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来常熟(中)尚湖冬红,拂水山庄,柳花如梦烟月愁

作者:樱~枫fox 显示图片

更多游记请看:
诗和远方——我的游记分省总目录 @https://www.mafengwo.cn/i/11406786.html
其它游记链接:
常来常熟(上)千年方塔仰先贤,十里虞山赏秋色@https://www.mafengwo.cn/i/24605153.html
**************************************************************************************************************

常熟之胜,在一山一湖,山是虞山,湖是尚湖。上一篇着重叙述了方塔园、虞山公园和收费景区、仲雍言子墓道,这一篇请跟着我的镜头,游览尚湖景区。


12月9日二游常熟,首要目标就是尚湖。


其实11月30日天气那么好,就可以去尚湖,然而门票是80元,网购78元;从12月1日开始降到淡季价格,60元,网购仅48元。一下子差这么多,我感觉很亏,就没去。晚了9天,秋色更浓,水杉“冬红”亮丽,可惜碰到了大阴天。唉,世事难料。


中午12点半从博物馆站坐116路公交车,终点就是尚湖景区1号门(正门)。尚湖因为姜尚姜子牙曾在此垂钓,故而得名。这姜太公到哪儿都钓鱼,渭水垂钓,尚湖垂钓,在白石山上也垂钓。


尚湖景区第一站就是“太公岛”,姜太公的身影无处不在。


中午刚到常熟时还是晴天,转眼就阴了,偶尔太阳从云中露一小脸。


姜尚纪念馆。天花板上一个巨大的“尚”字,姜子牙崇尚的不是高山流水,而是建功立业,八十拜相,老来发迹。


尚湖是虞山的影子。从地图上就能看到 ,虞山的占地面积及形状与尚湖神似,可以说是一阴一阳,相得益彰,如此巧妙地搭配,实属天下奇观。


近处残荷枯黄,远处红杉依依。虽然天气不好,但湖光山色仍然让人心旷神怡。


子牙亭,也许就是他垂钓之处。严子陵钓的是悠闲自在,他钓的是江山社稷,而且钓到了。


倚天剑出,谁与争锋?


红枫正在激情燃烧,太热烈了。


节气都过大雪了,这是今年最后的秋色。



从太公岛走到“杨柳屿”,左前方隔水相望的小岛是“拂水山庄”,钱谦益和柳如是生活过的地方。所以这个心形座椅也是有所指吧。


过九曲桥,中途有“莺雁亭”,为何不是“莺燕”呢?也许尚湖湿地众多,翻空白鸟时时见,自带一种乡野气质吧。


尚湖景区不小,由十几个小岛及连接它们的桥堤组成,走上一圈至少要三个小时。然而景区只占尚湖西南一隅,可见整个尚湖的面积很可观,至少超过杭州西湖。


有几分钟天空出现了“鱼鳞云”,太阳冲出云层。无论湖上还是林梢,霎时有了光彩。


极远处是水上森林,等一会我要去那边。近处有个很小的岛屿,几乎被水吞没,几棵红杉像是从湖里长出来的一样。


这么多残荷,可以脑补一下夏日尚湖“莲叶何田田”的胜景。


这是飞熊先生!姜子牙号“飞熊”,就成了这般形象。尚湖景区随处可见飞熊先生的身影。


拂水山庄是明末清初“东南文宗”钱谦益的私家别业,也是见证老钱和小柳白发红颜传奇的地方。山庄原址在虞山的拂水岩下,当然早就没了。现代人在尚湖重新打造,按照钱谦益记载的“拂水八景”布局设计,挺用心。


“拂水”也许暗指柳枝,老钱虽然德行有亏,但对小柳那是没话说,豪华婚礼,送豪宅,毫不吝啬。


一进大门首先看到障景的黄石假山,旁边又是一树绚烂的枫叶。


假山上刻着一首七律:“新正二日,偕河东君过拂水山庄,梅花半开,春条乍放,喜而有作”
东风吹水碧于苔,柳靥梅魂取次回。为有香车今日到,尽教玉笛一时催。
万条绰约和腰瘦,数朵芳华约鬓来。最是春人爱春节,咏花攀树故徘徊。
如果不是赶上乱世,老钱就在这儿和他的小新娘过神仙眷侣的小日子,哪会让后世争议?


