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tāi]州市,浙江省中东部沿海地级市,唐初武德五年(622年)置海州,次年以境内天台山(位于今天台县)改名台州(《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盖因天台山为名”)。东临大海,南邻温州,西连丽水、金华,北与绍兴、宁波相接,丘陵和山地占陆地面积的2/3,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现台州市辖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3个市辖区和天台县、仙居县、三门县3个县,代管临海市、温岭市、玉环市3个县级市。台州市境内有台州、台州西、温岭、临海、三门县、天台山、仙居等7个高铁站,临海南、杜桥站、头门港站、仙居南等4个城铁、市郊火车站,全市有上市公司72家,由此可见台州经济实力之强。2023年末台州市常住人口为67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34.7万人,17家科研院所,10家国家一级图书馆(分布在辖区各区县市),美中不足的是只有一家本科院校台州学院。
我对台州可以说并不陌生,起因是我曾拥有过一辆台州知名民企制造的吉利牌踏板式摩托车,后来看到了吸引眼球的台州千年府城墙和七彩岛的图片,再后来我漫步紫阳街、登上府城墙、游览神仙居(见《游览仙人所居,探访江南长城》@https://www.mafengwo.cn/i/15991158.html), 让我对台州 “佛、山、海、城、洞”五景的部分景点有了初见,这次有机会再次前往台州,便有了以下记录。
天台,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山,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道教南宗创立地、活佛济公的出生地、徐霞客游记开篇地、五百罗汉应化地。《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大荒之中,名日天台(高山),海水入焉。”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天台山大瀑布景区(琼台仙谷)、石梁景区和天台宗祖庭的国清寺等等就在天台。
2024年11月29日,上海虹桥8:03乘前往台州的G7503次高铁9:59到达天台山站,下车后网约车前往金字华美达酒店酒店。原想次日早前往国清寺,后考虑次日是周六游客一定很多,随稍作休息后前往国清寺。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天台宗创立者智顗(yǐ),人称智者大师圆寂的第二年, 时任扬州总管的晋王杨广派司马王弘来天台山监督建寺,三年后寺成, 因智者大师在天台山数十年,创立了中国佛教第一宗天台宗,故寺名“天台寺”,但这个寺名只存在了四年。公元604年,杨广登基称“隋炀帝”,他想起智者大师临别前所传信中所说“寺若成,国即清”,于是提笔御赐寺名为“国清寺”。现存主要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全寺总面积7.3万平方米。与山东长青县的灵岩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和江苏南京栖霞寺共称“中国寺院四绝”。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
不是高峰期和假节日车辆可以经过游客中心和隋塔旁的道路直接到达国清寺的门口,我乘的网约车11:25抵达山门附近,步入这座已有1400年历史被称为最有良心的5A景区寺院,开始了免费游览。
跨过始建于宋代为纪念唐代国清寺高僧丰干而建的丰干桥(现桥为清乾隆年间重修),迎面是一座巨大的照壁,黄色壁墙上是醒目的“陏代古刹"四个大字,为赵朴初所书但没有题款。“隋”字少了“工”,
相传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在前朝的封号为“随国公”,立国后沿用自己的封号,取国号为“隨”,杨坚认为“辶”象征着变动不居,担心江山不稳,因此去掉了这个部首。但根据隋代碑文显示,当时“随、隋、陏”三字混用。
沿着照壁下面石粒铺就的道路向东前行,照壁背后的转角处便是朝东而开的国清寺山门。山门的朝向颇具特色,整座寺宇坐北面南,而山门陡然调转九十度朝东,寺院被高大照壁和茂盛树木遮掩,游客即使已到了寺院的前面,也不能见到它的殿宇。山门朝东开有“紫气东来”的寓意,这种匠心独运的处理方式,给古刹增添了一份隐秘和生趣。山门前门上悬“国清讲寺”匾额,“讲”字说明该寺是以讲经说法为主的寺院,重佛学研究,区别于重修禅的“禅寺”和重清规戒律的“律寺”。山门两边不知谁人所题的楹联:“古刹着域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二涧胜迹长新。”概括了寺院的悠久历史、清幽环境和深远影响,令人称绝。
进入山门沿着狭长的甬道直通向北的是寺院正门,甬道用卵石和条石铺成,两边是黄色的蜿蜒矮墙,墙后树木茂密浓荫,平添几份清幽宁静,从这里开始综观寺院建筑,依山就势,层层递高,由数十个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院落组成整座寺院。
穿过寺院的正门也就是山门殿,来到雨花殿。估计你也和我一样有点纳闷,去过很多寺院也未见过雨花殿,其实它就是天王殿,殿里供奉着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无弦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手持无鞘宝剑;西方广目天王,手持无鳞龙;北方多闻天王,手持无骨伞。四大天王各护一方天下,根据四大天王手持法器剑无鞘末开锋、琴缺弦需调、伞代表雨、龙身无麟,代表滑顺,连在一起隐喻风、调、雨、顺,寄托“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雨花殿的命名,缘于天台宗五祖章安大师的一次善举。据说在隋朝时期,天台山爆发了一场瘟疫,这一带的黎民百姓深受其害,章安灌顶大师在此设坛祈祷,七日七夜诵经不绝,精诚所至,感得法雨天花,普降世间,瘟疫遂息,使万千民众免于灾难。为纪念这件神奇事迹,就将此殿更名为“雨花殿”。
