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居然已经整整六年没有旅行了,当然期间的出差是一点没少。时间仿佛已经消磨掉了以往对旅行的热情,没有感兴趣的目的地、不想着手准备行程安排。但总得出去走走吧,因为对民国那个年代的好奇,2024年底将目光锁定了南京。而苏州,纯粹是一个北方人对江南水乡的向往。
高铁大约4个半小时的时间抵达南京南站,时间才刚刚中午,地铁可直达酒店。从新街口出站的时候,直接被硬控30秒。。。地铁站24个出口,这合理吗
附近的丰富路、石鼓路和明瓦廊三条街形成一个回字,每条路上都不乏排长队的网红小吃、餐厅。
放好行李先去吃个饭,南京第一顿选在了明瓦廊的易记皮肚面。
点餐的时候,前台大姐还会特意询问是要硬面还是软面。来了南京,当然要吃土著最爱的硬面啦。
本以为这边和上海的餐量差不多大,结果被老板端上来的面惊到了,照片里看不出来,其实比北京海碗居的碗还要大两圈。所谓皮肚就是炸过的猪皮,蓬松的空隙被汤汁浸泡后变得柔韧脆爽有嚼劲。硬面也是真硬,要不是大姐提前问过,我以为没煮熟呢。
12月的南京俨然是初冬的气候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皮肚大排面下肚,四肢终于暖过来了,出发前往总统府,地铁3号线大行宫站可达。
PS:总统府的门票需要在小程序上提前购买(现场买票也是扫二维码线上购买),最多可提前两天,而且周一闭馆。如果赶上旺季旅行,可能要拼手速啦。
最新消息,2024年12月17日总统府大门将永久关闭,入口改为不远处的侧门。没想到这次旅行居然见证了历史。
南京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但听过讲解才知道,这里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不仅仅是民国政府的总统府。明朝初年,这里曾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朝为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也是江宁织造府的一部分。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均以此处为“行宫”(也是总统府周边“大行宫”地名的由来)。太平天国时期,天王洪秀全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天朝宫殿,时间长达11年之久。此后,曾国藩又在此处重建两江总督署。林则徐、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张之洞、端方等清朝重臣均在此就任过两江总督。
总统府大致分为西区、中轴线和东区三部分,东区是近二十年完善修建的,重点可游览中轴线和西区,与课本里的历史人物走在同一条路上,感受百年前的人文环境。
在西花园,被南京的秋色小小震撼一下。
从西出口出来后,正好就在南京1912街区。怎么说呢,千万别专门为它过来,只是有一点民国文化的建筑群而已,连商业气息都七零八落。远不如直接前往夫子庙,一览秦淮河夜景风光。
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全程五公里,夜景很有江南特点,吸引了很多古装旅拍的小姐姐。景区内还有夫子庙、江南贡院、中国科举博物馆等,夫子庙晚上也可以参观。
原计划秦淮河边溜达一圈就回酒店,正好在出口遇到一个旅行团,导游介绍“从这里走几分钟就是老门东”,这不巧了么,本来还说第二天找时间去呢。
在正式进老门东前的小吃街,吃到了心心念念的招牌麻团乌饭,扎实的乌饭包裹着油条、咸蛋黄、肉松、榨菜,外层是糯叽叽的糯米麻团,口感层次丰富,缺点就是太大了哈哈哈哈。
老门东没有拍太多照片,和北京南锣鼓巷差不太多,晚上走走消食好去处。