临池有曲廊,尽头是一座水榭。


水榭匾额为“团桂天香”。


水榭内的长窗挂有诗画,画是“拂水山庄图”,诗为:
八桂团团霜露丛,梦回禁扁映新宫。三秋落子金波里,一夜飘香玉魄中。
月斧自能修窈窕,冰轮端合照青葱。姮娥不惜分灵药,长发新枝助化工。
又是钱谦益的大作,春秋都有诗。


对比一下乾隆骂钱谦益的打油诗,不知弘历同志为何对一百多年前的明朝遗老如此痛恨,从人品到学问全盘否定: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 进退都失据,文章哪有光。 
真堪覆瓮酒,屡见咏香囊。 末路逃禅去,原为孟八郎。 
我不知道“孟八郎”是啥意思,还以为是忘八蛋呢,想想皇帝也不能爆粗口,还搜索了一下。


远处是“秋水阁”。山庄占地很大,冬日秋景别有风韵。


山庄内所有建筑都用钱谦益起的名字。这些建筑当然不会空置,有的作纪念馆,有的作茶室,还有的展示常熟的文化。“梅圃溪堂”就是展示常熟“琴棋诗画”四绝之一的古琴派。


“晏楼”,是钱柳对弈之所,现为“棋馆”。“晏”可拆做“日安”就,吉利话。


走几级青石,缓步上坡至“朝阳榭”。


钱谦益每建一处房子,就写一篇“记”,里面包含丰富的史料,不像我的游记,纯属自娱,无甚价值。


朝阳榭坡下有“耦耕堂”,苏州有个耦园,看来避世而隐的大人物都会向往有知己和自己一起种菜钓鱼,这个知己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老婆。


门口的对联“藕耕旧与高人约,带月相看并荷锄”也是钱谦益所撰。


同样少不了“耦耕堂记”。钱谦益的文章,除了记述归隐之乐,其实能看出来:他不甘心隐居,不服老!他还在等待机会。


拂水山庄是一座水上园林,湖上有岛,岛中有湖。湖水中有黑天鹅在游弋。


水面极为开阔,非一般小巧的苏州园林能比。


“钓清流”,钱谦益是东林党人,向以清流自居,其实一点都不清。石上刻着他在《秋水阁记》里的一句话:“吾与子相与晞朝阳而浴夕月,钓清流而弋高风”。这篇文章有点模仿苏轼《前赤壁赋》的意思。


钱谦益开创了“虞山诗派”,积极主张诗歌革新,取诸家之长,学古而不拟古。他自成风格,对东南诗坛的繁荣作出了一定贡献。这些后世是公认的。至于乾隆说他“文章哪有光”,估计是对钱谦益降清后又暗中反清不满,把他当做吴三桂一路,所以诋毁泄愤。


粉墙、黛瓦、红叶、黄石、漏窗,赏心悦目。山庄里刻了不少钱谦益的诗文,没怎么看到柳如是的。其实柳才女诗词皆擅,境界甚高,早年就有《戊寅草》《湖上草》两本诗集。


亭阁轩榭,错落有致。柳如是是浙江嘉兴人,身世不清,自幼被卖到苏州吴江的妓院。她本姓杨,艺名“影怜”,聪明伶俐,才艺出色,性情豪放不羁,爱穿男装,与东林党人多有来往。柳如是曾与松江才子陈子龙情深意笃,为此自费赎身从良。然而陈子龙考取功名,即将当官,怕她的身份影响自己前程,两人只能分手。此事让柳如是大受刺激,不再“顾影自怜”,而是改了个清丽洒脱的名字“柳如是”。


就在这时,钱谦益走入了她的世界。柳如是女扮男装游历杭州,在岳王庙目睹北方难民哭拜岳武穆,痛诉济南府被满洲鞑子攻陷时的惨状,于是即兴写了一首七律题在墙壁上:
钱塘曾作帝王州,武穆遗坟在此丘。游月旌旗伤豹尾,重湖风雨隔髦头。
当年宫馆连胡骑,此夜苍茫接戍楼。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


钱谦益对此诗很赞赏,在万松书院讲学时特地引用了她的诗句“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激发书生们的爱国情绪,柳如是也听了钱的讲学,心生好感。在儒商汪某的引荐下,两人相识。


见面后钱谦益感慨:“不知木兰是女郎!”同时又对柳的另一首诗赞不绝口:“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蝶趁风。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并作诗相和。


“明发堂”,现在布置成钱柳的起居室。老钱早在28岁时就考中进士,最终拿下探花,后来又成了文坛领袖,名利双收,人人都知道“虞山钱牧斋”。然而30年过去了,他的仕途却很不顺,屡屡被罢官,总共在任也没几年,大多数时候都在隐居。小柳的出现让郁闷的他焕发了第二春。


