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行(二)—— 汕尾

作者:lxd5164 显示图片

11月20日周三,离开揭阳普宁前往汕尾。从普宁到汕尾正好可以路过海丰,就先到海丰去看看中国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诞生的地方—— 红宫红场。
红宫红场旧址位于海丰县人民南路中段,人民医院旁边,老城区路窄人多,停车不方便,附近的街道都是红色的,特别有气势,景区免费,只需登记身份信息和电话。
红宫原为明代学宫和社仓,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29年)海丰知县郑源所建。1927年10月,海陆丰人民在中共东江特委和彭湃领导及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配合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建立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学宫成为革命活动场所 。


大门门额上浮塑“红场”二字,为彭湃手书 。












离开海丰,驱车前往汕尾市区。
时隔一年再次入住“显达酒店”,位于市中心地带,去哪儿都不远,距离海边也很近,最重要的是,酒店对面就是心心念了一年的“海珍酒楼”,终于可以吃到美味的早茶了。酒店的设施也很好,热水充足、床品舒适,还可以看到海景,服务也很好,热情礼貌,尤其是门口负责安保停车的师傅特别赞,每次开车回来都帮忙指挥停车。






酒店外的景色,对面就是有汕尾“鼓浪屿”之称的——“小岛渔村”。



晚餐,就在酒店对面的当地老字号“海珍-迎囍酒楼”。





11月21日周四,天气有些阴凉。早晨睡到自然醒,先到海边看看,距离酒店只隔一条马路,空气清新,对面就是“小岛”,景色也很好。



连续三天的早餐,都在酒店对面的老字号“海珍-迎囍酒楼”。味道好,种类多,价格也适中,好多小点都是现做的,这里“香芋角”和“反沙”最好吃,而且别的地方没有,去年在南澳吃过一次反沙,比这里差远了。这次来汕尾感觉餐饮业特别卷,好多大酒楼都打折。





吃完早餐已经将近中午了,回酒店歇会儿,然后开车前往风车岛和海上古堡。今天只去这两个地方,还是尽量慢下来。
风车岛距离市中心大约30公里左右,适合自驾或者包车。风车岛与陆地之间有一段跨海公路,景色还可以,也是一条网红公路,就是海水有点脏。由于天气有些阴凉,还有阵雨,来岛上玩的人不多,主要是在风车岛的浅水湾,有海滩、凉亭、大风车,夏天时还有烧烤等游玩娱乐项目。可能是淡季,疏于管理海滩上垃圾挺多,环境较差。停车费20元一次不限时。














从风车岛出来,大约十公里左右就到达“海上古堡”。导航直接到“红海湾遮浪景区”的停车场,停车10元一次不限时,景区免费。“海上古堡”是其中的一个景点,据说是上个世纪70年代建设潮汐发电站实验塔,现在已经废弃,近几年成了网红打卡点。当天风不是很大,仍然波涛汹涌,场面震撼。








晚餐还是在“海珍”,鼎锅杂鱼味道不错鲜美,炒海螺片一般。




11月22日周五,在“海珍”吃过上午茶后,去看有着1300多年历史、汕尾唯一的国家级古村落——石寨村。
石寨村距离汕尾市区50多公里,属于汕尾市陆丰市大安镇,是广东省首批古村落、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古村落、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  。
石寨村始建于公元622年,唐武德五年,是一个保存完好的上千年古村落,它的建筑形式兼具潮汕民居和客家围屋的特点。最早居住在这里的人姓石,因此叫石寨村。
高德导航直接到古村的广场,免费停车,免费参观。






明朝末年,黃氏一族從福建漳州府漳浦縣遷到石寨村。清代初年,石寨黄氏三世祖黄易高中顺治十五年,己亥科进士,之后黄氏一族出了三进士、七举人,成为当地望族,其他姓氏家族逐渐迁出石寨,最终由黄氏一族独居,讲的是闽南话。





村子里各家門上都是手書的春聯,絕對是有文化傳承的村落















曾经的辉煌如今已不复存在,石寨里居住的人很少,基本都在村子外围新建了住宅,村里还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寨里只有极少的居民和各家各户的小祠堂,有的除了供奉的牌位,墙上还挂着祖上的照片,由于很多地方没人居住,疏于维护,有的地方己经破败不堪,但从上方俯瞰石城,大的布局还是很完好的,像个大脚,坚实地踩在大地上。
在石寨村玩了将近2个小时,然后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也是来汕尾一定要去的地方,号称“中国蚝乡”——晨洲村。






