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地址: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长安寺巷6号
景区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08:00~15:00
长安寺是沈阳最古老的建筑群,民间有:“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的说法。经考证,在《沈阳县志》和《奉天通志》上记载为“唐时建”,并有建此寺是为永保大唐“国运昌盛,长治久安”,故名长安寺的传说。
长安本寺和山门相距甚远,本寺在沈阳城大北门以南、钟楼以北,而寺的山门却建在十五里外的浑河岸边。相传唐太宗建都时,沈阳这块地方还是一片荒原。唐太宗东征高丽时路过此地,人困马乏,就地休息,看见远处有个土岗,虽然不高,可树木很多,遮天蔽日,便特命“门神”尉迟敬德在此督建一座寺庙,并赐名“长安寺”,旨在祈求这片土地能够“长治久安”,永享太平。
在筹建过程中,尉迟敬德得到紧急作战命令,匆匆离寺。僧人们此时还不知道把山门建在什么地方,就派人飞马鞭一指,又急忙上路了。于是,僧人就带领工匠们在浑河北岸尉迟将军马鞭所指处建起了山门。斗转星移。在山门和大殿这间,就渐渐建起了沈阳城,形成了“城在寺里”的局面。
长安寺坐北朝南,三进四合院。自南向北在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戏台、拜殿、大殿和后殿等建筑。
内现存《大正藏》两部,石碑六通,其中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重修沈阳长安禅寺碑》有重要的文物价值。碑文不仅记述了沈阳中卫指挥曹铭的衔名。经专家考验,曹辅、曹铭都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上世族祖,这是曹雪芹上世“世居沈阳”的可靠证据。这块碑是研究曹雪芹家世出身的极其重要的史料。
1985年,长安寺被列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两块石碑嵌于长安寺门前的墙体内。
长安寺山门悬挂有三块匾额,其中右侧牌匾为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可见长安寺在沈阳佛教中的地位。
门前的两座石狮怒目圆瞪、盛气凌人,雕刻的栩栩如生。沉稳庄重的兽中之王用它们的威严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寺庙群。
天王殿为砖木结构,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一间9.5米,硬山灰瓦顶,殿内露明造。建筑外檐为和玺彩画,室内梁枋为以植物、云朵为主的苏式彩画。
钟楼位于天王殿东侧,与鼓楼相对。楼内供有佛钟一座,与鼓楼内的鼓相对,晨钟暮鼓,用以报时。
鼓楼位于天王殿西侧,和钟楼相对。两座建筑外形一致,对称于正殿两侧,非常美观。
大雄宝殿为单檐歇山灰瓦顶,面阔五间,长19.28米,进深三间,宽13米,斗栱为三翘七踩,保留着明朝建筑风格,殿内露明造,檩枋有彩画。
南面紧接大殿前檐的拜殿为卷棚屋顶,灰瓦,面阔四间,进深一间,前后无墙壁。东西两侧壁上嵌有道光时期重修碑记两通,殿内露明造,檩枋上均有彩画,斗栱为三翘七踩。
长安寺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处让人心灵得以栖息的地方。中街的繁华喧闹更加凸显了长安寺内的安静祥和,它虽然处于闹市之中,却不失为城市中的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