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 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 其占地面积248000平方米。 永乐宫是为纪念吕洞宾而修建的一座道教宫观,其绘制于殿内1000平米的元代壁画是世界现存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 国家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乐宫始建于公元1247年,原建在芮城县西南20公里的永乐镇,吕祖的出生地。50年代末国家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被规划在淹没区内,经批示,由国家水利部拨款220余万,从1959年至1965年,将永乐宫原物原貌搬迁至县城城北2公里的西周古魏国都遗址保存。 2023年12月,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与运城学院联合成立的永乐宫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揭牌。 永乐宫保存了四座巧夺天工的元代木结构建筑,殿内存有1000平米的元代壁画,分布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中。
永乐宫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 1961年3月4日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0月28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04年评定为4A景区,2011年评为山西省十大最美文物景观。
为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增补,面宽五间,进深两间, 单县 山顶。稍间门上砖刻"道义之门"、“众妙之门" 八字出自《易经》和《道德经》。“永乐宫”画额为1963年郑林所题,郑林曾任 山西 省常务副省长, 山西 省政协主席, 山西 省书协第一届主席、第二届名登主席。其书法古朴浑厚,风骨秀逸,书画大家董寿平称赞”吾晋傅山之后,惟郑林问志足省大家”
芮城 龙虎殿是永乐宫原有的宫门,门上挂“ 无极 之门”竖匾,书体雄健,笔力遒劲,是我们永乐宫内唯-一块保持最完整的元代原木版匾,据匾额上的题记考证,它是我国元代书法家元正奉大夫参知政事枢密前使商挺所书,是非常难得的艺术珍品。门枕石上雕刻的石狮和台基压栏石上角兽,姿态生动,形态各异,刀法雄浑有力,是石雕艺术中的佳作。
芮城 龙虎殿中现在有80平方公尺的壁画,绘制于1129年,在没有佑护之前,被当地居民刷了一层泥,当做临时住所,在59年搬迁时发现后被精心揭取,原有壁画重见天日,壁画内容为门神和当差诸神。后檐墙东段画的是神茶、白脸、喜相,在上位;西段画的是郁垒、戏脸,怒相,在下位。在他们的对面墙壁上,画的应该是当地各级山川神、地方神及其兵马。东山墙是四个地位很低的神祇形象,应该是值班的驿使,传达命令或送钱的官更。西山墙有城隍、土地等形象,是所谓地方官员。看来,仙界也并不平静,须用矛仗剑的门神把守才能确保诸位大神安全啊!这座殿堂的壁画,虽然残缺不全,后代补修重叠,看上去比较凌乱,但从天丁力士的用笔着色上,仍能看出是名家的
永乐宫的重阳殿是元代全真教为纪念祖师吕洞宾 而建的一座重要建筑。
重阳殿位于 山西 省 芮城 县永乐镇,是永乐宫建筑群中的一部分,与其他主要殿宇如三清殿、纯阳殿。和 无极 殿 共同构成了永乐宫。重阳殿的建筑过程相当漫长,其中三清、纯阳及重阳等三座主要殿宇费时十五年才修成。重阳殿不仅是一座道宫,而且其壁画堪称全真初创图像史,北壁绘有一幅地狱图,详细描绘了马 丹阳 夫妇梦入地狱和重阳祖师现神狱上加以救度的过程,体现了全真教地狱信仰的完整体现。殿内的壁画主要记述了王重阳生平传教及度化弟子的神异事迹,包括十幅度化 丹阳 的壁画,这些壁画不仅展示了王重阳的生平事迹,还通过叙事性传达了宗教教义。
重阳殿的建筑和壁画绘制几乎与元代共始终,前后费时约一百余年。由于屡经变迁,部分建筑或已圮毁无存,或已改变面貌,但主要的殿宇基本上保存了下来。重阳殿不仅是研究全真教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料,也是了解元代建筑风格和宗教信仰的重要场所。
永乐宫°的重阳殿是元代全真教为纪念祖师吕洞宾 而建的一座重要建筑。
重阳殿位于 山西 省 芮城 县永乐镇,是永乐宫建筑群中的一部分,与其他主要殿宇如三清殿、纯阳殿。和 无极 殿 共同构成了永乐宫。重阳殿的建筑过程相当漫长,其中三清、纯阳及重阳等三座主要殿宇费时十五年才修成。重阳殿不仅是一座道宫,而且其壁画堪称全真初创图像史,北壁绘有一幅地狱图,详细描绘了马 丹阳 夫妇梦入地狱和重阳祖师现神狱上加以救度的过程,体现了全真教地狱信仰的完整体现。殿内的壁画主要记述了王重阳生平传教及度化弟子的神异事迹,包括十幅度化 丹阳 的壁画,这些壁画不仅展示了王重阳的生平事迹,还通过叙事性传达了宗教教义。
重阳殿的建筑和壁画绘制几乎与元代共始终,前后费时约一百余年。由于屡经变迁,部分建筑或已圮毁无存,或已改变面貌,但主要的殿宇基本上保存了下来。重阳殿不仅是研究全真教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料,也是了解元代建筑风格和宗教信仰的重要场所。
永乐宫°的吕公祠是为了纪念吕洞宾 而修建的。吕洞宾,本名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是道教全真三山之一华山。 的得 道真 人,全真三祖之一。他的传说和事迹在 中国 文化中广为流传。吕洞宾出生于河中府永乐县。,即现在的 山西 省 芮城 县。他在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 成功 ,最终在50岁时决定出家修仙,隐居于终南山中。吕洞宾不仅精通剑术和医术,还常常扶危济困,深受民众爱戴。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当地民众修建了吕公祠,永乐宫的前身就是吕公祠,位于吕祖故 里永 乐镇其原址在南宋淳祐四年因兵祸毁过一次。后来,随着北方道教的发展,元世祖忽必烈封吕洞宾为“纯阳浮佑帝君。”,并下令将吕公祠升格为永乐宫。永乐宫的修建标志着对吕洞宾的纪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道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
永乐宫不仅因其壁画艺术而闻名,还因为它是为了纪念吕洞宾而建的。永乐宫的修建体现了对吕洞宾的尊崇,以及他在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永乐宫的搬迁历史也充满了故事,因为它位于 三门峡 水库的淹没区内,最终在1959年至1965年间被搬迁至现址,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