能得到文坛泰斗的认可,小柳倍感荣幸,之后专门从南京坐船跑到常熟来拜访。钱牧斋先生一句“我能给你想要的安稳”杀伤力极大,这是前任陈子龙之流做不到的。两人迅速坠入爱河。老钱为她专门盖了“我闻室”,并且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以“匹嫡之礼”迎娶小柳。


电影中的这个扮相参考了两人的画像。婚礼在船上举行,很排场,老百姓却认为他们伤风败俗,不要脸,一起往船上扔白菜豆腐鸡蛋🥚羞辱他们。但这二位甜蜜地笑了,晚饭不用买菜了!


36岁的年龄差,悬殊的社会地位,放在现在也是惊世骇俗。不知刚刚故去的琼瑶阿姨如果写这个故事,会怎么写?虽然和秦汉对戏的不再是林青霞和刘雪华,但剧组还是有眼光的,当年的帅哥秦汉其实很擅长演儒雅钱多的老男人,比如《几度夕阳红》的何慕天。演钱谦益也是那个味道,让人恨不起来。


明发堂中挂有巨幅“秋居拂水山庄图”,从画中可以想象到当年钱和柳在尚湖茶歌读书的场景。室内窗明几净,布置考究,一张张桌椅,一层层书架,精致的摆件,整洁的床榻……极大程度地还原了他们当年读书趣居的场景。


把书页用绳子串起来,这种设计很有创意。后面又看到老钱的诗句:“烟著层层柳,云生面面溪。 欲寻垂钓处,咫尺使人迷”。能和姜太公在一个地方垂钓,他何其有幸。


此时是1641年,离崇祯皇帝上吊还有3年。这三年是这对老夫少妻人生中最快活的三年,泛舟尚湖,蜗居山庄,琴棋书画诗酒花,此乐何极!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这幅楹联又是老钱诗句,“寒夕文燕再叠前韵,是日我闻室落成,延河东君居之”,金窝藏娇,老头的喜悦跃然纸上。


美妙的框景,红叶清泉。


此泉名为“归来泉”,钱谦益为此写过一首很长的古体诗。


上有红枫,下有红豆。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花信楼”,原为钱家的酒楼。


现在成了“印馆”,馆内将虞山派印章作为设计主体,背景墙和天花板全是阴阳刻章,错落发光,效果拉风。


杭州有西泠印社,常熟有“虞山印派”,它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可追溯至元朝,清初发扬光大,并薪火相传。不过看着雅致好看,我其实认不出几个字。


花信楼后面垒的黄石假山是整个拂水山庄内体量最大的,山前有池,最高处有水流从顶上下泻,形成瀑布。瀑布后石壁上有字“晴波”二字,瀑布旁有一石刻“拂水悬流,天河俱会”。


旁边另有一石洞,洞口顶刻“层湖浴日”四字,洞口外壁刻着“层湖浴日,钱谦益诗称‘浴日晴波漾六时,丹渊若木影参差’ ”。


路旁巨石背刻二大篆字“玉烟”,下方小字是:“玉烟古篆书也,天清羽葆施丹彩,日暖流苏覆玉烟。见牧斋紫藤衣锦诗”。近旁有玲珑小石桥,题“赠药”。


钱谦益曾请好友黄宗羲到山庄小聚,柳如是作陪。酒至半酣,黄梨洲先生委婉劝说钱牧斋:当前国事糜烂,不宜儿女情长。老钱大嘴一咧:“对我而言,河东君和江山同样重要!”遂不欢而散。


这是山庄后面的湖面,五孔流香桥和”蘼芜桥” 双桥辉映。美梦总归会破灭,1644年甲申国难,清兵入关,七拼八凑的南明小朝廷总算给钱谦益封了个大官。很快清兵下江南,屠扬州,明廷内部不和,一盘散沙。柳如是想做梁红玉,劝夫君做韩世忠。但钱谦益知道形势不比南宋,以保护百姓为由,献城投降。


献城前夜,柳如是与钱谦益相约投湖自尽,她说:“国已破,你殉国,我殉夫,天经地义”。但钱谦益不想死,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荣枯自由天定,我们为什么要让时间停顿?花开一年又一年,不更好吗?”“水太凉,我们还是回去吧。” 柳如是大怒:“是我看错你了!”愤而投水,被老钱救起。从此,“水太凉”成了一个梗,永远把钱谦益钉在耻辱柱上。其实我觉得这是后人杜撰出来搞臭他的,当时就他们两个人,柳如是如果不说,谁会知道?


