。这个时代宛如暴雨天的深海,其中诞生的若非凶猛的海怪,就是落泪成珠的鲛人。



北齐壁画以“简易标美”著称,风格不繁复而重点突出,线条简洁而形体周圆,具有立体感和现代速写风格。


北齐壁画的色彩以赭石和红色为主,色调热烈。画面的色彩浓淡、位置和线条配合得宜,虽然有些地方用重彩点染,但大片色彩仍采用淡色,避免线条负荷过重,保持画面明快和谐的气氛。


齐壁画的技法独特,运用线条的粗细变化来表现所绘对象的轻重、刚柔与动静差别。人物衣服的下垂部分往往用粗线,显得稳重,而房屋坞壁则用简练的轮廓线表示其庄严与完整。




壁画就是“九原岗门楼图”,上面绘制有三开间庑殿顶楼宇建筑,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北朝建筑图像。由于北朝木构建筑没有完整保存下来的实例,该门楼图意义重大。


壁画内容从下到上可归纳为:门廊铺地、栏杆、连廊、侧门、中门、 斗拱、垂脊、脊头瓦、正脊、鸱尾、“黑色桃形物”“瑞树”“神鸟”和“火盆”。
位于正脊、垂脊以及六道朱栏顶端可见一黑色桃形状物,看起来就像扑克牌里的黑桃。学界一般将其解释为“宝珠头瓦钉”,但其实瓦钉的左右不仅仅是观赏,更多的是固定瓦片不易坠落,但这里的瓦钉显然起不到固定瓦片的作用,甚至朱栏柱头上也有它,跟瓦片更是搭不上什么边。



门环栩栩如生。


当你正在为门楼图中的写实场景惊叹时,殊不知娄叡墓中的“鞍马出行图”却能在不动声色中将你带入到北齐时期声势浩荡的游骑队伍中。



第一幅画面中的两位骑士,前一人扬鞭疾驰,注目前方,后面奔腾的枣红马仿佛受到了什么惊动,挺胸欲立,臀部顺势下蹲,骑马人则躬身向前俯,以保持平衡,画师几笔之间就把人与马的瞬间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组画面的第二幅正中,五骑并行,为首的从骑缓步欲停,回头探视着,也许是有什么问题需要向身后长者请示。


这组画面的第三幅正中,有位骑赭红色骏马的长者,他脸面修长,浓眉俊眼,高鼻梁,留着连鬓络腮胡,神态从容,正在悠然前行。前面的从骑缓步欲停,回头探视着,也许是有什么问题需要请示。



这组画面的第四幅正中,长者身旁的四个人则全神贯注于他的举止,唯恐有什么不周。
第五幅画面中的最后面的两个人回头张望,眼神中流露出高度警觉的神情。


这五幅壁画既可以单独成立,自成一体,又可以互相组合呼应,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绘画思想,把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物拿捏得当,塑造得惟妙惟肖,富有个性。


这是从三座墓里归集起来的北齐“众生相”,反映北齐时期芸芸众生的精神风貌。


九原岗北朝墓的西壁第二层的狩猎图壁画。以后几组壁画九原岗墓的,内容都是连续的,或许因为墓道太长,或许是便于保护,在布展时按内容进行了有效分割陈列。







九原岗壁画墓中狩猎图采用此起彼伏的山林作为图像之间的隔断,狩猎的过程十分写实,有骑马狩猎,也有结伴围猎,给人紧张、激烈的感觉,通过狩猎图像展现了游牧民族日常生产、生活的景象。这组壁画与上一组壁画是连续的。







可以看到山林间有两人正在猎虎,左边这个人左手拉满大弓,回身射向扑向猛虎。右边这个人双手紧握一柄带矛头的黄色长条旗帜,直刺虎背。两马间的斑斓猛虎呈站立状,虎尾倒卷。