南京的第一顿早餐当然是要尝尝牛肉锅贴。明瓦廊不远处的打钉巷就有生意火爆的李记清真馆,早上八点排队的人都排到了马路上,就为了那锅金黄酥脆的锅贴,看着也是真诱人。金黄的锅贴外皮酥脆还带着一点软糯,牛肉内馅鲜嫩、汁水丰富,搭配香醋,解腻又提味,再来一碗牛杂粉丝汤,足以抵御初冬的湿冷。
吃饱喝足开始今天的行程:南京博物院—古鸡鸣寺。
途中偶遇一条穿城而过的河和在河边悠闲锻炼的老人家,也许是北方人与生俱来对小桥流水人家的向往,看到这样的貌似“不经意”的河流,总是会羡慕这里的人们。
这里不禁要吐槽一下南京的地铁,真的太太太隐蔽了!谁能看出这是个地铁口啊。。。
刚出地铁站,就被南博前面的这条梧桐路震撼到了,原来这就是宋美龄最爱的梧桐树。“一句梧桐美,种满金陵城”,据说蒋介石为了讨宋美龄欢心,引进两万多棵梧桐树,从美龄宫一路种到中山北路,从上方俯瞰便是一串项链的模样,而“美龄宫”就是这条项链上最璀璨的宝石。
南京博物院免费,但需要提前预约,尤其是节假日、周末,一定一定提前一周约,否则真是没票啊
上午十点的南博已经是人从众了,迎面的中式建筑就是南博六馆之一的历史馆,也是最重要的场馆,很多人的南博之行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如果参观人数非常多,也可以跟随广播提示,左拐进入艺术馆,六个场馆内部互通。
南博非常大,至少要预留4个小时。建议重点参观特展馆和历史馆,可以按照艺术馆-特展馆-历史馆-民国馆-非遗馆-数字馆的顺序,或选择感兴趣的场馆。其中,民国馆和非遗馆商业化比较严重,如果想拍好看的照片,不妨在民国馆打卡;数字馆主要面向儿童,用影像浅显易懂地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特展馆、历史馆每天10:00、10:30和14:00、14:30各有一场公益讲解,需要提前在服务台排队登记,每次只有30个名额,先到先得。
这次的南博之行非常幸运,赶上了10:30特展馆讲解(据说历史馆的很难排)。讲解老师是博物志愿者,纯粹是凭借对文物和历史的喜好,为游客奉献一个半小时的公益讲解。听完后还可以在服务台继续租借一个讲解器,继续其他展馆的行程。
这次参观也有点不走运,特展馆三层的几个展厅全部都在备展,没有看到网红芙蓉石蟠螭耳炉,但也为下一次的南京行埋下伏笔。
从南博出来的时候已经下午三点了,进门的人比上午还多,建议大家还是趁上午人少的时候来。
看看时间还早,乘地铁去古鸡鸣寺沾沾福气。从地铁站出来大概走五分钟就到,途中还会路过南京市政府,深庭大院的环境貌似比江苏省政府还气派,应该也是古建。
鸡鸣寺路边都是樱花树,据说在春天樱花盛开的季节,古寺+樱花,内心很难不安宁又浪漫。
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和皇家寺庙之一。进门后可在指定地点请三炷香,网传这里求姻缘很灵验,但鸡鸣寺主要是保佑健康的,可以绕药师佛塔祈福。
鸡鸣寺不大,半小时就可以走完。出口处有素斋餐厅,出寺庙抬头可见明城墙,感兴趣的可以登城墙远眺金陵城,亦或去附近的玄武湖公园,等待一场落日盛宴。
从鸡鸣寺出来,又返回了总统府附近的科巷美食街。不长的一条街上,有叶新鸭血粉丝汤、鸡鸣汤包这类连锁店,也有永远拍长队的草鸡蛋蛋糕、排队买藕饼的德州扒鸡店、三姐酒酿,当然也少不了梅花糕这类小吃。如果都不满意,还可以在附近的许阿姨糕团店尝尝各种青团和糕团。总之,没有一个人可以空着手、空着肚子离开科巷。
第二顿早餐必须要尝尝芳婆糕团店了。店面是王府大街上不起眼的一个小门脸,不过也不容易错过,因为排队的人实在太多了。。。。
点了南京传统早餐——经典版乌饭包油条,选了老油条,还加了卤蛋、肉松和雪菜。没有麻团衬托的乌饭,也依然软糯,只是老油条不知道是不是反复炸过,虽然很酥脆,但也有点微苦。配上一整颗卤蛋,口感依然丰富。糖芋苗有淡淡的桂花香气,芋头很多、粉粉糯糯,被有点像藕粉的汤包裹着,比南京大牌档里的好喝很多。不过作为早饭来说,北方人表示有点甜了
吃过早饭依然是地铁出行,地铁苜蓿园站出来就可以顺着人流到达钟山风景区。还没到达正门,就被沿途风景折服了
钟山风景区有五个景点:明孝陵、美龄宫、中山陵、音乐台和灵谷寺。其中中山陵免费,但需要提前预约,周一闭馆;其余都是全年开放。搜索“钟山风景名胜区”小程序,可以在线预约购买四个景点的套票,提前一天购票还有折扣。
