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紫陵镇境内,面积约96平方千米。因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天而得名。 神农山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被称作“天然氧吧”。这里有植物1912种,名贵中药材300余种,当地流传着“神农谷里走一遭,有病不治自己消”的俗语。神农山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国家二类珍稀野生保护动物太行猕猴有3000余只,分属9个猕猴群。
神农山风景名胜区先后被评为世界自然基金组织A级优先保护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 2007年,焦作市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神农山风景区代表景点有龙脊长城、紫金顶、二仙庙、静应湖等。
D1坐火车到焦作,焦作坐大巴去沁阳汽车站。游沁阳博物馆
D2早7点坐班车去神农山,游神农山,坐15点班车返回沁阳
D3早7点坐班车去神农山,游二仙庙景区,坐10:30班车返回沁阳 ,下午坐班车从沁阳-洛阳
我们是火车坐到焦作站,在站前广场西侧吃早餐,这里有一家蒋氏豆沫居,号称是焦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走几百米去焦作旅游汽车站,坐班车大巴去沁阳,车费9元。从焦作和沁阳都有班车直发神农山景区,我们选择从沁阳坐班车过去。从沁阳汽车站发神农山的班车一天四班,7:00,9:30,14:00,16:30。从神农山返回沁阳汽车站的班车也是四班,8:00,10:30,15:00,17:30。实际上就是同一个司机同一辆车在这条线路上一天跑四趟往返。游客一般选择7:00和9:30的班车前往神农山,然后从神农山坐15:00、17:30的班车返回沁阳汽车站。
沁阳汽车站发往神农山的直达班车票价10元,上车买票,包往返,还包景区门票,如果你到到景区单买门票就是65元。这是2024年才开通的新线路,优惠力度很大。我们上这趟班车后是一个美女司机热情接待,服务态度非常好,很耐心的指点我们在一个小程序上买门票,然后保存好二维码,这个二维码不仅代表买了往返车票,还包含了门票,在景区要出示给验票人员查看。在美女司机的指点下买好票,然后她会拉你进入一个游客微信群,在群里她会提前发出通知,告知游客下午返程时的乘车时间和地点,有乘车问题可以及时与她联系。美女司机这服务可以打满分。看以前蜂友的游记攻略,需要先坐车到赵寨,然后再转私车拉到游客中心,现在有班车直达还打包送门票,简直太方便了。
住宿,当然是选择住在沁阳汽车站周边比较方便,沁阳汽车站周边宾馆酒店挺多,可以从携程、美团预订。我们住在豪杰宾馆,紧邻法院,安全感满满的。这附近有一家30年历史的早餐店非常不错,品种多味道好,开在西小区里,名字就叫西小区早餐店。我们赶早上7点的班车,6:30来这里吃早餐很方便,强烈推荐。
早上7:00在沁阳汽车站坐上神农山班车,一路兜兜转转,接上在神农山上班的工作人员。8:00工作人员到岗上班,我们则到达游客中心。去窗口买票,由于班车票已经包含门票,经卖票工作人员查验,我们只需再买往返景交车25元和索道往返票70元,合计95元。
8:30下了景交车,来到神农广场。据传,炎帝神农在这里辩五谷、尝百草,开创农耕文明,故而得名神农山。
今天周一游客较少,大索道停运检修,仅有一线天索道开放。景交车一路送到一线天索道下站。这个一线天索道上行的高度略低于大索道,但两者票价相同。
在索道站等了很久等待索道启运。因为工作人员也是早8点刚刚到岗上班,索道每天早晨开始运营要先载着检修师傅运转一圈儿,检测没有问题才开始运送游客。所以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开始运送游客上山。我们排在一个大旅游团队的后面。
直到9:30才从一线天索道上站出来。向左拐,走神农故道
上山途中有一些食品小吃摊位,价格都是明码公示的