晨洲村位于汕尾市城区红草镇,距离市中心20公里,适合自驾,直接导航晨洲村“小岛蚝情”。时隔一年后,再次来到蚝乡。去年来晨洲村,是从顺德到汕尾中途路过,这次是专程探访,因为美味的生蚝和漂亮的村庄。如果说这一路看到了很多古村落,那么晨洲村应该算是有历史的现代农村的代表了。





村里还有村史礼堂供游人参观,里面详细介绍了祖先早在康熙年间,从福建莆田举家29人迁居于此,开始劳作生活,以及这个既有历史又很现代的村庄发展历程。在这里参观时还遇上当地的村领导,向我们介绍,近几年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发展,村里的党员干部以党建为引领,带领勤劳的村民们,通过养蚝和生态产业,2023年实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万元。





村里的领导还为我们介绍,这里的蚝口感鲜美,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晨洲村上游有三条江水汇集在这里入海,再加上海水的潮汐作用,为蚝带来了丰富的浮游生物,而且淡水和海水融合后,使这片水域的盐分始终保持在12%左右,所以这里养出的生蚝——酥甜无粕,肥嫩多汁熟而不缩。这里的蚝主要销往港澳、广州、深圳等地,内地人很难吃到,而且一到周末节假日,许多广州、深圳的客人专程开车到这边吃蚝。








离开晨洲村回到市区天已经黑了。又到“海珍-迎囍皇宫”买点夜宵吃,还碰到一对新人举办婚礼,幸福满满。





完美的一天。

11月23日周六,天气不错。上午到有汕尾“鼓浪屿”之称的小岛渔村,导航小岛村渡口,马路两侧有收费停车位,自驾很方便。早晨7点到晚上10点有渡船,只需3、5分钟就可以登岛,而且不收费,渡船也是没有固定时间,不用凑人数,来回都是有人上就开船。






上岛后左侧是一家网红咖啡店,往右走就是小漁村,村里的房子都刷成了蓝白相间的颜色,一些房子的墙上还有彩绘,应该是精心设计过的,漂亮。






周末岛上的村民依然忙碌着,主要是以传统浅海捕捞作业为主。在这里品尝了刚刚捕捞上的螃蟹,还有简易版的“擂茶”。





穿过小村有一条栈道(目前不能环岛),还有一片沙滩。我们沿着栈道走了一圈,只要不低头向下看(地上好多垃圾),景色还是挺美的。








在小岛上玩到中午,回酒店退房。在“海珍”吃了上午茶,周末客人特多,需要排队了。
离开汕尾前往潮洲,途中还要去一个特别的村子 —— 博社村,就是“破冰行动”里的“塔寨”。博社村位于汕尾市陆丰市甲西镇,距离汕尾市中心大约100公里左右,处于汕尾和汕头之间。






虽然曾经因为“冰”出名,但其实这里也是有很多古迹值得拜访,颇为壮观的五马拖车等古建筑群依旧保存完好,还有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私塾墨稼山房。






村子很大,整个村只有“蔡”一个姓氏,跟村里人打听“墨稼山房”,好像没有人知道,告诉我们可以去看看蔡氏祠堂,祠堂并不都在一起,看到一处比较古旧很干净完好的祠堂,应该就是五马拖车的结构了,有老人在门口下棋,祠堂内物品摆放规整,墙上有堂记和禁约,屋顶的人物塑像大都是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将。











村子里的市场,非常热闹,水果捞特别好吃。








还结识了两个小朋友,特别友善热心,向我们介绍,尽管都是“蔡”姓,但各支有各支家祠,在这个古旧祠堂群后面,还有一片更大的祠堂群,上个月蔡氏祖祠就刚刚完成百年祭祖仪式,还邀请很多邻村的人一起参加,如果早来一个月,就能看到各种祭祀活动,还有打英歌,还特别自豪地说他已经入选了英歌队呢。
告别博社村,告别汕尾,下一站——潮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