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上海(六):四行仓库及苏州河周边

作者:一念花开 显示图片

之所以去四行仓库,是因为之前电影《八百》的宣传、介绍。但电影我没有看过,说实在的,我也没有想去看。我们这一辈人,对于八年抗战,对于这段历史,一直都是了解的,甚至可以说铭记于心的!
之所以把四行仓库单独列出来写,却是因为它与我这次行程中的其他景点关联度太低,原本想再去一下淞沪抗战纪念馆,然后把它们放在一起的,结果又没有去成。所以就单列一篇。
这,也是我这次上海之行的收官之作。

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市原闸北区(现属静安区)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
民国二十年(1931年),四行仓库开始兴建,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因是旧上海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间银行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故名”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是由两座毗邻而建的近代仓储建筑组成,即“四行仓库”和“大陆银行仓库”。


东侧为上海大陆银行仓库,建于1921年。


西侧的就是四行仓库。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于2015年8月13日正式开馆,同期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驻闸北,四行仓库被设为司令部。
同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奋勇杀敌,打退日军10多次疯狂进攻,击毙日军200余名,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以“四行仓库保卫战”为基本陈列,内容分为“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四个部分,加上序厅、尾厅共六个部分。


这是序厅。厅内的立柱浮雕镌刻了当年八百勇士血战四行的场景。


正中间书卷般的是谢晋元写给妻子的遗书。


后面的背景墙上的浮雕也是由一封封勇士们的家书组成的。


序厅墙上还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其中就提到“八百勇士”这一英雄群体。



第一部分:血鏖淞沪
这里展示了八一三淞沪抗战。战争自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13日始,同年11月底止,历时3个多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第一场大规模战役。









第二部分:坚守四行
展厅通过一系列战斗还原场景,以时间线为主轴,身临其境地展示了“四行仓库保卫战”。









一层展厅结果,由此上二楼。


楼梯上方两侧墙壁上分别是谢晋元团长和杨瑞符营长的书信或文稿的内容节录。
右侧墙上节录了谢晋元1939年9月18日给父母的遗书中的一部分:“大丈夫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对死生之义,求仁得仁,泰山鸿毛之旨熟虑之矣。今日纵死,而男之英灵必流芳千古。故此日险恶之环境,男从未顾及。如敌劫持之日,即男成仁之时。人生必有一死,此时此境而死,实人生之快事也”。


左侧墙上的内容则是节录杨瑞符《孤军奋战四日记》中的一部分:“是役也,既未成功,又未成仁,仅仅做到‘绝对服从命令’六个字,备蒙国人赞许、爱护,至深感愧!瑞符身为军人,杀寇日长,当本‘绝对服从命令’之精神,为争取抗战之最后胜利而奋斗!为争取中华民族之独自、自由而牺牲!完成我‘不成功,便成仁’之人生观”。










第三部分:孤军抗争
这个展厅展示了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31日凌晨,四行仓库守军奉命全部撤离,进入公共租界,被租界当局滞留在胶州路兵营。四行孤军坚贞不屈,继续进行抗日斗争,保持了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







第四部分:不朽丰碑
展厅展示了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以及上海“孤岛”时期,中共上海党组织坚决执行党的全面抗战政策,领导各抗日救亡团体和广大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既动员市民救护伤兵、慰问前线、募集资金,又组织了深入细致的抗日宣传教育活动,推动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向着更深入持久的方向发展。




走出主展厅。
我个人认为后面的部分应该属于尾厅。一面墙,展示八百壮士的英名。(实际人数约420名,上墙的名字大概350多名,其余缺失)


一座雕塑,彰显不屈不挠的抗争和对和平的期盼。(没有找到相关介绍,纯属个人对作品的理解)


一段讲话,告诉我们牢记历史,珍视和平,警示末来。(这是习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八周年暨伟大胜利历史贡献主题展上的讲话摘录)


出纪念馆,往西去看四行仓库的西墙。


由于四行仓库特殊的地理位置,侵华日军主要从仓库的西面和北面进攻,仓库西墙则成为侵华日军火力进攻最为密集的方向,墙体上千疮百孔,8个大的炮弹孔和400多个子弹孔密集分布在这堵墙上,可以想见当年四行仓库保卫战是何等的激烈!


仓库西墙的西面是一个很大的广场,被称为“晋元纪念广场”。


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一面西墙,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民族永远的记忆。

参观完四行仓库和纪念馆,顺便走了一走苏州河,毕竟已经到了河边。
因为只是顺路,不是特意寻访,所以只是漫无目的、浅浅地沿河边走了一段而已。大体从西藏路桥走到浙江路桥。
下图是西藏路桥,就在四行仓库的东侧。


隔着苏州河,可以看见一座黑铁大门,低矮气窗的老式建筑。那里是南苏州路971号,一栋建于1929年的英式老仓库,清水青砖墙面上有“衍庆里”三个字。


没有特意走近去看,远远地看上去,感觉有些象走在泰晤士河边一般。



这是北苏州路边的中国实业银行仓库旧址,为通和洋行设计,1932年完工,装饰艺术派风格。


走在苏州河边眺望远处的高楼大厦,近处的浙江路桥和远处东方明珠,还有缓缓流淌苏州河水,画面很美!


这是快到浙江路桥时遇见的一栋建筑,位于甘肃路的东边和北苏州路的北面,是原怡和打包厂的仓库堆栈(北苏州路912号)。该建筑建于1907年,采用的是上海早期仓库建筑中常见的钢木混合结构,立面带有古典主义风格。


走到浙江路桥,我就离开了苏州河去探访其他地方去了。


只是短短的一段与苏州河的邂逅,而且天气不是太好,但这种黑白氛围下,我感觉拍出来的效果还是别有意境的。

到这篇游记为止,我这次的上海之行就完整地展示出来了。四行仓库和苏州河边不是旅途的最后一站,但因为便于游记归属的原因,我把这一篇放在了最后。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点还留着遗憾。四行仓库去了,与淞沪会战有关的点位,如淞沪会战纪念馆还没去;苏州河也仅仅是开了个头,要逛的点位就更多了……
下次再来吧!
是的,上海,我还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