经神农故道来到一天门。一天门是登临紫金顶的咽喉要道,始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开始爬山,一路是平整的台阶
远远望见三清阁
10:30 来到中天门
这是今天停运检修的大索道
中天门到了
中天门 位于一 天门 之上,它全部采用石材建造,共有250级石阶,势如通天云梯,在此仰望,可以将 紫金 顶雄姿尽览无余。
过了中天门,我们左拐去了三清阁
三清阁侧面有一处观景平台,这里可以很好的远观龙脊长城。有几个游客在这里兴奋的拍照留念,背包敞开口放在地上,里面的食物吸引来一只大猴子,只见那猴子伸手敏捷的跳到背包前迅速捞走了一包花花绿绿的零食,把拍照的游客惊得大叫,猴子却若无其事的跳到旁边树上撕开包装开始享用美食。游客看着猴子只能无可奈何的苦笑,感叹着说幸好抢走的只是零食,不是手机之类的重要物品。
这个观景台的角度刚好从侧面能完整的观看龙脊长城的全貌。峭壁高耸,龙脊长城若隐若现
从三清阁侧面有一条小路可以直上紫金顶
紫金顶上一群猴子正在等待游客投喂美食
11:10 到达神农极顶
海拔1028米的神农极顶就是紫金顶。紫金 顶俗称“北顶”,是神农山的主峰,海拔1028米,傲立群山之巅,巍峨挺拔,直插云霄,号称“中天玉柱”。 紫金 顶部为1000平方米的平台,四周为悬崖峭壁,悬崖上生长着古老的白松,实为登峰造极之所在。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筑炉炼丹。峰顶常年紫气环绕,金光流溢,与南顶武当并誉海内外。 紫金 顶上还有一个长、宽、深约1米的石坑,相传是伏羲氏卧听风声、悟画八卦之处,名叫“八卦坑”。
对面是玉皇殿
太极宝殿
绕到南天门这边来看一下
南 天门 位于 紫金 顶的最南端。站在这里,极目远眺,会感受到山之雄伟。前方是俗称“牛角川”的沁 黄河 冲积平原, 太行山 到此戛然而止,母亲河 黄河 依稀可见,它形成了大山、大河、大平原的壮丽景观。山前的怀川大地用它甘甜的乳汁,孕育出了韩愈、李商隐、朱载育等历史文化名人,背后是连绵起伏、逶迤不绝的八百里巍巍太行。清代诗人张用达曾用“置身云路觉天低”来形容南 天门 的雄伟壮观。
一株风姿绰约的白皮松。
白皮松树干远看呈全白色,近看斑斑驳驳,犹如白鹤羽毛,虽然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树根全部扎在石头缝里,活像白鹤的利爪,把石头抓得紧紧的。当地人都叫它白鹤松。
这是紫金顶上著名的长寿龙鳞松,树龄已经有3800年
古称“白鹤松”,学名“白皮松”。龙鳞松生长于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绝壁,是 亚洲 唯一的三针松,因树干布满不规则的淡褐灰色或灰白色鳞状块斑,酷似龙鳞,故名。神农山的龙脊长城是全国数量最多、最集中的野生龙鳞 松原 生地,在神农山景区分布有16000余株形态各异的龙鳞松,宛如大山里的精灵,在悬崖绝壁上展现着万种风情,树龄上千年的有500余棵。
11:20 到达神农坛
神农祭天坛下方是练何将军墓
紫金顶是神农山的主峰,海拔1028米,号称“中天玉柱”。紫金顶方向北偏西,南起南天门,北到龙首台,长200余米,中部最窄处仅8米许,北中部最宽28米多,海拔1025—1028米,无论俯瞰或侧看,都形似如意,被誉为“如意1028”。
来到紫金顶,自然是要多待一会儿,此时近12点,我们找了一个角落的座椅,掏出面包等食物补充能量。吃了一半,一只健硕的大猴子从远处直奔我们而来。猴子虽然没有直接上来抢夺,但那么大个猴子它就坐在你面前一米的地方直愣愣的看着你,你作何感受?赶紧把手里的食物丢给它,它毫不客气的捡起来三口并两口的就吃进肚子啦
然后熟练的撕开包装袋,把里面的食物残渣也一扫而光,一点没浪费。我们摊开双手,告知已经没有好吃的啦,猴子也好像听懂了似的,随即转身而去寻找下一个目标。
紫金顶的游览完成,我们转向龙脊长城方向
神农山主峰 紫金 顶北面,有一道蜿蜒11.5公里长的山岭,因岭上遍布国家珍稀树种白皮松,因此被称为白松岭
首先看到的是非常醒目的龙首台,是龙脊长城的起点
龙首台是一座笔直独立的山峰,因酷似龙首而得名。龙首台原为道教的斋坛,称“玄坛”、“天坛”,俗名“舍身台”。
