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地区不可能出现高效率的经济体”是经济学领域著名的论断,但作为中国以外华人数量最大的城市和华人比例最高的国家,新加坡打破了这番关于纬度和自然环境的“诅咒”,创造了发展的奇迹。
一直很好奇这座古称淡马锡的沿海小城如今究竟是多么的繁荣,在弹丸之地之上建设的城市花园究竟是多么的环保和美丽。终于趁着难得的免签周期,亲临狮城,用脚步丈量这座当代乌托邦。
一如往常,这次依然是完全公共假期版的出行体验,依然是紧凑型的行程安排。日均2w步,晒得人扛不住,建议大家旱季来一定要室内外目的地交替安排,防中暑药物也准备上。
5.1 北京-新加坡-【亚坤】-福康宁树洞-国家博物馆-莱佛士酒店-【面包工坊】-国家美术馆-【珍宝海鲜】
5.2 旧禧街警察局-鱼尾狮公园-环球影城-巴拉湾海滩-【豊香肉骨茶】
5.3 珍珠坊-牛车水原貌馆-马里安曼庙-佛牙寺龙华院-【天天海南鸡饭】-东亚餐室-【99老树榴莲】-滨海湾花园-【松发肉骨茶】
5.4 金沙-小印度-哈芝巷-苏丹回教堂-【明辉田鸡粥】
5.5 新加坡-北京
画框的是美食打卡,感受详见每日游记~行程的英文也加在了各段落标题上,方便大家搜索~
机票 4832(新加坡航空北京直飞往返)
酒店 3083(克拉码头智选假日酒店含双早)
交通 322
景点 1140
美食 1233
电话卡 52
合计≈ 11000/人
节假日出行自然是水涨船高,价格已然不是第一考虑因素,仅供参考~
时隔几年没出国,深感这套流程生疏了不少,好消息是不用办签证啦,坏消息是其它环节依然不能少~
🗒️电子入境卡:在入境前三天内(含入境日),下载MyICA Mobile app,填写并提交电子入境卡,提交后邮箱会收到入境卡的PDF文件,保存在手机即可。
💴换汇:中行和工行目前都可以app线上购汇、网点取现,惊喜的是比疫情前增加了零钱包功能,可直接兑换小面额现金,避免了落地先想方设法破钱的尴尬,非常非常实用‼️这次俩人5天兑换了500新加坡元,亲测大部分地方都支持信用卡、微信或支付宝,大部分现金是在最后一天买伴手礼的时候才消耗掉🤣
📞通讯:更推荐带通话时长的电话卡,比纯流量卡更实用,可以通过电话预定餐厅、注册当地app等,这次使用的Singtel(新加坡电信)电话卡取卡方便、使用流畅,推荐👍
️
💬语言:我去之前也天真地认为新加坡华人占7成,普通话肯定可以平趟啦,但还是太天真了,华人面孔也不一定可以流利地运用普通话,也许人家擅长的只是英语、马来语,或者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等,so全程基本以英文交流为主,只有在唐人街或中餐厅才会有人主动对你讲普通话,听到还是蛮亲切滴‼️
🚇交通:地铁和公交均可用信用卡tap支付,注意需要是小芯片的新卡哦(带类似Wi-Fi标志的),不确定的话可以多带几张卡试试;打车可下载Grab,绑定当地电话号码,选择支付宝或者信用卡付费,这样不用额外办卡,很方便。
️🏖️景区:推荐Klook和马蜂窝买票,Klook有景点通票,也时常有特价促销,可以关注;马蜂窝整体价格会比其它平台低一点,出票也很快👍
🏨酒店:最后说一下酒店,因为是假期正日子出行,酒店价格水涨船高,大型连锁集团+位置相对较好+性价比相对较高的选择并不多。克拉码头的这家智选假日酒店算是功过相抵,基础设施和服务符合预期,克拉码头区域+旁边就是华人社区,去核心景点都在3km内。但下次出行不会再选择这里,主要还是位置比较尴尬,虽然地图上看起来完美,但实际上距离地铁站和公交站的步行距离都比较远,每次出行1-2km都打车也不现实。建议选择离地铁站和公交枢纽都在步行5min内的酒店,比单纯的区位优势会更方便哟‼️