九原岗北朝墓东壁第二层壁画。这与上两组壁画在墓道中是对应的。



还有几人拉弓射箭准备狩猎,不仅是虎,狩猎的动物还有鹿、羊以及熊。这些骑士个个威猛,百步穿杨,颇显气概。



这是九原岗墓东壁壁画的全展示,很长,拍照也分了四幅照片。





期间还介绍北齐生活史。









北齐娄叡墓的鞍马游骑图,与前面的游骑图也是墓道两侧的对应关系。






北齐壁画中还对古时神仙体现都有描述。


仙人引导。



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灵兽。


风雨雷电四神仙。



九原岗壁画的“升天图”作品,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为完备和最具有完整性的北朝升天图像,图像中包含了50多个神怪图像,与《山海经》中描述的图形关系最为密切。在第一展厅内,你也可以目睹到它的全貌,这是升天图东壁壁画,西壁壁画在第三展室。



九原岗北朝墓内两壁相对应的各层壁画尺寸基本相同,题材和布局也相近,但画面的具体内容有所差别。第一层的画面内容主要表现分布于流云中的各种奇禽神兽、龙鹤仙人、雷公风伯等;第二层壁画主要有“马匹贸易图”、“围猎图”等;第三和第四层壁画主要为“出行图”和“回归图”。


九原岗墓道东西壁的第一层是升仙图,在壁画墓里绘制神仙世界图像由来已久,这种图像体现着古人的想象力,也反映了古人的生死观。壁画描绘了祥云缭绕的仙境,仙人异兽活跃其中,它们大多侧身面对观众,神情不一,向墓道口方向行进,好像要去什么地方。


墓道东壁最开始映入眼帘的是一只朱雀,朱雀前上方有白鸟。


白鸟下方是畏兽,上面绘有一蛇,蛇下方绘制有龙,龙前方还有一个口中衔蛇的大鸟。


向前可见一回首张望嘴巴大张的畏兽。



再前有一飞奔仙人,仙人前方刻画一条龙,有男子骑于龙背,报告称其为“御龙飞行图”。


再向前可见一回首张望嘴巴大张的畏兽。


畏兽前方是一仅着红色短裤的神人,学界认为该人为中国传统神仙风伯。



九原岗壁画的“升天图”,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些画面竟然被做成了动画片。展厅上方,以墓室的穹隆顶为创作元素,打造了一块硕大的360度环球式环屏,声光电一体。名叫“挟石”的怪兽在头顶上扛着小山向前奔去;环眼獠牙的雷公正在不断击鼓,发出震耳欲聋的雷声;左手持麈尾、右手持瑞草的仙人,在御风飞行,他的身后,还有一位同样坐在神鸟之上的装束雅致的贵妇,二人遥遥相对,似乎就是墓主夫妇的化身……原本镌刻在壁画上的画面就这样生动起来,让观者啧啧称奇。


第二展厅为原址展示厅,分别从考古发现、原址展示、科学保护三个角度进行展示,使观众对北齐徐显秀壁画墓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总体认识。




徐显秀墓址原状。


隔着玻璃门,能看到一条长达20多米的墓道,墓道两侧有着略微浅显的绘画印记,再往深处看,正中央就是墓门,仅仅这一门之隔,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北齐时代壁画就在其中。在这组壁画中,共有各类人物近200个,包含夫妇宴飨行乐、车马仪仗和牛车出行等宏大场面,艳丽壮观,极为精彩。壁画布局和谐,将内容纷繁、人物关系复杂的画面整合得浑然一体,堪称北朝墓葬壁画艺术的鸿篇巨制。
墓室上面有一个硕大的土堆立在中央,这就是徐显秀墓的封土堆,也是原址保护中的地上部分。


徐显秀墓由墓室、甬道、天井、过洞和墓道构成,是高级别的北齐壁画墓。墓室为单墓室结构,平面如“甲”字形,长斜坡式的墓道直通甬道口。整座墓葬出土的彩绘壁画和随葬器物反映了晋阳地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多元化特征,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最能体现北齐丧葬观念和艺术风格的单室砖构壁画墓。


徐显秀墓室壁画全貌,壁画将近330平米,从里到外按照题材分别是宴乐图、门吏图、牛车鞍马图和出行队列图。


墓室。


徐显秀,名颖,字显秀,蔚州(今河北张北至赤城一带)忠义郡人,籍贯在河北北部。东魏时期任账内正都督,北齐后被封为骠骑大将军、金门郡开国公。齐武成帝高湛时期,又被封为武安王,后主高纬河清三年(公元564年)先后被封为徐州刺史、大行台尚书、拜为司空公、太尉。武平二年(公元571年)死于晋阳家中,葬于晋阳城东北墓地,享年七十岁。