在它北面蜿蜒盘旋的这道山岭就是龙脊长城,龙首台仅有5平米,三面皆为万丈悬崖,仅一条石造小径将其与 紫金 顶连通。相传伏羲曾在此沐八方来风之气,演八卦变幻之形。
游人置身台上,山风吹来,即感巨石晃动,摇摇欲坠。龙首台三面皆为悬崖,台下是几十丈的深渊,令人心悸腿软。登龙首台,需要有足够的胆量和勇气。
龙脊长城,俗称“白松岭”,是夹持于两条峡谷之间的龙脊状山岭,全长11.5公里,如同一座“天然长城”横亘山巅,故名。上古时期神农氏率领先民设坛祭天,对龙脊岭顶礼膜拜,后来华夏族以龙作为部落的图腾,所以中华龙的图腾、龙的崇拜由神农山开始。
龙脊两侧或远或近密布生长着白皮松
龙脊长城从 紫金 顶北望,一道峻拔山岭象一条巨龙蜿蜒起伏,跌宕不驯,奔向 太行山 的层峦群峰之中,其石灰岩构成的山体又像人工堆砌的长城一样,被地质专家形象地称为“龙脊长城”。龙脊长城最高海拔1020米,整体长约11.5公里,现已开发游览线路2.5公里。
龙脊长城有五奇:一是岭奇、二是松奇、三是石奇、四是路奇、五是景奇。顺岭而行,两边是刀劈斧削的悬崖绝壁和深不可测的幽谷险壑,一步一景,一松一景,一石一景,乃神农山风光绝佳之处。如果说攀 紫金 顶是登高观景,那么游龙脊长城才是历险揽胜,才能真正体会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受。
这棵白皮松从龙脊上横生出去,枝干粗壮有力,树龄估计至少也上千年了。据说白皮松的树皮越白,则树龄越大。
上面这棵白皮松挂牌标注有1600年树龄了,但它的树皮并不白,反而有点偏绿色。
龙子门这里道路封闭,不允许下行
这棵极为粗壮的白皮松,名为帝王松,石刻字体有点模糊不清,写着树龄已达3900年。这应该是神农山上最为古老的一棵白皮松了,比紫金顶的那棵3800年长寿松还要大100岁。
这棵高龄的白皮松实在太震撼了,我们在此逗留好一会儿,对它稀罕的不行
据说千年的古树能成精,神农山上的千年古树可不少,他们在这里也是要修炼的吧
龙脊两侧的白皮松比比皆是,希望他们能在这里长长久久的一直活下去
一路台阶下山,13:50来到下山索道
坐上下行索道至下面山谷,山脚的红叶漫山遍野
再次来到神农广场这里是14:10
上午在这里集结成群的游客现在早已散去,我们从云阳寨出来时空空荡荡
与班车司机越好,15:00在停车场入口这里等车返回沁阳汽车站
等车时间再补拍两张山景。一条大路直通神农山,不过在这位置是看不到紫金顶的。
16:15回到沁阳汽车站,我们跟着高德地图导航来到这家虎林驴肉馆吃晚餐。点了两碗烩面和两个炒菜,味道是相当不错。唯一的不足就是,餐馆厨师踩点来上班,晚餐要到下午五点多才开始营业,我们在餐馆坐等了近一小时才吃上饭。吃饱喝足一路走回宾馆休息。
游览路线:
游客中心--景交车-- 云阳 寨--神农广场--景交车--一线天索道下站--索道上站--神农故道--一天门--中天门--三清阁-- 南天门--紫金 顶--祭天坛--龙首台-龙脊长城--帝王松--一线天索道下山--景交车--财祖庙-- 云阳 寨--景交车--游客中心
7:00坐上景区直达班车,9:00坐上行索道上山,14:00坐下行索道下山,15:00坐班车回城,16:00回到汽车站,这一天的游玩整整9个小时。
不知是否11月深秋为淡季游客较少的原因,龙子门没有开放,猕猴园没有去到,又赶上周一大索道检修停运,所以有几个地点没有走到。如果下次再来,希望改在春天山花烂漫的季节,避开周一的大索道检修,这样可以乘坐大索道上山,再乘坐一线天索道下山,走一个完美的闭环。
和我们同时坐索道上山的还有一个老年旅游团,大约是三四十位中老年游客组成的老年团,他们玩的时间很仓促,与我们同时坐9点的索道上山,导游要求他们11:30下山集合吃饭,满打满算才给留了两个多小时的游玩时间。体力好腿脚快的少数几个人先我们一步抵达山顶,稍微浏览一下紫金顶风光就匆匆下山了,而大部分团员都没能到达山顶,也就是走一走神农故道,或者顶多走到一天门、二天门就折返下山了。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走到龙首台和龙脊长城,对于神农山的探访游览打了一多半的折扣。果然还是尽量不要跟团游,自由行才是最好的出行选择!