SQ801真是打工人友好航班,0点起飞、6点落地,下了班慢悠悠溜达到机场,睡一觉便落地狮城,飞机餐味道也还可以~
落地樟宜机场后,第一件事就是换电话卡,Singtel是目前新加坡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取卡位置位于T3航站楼入境闸机之前的扶梯上面,比较显眼。注意电话号码是印在外包装上的,记得先拍照再扔掉~
第二件事就是打卡大名鼎鼎的国民早餐亚坤啦!(BTW免签真香真丝滑‼️)
T3出关后下扶梯就是,亲测早上八点就已经排队了。我们点了Set A和Set C,咖椰牛油吐司和法式芝士吐司各一份,咖啡和奶茶各一杯,半生温泉蛋各一个。吐司是点单后现烤的,出餐时间比较慢,30-40分钟左右,但品质有所保证,刚出炉的口感确实不错。牛油土司酥脆,法式吐司柔软,咖椰酱夹心搭配洒满的胡椒温泉蛋和不加糖的饮品,比如黑咖啡(Kopi-O)或拿铁(Kopi-C Kosong)刚刚好,香而不腻。
虽然网上也有不少对亚坤的吐槽,但就像我们的豆浆油条一样,无需给它多么惊艳的评价,经典和亲民就足够了。如果像我们一样, 想用一顿充满南洋风情又接地气的早餐唤醒味蕾,那就非常值得一试!
回国前我们还特意找了一家亚坤,买了两罐咖椰酱,准备早餐抹面包吃~
早餐后打车先到酒店放行李,车程25min,费用约人民币140元。很幸运当天有空房,提前帮我们办理了入住。换好夏天的着装后就开始了最辛苦的暴走一日🏃
要说今年新加坡最网红的景点,非福康宁树洞莫属了吧!
福康宁公园坐落于一座60米高的小山上,原名 Bukit Larangan是马来语 “禁山”之意。这里曾是拉王朝的皇宫所在地,曾是新加坡开埠者斯坦福·莱佛士官邸所在地,也曾是二战期间保护新加坡港口的军事要塞,20世纪90年代后由新加坡国家公园局接管,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植物园。
这两年,福康宁公园因被称为“龙之穴”的巨型树洞火遍全网。这一树洞原是战争遗留的防空洞天井,沿着天井修建了一圈旋转楼梯,从洞底向上仰视,老树茂密的枝叶铺满了天空,井边挂满绿色墙蔓,古老的植物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诉说着百年历史。
我们也是慕名前往。百度地图的定位还是蛮准的,从酒店步行20min,10点左右到达,看着队伍不长,但实际排队3小时、拍照10分钟!排队的不仅是中国人,韩国人、马来人、印度人、欧美人也都不少。排队时长极其不可控,真的要取决于前面人的素质,遇到中国祖孙三人,拍了40多分钟,真的会谢!后面的法国男士忍不住上来argue,但人家不为所动,出门在外真的会替没素质的国人感到脸红…
在隧道里超级超级超级闷,汗流浃背随时会中暑的那种,建议自备小风扇🪭好在最后出片效果还凑合,怪我胆小,没敢更往边上坐坐😔
除了树洞,福康宁公园内部绿茵连片、体感较为凉爽,有历史遗迹、也有香料植物园,还有很多本地人在公园聚会办party,厚重的历史气息和轻松的生活氛围在这里意外地和谐。虽然做好了节假日人多的准备,但拍照排队时长还是远超出我们的计划,遗憾没能在公园里再多逛逛~
博物馆是我跟小张旅行的必打卡地,福康宁公园的山坡下就是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两个景点可以一并安排,很方便。
门票15新币,可以现场购票,也可以网络购票现场验票。必须表扬一下马蜂窝【畅游海外旅游】,3分钟出票,非常方便👏
需要注意的是,门票是以贴纸的方式给到游客的,各展馆入口的工作人员只通过贴纸来辨别,但是贴纸特别容易掉、展馆内部又特别黑,掉了就很难找到,要注意保管哦!