路线建议3号门进,途径翁仲路神道,到达明孝陵,经由梅花山返回,由石象路神道从5号门出,游览美
龄宫、中山陵、音乐台等。如果跳过美龄宫,可直接从7号门出,离中山陵更近。
翁仲路神道依次排列了一对望柱、两队武将和两队文臣。
中轴线两侧有很多介绍明孝陵及明朝的讲解牌,对了解明朝和明孝陵的背景非常有帮助。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耗时32年,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故名“孝陵”,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陵宫内有文武方门、碑殿、享殿、宝顶等主体建筑。康熙、乾隆曾多次拜访,为稳定局势,或许也是内心真的认可,康熙御笔亲提“治隆唐宋”来评价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国家的综合国力。
来到明孝陵的游客或许在参观完还在疑惑,朱元璋的墓室到底在哪里?!其实眼前的城墙只是孝陵陵宫的入口,但也是参观的终点。据介绍,朱元璋和马皇后被埋葬在城墙后的圆丘小山之下,墓室除本身设计精巧、机关重重外,受技术原因限制无法完整保存墓内陪葬品,陵墓至今未被挖掘,600余年间也从未遭受盗挖。
结束明孝陵的参观,可以横穿梅花山(非常矮的小土包)走到著名的石象神道。12月初的神道景色差点意思,但旁边有一片银杏林,秋色依然灿烂。
走过神道从5号门出,有梧桐大道最佳打卡点,步行3分钟就来到了美龄宫。
美龄宫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顶覆绿色琉璃瓦,房檐的琉璃瓦上雕有1000多只凤凰。主楼前的黑色美式别克牌轿车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赠送给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后来也成为宋美龄的专车之一。
主楼内部不仅有蒋介石的办公室、他和宋美龄各自的独立卧室,还有做礼拜的基督凯歌堂。为了保证食物温度,甚至在地下一层厨房还专门安装了电梯,直达楼上二人的小餐厅,好奢华
从美龄宫前往中山陵的路程有点远,可以做景区电瓶车前往,10元/人。但年轻人嘛,可以用年轻人的方式解决。景区内的停车点随处可见哈罗氢动能单车,用微信扫一辆,在浪漫的梧桐大道还可以随时停下拍两张美照。
由于行程安排,只能将钟山风景区定在周一游览,这也就意味着被迫放弃中山陵了(周一闭馆)。本想穿过“博爱”牌楼在入口处打个卡,没想到居然还赶上了难得一见的中山陵祭堂限定皮肤。一直到1月25日,中山陵祭堂都在半封闭围挡修缮保护中。为了不让游客失望,管理方特意打印了等比例的2D皮肤。。。。中山陵随时能看到,但这2D皮肤科不常见。不白来、都不白来哈哈哈哈
中山陵对面就是音乐台了,买了套票的同学直接检票进入即可。
音乐台平面为半圆形,以半圆展开的阶梯结构形成天然的扩音器,圆心处建造舞台。台背部建弧形大壁,以汇集音浪。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有江南古典园林的表现形式,也吸纳了古希腊建筑特点。
但现在音乐台的引人之处显然不是它巧妙的建筑风格,而是和成群的白鸽近距离互动。白白胖胖的白鸽早已熟悉游客的举动,时常成群落在游客身边,吸引了很多旅拍小姐姐。
如果想来拍照或者带小朋友旅行的,可以在外面购买鸽粮来喂鸽子。其他人我觉得有精力或许可以留给灵谷寺,毕竟没有拍美照需求的话,现场看起来不仅是有点混乱。。。
而我,也确实没有精力了,灵谷寺下次再见吧
最后以一张梧桐大道的初冬景色结束今天的钟山之旅吧