话说游完神农山意犹未尽,查看详细地图时才发现神农山景区旁边还有一个二仙庙景区。上网临时查了介绍和视频游记,发现也值得一去。又咨询了班车司机,得知仍然要从沁阳汽车站坐班车直达神农山游客中心,然后再换乘景交车前往二仙庙。于是第二天一早仍是去西小区早餐店吃了早餐直奔汽车站,八点到游客中心,换乘景交车送我们到静应庙停车场。
二仙庙景区由静应庙、沐涧寺、太平寺摩崖石刻、仙神河峡谷、“八一水库”等景区组成。二仙庙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整个景区峰峦叠翠,景色优美。仙神谷起伏跌荡,溪流瀑布时隐时现;太平寺摩崖石刻千佛洞内千余尊佛像栩栩如生,是我国古代佛教门派及艺术的珍贵资料;沐涧寺地处海拔850米山腰处,群峰环绕,溪流回谷。
静应庙,又名二仙庙。位于沁阳市神农山,东依紫金山麓,西临仙神河,南瞰山口“八一水库”,后望沐涧山大仙掌;始建于魏晋时期,唐代重建,宋、元、明、清历代增修扩建。静应庙是为礼奉紫虚元君魏华存而建。
静应庙原名紫虚元君宫,唐朝李世民整建,后经过历代增修扩建,宋朝徽宗时期,因多地连年大旱,怀川当地县令带人到紫虚元君宫祈雨灵应,遂遣派使者牛正宗加急上奏天子,宋徽宗收到消息后,于是下令举行祭天祈雨,果然降雨;于是重修庙院,并赐匾静应庙,另封祈雨使者牛正宗为速报司神,设庙祭祀。又因怀川当地民间信仰供奉,相比静应庙和紫虚元君宫,当地人更喜欢称呼紫虚元君为二仙奶奶,称静应庙为二仙庙。
神农山二仙庙相传是道教上清派创始人魏华存修行养生之所。每年的农历三月,从初一到十五整整半个月,当地人们都要举办盛大庙会,来自山西、河南及周边省市的香客络绎不绝。大家在庙会上祈平安、赏美景、观民俗,尝小吃等。怀川人中信仰道教的比较多。而在道教众多的神灵中,二仙奶奶在怀川人心目中的位置最为重要。
二仙庙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恰似安卧于自然之母的怀抱,给人以心灵的宁静和神奇感受。这里被多少大学鸿儒惊叹为风水宝地,也正因此成为道教上清派的宗源地。第一代宗师魏华存在此隐居修炼了四十二年,完成了被后人誉为四大天书之一的《黄庭经》。
俯龙抱柱石,这组石雕建筑构件可以看到上面雕刻了四条云龙,龙头朝下,立于长方形须弥座上,古朴威武。与一般的建筑装饰中的“降龙”不同的是,他们龙头低垂,呈叩拜状,像是在表示臣服。
静应庙在当地俗称二仙庙,供奉道教上清派祖师紫虚元君魏华存,因民间信仰称二仙奶奶,俗称二仙庙,地处仙神河谷东岸台地,大庙坐北朝南,北高南低。
静应庙座北面南,平面趋势略近似长方形,有弧拱,如神龙摆尾;建筑基本为对称布局,四周原有墙垣。按记载,静应庙通阔百米余,进深一千五百多米,现存尚有部分原有墙垣基础,复建后庙院通阔为38米,进深288米。庙前约30米为“灵枋”,今存基石与夹杆石,基石雕长方须弥座,夹杆石为伏龙盘鼓,雕刻细腻,技艺精湛。山门名曰“端门”,为过庭式。过端门进入庙中,中有石铺甬道,在近百米的甬道上原有三道门,现存基础。