博物馆一共四层,一层的新加坡历史馆是参观重点,分阶段展示了从古代部落的“Singapura”时期,到殖民地的“Syonan-To”时期,再到独立现代国家“Singapore”的发展史,馆内提供电子音频视频向导,也可以预约中文导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新加坡同样受到了西方和日本的殖民统治,同样谋求独立和发展,也同样传承着源远的中华文化,甚至某些文化比我们保留得更传统。
二层的玻璃圆楼设有以“森林的故事(Story of the Forest)”为主题的展览,将博物馆珍藏的威廉·法夸尔《自然图集》中的69幅水彩画转化为三维动画形态,通过LED影像给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让大家彷佛置身东南亚森林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城市花园的魅力。
喜欢这种LED展的,推荐大家去上海东方明珠塔,个人感觉比新加坡的这个更震撼~
玻璃圆楼通过旋转楼梯通向一层,可以放在最后一个参观,直接离开不背路~
三层没有展馆,但是有个后门可以直接通向福康宁公园,我们就是从树洞沿着路标一路上坡,从博物馆三层进入的。
B1是临时展厅,我们去的时候主题是“塑料:重塑我们的世界(Plastic: Remaking Our World)”,用互动体验的方式展示了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使用和二次利用,可见新加坡的环保宣传无处不在。
说实话,跟国内博物馆完全没有可比性,整体上文字和科技为主、文物和展品为辅,没有多少实物,毕竟历史和面积都摆在那儿,讲不出什么花儿来。如果没有时间参观,也大可不必失望,往返途中看一部纪录片也能获得同样的知识体验~
从国家博物馆步行前往莱佛士酒店的路上,会经过赞美广场,是世界上仅存的女修道院之一。歌德式的建筑外观挺漂亮的,一层庭院还开设了几家餐厅,在这里用餐应该挺有氛围的。但我们路过时恰好是正午,感觉整个人都要化了,所以只在外围简单参观了下就直奔下一站。
莱佛士酒店始建于1886年,极富殖民特色,优雅而奢华,富有电影般的视觉美感。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海明威、毛姆、卓别林等名人曾在此下榻,著名的司令鸡尾酒Singapore Sling也是在这里的Long Bar,由华裔调酒师严崇文在金汤力的基础上创制,彰显了符合那个时代的女性魅力。
如果不入住和用餐,只是单纯参观的话,可以从大门左手边的回廊走进去,转个弯就能看见Tiffany蓝的喷泉。
五一期间人非常多,很难拍到空镜的大全景,只拍特写也不错~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护客人隐私,酒店内部是不允许使用相机拍照的,包括喷泉和回廊区域。我们一开始也不知道,后来有保安小哥过来提醒才知道(态度挺好的),不过手机出片效果也是不错的~
莱佛士酒店紧邻莱佛士城商场,可以作为行程中转站,去里面吹吹空调、歇歇脚~
听说面包新语旗下品牌面包工坊跟亚坤很像,我们也尝试了下,点了一份咖椰酱吐司套餐,一份叻沙面线。叻沙只吃了这一次、没有对比,但吐司显然没有亚坤的好吃。如果想多试几种小吃,面包工坊的种类更加丰富,有饭、有面、有蛋糕;如果奔着吐司来的,那还是更推荐亚坤哦😋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是由圣约瑟书院改建而成,还曾是前最高法院和市政大厦的所在地,经过长达10年的翻新后,于2015年才对外开放。很出片的空中连廊就是将两座建筑完美连接的巧思,部分被保留和复原的内部装修也还能看出曾经政府、法庭的影子。如今这里展出超过八千件艺术品,坐拥新加坡及东南亚最大的艺术收藏。
美术馆一共五层,每层都很大,除了新加坡展厅和东南亚展厅外,吴冠中、徐悲鸿的展览也是中国游客比较感兴趣的。除展览外,新加坡美术馆还承担着社区教育、艺术传播和促进新加坡文化活跃发展的职能,所以这里也提供免费的中英文导览,可以在一层服务台处找工作人员报名,这些叔叔阿姨也会主动上前询问的,很热情~
因为夜航没怎么休息,再加上暴走了一整天,没啥艺术“细菌”的我们选择了战略性放弃,没有买票进入展览,只在开放区域逛了逛,实在是走不动了💦