国清寺自建寺以来一直保持着“农禅并重”的传统,师傅们在寺内空地铺展大席子,晾晒新鲜的稻谷。这种生活方式传承了1400多年,成为僧侣必修的一个“觉悟”法门,融禅于农、以农悟道、农禅一味。我去的那一天,从雨花殿开始看到好多庭院都变成了嗮谷场。
脚手架应为抢救明朝时期栽植的古树。
大雄宝殿是国清寺的主体建筑,重檐歇山顶。匾额上竖写的“大雄宝殿”,与一般寺院横写有所不同,竖写说明国清寺是皇家敕造的寺院。大殿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青铜坐像,外贴真金,明代铸造,连底座高6.8米,重13吨。殿内东西两侧排坐着十八罗汉。十八罗汉雕像则来自雍和宫,是元代用楠木雕成的精品,外贴真金,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大殿正中的释迦牟尼和大殿前的一尊青铜鼎,以及弥勒殿前的一对汉白玉狮子,都是当年周总理批文从北京故宫运来的珍贵文物。大雄宝殿前立着一尊青铜大鼎也是寺中的一件镇寺之宝,铸造于中国清朝的乾隆年间,上铸“圣寿无疆”,北京故宫有一尊为“万寿无疆”。
这些宝物为何从北京到了国清寺?那是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期间,向周恩来提出了一个请求,他想去天台山国清寺朝拜。可由于国清寺年久失修,周总理只能以进寺山路难走为由,待日后修好再邀来访婉拒。田中角荣回国后,周总理要求立即启动重修国清寺计划,但国清寺在文革期间曾遭受劫难,僧人遣散,佛像、法器等被损,当时的国清寺已沦为了纺织厂,里面养了鸡鸭,在短时间内如何让“瘫痪”的国清寺重见昔日光彩呢?国清寺整修委员会请求国务院,从北京选运部分佛像、供器到国清寺,国务院便同意了这一请求。国清寺1973年成为我国在文革后期对外开放交流的寺院之一。
天台宗开宗始祖智顗[yǐ](538-597),南朝陈、隋代的高僧,人称智者大师。18岁初入佛门,38岁修道天台,再到48岁离开天台布道,58岁重归天台直至圆寂。佛界评价:如果释迦牟尼是创立佛教的圣人,那么智者大师就是对佛法作出最好解释的圣僧。智者大师被佛教界公认为东方的释迦牟尼,而天台山亦称为“东方灵山”。
佛教初入中原时,无宗派门户之分,后来由于佛典的大量译成,以及佛教思想家们对于佛法的分类判摄,才逐渐有了宗派的出现,其中以天台宗最负盛名。天台宗最早于南北朝时期显露,初创于隋,后于唐代达致鼎盛,是中国佛教史上创立最早的一个宗派,因创始人智者大师常住在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宗”,又由于此宗奉《法华经》为主要经典,故而也称为“法华宗”。
智者大师,俗姓陈,字德安,祖籍河南许昌,其父为当时南朝梁国重臣。据传智顗出生的那天晚上,屋内光亮如白日,家中族人意杀猪宰羊以示庆贺,但肉一下锅,火竟霎时灭了,重复几次皆是如此,众人不免深觉诧异,而就在此时,有两个相貌奇特的僧人推门而入,对智顗的父亲说:“恭喜恭喜,你家里出了高僧,阿弥陀佛”。说完后竟消失不见。此后,智顗的父母发现他双目重瞳,在古代神话中曾有舜重瞳的传说,这被认为是圣人之像。智顗自少时开始读书,就偏爱佛经,且日常的言行总要依照佛经的要求,每天晚上更是打坐修持,常念着要出家学道,后逢家道中落,他经历了人情冷暖之后,在父母去世之后,他终踏入佛门,那年正好18。他先在湘州果愿寺修行,又到湖南衡州境内的大贤山隐居,陈天嘉元年(560),二十三岁的他又入光州大苏山跟随慧思禅师修行禅观,数年后,智者大师受慧思禅师咐嘱,到南朝陈都金陵弘法,居瓦官寺宣讲《法华》,标立宗义,判释经教,演绎禅法,讲说修禅次第法门,为天台宗奠定教观的基础。此后,智者感悟闻法之人虽多,悟道之人却少,名利浮云原本就不是他之本心所求,奈何却被牵入其中,于是他离开金陵,隐居悟道,那一年他38岁。智顗曾做有一梦:梦中岩崖万重白云缭绕,红日挂在一边,沧海无边浪涛翻。山上,一个僧人向他招手。他将梦中所见的地方描述给弟子们听,弟子说那是会稽山中的天台山,是圣贤们曾住过的地方,于是他决定上天台山。而另一方面,天台山中有一定光高僧,他对山中人说:“有大善知识将要来到天台。我们应该种豆做酱,砍苇编席,来迎接他。”智顗带领二十多位弟子到天台山后,和定光相见,互相行完礼。定光说:“大善知识还记得我两年以前在山上以手相招吗?”智顗感到非常惊异,知道了他曾在梦中所见之人原来是定光。就在此刻,众人听到山谷中有钟声响起,定光又说:“钟声是表示你们与这座山有缘,可以在此居住。等到国家太平,四方统一时,一定会有贵人为禅师建立寺庙的,寺若成,国即清”。这便是国清寺。
在大雄宝殿左侧的庭院里,长着一株千年古梅,迄今已有1400多年,是我国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另两株为湖北沙市章华寺楚梅和湖北黄梅县江心古寺遗址晋梅)。这株古梅是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大师亲手所植,所以称为“隋梅”。据传古树通灵,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破四旧”期间,隋梅枝枯叶萎、濒临死亡;1972年当国清寺受到周思来总理的关注,隋梅似乎预料到寺院将获新生,竟神奇地又生出许多新根,1973年重新修整国清寺,枝头又有梅花再次绽放,至1975年国清寺修复峻工时,隋梅重新盛开结子,主干的朽霉尽除,焕发出无限生机。遗憾的是我到时花期已过,未能看到梅花。
隋梅的一边有座“梅亭”。1964年郭沫若先生参观国清寺,书“梅亭”二字,赋诗一首:“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隋梅私自笑,寻梦复何痴。”
沿着梅亭后面的台阶登上高台 ,回首眺望,一塔高耸,那就是建在寺外的隋塔,与国清寺、隋梅合称“三隋”。拿起手机来一张梅亭、隋梅、隋塔、寺院同框的画面。
隋梅后面依山而建的是一座重檐挑角、方石铺地的碑亭。亭额上为“法乳千秋”四个金光灿烂的大字,为赵朴初老先生所题。“法乳千秋”四字,其意是说天台宗的佛法教义,如同母亲的乳汁一般,千秋万代地惠泽天台宗的信徒。这座碑1982年由日本天台宗信徒为纪念天台宗三位祖师而出资兴建。亭中立三座石碑,正中为“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右边是“日本最澄大师得法灵迹碑”,左边是“天台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诗碑”。三块石碑的正面文字均由赵朴初撰书,背面为日本天台宗本山延历寺第253代座主山田惠谛长老题书。