旅行就是总想要多走走、多看看,趁着还有时间,去颐和路感受下百年前的民国风情。没想到在一条好像叫“西桥”的小巷子里,看到有人拿着专业设备拍拍拍,回头就看到了旅行攻略里的打卡照——南京地标建筑紫峰大厦!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是中国拥有民国公馆最多的地区,也被誉为“民国建筑博物馆” 。民国时期的颐和路热闹繁华,人来人往,沿路碧绿的浓荫与近百幢风格迥异、各具个性的西式建筑。现如今两侧的西式建筑大多都由各类单位占用,还有一部分开发为酒店,高高的院墙将西式建筑遮掩大半,也只有在墙外体会体会了。
南京的最后一顿晚餐还是选择了念念不忘的皮肚面。芳婆糕团店旁边一拐就是已经开了十多年的王府面馆,门脸实在不起眼,很容易错过。点了一份皮肚牛杂六鲜面,分量堪比北方面馆,用料实在,皮肚依然爽脆有嚼劲,是北方少有的口感。
今天是预报中雨的一天,还好老天给面,只是阴沉得厉害。预订了中午去苏州的车票,上午正好休整一下,趁早上没人排队,打卡附近的网红美食。
第一站,还是芳婆糕团店。昨天在这里吃早饭的时候,和三个拼桌的本地阿婆简单聊了几句,当地人最爱的早餐除了馄饨、赤豆元宵,还有辣汤,糖芋苗倒更多是外地人尝新鲜。芳婆糕也是周围邻里最爱吃的。两样当然都拿下了。
第二站,阿财菜饼。工作日的早上终于没有排队的人了,海带、韭菜、白菜三种可选,还可以加香肠什么的。
第三站,何新鸭子店。有烤鸭、盐水鸭两种,最少可以买四分之一,也可以塑封打包、方便外地游客带走。最后选了四分之一的烤鸭,南京烤鸭和北京烤鸭最大的不同就是,老板问过是现在吃,就在打包盒里浇了半盒汤汁。。。
除了芳婆糕团店,其他都不能堂食,全都打包回酒店,早饭过于丰盛了。
辣汤从颜色到味道都很清淡,完全没有北方胡辣汤、酸辣汤的味觉冲击,海带、豆皮都在意料之中,薏仁米着实出现地比较意外了;芳婆糕应该是米粉做的,撒上了青红丝,看着挺暄软,口感非常扎实,带着甜甜的米香;阿财菜饼就比较中规中矩了,饼皮两头开口包裹着馅料,口感酥脆,大概就是煎饺和(北方)锅贴的区别;烤鸭本身没什么太大的调味,但汤汁是甜的,口感非常独特,虽然不习惯,但不管如何,吃过也算对得起南京的鸭子了。
苏州距离南京很近,高铁大概一小时、直达快车两小时。短距离通行可以选择离市区较近的南京站和苏州站,也方便和酒店的往返,地铁两三站就可抵达市中心。
但到了苏州就没那么幸运了,察院场站一出来就是淅淅沥沥的小雨,也终于感受到网上说的南方湿冷是什么感觉。温度不至于太低,就是冷到手都拿不出来。
原计划下午是要去苏博的,到了酒店就冷到不想出门,错过了4点入园时间。旅行么,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四点多天都有点擦黑了,雨中夜游观前街、平江路也不错,下雨也不是谁都能碰上。
雨中的观前街和平江路也着实没什么人。观前街两边有不少老字号,比如采芝斋、黄天源糕团店,两侧交错的巷子里有也能多餐厅、小吃摊,后来才知道旁边的太监弄才是观前街美食的正确打开地。
从观前街人民路一侧走到临顿路的出口,从对面的小巷子穿过去就可以到达平江路。现在临顿路打卡当地人也爱去的哑巴生煎,前台大姐很好,看我一个人还提醒可以点半份生煎。桌上的木牌提醒顾客生煎的正确吃法,看来是没少烫到人。
雨中的平江路失去了往日的喧嚣,看着有点落寞。说是一条“路”,但更像一条长长的巷子,像丽江古城,更像南锣鼓巷。除了主路平江路,与两侧的众多侧巷一起构成“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平江路沿河而建,店铺主要在河东侧;路两侧横生出去的侧巷里隐藏了不少可以细细品味的地方,比如中国昆区博物馆、苏州状元博物馆,耦园也在侧巷尽头。有时间的话,推荐白天来平江路感受苏式的小桥流水人家和苏式建筑。
拙政园和苏州博物馆相邻,苏博甚至借用了拙政园的围墙作为设计元素,还有狮子林,三个景点之间步行都是几分钟的可达,可以安排在一天游览。
不过昨晚的雨下了一夜居然都没有停。果然是南方,冬天的雨水后劲也这么强,体感温度也是肉眼可见的低。苏州景点的门票预约可以搜索微信小程序“君到苏州”,有些联票是有折扣的。热门景点的预约还是要拼手速,尤其是节假日、双休日。特别注意的是,苏博的门票不仅要提前掐点预约,入园的时间是严格对应预约时间的,务必仔细阅读一下预约须知,到早了是真不让进。