如果参观展览的话,常设展门票20新币,特展额外收费,建议大家至少预留2个小时~
我们从美术馆出来刚好偶遇了水陆两栖鸭子船,目测小朋友很多,下次可以带娃来,嘎嘎嘎~🦆
珍宝海鲜小程序可以提前3个月预约座位,对于我这种J人来说很方便。我们预订了5月1日18点的位置,准时到达无需等位、可直接入座。但是20点及之前的预约,是有用餐时长要求的,不能超过2个小时,但是他家上菜巨巨巨巨慢,纯等待上菜的时间就得1个小时了,所以整体上吃得不那么舒服…
说回菜品,我们两个人点了辣椒蟹、麦片虾、干贝皮蛋苋菜苗和马来炒面,都是新加坡最地道的代表。对于海边长大的我来说,只能说被誉为国菜的辣椒蟹跟国内的辣椒炒蟹家常菜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没我想象的那么独特;饮品避雷青苹果苏打水,一股子香精味儿…麦片虾还比较有特色~整体上属于可以打个卡、但不会推荐的程度~
新加坡说大不大,市中心的景点之间也不过1-2公里,但架不住全都是这个距离,公交没有、打车太短,只能全程靠腿,吃完晚饭回酒店时就感觉腿废了…结果躺了一会感觉恢复了一些,竟然又想去鱼尾狮看夜景,去程2公里、返程又2公里,太酸爽了,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啊🤣
我们回酒店的路上还发现了国内同款串串店,有点惊喜哦!
第一天的行程很累很充实,也给我留下了关于这个国家的初印象。
国家博物馆、莱佛士酒店、福康宁公园、中西合璧的特色菜肴…长达2个世纪的殖民史给新加坡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殖民是耻辱,但也为它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大英帝国把新加坡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一座具有战略价值的海港和大都市。可以说,从英国的遗产中汲取的养分,铺就了新加坡自治时代的前行之路。
多彩又欢乐的一天开始啦!
旧禧街警察局建于1934年,内设警察局和收容所,目前为新加坡新闻艺术部的大楼。这座建筑共有 927 扇彩虹般绚丽夺目的窗户,多巴胺配色也让其成为了新加坡的地标建筑之一。步行去鱼尾狮的路上刚好可以打卡~
第一天晚上去珍宝海鲜的路上也路过了警察局,实测阴天出片也很好看~
如果说来新加坡如果只能打卡一个地标,那必须得是鱼尾狮了吧!
鱼尾狮雕像的狮头代表传说中的“狮城”,鱼尾浮泳于层层海浪间,既代表新加坡从渔港变成商港的特性,同时也象征着当年飘洋过海南来谋生求存、刻苦耐劳的祖祖辈辈们。
我想,与其说“狮城”的别名来源于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传说,不如说是世世代代新加坡人的主观选择,他们选择了对如狮子般的智慧、勇气和力量的追寻和崇尚。
而我,游客本客,既然白天再次慕名前来,就必须来个“喝+洗”两件套啦!😄
圣淘沙岛位于新加坡南部,占地500公顷,在英属殖民地时期曾是英国进行疟疾研究的中心,也曾是关押政治犯的军事基地。1972年,在新加坡旅游促进局组织的征集竞赛中,小岛被确定命名为“圣淘沙”,马来语寓意“和平与安宁”。这个新名字为该岛的新角色点燃了希望之火——欢乐世界,消灭你的不快乐!
目前圣淘沙岛基本分成四大区域:圣淘沙名胜世界、英比奥山顶景区、海滩区和南部群岛,聚集了环球影城、海洋馆、杜莎夫人蜡像馆等大型乐园,和蹦极、斜坡滑车、巨型秋千等游乐设施。
从新加坡本岛前往很方便,地铁到达港湾站(Harbour Front)后,可以沿跨海步道(Sentosa Walk)步行或者骑车上岛,也可以换乘缆车(Cable Car)或者捷运(Sentosa Express)上岛,沿着路标指示走即可。不过除了绿色环保的骑行外,其它交通方式都需要缴纳4新币的上岛费,也是跟地铁一样可以tap支付,之后岛上的交通就全免费了。
好莱坞❗北京❗新加坡❗恭喜本美少女环影打卡进度3/5👏
虽说新加坡环球影城是最小的,但也拥有纽约、科幻城市、古埃及、失落世界、遥远王国和好莱坞等六大主题区,建议至少预留半天。我们买了优速通,基本免排队+跳过不太感兴趣的项目,也玩了4个小时左右。
⭐⭐⭐⭐⭐木乃伊复仇记:个人感觉最好玩的非木乃伊复仇记莫属,虽然是室内过山车,但一点也不可怕!印象中跟好莱坞的是一样的!必玩!强推!