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最澄与空海作为学问僧跟随遣唐使来唐学习佛法。最澄自长安出发去台州,学习天台教义,研修禅、大乘戒与密教等佛学。空海到长安(今西安),拜在青龙寺惠果法师门下。806年10月二人回国,最澄在比叡山创立日本天台宗,成为台密的创始人;空海在高野山创立日本真言宗,成为东密的创始人。
“法乳千秋”亭右侧、大雄宝殿的北侧高台上是药师殿,殿内供奉着尊称为“消灾延寿药师佛”,又称“药师琉璃光如来”,简称为药师佛。药师佛像分别日光菩萨、月光菩萨,是药师佛的左右护法,分别象征着智慧与慈悲。药师佛与日光菩萨(手持日轮)、月光菩萨(手持半月青莲)称为“东方三圣”,寓意为“日月升于东方,以其光明普照众生,使他们得到康乐幸福。”大殿两侧还有十二尊塑像,被称为十二药叉大将。这几位菩萨和大将们护持着药师佛,协助药师佛在净琉璃世界中度化众生。
国清寺药师殿西面的一株樱花树下,有一座高约三米的方形石碑,基座上嵌有一铜匾,刻有“知恩报恩”四个大字,也是赵朴初的手笔。碑体正面刻有一行金黄色的文字,除了“南”外几乎很难辨认,旁边标示“南无妙法莲华经”七字和“日莲”二字。原来这不是一块碑,而是被称作“妙法莲华经幢”的佛教建置。幢身正面是上述文字,其余三面镌刻着《妙法莲华经》的经文,经幢内部奉装着信徒手抄的《妙法莲华经》全部经文。这个经幢,是日本天台宗支派日莲宗信徒于1986年捐立的。
再往上行在药师殿的右后方是没有开放的智者大师院,是为纪念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建造。
观音殿是1986年由美籍华侨捐资兴建的。观音又称“观世音”,在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更名“观音”。观音因发愿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而深受百姓信仰。
店内供奉千手千眼观音木雕,两旁或立或坐着观音的三十二化身。
观音殿是国清寺最接近山顶的一座建筑。
观音殿前面也是远眺隋塔的最佳位置,千年隋塔半隐于对面山峰之中,虽经历多年沧桑古塔塔尖早已不存,但其巍峨挺拔的身姿,自有一种傲倪群山的气势,令人赞叹。
观音殿往西前行,就是1995年韩国佛教天台宗信徒为报答祖庭恩德在此修建了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中间供奉的是智者大师,他左手边是韩国天台宗的开创者高丽义天大觉国师,右手边这位是韩国天台宗的中兴祖师上月圆觉大师。佛像后面后三块石碑,分别记录了三位祖师的功绩,分别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韩国天台宗信徒正南大忠撰书。天台宗自宋朝传入韩国后,一直延传至今,拥有百万信徒,他们也奉国清寺为祖庭,每年也会有大批韩国信徒来此朝拜。国清寺历史上曾出过一位外籍方丈叫宝云义通,他也是韩国人,位列天台宗第十六祖。
寺院内处处清幽宜人,石径为道,曲径通幽,古木奇树浓荫蔽日,奇花异卉五彩绚丽。
纪念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丰干的“三贤堂”,在三贤殿的门口墙壁上刻有前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手书的寒山诗,与对面墙壁上的寒山子线刻石像形成对应。三贤殿里供奉着丰干、拾得和寒山三位贤人。丰干是唐代国清寺的高僧,因他的坐骑是一只老虎,因此这里原名也叫“虎啸堂”,这位手握扫帚的僧人叫“拾得”,拾得是丰干捡来的弃婴,后在国清寺出家为僧。身后背着一个竹筒的这位就是寒山子,与拾得是好友,世人并称为“寒山拾得”。
三贤殿的前右侧是妙法堂,天台宗是重讲经说法的教派,在这里设有讲堂,因其经典是“妙法莲华经”,故称“妙法堂”。堂中设有法师讲经台,台壁正中挂着智者大师画像,上方悬有一匾,上书“台宗讲席”,为民国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题写的。后壁供奉西方三圣,上悬“即是灵山”四字,彰显天台山及智者大师之地位。妙法堂的上层是藏经阁,藏有历代的经文典籍孤本及佛像,根据介绍里面包括清雍正年间钦赐的《龙藏》等珍贵经典。
妙法堂的右后侧是玉佛阁,因为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白玉佛像而得名。阁中有一青铜鼎,是清乾隆年间的文物。柜中陈列有从隋塔取出的线雕石刻拓本和天台宗开创者智者大师著有的天台宗佛法教义,如天台宗三大部《法华文句》、《法华玄义》、《摩诃止观》以及五小部部分经书。天台宗佛法教义源自《妙法莲华经》,主张一心三观、一念三千、止观双修、三谛[dì]圆融。
玉佛阁的前面是 “罗汉堂”,正门上方“罗汉堂”堂额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义的胞弟爱新觉罗-溥杰所书。罗汉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据《高僧传》记载,五百罗汉曾于距今1600多年的东晋时代“应化显现”于天台山的石梁桥畔。罗汉堂是在1991年建造的,堂内所供奉的五百罗汉是用香樟木精雕而成的。堂内供奉着用香樟木雕刻而成的五百尊罗汉贴金圣像,罗汉身高1.4米左右,他们或坐或立,或俯或倚,嬉笑怒瞋,神态各异。
罗汉堂对面有一个柳公权碑,唐大中五年(851年),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在寺后石壁上题写“大中国清之寺”,现石刻移至此处。
妙法堂的正前方、罗汉堂的左前方是三圣殿,西方三圣即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三圣殿左侧是独笔鹅字碑,现存鹅字右半边也就是鸟字是王羲之的真迹,左半边是天台山人曹抡选补写的,两边浑然一体,达到了乱真的程度。相传,王羲之曾在天台山主峰华顶山上跟随高道白云子学习“永”字八法,并在华顶上留下一块独笔鹅字碑。年代久远,鹅字碑被埋地下,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被天台乡贤曹抡选发现,使得鹅字碑重建天日,但石碑找到时仅剩半块了。曹抡选细细研究,花了整整七年的时间,重新补全了鹅字,后来将石碑移到此处。