徐显秀墓志铭。




徐显秀生平。


镇墓武士俑。







最著名的徐显秀壁画壁画,这是右边一半。


这是左面一半。


壁画中,接近真人比例的徐显秀和夫人服饰华美,夫人身上穿着漂亮的朱红色宽袍大袖衫,徐显秀本人则穿着一件白底黑色斑点的貂裘大衣。端坐在帷帐内手捧酒杯,左右各有一名侍女站立侍奉。



帷帐之外,奉茶侍女身后,分别是四人一组共八人的乐队,分站于帷帐的两侧。徐夫人那边站的是女乐者,徐显秀那边站的是男乐者。画中出现的乐器有很多,有曲项琵琶、五弦琵琶、凤首箜篌、笙、笛、铜钹、木制打击乐器。
帷帐徐显秀右侧身穿青色长袍的乐者手里也是曲项琵琶,脸部丰满白皙,下颌有胡须。一旁还有吹笛手相和,不过仔细看图,会发现吹笛者手中并没有笛子,这是为什么呢?据说“无笛”就是“无敌”,为显示徐显秀的丰功伟绩。


演奏四弦曲项琵琶的女乐者身着红色绣花长袍,立于帷帐徐显秀夫人最左侧。她将琴首朝向左下方横抱怀中,左手握琴,右臂夹着琴身,右手用长条状拨子演奏。这可跟现在认知的琵琶弹奏方式不一样了,这更像是吉他了。
演奏竖箜篌的女乐者,身着白色窄袖长袍,将一支白色小箜篌竖抱在怀中,右手抚动琴弦,左手持琴的部分被奉茶侍女遮挡。


看到这里,不难发现这支乐队是由汉族乐器与西域乐器混合组成的,其中共有三件琵琶,形制竟然各不相同。在这支以西域乐器为主的中西混合乐队中,所使用的西域乐器,其图像的形制和演奏方式还未有过多汉化改良的痕迹,可见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在北齐仍处于初级阶段。


牛车鞍马图位于墓室东西两壁,图像内容向南延伸至墓室南壁。所绘内容是侍者为墓主人出行备车、备马的场景,牛车和鞍马均为两壁的画面视觉中心,其余人物于四周均衡分布,其中有三旈旗手、驭牛车者、羽葆执事等。牛车、鞍马后方均有侍者伴随。


其实按道理来说,那些高门贵族都应该坐马车,而不是牛车。但实际上牛车的流行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牛车很宽敞,晃晃悠悠的感觉非常符合世家大族所期望的“高门显贵”的范儿,隐私性还好,所以牛车就在世家大族里流行起来了。
这头牛画的挺别好,仔细看,会发现牛前蹄预扬,好像要抬步就走,后面御者紧拉缰绳,眼睛时刻紧盯牛的动态,画“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很有情趣。
出行队列图两头为旗手、武士及鼓吹为中心的仪仗队列,天井和过洞两壁则是鞍马为中心的仪仗队列,整个队伍均朝南部行进。


值得注意的是,在墓室东壁出行图中,立于牛车后的侍女,身着的长裙上印有白底红色的联珠纹,圈中装饰图案为戴着莲花宝冠飘带的菩萨头像。在墓室西壁备马图中,还可以看到马背上马鞍的边缘均匀装饰着圈形菩萨联珠纹,在这联珠纹上下还饰有两条简单的白色带状联珠纹。