⭐⭐⭐⭐⭐太空堡垒:超高速过山车,虽然保守地选择了坐式的人类战队,但体验感还是很不错!胆子大的朋友可以选择悬挂式的机械战队,有180°倒转哦😶
⭐⭐⭐⭐天幕飞行:和飞跃地平线、禁忌之旅雷同,玩得多了体验感稍逊一筹,但我非常非常喜欢侏罗纪世界这个IP,还是要推荐!
⭐⭐⭐⭐变形金刚3D对决:和北环的情节基本一致,但设施和素材都要老一些,如果经常来北环的可以跳过,没玩过的话可以体验~
比较遗憾的是,五一期间侏罗纪河流探险项目在维修,鞋猫剑客历险记的人太多已经禁止排队了(优速通也是),那就留点遗憾给下次吧~
圣淘沙岛从北到南有西乐索Siloso、巴拉望Balawan和丹戎Tanjong三个沙滩。西乐索的游乐设施和水上活动最多,热门的空中吊椅、巨型秋千和蹦极都是在这一带;巴拉望的网红景点多,亚洲大陆最南端打卡点就是在这里;丹戎的人最少、最安静,如果想打卡的话还有周董同款Beach Club。
时间有限,我们选择了中间的巴拉望海滩。亚洲大陆最南端我来啦‼️
穿过巴拉望沙滩,走过晃晃悠悠的吊桥,就是亚洲大陆离赤道最近的地方,有个凉亭可以登高望远~
网红“歪脖树”就在凉亭出来再往海边走几步路的位置,周围的石头很滑,拍照的话还是要注意安全哦!
在沙滩上竟然遇到了孔雀🦚,海边+孔雀,神奇的组合哟~
返程的区间车要等很久,但是因祸得福,我们看到了非常美丽的海滩日落,大自然的滤镜永远最美🌇
做攻略的时候才知道,国内商场里常见的美食城“大食代”竟然也是面包新语的下属品牌,所以从圣淘沙返程就顺路来打卡了正宗的新加坡大食代,选择丰富、性价比高。
我们在豊香肉骨茶点了一份带汤肉骨茶、一份鱼片炒粥+油条,在旁边饮品店买了2杯手打柠檬茶。
肉骨茶是东南亚地区名菜,在闽南语中它被读作Bah-Kut-Teh,Bah是猪肉的意思,Kut代表骨头,Teh是茶,组合起来,它是用肉骨、药材、香料煲出来的一碗滋补的排骨药材汤。根据分布地不同,肉骨茶在上世纪末衍生出黑白两派。这天吃的豊香就是黑派——马来西亚福建派肉骨茶,汤底颜色较浓、药材味很重、汤比较咸。
炒粥也是马来西亚的地道美食,在煲粥的基础上,加入肉菜等,用小砂锅文火慢炒而成。口感粘稠,咸味中夹带着微微的糊味。整体上这两道马来特色菜对我来说略重口,不是很合我的口味,还好买了万能的柠檬茶解腻呀!
可以累,但不能不快乐!今天整整一天都是小朋友般纯玩的快乐体验!