三圣殿的右前方是伽蓝殿,伽蓝殿一般供奉一方土地的神像,又称土地堂。国清寺伽蓝殿内供奉是天台宗护法神王乔,道士打扮。王乔即王子晋,是西周灵王的太子,因劝谏灵王改堵塞为疏导的方法治水,被废去太子名号。后来学道修炼,跨鹤升天。道教封其为右弼真人,治天台山桐柏,故又称“桐柏真人”。到了南朝末年,佛教天台宗又将他吸纳为护法神。天台山寺观普遍供奉他为山神土地。因此“王乔信仰”又是天台山佛道睦居的一个集中表现。
鱼乐国是国清寺中的放生池。智者大师是中国大规模放生活动的倡导者。照壁上“南无观世音菩萨”是民国书法家王震先生的手笔,也点出了这里是积累善心的地方。
园内还有两块碑刻,一块是由清乾隆御赐并记载雍正末年重修国清寺的御碑,一块记载的是1973年重修国清寺的历史。乾隆御赐碑
这里的师傅正在编制背篓。
这边是寺内的生活区,也在晒着稻谷。
从寺内的院落出来后,沿着小道向西慢步,来到了我下车附近的“教观总持”。
“教观总持”四个大字是由民国时期的佛学家、国画家王震先生在1935年题写的。“教观总持”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教:指“教理教义”,即佛教的思想理论。观:指“观心观法”,即佛教的修持方法。“总持”是梵语“陀罗尼”的意译,其原意是总持一切无量佛法而不失散。“教观总持”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是天台宗的理论基础,也是该宗能够历经千年仍然生机勃勃的原因。
沿着国清路前行,路边就是七座小佛塔,俗称七佛塔,为供奉过去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惧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燃灯佛)而建。七佛塔始建于唐代,现塔是1973年在旧址重建,且将镂空改为实心。据说日本的“国东塔”就是以国清寺的七佛塔为原型建造的。
沿着七佛塔旁边的台阶上行就是隋塔,是晋王杨广为报答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恩师而建,因此又叫报恩塔。晋王杨广亦即后来的隋炀帝,有一个法名叫“总持”。陈太建年间(569-582年)的一天午后,自幼信佛的杨广来到金陵的一座寺院,智者大师正端坐在法席上说法,他一下子就被智者大师透彻明理的言语所打动,并数次请智者大师赴扬州说法。公元591年,智者大师来到扬州为杨广授菩萨戒,他对杨广说“大王纡尊圣禁,可名总持”,杨广则说“大师传佛法灯,宜称智者”,于是便有了这“智者大师”之称,杨广的法名为“总持”。
古塔六面九级,高59.4米,在历史年轮的碾压下,斑驳的塔身显露出岁月的沧桑。有学者提出,
隋唐塔形制以四边形风格为主流,该塔形与杭州六和塔相似,六边形体制的“隋塔”应是南宋时重建。
从隋塔下来,沿着傍边的步道向游客中心前行,会看到一大片已被收割的稻田,应该早一个月这里是一片金黄。
到达游客中心附近,回头向北望去,不由的想到在介绍国清寺时的一句话“未见寺院先见隋塔”。
到达游客中心时已是13:20,国清寺景区基本走了一圈用时2小时。
🏯 国清寺 🏯
🔍地址:天台县城北3公里
🎫门票:免门票,免预约。
⏰开放时间:7:00-16:00
⏰游览用时:1-2小时
🏠住宿:建议住在县城,距离不远。
📌Tips:人文景观,受季节影响大不,四季均可。
游览线路:
入口-隋塔-七佛塔-寒拾亭-“教观总持”壁--行到此水西流-“陏代古刹”照壁-山门-汉白玉狮子-山门殿-钟鼓楼-雨花殿-大雄宝殿-隋梅/梅亭-法乳千秋亭-药师殿-智者大师院-观音殿-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法华经橦-三贤殿-妙法堂/藏经阁-玉佛阁-罗汉堂-柳公权碑-三圣殿-独笔鹅字碑-折返至伽蓝殿-鱼乐国-出口
在国清寺游览快结束时曾问了下有无素斋供应,不知是现在不再供应还是错过了饭点的缘故,师傅回复没有,在国清寺游客中心停车场附近简单用餐后,看看时间下午去石梁飞瀑还来的急,于是乘14:00的景交前往石梁景区。
从下图可以看出,石梁景区在国清寺的北侧,但国清寺到石梁景区的景交要经停天台山游客中心(可以前往天台山各景区的中心),往返票价40元/人,黄金假日30分钟一班,日常1小时一班。国清寺也有前往天台山游客中心的景交,往返票价5元/人,15分钟一班首班时间是8:00,末班是17:00。
也许是淡季的缘故,我乘的14:00前往石梁的景交只有我一个人,这应该是冬令前往石梁景区末班车,夏令前往石梁景区末班车是14:30。
景交运行40分钟左右到达石梁景区下图的入口处,石梁是环线游览,切记不走回头路,景交在出口处有站点。
14:43进入景区,穿行在谷间的小道上享受自然地味道。
小铜壶瀑布
天下第一印,上篆刻“法华晨光”四字。法华”指佛教 天台 宗经典《妙法莲华经》,是大乘教义的集大成之作;“晨光”寓 天台山最早沐浴大乘佛光,是天台宗的发祥地。
天然大佛? 未找到明确标识,但景区图有天然大佛点位。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文学家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 南直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人。在徐霞客30年的游历生涯中,他曾三上天台山,并写下了《游天台山日记》及《游天台山日记(后)》两篇游记,前一篇是他在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游览天台山后所写,后一篇是他时隔19年,又一次深入细致探索天台山华顶、石梁诸胜和西南诸景所写。他的传世之作《徐霞客游记》天台就占了2篇,他将《游天台山日记》放在首篇,可见天台山在“游圣” 心中的崇高地位。“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徐霞客在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一年(农历1613年3月30日,公历5月19日)从宁海南下天台山。2001年开始,5月19日这一天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石梁飞瀑并不壮观,它的独特之之处在于:有一条7米的巨大石梁,横跨在两崖之间,形成天然的石桥,如苍龙耸脊,飞瀑从桥拱中穿桥而过,如银河倾泻,溅起的水珠白如霜雪,不停重复着岁月的吼声。梁以瀑险,水以梁奇,一副山、石、水奇妙结合的画面。