第一站的拙政园我安排了2个小时左右。早饭可以在附近的朱鸿兴、裕兴记解决,价格比旁边的苏振兴亲民很多。朱鸿兴到下午就不营业了,老字号的腔调很足。
早上的雨可能就在预示今天的行程不会太顺利。气温已经冷到手僵拿不住手机了,偏偏还要一手撑伞。虽说园林雨景也别有一番情趣,但徒生一颗想留念的心也着实非常狼狈。更惨的是,刷二维码进门后工作人员就告知因为**(没听清)原因讲解器不可租赁。可能最高兴的莫过于门口揽客的散装讲解了。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历时16年建成, 占地面积78亩,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远处的塔并不是拙政园里的建筑,而是不远处的北寺塔,设计者巧妙地运用借景手法将其纳入园景。
美是真的很美,让人失语那种美。即便手冷到已经拿不住手机,随手一拍都是让人惊叹的色彩和建筑。如果提到苏州,想到的只有粉墙黛瓦,只能说你没见过苏州的秋天。苏州较南京更靠南,12月的苏州秋色正浓,有浓烈的红,也有热情的黄,当然也少不了婉约的绿色,强烈的色彩对比绝对会打破世人对苏州的固有印象。
时间差不多了,就可以移步苏博,正好也免去排队。苏博门口有个游船码头,拍出去的景象就是粉墙黛瓦的老房子,只是没想到河水居然清澈见底,连对面人家在水下的台阶也清晰可见。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2006年10月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本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重新设计的苏博充满了贝氏建筑特色,看着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巴黎卢浮宫、香港中国银行大厦都是贝先生主持设计,包括苏博,都将几何元素、线条、光线运用到极致,以至于大家对苏博建筑本身的兴致远超馆藏展品。
苏博每天也有公益讲解,时间不固定。上午最后一次大概是十点半左右,下午一点工作人员上班后也会安排,时间会比较早,最好提前在服务台问清楚、提前排队。每次十五人,比南博人数还少。讲解也分常规展和特展两种,特展大多是当年的主题展,个人建议常规展讲解更能全面了解苏博展品。
虽说苏博本馆名气远大于西馆,第一次来的话也建议先来本馆。但讲解老师介绍,其实西馆也有很多展品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有时间的话可以单独留半天参观。
原计划参观完苏博后,就去附近的狮子林。虽然雨早就停了,想到南方冬雨的威力,加上拙政园无讲解的纯游览,此时的我已经完全放弃了和苏州园林的约会,不想再重复拙政园的狼狈。
出门沿着西北街一路走,可以从街头吃到街尾。
先是还没打烊的裕兴记,不知道为啥,在店铺外面走了三趟才看见,很小的门脸。点了虾仁肉丝二面黄,刚端上来因为有点颠覆对面的认知没来得及拍照,就被热情大姐询问后帮我拌匀了。为啥吃惊呢,端上来的面应该叫两面炸得金黄的面饼,上面浇了现炒的虾仁肉丝浇头。大姐不帮忙的话,还真是不知道从何下手。一番兵荒马乱的“斗争”后,拌匀后的面条吸饱汤汁,有苏式汤面的硬挺,还带着干脆面的酥脆感,确实是北方人从来没吃过的口感。据介绍,二面黄(两面黄)是苏州传统面食,曾被称为“面条中的皇帝”,解放后就很少供应,消失已有二三十年,近年来在苏州老字号餐饮界再次兴起。
往前走十分钟就是许家门酒酿饼。口味上南北方差异确实很大,虽然没吃过酒酿饼,但酒酿是甜的呀,怎么能是牛肉馅的呢。选了刚出炉的玫瑰酒酿饼,饼胚的酒酿香气夹杂着玫瑰内馅儿的香甜,一口下去满满的馅料,太满足了,苏州吃到最惊艳的小吃。
往前走两步就会看到逐渐露出真面目的北塔寺,亮灯后更显气势磅礴。
街尾十字路口就是朱新年点心店,也是苏州本地人常去的。汤包馄饨就不吃了,主要尝尝传闻中的肉汤圆。3元一颗,选了鲜肉、萝卜丝和黑芝麻三种。如果心里不抵触,咸口汤圆倒也是不错的体验。