1822年,莱佛士按照城市规划蓝图,将新加坡河西南部的沿驳船码头一带划归为唐人街。因没有自来水系统时期,运送淡水的牛车在这一带尤为普遍,而被居民们称为“牛车水”(bullock water cart)。1836年,这里便聚集起13700名华人居民,成为新加坡最大的城区。今天上午的行程就是在这片华人聚居区citywalk啦~
我们从珍珠坊(People’s Park Complex)对面的登婆街(Temple Street)出发,这里曾是曾经是本地最大的购物中心,也是本地首个设有大堂的商场,现在成为了牛车水的重要地标建筑。
穿过登婆街旁摆满纪念品的小巷,就是牛车水原貌馆(Chinatown Heritage Centre)。这是一栋三层楼的老式洋楼经过翻新修改而成的纪念馆,真实还原了20世纪50年代的内部装潢布置,还配有刺鼻鸦片和芳香香料的味道,通过视觉和嗅觉的双重感官带游客沉浸式体验早期华人移民的生活。但是我们去的时候正在装修,听说2025年4月才会重新开放,大家不要跑空了~
牛车水原貌馆向前步行两个街区,便是佛牙寺龙华院(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这座牛车水中心般的存在,建于 2007年,楼高五层,红色外观既抢眼又庄重。寺名源自佛教徒心目中佛陀留下的犬齿,人们在佛陀火葬之地——印度拘尸那伽城发现此物,并一直在寺庙中供奉。但只有僧侣可以进入“舍利殿”,访客只能在公共参观区瞻仰佛宝。这座寺庙同样承载着文化传播的功能,我们看到很多西方人聚在生肖前好奇不已~
牛车水不仅是一个华人聚集区,还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典范。马里安曼兴都庙(Sri Mariamman Temple)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庙,寺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27年,由来自印度南部的移民所建。这座兴都庙共五层,专门供奉着马里安曼女神,人们相信她拥有治愈疾病的能力。因为需要赤足参拜,我们就只欣赏了下精美的建筑外观。
詹美回教堂(Masjid Jamae)又名丘利亚回教堂(Masjid Chulia),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回教堂之一。丘利亚人是来自南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的淡米尔回教徒,丘利亚人在牛车水共建起三座回教堂,建于 1826 年的詹美回教堂是第一座。
我们以东亚餐室作为上午citywalk的收尾。东亚餐室在新加坡已有近80年的历史,至今已传承至第四代。如今这里也算得上牛车水区域的网红打卡地,红白配色的南洋建筑,可以拍出浓浓的复古风情大片。
都来牛车水了,怎么能不品尝隐藏于麦士威熟食中心的平价米其林——天天海南鸡饭。听说其主厨2013年被推荐参加新加坡举办的“新电信小贩英雄厨艺大比拼”,战胜了米其林15星的“地狱厨神”戈登拉姆齐,从此一战成名。
白斩鸡口味相对清淡,比起调味更考验对食材本身的处理。鸡肉需先用沸水汆烫至全熟,再迅速浸入冰水中,以保持其滑嫩的口感,用鸡汤、鸡油和班兰叶煮成的米饭也很有讲究,搭配特质辣椒酱和姜蓉一起入口,便能品尝到海南鸡饭的精髓。
这家口味确实不错,而且平价,但之前在国内和泰国都吃到过不错的海南鸡饭,很难把“最好吃”的名号冠给它哟!
不过来这里的朋友千万不要指望有任何用餐环境,这里只是个大排档的档口,需要人肉排队,熟食中心内没有空调,且座位有限、高峰期等位人多,我们也不好意思休息太久,吃完这餐饭更热了🤣
上午牛车水的部分告一段落,去地铁站的路上刚好路过这家人气很旺的甜品店。但销量No.1的猫山王售罄了,也许是没吃到招牌产品,个人觉得不值得绕道前来~想吃榴莲直接去榴莲一条街好了!
滨海湾花园是新加坡滨海湾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占地101公顷,由南花园、东花园和中花园三个风格各异的水岸花园组成。其中南花园于2012年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占地约54公顷,包含花穹(Flower Dome)、云雾林(Cloud Forest)、奇幻花园(Floral Fantasy)、擎天树丛(Supertree Grove)等景点。
我们对擎天树的灯光秀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只购买了花穹和云雾林的套票,游览时长约3个小时。
花穹在2015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全球最大的玻璃温室”,完美复制了美国加利尼亚州和南非的干冷气候,室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0多度。花穹种植了超过3万2千多株植物,被划分为9个不同的区域,包括猴面包树区域、多肉类植物花园、澳大利亚花园、南非花园、南美花园、加州花园、地中海花园、橄榄林以及花圃。适合喜欢花草植物的朋友们~
误打误撞走了正确的游览顺序,花穹的出口对面就是云雾林的入口。
步入云雾林,映入眼帘的便是高达35米的“云山”,“云山”上长满了胡姬花、蕨类植物和凤梨科植物,30米高的室内瀑布从云山直泻而下,好不壮观。
我们先乘坐电梯直达顶层,再通过空中步道旋转而下,俯瞰花园全貌。听说之前有阿凡达主题展,光是想象就觉得肯定很贴切!
