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篇游记《发现成都——被大多数游客忽略的宝藏》、《成都母亲河 多彩锦江畔》,以个人视角记录了成都部分被忽略的景点和观感,没想到一周时间点击量就超过了2300次,看来成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这一信息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寻、记录的动力,在成都生活了几十年,还从没仔细、连贯观察过呢!说走就走, Let's go!
岷江在都江堰分流后有条支流叫走马河,它流经成都形成了府河和南河。府河在都江堰市崇义镇从检江分流,进入成都市区后绕城北、城东终止于彭山县江口镇,全长97.3公里。南河从岷江干流上分流出来一条小支流,起于送仙桥,绕城西、城南而流,在合江亭与府河汇流,全长仅5.63公里。今天,就跟随我的镜头,沿“府河”逆流而上,徒步探寻府南河汇合之前的府河在主城区的现状。
猛追湾游泳馆和339电视塔附近的大桥叫新华桥,为啥成都人却叫她二号桥呢?原来1954年在清远桥旧址修建了横跨府河的临时木结构桥梁,编号为府河二号桥,1960年拆除木桥重建为砖石结构的跨河大桥,1988年市政府对桥体加固后更名为新华桥,但直到如今仍然很多老成都人叫她二号桥。
成都市猛追湾游泳馆,位于府河旁锦江区华星路1号,分好几个场馆,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水球项目训练场馆。
旁边的柳浪湾曾经很火,喝茶吃饭价格实惠,同学、朋友经常在那里聚会,不知现在生意怎么样了?
这座钢结构桥梁主桥上部结构采用单跨钢箱梁,分上下两层,造型新奇。但是创新是有代价的,虽然比呆板单调的一字板桥梁更加显得灵动,说实话个人并不觉得美观,倒是两岸植被茂盛,景色优美。
位于府河旁的锦江区华星路5号,全长525米,宽75米,占地面积24000余平方米。活水公园主要由“人工湿地净水系统”“模拟自然森林群落”和环保教育馆等部分组成,公园曾获得1998年国际水岸中心“优秀水岸奖最高奖”,2021年1月入选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名单。
既然有二号桥,那么一号桥又是哪座桥在哪里呢?紧邻河水公园的红星桥,1954年修建时虽然编为三号,但是因三座木桥中此桥最先施工,遂改名为一号桥。1988年整修后正式命名为红星桥,但老成都人仍然习惯称之为一号桥。
附近岸边的茶社很有特色,闲暇之余来坐坐一定巴适。
绿化带好宽!
大安东路桥北接星辉东路,南接大安东路,跨越处河道宽45米,桥面宽度将达到26米,设计车速20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通行。该桥很好辨认——桥身外侧造型就像正在学习的学生。
位于太升北路与马鞍南路之间的太升桥也称太升北路大桥,是1988年修建太升北路时的新建大桥,也因为太升北路而得名。太升北路和太升南路为市中心一条重要的南北通道。太升桥向北越过马鞍南路、马鞍北路可上一环路北段,车辆行人不少,这座桥是城区重要的通道之一。
太升桥逆流而上是北门大桥,两桥之间两岸间配有休闲长廊、健身设备,绿化带树木和沿河建筑色彩丰富漂亮。
清代的成都北门名叫大安门、迎恩门,北门大桥的正式名称叫“大安桥”或“迎恩桥”,但老成都人都称其为北门大桥,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正式名称。百度导航可以直接导“北门大桥”,但如果导“大安桥”则双流区、锦江区、金牛区都有同名大桥,必须选择金牛区大安桥才能够到达目的地。
北门大桥两边垂钓的人很多,从望江楼公园、合江亭一路走来,垂钓者众多俨然已成为地域特色,与成都休闲、安逸的生活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桥头金黄的银杏树很吸睛!
1997年建成的单跨下承式钢筋砼肋形拱桥星辉桥,在蓝天的衬托下,犹如府河上的一道彩虹,真的很漂亮。
清同治《成都县志·津梁》记载:“万福桥,县北二里。架木为桥,上履以屋,有亭有坊,长五丈,宽丈余。”因桥头有“万福来朝”匾额而得名“万福桥”。著名的“陈麻婆豆腐”曾在桥头开店经营,美誉从府河“流”向了大江南北。1947年风雨廊桥被水冲毁。成渝铁路通车后,万福桥改建成水泥钢筋大桥,成为市中区与火车北站之间繁忙的交通要道。
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北接五丁路,南接北校场西路,横跨五都路的桥叫五丁桥 。
五丁桥这个地名已有3000年历史,当时要求每五户人家抽一男丁,然后将这些男丁集合在一起修路架桥,五丁桥由此得名。
此处原叫封家罗家碾渡口,过去人们长期依靠渡船摆渡,1938年在此修建一座木桥,1956年木桥被洪水冲毁,1958年改建成钢筋混泥土大桥,1986年扩建改造。
跨西北桥逆府河继续向上,两岸植被十分茂盛,绿树成荫,色彩斑斓,河堤上好多石条附着的青苔显示建造有些时日了,在炎热的夏季,这里必是绝佳的休闲纳凉地。
九里提五丁小学旁一座漂亮的钢架桥横跨府河,极大方便了两岸居民、学生,寻遍四周,只见城市桥梁养护公示牌标注有“跨府河人行便桥”,兴许该桥至今没有正式命名呢!
二环路九里堤立交桥下方有一座大桥横跨府河,步行至此找遍大桥两侧均没能找到名字,只是在桥头一侧寻到《成都地铁控制保护区警示公告牌》标注有“二环路九里堤桥”,姑且就用这个名字代替吧。
从合江亭逆府河至此,虽然河面尚宽,但河水渐渐变小,随处可见露出的滩涂。两岸河堤明显曾用心修筑打造,但显露出来的原生态状况不免让人感到日常维护有些不足以至于杂草丛生,两岸建筑物明显低矮了好多,查询位置,发现早已出了主城区。
向上游前行,在九里堤遗址附近有一座无名桥,想必是周边厂区内部桥梁吧。继续前行,一座很有时代感的铁路拱桥映入眼帘,虽然有铁栏把守却仍然阻挡不了好奇心爆棚的人们进入其中一探究竟。
继续前行,河水更加清澈,但是河床显露更多,行至远处桥头,得知为“北府河科技园桥“。驻足观望,两岸几乎没有楼房,只是遥望远方高楼林立,询问身旁路人得知为三环路附近楼盘,我的个娘呢,沿府河4个半小时弯弯绕绕步行20余公里,竟然还在北三环以内!
晚霞初现,已近黄昏,这才发觉肚子已闹革命。于是立刻导航寻找交通站点,打道回府!
以上图文,希望对准备来成都旅游的朋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