《徐霞客游记》记载从宁海出发后的第四天,5月22日到达石梁飞瀑,“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龙,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石梁飞瀑的上下两处有两座寺庙,瀑布旁与石桥相对的是中方广寺,也就是在石梁飞瀑中出境的寺庙;居于石梁之下的是下方广寺
,也就是古方广寺。还有上方广寺,位于三寺之上方,1957年和1972年,先后两次失火,殿宇荡然无存,至今未复。
古方广寺为“五百罗汉应真宝地”,寺内保存着清代镀金五百罗汉像。天台山因此被誉为五百罗汉像道场。现存的古方广寺为新建的佛寺,外墙上镶嵌着“五百罗汉道场”的石刻。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名。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成最高的果位,以迦叶和阿难为首。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 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浙江天台山是“五百罗汉"之说的起始地,天台石梁的方广寺是五百罗汉的根本道场。古书中记载: 五百罗汉原是一群有文有武、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物,他们在天台山人迹罕至处相聚, 抢劫赌博,无所不为。有一次观音菩萨到此,为了点化这批狂徒,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教义相开导,最终,五百罗汉深受教诲,终于改邪归正,各自修成正果,得享罗汉尊位。
梁代慧皎撰《高僧传》卷十一记载的东晋兴宁年间(363年-365)西域高僧昙猷法师在天台山、赤城山修行。宋本《神僧传》卷二中记载:一天,昙猷大师经过天台山中的石桥(现名石梁飞瀑), 突然遇见在崇山溪涧之间有五百罗汉或坐、或卧、或立、或行。后来他住天台万年寺,又见五百罗汉留连于八峰双涧之间。 从此,天台山一带不断传有“罗汉显圣”罗汉化身”“罗汉转世”的传说。天台山石梁遂成为五百罗汉现身应真之处。
梁代慧皎撰《高僧传》卷三记载的东晋高僧法显大师,游三十余国携带诸多梵本佛经回归建康,此后在译经之外写下了一本西域旅行杂记《佛国记》。在这本《佛国记》中法显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佛言震旦天台山方广圣寺, 五百罗汉居焉。”
五代时,天台山中对五百罗汉的尊崇更加兴盛。吴越王钱氏造五百罗汉铜像于天台山石梁处,首创五百罗汉堂。宋真宗元年,在石梁飞瀑的旁边,也就是当年五百罗汉应化的地方兴建起了一座佛寺。 因为法显大师在《佛国记》中记载五百罗汉居处是名方广圣寺,而昙猷大师恰在此地得遇五百罗汉,所以这座先有名而后有寺的五百罗汉应化佛寺就此命名为“方广寺”。待到宋仁宗即位,《天台山志》载其供施于石桥,并留下五百罗汉应化的敕书。
中方广寺正在维修中,也应为近代建筑。穿过寺内房间可到达石梁边。
石梁上半部有隐约可见“前度又来”四字,清代台州知府刘璈所题,1864--1874刘璈任台州知府,深受台州人民拥戴,至今仍有刘璈街以为纪念。
石梁下半部难以辨认的是“万山关键”四字,是天台著名书法家曹抡选所题,曹抡就是补书国清寺里王羲之“独笔鹅”字之人。
这个位置看到古寺可谓居于“竹树秀蔚,风景清幽”之中。
继续前行就是铗剑泉,没找到倚天长剑之感。
从铗剑泉开始向上爬升120多米的台阶,即可到达景区的出口,我到达时是16:10,直接乘景交返回天台山游客中心。返回时车上还是我一个人,司机也是我来时的女司机,估计下午只有我一个游客乘景交进入的景区,所以我到出口上车她就直接开车了。我在景区期间遇到的游客不超过20人,淡季景区人真的很少,非常幽静。
🏞️ 石梁景区🏞️
🎫门票:60元
⏰开放时间:8:00-16:00
⏰游览用时:2-3小时
🚌 交通:国清寺游客中心有往返大巴直达,¥40/人,车程40分钟,平时1小时1班,去程最晚14:00,回程最晚17:00。天台山游客中心也有往返大巴直达。
🏠住宿:建议住在县城,距离不远。
📌Tips:自然景观,景区比较幽静,适合夏日慢慢,深冬季节景色相对其他季节相对差点。
从石梁乘景交到达天台山游客中心时近16:40,途中想起了在酒店画册中看到的赭[zhě]溪老街,在这个古城、古街泛滥的当下,抱着“来都来了”的态度决定去看看,于是下车后网约车前往。到达时是16:59。
位于天台城关的赭溪老街,是2019年由政府主导、公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力邀建筑设计大师蒋愈与景观设计大师宋淑华联袂执笔,整合天台佛宗道源、和合文化、唐诗之路等文化底蕴,整理和延续古城街巷肌理,挖掘和提炼天台古民居特色,保护与恢复城市历史旧忆,“融文化于体验,布产业于街巷”的高端文旅休闲商街。项目2019年年底动工,历经4年建设,2024年1月1日正式开街,元旦假期超40万人次的游客在此共度新旧之交,成台州新进网红街。 新中式风格的“赭溪老街”门头。
发源于天台山因丹霞地貌而得名的赭溪,水流至国清寺后,向西流经永宁村,而后穿城而过,流入始丰溪。
水清见底的赭溪,千百年来哺育着两岸的天台人,也孕育了一代高僧——济公,孩童时的济公在这里戏水游泳,看云碓臼米,骑碧潭牛背,捉草丛蟋蟀……“小济公芥菜叶泼水救净寺”“济公利济桥畔治瘟官”“济公赭溪岩坑潭隐身救人”等神奇传说就发生在这条溪上。
这条老城唯一的内河,由北向南贯穿整个城区。河道曲折自然,水底红岩裸露,两岸商居共存。
蝶变中的老街,怎么能少了咖啡店这类代表着现代气息的产物。
不知是季节不对还是时间不对,今晚的老街游客不是很多,也没有看到文艺赋美。
2021年,天台赭溪老街荣获第五届美国 MUSE 缪斯设计奖最高奖项——铂金奖。愿从开放式街区到保留当地市井文化,以“有回忆,宜生活,新时尚”为设计理念的赭溪老街越来越好。