为了节能,花穹和云雾林这两座冷室的玻璃都涂了特殊的涂料,只让65%的光线进入,而在阳光太强的时候,顶部的帘幕会自动关上,避免植物被晒伤。
前卫巧妙的造型设计、超现代的创意理念、低碳高效的节能装置…滨海湾花园是本次旅行最能让我们感叹城市花园与先进科技相得益彰的景点,也最能让我们感受到新加坡致力于从“花园城市”转变为“花园中的城市”的决心。
提起新加坡必吃美食,从2016年起连续7年荣获米其林必比登推介的松发肉骨茶必定榜上有名。
从滨海湾回来,我们就去打卡了酒店附近的克拉码头店,晚上18点到达,人肉排队20分钟就可以入座了,可以接受~而且快排到的时候会发二维码,可以提前线上点单,这样上菜就比较快~
与前一天的豊香不同,松发是白派——新加坡潮州派肉骨茶,以白胡椒为主要调料,汤底颜色较浅、胡椒味较重、药材使用较少。搭配肉骨茶的有两个点睛之笔,一是吸满汤汁的油条,比米饭搭配起来更合适;二是解腻的乌龙茶,吃完肉来杯茶清口,香而不腻。而且,松发的肉汤可以无限量续,虽然夏天喝完全身发汗,但是作为疲劳一天的结束,很是舒畅。
个人非常喜欢松发的口味!是本次新加坡之行最爱的美食🥰
今天晚上没有其他行程,就去酒店泳池放松了下,景色还不错哟~
牛车水见证了英属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滨海湾则代表了独立时期的战略愿景之一。
1963年,当李光耀在新加坡荷兰村一带种下第一颗黄牛木,新加坡便开启了“花园城市”的绿化计划。那时,大家还没有意识到绿色项目与经济发展、国家发展的关系;而今,我们身处滨海湾花园之中、身处花园中的城市,切身感受着科技改变地球的力量。
我很喜欢电影《云图》中关于六个时空的串联交织。未来世界也许是反乌托邦的内索国,也许是后末日时代的荒漠山谷,但也许还可能就是一个如此由科技操控的巨大“温室”。探索,我们就有捕捉未来的可能。
“我们的生命不是我们自己的,
从子宫到坟墓,
我们与其他人紧紧相连,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通过每一桩恶行和每一件善举,
我们孕育着我们的未来。”
在连续三个暴晒日之后是超级暴风雨的一天,旅行中一定得有好心态,做好“J人P玩”的准备!💪
金沙是21世纪新加坡的标志性象征,它看上去像一个拨开的香蕉,被托举在200米高的3座塔楼顶端。
昨天在去滨海湾花园之前,我们特意去金沙激活了会员卡,免费预约了今天的空中观景台,结果遇上了雷暴。酒店工作人员告知为防雷电,观景台将全天关闭。有点后悔前一天没有直接买票进入了,这300块省得不值😭
不过改变计划也是好事,变成逛吃逛吃的伴手礼采购之旅咯!🛍️
下午雨停后,我们便出发小印度啦!
当年莱佛士爵士的随行队伍中有很多印度助手及士兵等,他们成了新加坡土地上的第一批印度移民,随着移民增加与繁殖,就成了印度族群的聚居地,仿佛印度的缩影。
一下车就有独特的香味扑面而来,街道两侧都是摆满鲜花花串和特色香料的小商贩。鲜花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作为日常装饰搭配,更多地是去神庙敬献给神明。
小印度的街头艺术兴盛、街区色彩极为丰富,但其中一座二层小楼还是足以吸引往来行人的目光——陈东龄故居。
这是一座两层高的华人别墅,是在这片街区开糖厂的富商陈东龄,于上世纪初为妻子打造的居所。初建时它是白色的,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被修复后,则披上了五彩斑斓的“外衣”。这也是小印度里面保留的其中一座华人建筑,除了有最基本的五脚掌宽度的骑楼通道,还有中国风浓厚的雕梁画栋。
从印度街区前往回教文化聚集地的路上,会经过一栋名为福禄寿的大厦。你看,在两种文化中间又蹦出一个很中华文化的名字,可见文化的杂糅在狮城表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
从福禄寿大厦2层向外望去,就是网红的彩虹楼梯。如果有长焦镜头的话,效果应该会更好~
哈芝巷原本是一条矗立着战前房屋的回教旧街巷,被一批本土艺术家和时尚人士用涂鸦唤醒激活,变成了如今的时尚街区。如今这条街道不仅有丰富的涂鸦,还有非常多的网红餐厅、酒吧、精品店。欧美面孔密度最高,看来他们还是偏爱小资情调啊!