鸡首壶。


来自中亚乃至地中海地区的镶嵌宝石金戒指,深刻地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第三展厅,就像是北齐壁画的百科全书,集中展示了娄叡墓壁画、九原岗壁画、水泉梁壁画为代表的墓葬壁画,当你走近它并“翻阅”它,会带给你阵阵惊喜。
简易标美是一种高级的审美,简约而不简单。几根线条,就能勾勒的惟妙惟肖。尤其展厅中一幅2米多高的人物画像,线条从上到下一气呵成,并无半点断笔。神乎其神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据推测,画师作画之时,已经使用了具有储墨功能的毛笔,类似于今天的钢笔。北齐绘画简易标美,与隋唐时期雍容繁复的艺术风格,一眼就可以看出差异来。至于简易标美,还是雍容繁复之美,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娄叡墓壁画的绘画水平,可谓中古巅峰,目前学术界认为是北齐宫廷大画师杨子华所绘。杨子华在北齐当官,在宫廷相当受重视,重视到皇帝居然允许他住在皇宫里,被称为“画圣”。据记载,在没得到皇帝允许的情况下,他是不能为任何人画画的,但娄叡作为娄皇后的亲侄子,能获此待遇想必也不是难事。在展厅内,就精心挑选了颇具代表性的壁画作品,让公众领略到一代皇家画师鬼斧神工的绘画技艺。



在这幅娄叡墓西侧墓壁的鞍马游骑图里,二位男骑在六名从者和一匹马的护卫中前进。为首的男骑勒马侧向主骑,似正在交谈。第二位骑者应该是主骑,戴了个黑色长裙帽,外面穿着赭色窄袖左衽长袍,腰束蹀躞带,背着弓和弓囊。



七人礼宾图。




鞍马游骑图。




这是一幅军乐仪卫图,魏晋南北朝时期,崇尚仪卫,州镇以上皆有赏赐。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使用的仪卫,必用鼓吹和羽葆,也经常以此恩赐部下。娄叡墓的赤色鼓吹,与其东安郡王礼制完全相合。


画里的人铆足了劲,四个人对吹着长号角,抬着头,鼓着腮帮子,脸憋得通红,脚尖点地,可见曲子应该是比较激昂的。


马头细节。



墓葬壁画狩猎图显示,墓主人应该是一位部落酋长出身的达官显贵,可能性最高的当属厍狄干。首先,清代方志有记载过厍狄干墓就忻州城西门外,史料大致可信,而忻州九原岗壁画墓与厍狄干墓在方位上高度吻合。


九原岗壁画墓中的狩猎图是目前发掘出的墓葬壁画中面积最大的狩猎图。
九原岗壁画墓中狩猎图采用此起彼伏的山林作为之间的隔断,狩猎的过程十分写实,有骑马狩猎,也有结伴围猎,给人紧张、激烈的感觉,通过狩猎图像展现了游牧民族日常生产、生活的景象。
可以看到山林间有两人正在猎虎,左边这个人左手拉满大弓,回身射向扑向猛虎。右边这个人双手紧握一柄带矛头的黄色长条旗帜,直刺虎背。两马间的斑斓猛虎呈站立状,虎尾倒卷。
还有几人拉弓射箭准备狩猎,不仅是虎,狩猎的动物还有鹿、羊以及熊。这些骑士个个威猛,百步穿杨,颇显气概。





这后面是骑士们正在捕猎野羊、鹿和野猪,其中一头鹿还中箭了。


九原岗壁画的“升天图”作品,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为完备和最具有完整性的北朝升天图像,图像中包含了50多个神怪图像,与《山海经》中描述的图形关系最为密切。在该展厅内,你也可以目睹到它的全貌,这是升天图西壁壁画,东壁在第一展室已经介绍了。


在壁画墓里绘制神仙世界图像由来已久,这种图像体现着古人的想象力,也反映了古人的生死观。


双手托举山石的青面畏兽。


駮前上方有周身围绕连鼓的雷公。


朱雀。


奔走仙人。


嘴中有老虎的駮。




回首张望的独臂畏兽。


畏兽前方有骑乘白色仙鹤的女子。






水泉梁墓的壁画保存较为完整,展厅内打造了一座墓葬的形制,北壁是墓主人“夫妇宴饮图”,左右为伎乐、侍从;东西壁分别绘以鞍马和牛车为中心的“出行仪仗图”,主图之外还以中远景的方式画出骑马仪仗队伍;南壁门洞两侧绘鼓吹图,生动再现了北齐社会历史风貌。








北齐壁画,怒马鲜衣、千年璀璨、一瞥惊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