🏯 赭溪老街 🏯
🔍地址:天台县城北起赤城路,南至人民西路并延伸至始丰溪口。
🎫门票:免门票。
📌Tips:1.商业网红街,晚上感觉会更热闹、夜景也漂亮。
2.老街一直往南就是始丰湖,据说有实景表演和灯光秀。我顺道去了但没看到,应该是时间不对的原因。
从老街到始丰湖返回后前往不远处网评不错的当地菜馆用餐,一个人点了2个菜、一瓶米酒有点浪费。
餐后前往附近的济公故里散步,这里是活佛济公的出生地,开放时间是7:30-17:00,故只能在外面看看,是收费景区票价30元/人。
“活佛”济公俗姓李名修缘,号湖隐,法号道济,天台永宁村人,南宋高僧。济公最早是在国清寺出的家,后来才到杭州灵隐寺休居。
完后打车回酒店休息。
2024年11月30日,自然醒早餐后9:00网约车前往大瀑布景区。今天的计划是徒步游览天台山的大瀑布景区+琼台仙姑,从蜂友的攻略得知,全程近10公里。
9:25到达景区门口首先入眼的是李白的雕像,在雕像上石刻诗词《琼台》“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景区把大瀑布、琼台仙谷、会仙桥(玻璃桥)分开售票(联票有优惠)。但从下图可以看出,大瀑布和琼台是通过会仙桥联通的,若不经过会仙桥也是在旁边现停车场的位置可以相同的,不知在未建会仙桥前是一个景区还是两个景区?
天台山大瀑布原名桐柏瀑布、又名三井瀑布,主体大瀑布总落差 325 米,最大宽度90米,是个罕见的高落差亲水梯级瀑布群,堪称中华第一高瀑。
天台山之声名显赫,始于东晋时期大文豪孙绰的《游天台山赋》,赋中详细描述了天台山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如瀑布飞流、赤城霞起等,这些描写使得天台山的名声远播;提到天台山的灵秀之气和神秘氛围,增强了人们对天台山的向往之情,从此引得历代文人墨客游访吟咏不绝。唐代孟浩然《玉霄峰》、李白《琼台》、曹松《天台瀑布》,诗词歌赋中提及天台。明代徐霞客更是三上天台,把《游天台山日记》作为《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进一步提升了天台山的知名度。
1958年,为满足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天台县决定兴建桐柏水库,两年后桐柏水电站建成,大瀑布就此断流,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也因此淹没在上水库的碧波之下。2001年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2006年建成发电。2003年,在天台县石梁镇溪下村开工建设黄龙水库,2008年开始蓄水,实现了跨流域引水。2013年,天台县决定恢复天台山大瀑布,通过建设跨流域引水工程把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和黄龙水库两个水库之间的水,无限循环使用发电,将天台山大瀑布建成一个全年流量稳定、可调节的高落差亲水梯级瀑布群。2016年,县委县政府把大瀑布景区定位为天台山风景旅游的核心景区,作为“名县美城”的标志性项目之一,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和省重大产业示范项目。2016年,天台县决定开发天台山大瀑布景区。2020年4月12日,消失了60年的天台山大瀑布重现人间,这也是人类利用自然、改变自然的杰作。
因此天台山大瀑布是一处人造瀑布,被当地人戏称按时上下班的瀑布。
大瀑布借助了天然的山势和水源,经过人工精心设计和打造,呈现出了如今这般壮观的景象。
从山脚造访大瀑布,银河之水天上来。
从这里看到的水面就是九龙湖,取意“九龙造天台传说”。天台山相传为九龙所造,又因为天台山大瀑布由九级瀑布组成,每一级瀑布犹如蛟龙戏水,一泄百丈,奔流飞壑,故名九龙湖。 主要由三个湖区组成,总面积 200 多亩。湖旁立有历代文人墨客所描写的天台山诗词碑刻,其中就有唐玄宗、宋真宗、乾隆、咸丰四位帝王所写的天台山诗词墨宝。
银链飞溅的后面就是水帘洞,沿着栈道这边通往山谷的另一边。
九级飞瀑从下而上依次是九瀑----玉梭飞流,七八瀑----幽谷叠瀑,六瀑----悬瀑风雷,五瀑----阆苑仙葩,四瀑----群蛟争壑,一二三瀑----龙游三井。阆苑仙葩(五瀑)
群蛟争壑(四瀑)
沿途栈道边的摩崖石刻留着历代无数文人雅士的墨宝和诗文。崖壁上题“千丈峥嵘”四个大字,来自北宋神宗时名臣赵抃《题三井瀑布》:
三井余波势靡停,平铺千丈落峥嵘。
秋阳五彩随流照,纵有良工画不成。
诗中形容瀑布从巍峨的高山落下,仿佛有千丈。体现了瀑布的气势磅礴。
书法则为明末清初书画家王铎所题。
“群蛟争壑”出自东晋大文豪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孙绰在赋中描述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其中“群蛟争壑”形容瀑布如群蛟争斗在山谷中,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天台山大瀑布的壮观景象。摩崖雕刻书法出自宋末元初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之手。
龙游三井(一二三瀑),天台山大瀑布曾名三井瀑布。
宋朝张无梦在《天台福圣观》诗中描述:
天台瀑布落青天,观在天台瀑布边。
道士只今烧药处,仙翁曾是种芝田。
龙居古洞遗残雨,鹤出高巢点破烟。
暂别灵溪游五岳,不知重到又何年。
在山上看到的管道应该就是联通瀑布和水库的引水工程。
正在建设中的葛仙苑。
2006年建成,2016年改造后的桐柏抽水蓄能电站。
北宋年间,天台人张伯端浪迹云水,访求大道。熙宁八年(1075), 91岁的张伯端融摄儒、释、道三教理论精华,以自己多年来的内丹炼养思想为基础,在桐柏宫著成《悟真篇》,开创了中国道教南宗,他传道授徒,宣扬“三教一理”和内丹术,后世尊为“紫阳真人”,桐柏宫成为中外道众共奉的南宗祖庭,天台山亦成为道教南宗的发源地。
站在大瀑布的栈道上,可以看到对面峡谷中崖壁上“琼台仙谷”四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恢弘、端庄浑厚,是广西著名诗人、书法家钟家佐先生的手笔。那里就是琼台景区。
在栈道边看到一种果实,你知道是啥吗?