穿过哈芝巷就是甘榜格南的标志性建筑——苏丹回教堂,走在路上远远就能看到教堂的金色圆顶。
1819年,当新加坡割让给英国时,作为交换,莱佛士爵士每年给岛主天猛公和柔佛苏丹津贴,还分配甘榜格南区作为其住所,因此这片区域慢慢地聚集了马来人和其他穆斯林。
1824年,柔佛苏丹在他的宫殿旁边建造清真寺,资金来自英国东印度公司,这就是早期的苏丹回教堂。百年后,由于年久失修,也由于附近教徒越来越多、容纳人数不足,对教堂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建设。目前,苏丹回教堂是新加坡最大的宗教建筑主祈祷堂,可容纳多达五千名教徒同时进行礼拜。
苏丹回教堂开放时间为每天10:00至12:00,以及14:00至16:00,可以提供英语、马来语、中文、日语等导览讲解。其它时段为祷告时间,游客无法入内。因为等雨停才开始下午的行程,我们到达苏丹回教堂时快下午4点了,便尊重规则、只在外观摩。
亲测巴梭拉街(Bussorah Street)的尽头是拍照的最佳角度~
最后一天晚上,终于来拔草了大名鼎鼎的明辉田鸡粥!号称是新加坡唯一获得米其林推荐的田鸡粥美食~人肉排队+点餐后等餐一共两个多小时,不容易啊!
田鸡是本餐的主题,我们两个人点了两只宫保+两只葱姜,酱汁浓稠入味、肉质大块紧实。再加一份炒空心菜,配上熬成膏状的白粥,既香又解腻,美滴很😋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新加坡为数不多只能使用现金的地方‼️而且菜品和酒水需要分开点单,类似于承包给了其他人,也是只能使用现金支付‼️但整体还是五星推荐,值得打卡,很合我的口味😄
大排档旁边就是一家美珍香店铺,可以顺便买些肉脯作为手信。
芽笼在早期只是一个椰子种植区,后来才发展为亚洲唯一合法红灯区,我们并没有感觉芽笼与其它地区有什么不同。而且芽笼只有2巷到30巷之间的双号巷子才是红灯区,单号巷子,比如明辉田鸡粥所在的19巷,以及九巷活田鸡所在的9巷,是餐饮一条街。放心去吃!
今天可谓是跨文化体验之旅。
新加坡社会由华人占据主导地位,但它又容纳了马来人、英国人、南亚人和亚美尼亚人等多元族群和文化。在我看来,各个文化都在保留自身的独特性的基础上,向新加坡的公共秩序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共同在维护这个多元社会的平衡。
8:30的早班机,早起打车还是很顺利。也体验了一把登机口安检,大家要吃饭、上厕所、购物的,记得准备妥当后再安检哦!
让我暴走到脚背破皮的狮城,让我汗流浃背又豪雨湿身的狮城,让我感触良多的狮城,回见!
“世上虽没有乌托邦,但新加坡在当代的成就却如乌托邦一般鼓舞人心。”
我们来时的路或许各异,但当我们站在今日的新加坡望向热爱的土地,我们能看到相似的面孔、相似的文化,也能感受到相似的发展方向。严格清醒的精英主义、多元共存的文化氛围、深入人心的环保理念、克制约束的道德体系…身处其中时,能感受到它为搭建向上发展的奇迹阶梯而付出的努力。
当然,它的脆弱也显而易见,资源的紧缺、严父式的管教、公众的漠然与自满…它的未来仍然充满挑战,面向未来的50年会不会比已经走过的50年更轻松,值得拭目以待。
实话实说,新加坡能够称之为景点之处并非多么独特和惊艳,但这趟旅程带给我的文化感受远超景致本身,这也许正是“走出去”的意义之一吧。
2024年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