二仙庙会与道教上清派鼻祖魏华存有着直接关系。魏华存,字贤安,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人,生于三国曹魏嘉平四年(252)。公元276年,24岁的魏华存嫁与修武县令刘文为妻,婚后生两子。由于其痴迷道教和玄学,36岁时魏华存开始在阳洛山沐涧寺修行。她博览群书,精研道家医学理论以及养生学,深习医理,疗病救弱,著有《黄庭经》等著作,并创立了有别于全真派道教的新派别——“上清派”。于是魏华存被尊为道教上清派鼻祖,当地民间俗称“二仙奶奶”。“二仙庙”初名“魏夫人祠”,唐垂拱四年(688)增修,易名“紫虚元君宫”。宋徽宗时续建,崇宁三年(1104)徽宗赐额“静应”,建“灵应”坊,改名“静应庙”,明清之后多有增修 。
1700多年来,每年方圆数百里的信众都在此举行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缅怀魏华存为道教上清派、为华夏文化所作出的贡献,逐步形成了规模庞大的 “二仙庙会”,并发展成为豫北及晋东南地区最著名的庙会之一。庙会时间为每年阴历三月初一至十五,届时二仙庙的道士要举行祭典仪式,来自山陕、黄河两岸的群众开展民间杂耍、戏剧表演活动。唐代至明清时期,表演以说唱、花鼓戏、诵经劝善为主。清末至民国初期,二仙庙会发展到鼎盛时期,庙会期间,男女老幼密密如蚁,层层如织,昼跻途中,夜休盈院。
飞来石,这块巨石中裂开了一条缝隙,被各种形状的小石子覆盖了一半。当地百姓称这块巨石为“飞来石”,传说是太上老君试炼魏华存时留下的。
飞来石位于紫虚元君大殿后,一石突兀孤立,高约三丈,中间裂一缝,上建梳妆台,修有台阶可曲绕盘上。石壁上刻有宋仁宗教书及王安图齐御香祭告题刻以及明清时期题刻多处。在飞来石上有二仙的梳妆台,也是李耳斗二仙”神话的场景。游人往往定位投石过缝,以石落处判定生男育女,颇有情趣。
飞来石上有二仙奶奶的梳妆台
接下来前往沐涧寺
沐涧飞瀑,现在秋日水少,飞瀑成了一条线。
因为时间关系,过了沐涧飞瀑之后没有走多远我们就返回了,因为要赶10:30的班车返回车站。前面还有两个景点:沐涧寺和真谷寺,我们没有时间深入实地探访了。听说这片山谷里还有一个修行洞,是以前魏夫人隐修的地方,但是沿途杂草杂树丛生,一般人不容易到达。再往里走,还有车观岩-十里画廊-水帘洞,目前正在施工修建中。
我们沿路返回,经过静应湖,静应湖是对应静应庙而后改的名字,原来当地的名称叫做八一湖。我们一边欣赏湖光山色,一边等待来接我们返回的景交车。
10:30准时到达停车场路口,等着班车接上我们返回沁阳汽车站。
神农山大景区玩了两天,感觉还是挺不错的,意犹未尽,以后有机会可以改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再来游览一番,二仙庙景区的里面正在施工,目前尚未完工,现在开放的是外面的半边景区。特写下此游记留念,感恩一路遇见的所有美好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