不远处红色小果好想尝一口
出自唐代诗人张祜《游天台山》“空崖绝凡路,痴立麋与麈。邈峻极天门,觑深窥地户。”
唐.柳泌《琼台》“崖壁盘空天路回,白云行近见琼台。”
唐寅的书法“仙都”,出自唐·陆龟蒙的:“拄访谭玄客,持看泼墨图。湖云如有路,兼可到仙都。”
"上真琼台"(晋.魏夫人)四字苍劲有力,出自于"上真宴琼台"。
“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出自唐代李白的游天台山诗《琼台》。
跨过谛仙桥大瀑布景区就基本结束了。
在这里可以经会仙桥到琼台仙谷游玩,也可以直接前往停车场乘景交返回大瀑布游客中心。
这个角度的会仙桥看上还是很壮观的。会仙桥是天台山大瀑布和琼台仙谷之间驾起的一座玻璃景观桥,把天台山大瀑布(琼台仙谷)景区连接了一个整体,桥全长345m,桥面宽4m,最高落差超过百米,是全国第一座高低塔双跨三墩玻璃悬索桥,也是台州唯一一座拥有5D动态画面效果的玻璃桥。
经2021年10月1日天台山大瀑布(琼台仙谷)景区正式启用“会仙桥”可以直接进入琼台仙谷,不过你若不是购买的通票需付费80元/人。
我持证享受了免票优惠,走玻璃桥需支付80元感觉有点亏,于是前往景区停车场经琼台仙谷上入口进入琼台景区。
琼台仙谷景区是一处典型的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以灵溪为主景线,两旁山壁对峙,山势峥嵘峻峭,奇峰纷呈,怪石错列,有着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峡谷风光。景区上下有两个入口,一个在山顶,一个在山脚。山顶的就在结束大瀑布游览的出口旁。
从山顶进入琼台景区首先入眼的是黄帝祭坛,传说是黄帝当年炼丹的地方。一旁的几尊巨石树立在山顶,好似是八卦阵势一般,颇有几分神秘色彩。
然后向下行走,开始进入峡谷。
走过横跨在山崖间的渡仙桥便是陡峭栈道一路下山,栈道横于悬崖峭壁之间,低头便是百米悬崖,峡谷风景绝佳,周遭的花岗岩山峰会随着脚步的推移变幻出奇妙的形态,瑰丽壮观。
人造的树墩顶上长满植物还真有积分天然的味道。
峰上的马鞍石形似一只展翅欲飞的神雕,就是在山下时看到的神鹰戏龟的地方。
位于百丈瀑布旁的金庭洞天,道书称第二十七洞天。相传西周周灵王太子王乔得天台山高道浮邱公的指点,弃官在此学道于七月七日跨鹤升天,封为玉帝司晨,号“桐柏真人”。治理金庭洞天,兼管吴越水旱,成为天台山的主神。
百丈瀑布
龙潭”又名“百丈崖瀑布”,“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是李白《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对百丈崖的诗颂。
一座古老石砌拱桥横跨峡谷,高拱的桥身古朴沧桑,就是“望仙桥”
峡谷,山壁对峙,奇峰林立,山涧,怪石错落,溪水潺潺。
九峰台,中央太极图案,四周九块巨石,分别以八仙道号和张伯端的紫阳峰为名,是八仙向紫阳真人传道的形象再现。(台上的山峰,是按九峰所处实际距离的100:1比例缩小而成)
八仙湖的碧波在满山绿色的映射下显得更幽,如同一方明镜镶嵌在群峰壁立的峡谷中,岸边的一条栈道蜿蜒着伸向远方的廊桥。
在出口附近又见到红色小果,这个果实更多。
🏞️ 大瀑布景区+琼台仙谷🏞️
🎫门票:大瀑布(琼台)通票165元/人(含会仙桥,不含琼台天梯)。大瀑布165元/人;琼台仙谷65元/人;会仙桥(玻璃桥)80元/人;琼台天梯(单程)30元/人
⏰开放时间:8:00-16:00
🚌 交通:天台山游客中心也有往返大瀑布、琼台,往返30元。1小时一班。从琼台下出入口到天台山游客中心烦人大巴是免费的。
🏠住宿:建议住在县城,距离不远。
📌Tips:
1.时间允许、体力可行,建议买通票,从大瀑布上,不走回头路,还可体验玻璃桥。
我步行走了全程,上午9:25到大瀑布游客中心,11:50出大瀑布山顶入口,在大瀑布用时约2小时25分。然后12:00进入琼台山顶入口,14:20出琼台山底入口,在琼台用时2小时20分。琼台用时偏长是因为下山路,有点陡怕费膝盖所以走的慢,整个行程在9-10公里的样子。最后坐免费景区车回大瀑布游客中心。
2.若只玩大瀑布,建议从大瀑布游客中心入,山顶出,坐车返回游客中心。因从下往上看瀑布才壮美。3.若只玩琼台,建议坐车先到山顶,从山顶上入口入,山底下出口出,坐车返回游客中心。因往下走比较省体力。
4.通票在13:00停止购票。
5.从天台县城往大瀑布没必要先往天台山游客中心,有点绕不合适。
快出琼台景区时,看看时间觉得前往昨晚刷手机看到的南黄古道走个小环线时间够用,于是出景区乘景交到达天台山游客中心14:40,随即叫车前往18公里外的南黄古道起点前杨村,到达时已是15:14。