不过钱谦益剃发降清,又进京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这是事实,洗不白。柳如是恨他无耻,没有随行。钱进京不到半年,又托病辞官。柳如是最终原谅了他,和他一起回到常熟老家。之后钱谦益因为学生反清被株连,投入大牢。经柳如是全力奔走营救,斡旋,钱谦益才得以免祸。他对此感慨万千:“恸哭临江无孝子,从行赴难有贤妻”。

此后钱谦益表面上息影居家,暗中却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并提供资助,直至1664年82岁病逝。这也是乾隆讨厌他、把他列入《贰臣传》的原因。

柳如是的结局,电影没忍心拍。史实是:钱谦益刚死,钱氏族人就来抢夺家产,柳如是不堪受辱,在给女儿写了遗书之后,悬梁自尽,以死殉夫,时年46岁。


钱谦益是个很矛盾的人,但他对柳如是那是真爱,无论世人如何评价,这段“白发红颜旷世之恋”可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山庄的后门正对着一座古桥——张墓桥。桥本来在农村,现为保护文物迁至尚湖景区。


桥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因有张氏葬于桥旁,故名。乾隆、光绪年间多次重修。


现存张墓桥是常熟留存较少的农村古桥,三孔平桥,中间有两个像宝塔形的桥墩,用石条叠成,别有特色。


往水上森林方向走,又遇到飞熊先生了。


注意,不要进野奢拓展营地,朝相反方向走。


尚湖的落羽杉和池杉在十二月初到了最亮丽的时候,本地人称为“冬红”。


秋水无痕,红杉成林。


秋水无迹,红杉挺立。但这些都是“散兵游勇”,算不上“水上森林”。


竹筏码头才是水上森林入口。


竹筏每人30元,转一圈大约15分钟。照理讲应该体验一下,但我觉得天气不好,红杉失去了不少光彩,就没坐。


我只沿着岸边走走,也能感受到在丛林中。这就是原汁原味的湿地公园。


水平如镜,红杉似火,尚湖的调色盘在这里被打翻。


不时有水鸟从湖面掠过,好一幅绝美画卷。


池杉的倒影真好看,像细脚伶仃的圆规。


即使舟行湖上,也搅不碎美丽的倒影。


不知柳如是和钱谦益有没有坐船欣赏过尚湖冬红?


透过水上森林,能看到远处虞山露出一角。


这一片池杉居然是斜向生长,个性十足。


码头的北侧有木栈道,指示牌上列出各种水鸟的图片。


这是个观景台。


唉,要是昨天能来就好了,大晴天才更能显出“冬红”的亮丽!


离开水上森林栈道,一直走到外湖边上。此前看到的水域都是“内湖”,外湖更加广袤。


虞山一览无余,远处是多孔的“串月桥”。桥所在的长堤是“拂水堤”,也叫“月堤”,据说最早就是钱谦益筑造的。


拉一张全景,虞山尚湖,常熟双璧。


过“文秀桥”,去“荷香洲”。


游览尚湖景区正常应该走个环线:1号门(游客中心)----太公岛---拂水山庄---水上森林----荷香洲---牡丹园---山水园----2号门。但是现在又没有牡丹,2号门再走到1号门距离也不近,干脆我又走了回头路,仍从拂水山庄返回。


尚湖春有牡丹,夏有荷花,秋有红杉,四季有三季皆宜。


看着依旧翠绿的垂柳,我想起柳如是最著名的一首词:《金明池·咏寒柳》


常熟日落时间很早,四点半天就快黑了。虽然天气不好,但我经过朝阳轩时,天空居然出现了晚霞。此情此景,贴一下《金明池·咏寒柳》很应景,颇有李清照之悲愁: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电影《柳如是》的最后一段,旁白是这样的:“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柳诗原句)。自从赤条条的被抛入红尘,经历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那么多岔路口,那么多无奈,我才明白:我们永远都无法理解发生在我们生命当中的所有事。原来,我用尽一生的时间,只为擦净六根所沾染的尘灰,只为心无挂碍,重返宁静。”

我想老钱就是小柳追寻的人,无论他是“泰斗”还是“贰臣”,他给了她岁月静好和现世安稳,她陪他走到生命终点,他们的相逢是缘不是劫。虞山剑门下的三生石就是见证。背景音乐借用琼瑶剧《婉君》的片尾曲《追寻》,歌词很贴合,顺便缅怀一下言情圣母琼瑶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