最后本想以双塔集市收尾今天的行程,但有点失望啊。江苏人没有夜生活,这不是我说的,但六点的市中心路上确实没什么行人。一路边问边找才到达双塔集市,其实就是一个改造的菜市场。一半保留了原有的摊贩,另外一半引进了不少网红小吃,带着一点文艺气息。六点的双塔好像要关门了,也许白天来更有烟火气。买了和南京梅花糕对标的荷花糕,没发起来的面带着点焦糖味,是苏州吃到的最差小吃。
从双塔出来,经由平江路穿小巷来到了观前街,本想随意看看这条街名字由来的玄妙观,来到后院一回头就看到金光闪烁的“回首见福”,这心情能不好么。玄妙观,你可太会了。
到苏州的第三天可算是出太阳了,今天打卡南北甜咸之争的咸豆浆。
点了咸豆浆,店里服务员会带着一大瓢滚烫豆浆和装了配料的空碗到座位上现冲。大饼不像北方的厚实,像干脆的口感,但咬下去意外酥软。一顿热气腾腾的早餐后,就可以开始今天的行程了。
来到寒山寺,先别急着往里走。进门左侧是由清末书法家俞越镌刻碑文的“中华第一诗碑”,碑身加碑帽和基座通高16米,碑身宽5.3米,碑身厚1.3米,重达388.18吨,被吉尼斯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诗碑”!
大家来寒山寺,更多是因为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但不听讲解可能都不知道,所谓的“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江枫”,指的是江桥和枫桥,所以别打卡枫桥就走人啦。
虎丘距离寒山寺有点远,主要是寒山寺周边没有地铁,这也是这趟行程中唯一没有地铁的景区了。建议打车前往,南门进、南门出,北门的交通实在匮乏,而且园区本身也很小。
虎丘号称“吴中第一山”,但海拔仅30多米。除了没有拙政园精巧的设计和建筑,秋色不输任何地方。
特别是其中的虎丘塔,又名云岩寺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有“先见虎丘塔,后见苏州城”之说,为现存江南仿木楼阁式塔年代较早者,是江南楼阁式塔演变过程中的活化石。虎丘塔也号称为“世界第二斜塔”,塔顶已偏离底层中心约8米多。此外,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复过程中,也在虎丘寺发现了大量文物,其中就包括苏博镇馆之宝之一的秘色瓷莲花碗。
虎丘到七里山塘就方便很多,可以选择摇橹船顺流而下,全程半个多小时;也可以选择地铁,十多分钟即可抵达。七里山塘是个人认为最复原古代江南富庶景象的地方了,白天去平江路,晚上一定要来七里山塘。
七里山塘的店铺主要集中在桥北侧的河西岸,南侧的本地居民更多,也藏着一些本地人最爱的老字号。始创于1866年的百年老字号荣阳楼就藏在这里。
来到荣阳楼,一定要尝尝当地人最爱的油氽团子。好像北方炸糕里的豆沙馅儿换成了肉馅儿,我猜迟早也会加入南北甜咸之争。来晚了其他糕团已售罄,等我吃完出门的时候,一大盘的油汆团子也卖完了。看来荣阳楼点心和七里山塘夜景也只能二选一。这里没有其他网红面馆动辄100多的面条,更多是当地人的日常,苏式面20多也就封顶了。
最后乱入一张江南蟹壳黄,连张爱玲在《小团圆》里都有过描述,似点心又似烧饼,四个口味芝麻糖、葱油、萝卜丝和荠菜,还是最爱芝麻糖和葱油。
吃饱喝足,结束了今天的苏州之旅。
今天是苏州最后一天,趁早上还有时间,去葑门横街感受苏州本地人的人间烟火。
葑门横街其实就是附近居民的市场,有热气腾腾刚出炉的炸货,有活蹦乱跳的河鲜,有此起彼伏的询价声,有邻里遇见的招呼声,每个人都是满载而归。特别是临近冬至,苏州当地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酒酿店或售卖冬酿酒的的摊位更是热闹。
最后带着一瓶冬酿酒和一大包本地“薯片”茨菇片,以街口的一碗泡泡馄饨和半份糊涂生煎结束了苏州的旅程。
苏州很好,下次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