南黄古道又叫黄南古道,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与天台县两地交界,起于天台南屏乡前杨村,止于临海黄坦大泛村,取其黄坦和南屏的首字得名,长约12公里。古道始建于北宋初年,已有逾千年的历史,它曾是古时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见证了浙东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乾隆皇帝曾下令官员绘制“天台八景图”,其中就有南黄古道的身影,那时候是叫“南山秋色”。“南山秋色”还曾被元代天台隐士曹文晦称为“天台十景之一”。20世纪70年代,随着公路交通的完善,南黄古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近年这里成了驴友们爱来徒步的地方,被人们称为“北有香山红叶,南有南黄古道”。
昨晚刷手机刷到南黄古道时得知前几天正在进行南屏黄“红枫季”活动,那岂不前往南黄古道正是时候。本想参加户外群组织的周日全程(次日),可搜索户外群发现群内成员基本为90后,想想我都属于大叔类的且一个人、估计和他们玩不到一起于是果断放弃,决定今日若下山早自己前来逛逛。
不知是周六的缘故还是红枫季的原因,小村道路两边全是村民售卖特产的摊点,好不热闹。我去的时点基本都是返回的人,和我同向的少之又少。
顺着人流逆向前向10多分钟,走左边经过单孔石桥就进入南黄古道。
古道沿着的石阶逐步上升,近山脚的还是繁茂的绿色,远不已是层林尽染。古道的最佳观赏时间是11月初起,但近几年基本都在11月底是12月初,持续到12月中旬。
古道沿途种的枫树,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的枫叶古道之一。
枫树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多,火红更没有那么漫山遍野,此行似乎来得早了些。
风景不光是用来看的,更重要的是要你用心去发现。它有时点缀于不远处的山坡上,有时隐藏于众绿之间,有时明晃晃地矗立于路边眼前…不同的视角,给人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光线,给人不同的感受。
一直走到半山的观音殿后,左边是大环线爬山去望海尖,通往临海那边的,右边就是小环线的下山路。
请我沿着左侧的道路向上有了一小节,就是我这次认为看到枫叶最佳之处。
然后我原路返回,走右侧的小路继续我的小环线。不远处这里有个滑道,付费20元后可以节省你的体力、加快你下山速度。
继续前行在岔路口走右侧小路,沿途户外的飘带指引着你前进的方向,告诉你没有走错路。
前面就是山溪构成的小瀑布。
徒步1小时15分钟后我的小环线结束回到了小桥这里。我的路线为:前杨村出发--左上顺时针方向--观音殿--右侧下山方向--云叠瀑布群--前杨村。
前杨村口承袭至今的地摊经济十分火热,商贾的吆喊声此起彼伏,路旁一颗神奇的香樟树,让游客驻足欣赏。
古樟树龄近千年,高38米,树冠垂直面积40余平方米。主干粗4人合围,远望是大象,近看为雄鹰,形态酷真,栩栩如生。故称“神树”,俗称“老鹰樟”。
返回到村口这里时是16:52,开始边走边叫车,可是根本无车回应,拼车、加价也没有应答,看到路边有公交站,问当地人说是有车的,可也不见有车经过,于是开始拦车想搭车进县城然后打车,但没人给停车,看到快开的少于4人的私家车答复我不一个方向,这时看到附近一家小店里出来一个男的于是把情况一说,问问怎么能到县城,可否我付费送我一下,这个老兄非常热心,操着我只能听懂60-70%的普通话告诉我,大概意思“有公交但时间不好掌握,他没车所以没法送我,但指着我附近一辆黑色SUV每天回县城,车主在工地,让我在车边一边等一边问问其他有无车回县城”,并非常热心的帮我去工地问,老兄一会回来告诉我说在工地的车主半小时以后才能走,等了半小时也没有搭到其他车,只好继续耐心等待,同时也做好了思想准备“若18:30乘不到车就到附近的政府寻求帮助”。应该是17:50多听到那个老兄在公交站旁喊我,赶紧过去,他和我说“公交马上过来,2元坐到县城,不要等那个工地车主了”,果然2分钟后公交车就来了。18:08到达县城后打车回酒店取行李,考虑天台也玩的差不多了,依照下午的计划前往天台山站乘高铁前往台州。出门遇好人,在此感谢无私帮助我的那位老兄!愿他身体健康!财源滚滚!同时也提醒大家有的地方交通不便一定提前做好规划,避免出现我这种状况。
南黄古道
🎫门票:无
🚌 交通:天台县前往前杨村的班车从天台县城桥南停车场始发。可上和合天台APP查询。
📌Tips:
1.户外线路,红枫时节好多户外团。
2.自驾或参团前往,避免返程不便。
从天台山站乘高铁23分钟后到达台州站。
原本这是一篇游记《又见台州——天台观寺赏瀑、古道徒步,温岭登山探洞、海边览景》,可在写的过程中发现一篇实在是图片有点多、篇幅会过长,于是把天台部分作为一篇《又见台州——天台观寺赏瀑、古道徒步》,把温岭部分作为下一篇,台州之行的下半篇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