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洪洞大槐树

作者:游翁使者G 显示图片

洪洞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 山西 省 洪洞 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

洪洞 大槐树移民的时间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历时讫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至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约700余年的时间。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 中国 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为了巩固明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奖励垦荒的民屯、军屯、商屯之制,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五十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遍布 河南 、 山东 、 河北 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宏伟壮观。


大门正对着“根”字影壁。影壁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之感。



献殿,是一个高规格的祭坛,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可以作为主祭人、有身份的祭祀参与者的活动场所,位于祭祖活动区中轴线位置上,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仿明代建筑,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它的高度和垮度都是三晋之首,在民间祭祀场所中极为壮观,在全国也是非常罕见的。












祭祖堂坐落于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内,是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与施工,由著名古建筑专家冯冬青进行总体规划 。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开放时间旺季:7:00—19:30。
祭祖堂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
























石经幢是祭祖园中最古老的文物,也是现存明代迁民的唯一历史见证。经幢是古代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由多块石刻堆建成柱状,柱上有盘盖,柱身刻陀罗尼经文及佛像。由广济寺大法师惠琏于金承安五年(1201年)所建,比移民还要早200多年,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也是典型的经幢作品,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它由青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四层十五级,高9.4米,雕刻艺术古朴深厚,书法刚劲流畅,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艺术的珍品。








广济寺,为唐贞观二年所建,原址在 洪洞 城内 永安 里,金承安年间迁徙贾村汾河畔。位于 洪洞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内。
广济寺,寺院宏大,僧众济济,香火旺盛。
广济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法堂、藏经楼、伽蓝殿、祖师堂、禅堂、方丈、钟鼓楼。还有斋堂、客堂、寝堂、茶座、 延寿 堂等。山门左侧有一棵荫蔽数亩的大槐树,这就是明初迁民之时,办理公差事务,人们不能忘怀的古大槐树。



广济寺的山门,即寺院的正门,因为寺院多建在山林之处,所以寺院正门统称为山门。门口左右的这两位护法金刚分别叫“密迹金刚”和“那罗延天”。因为他们一位张口做哈气的样子,一位瞪眼鼓鼻像哼气的样子,所以我们也就俗称他们为“哼哈二将”。他们守护于寺庙最前沿,有摧邪显正、除恶扬善、护持佛法的作用。广济寺(40张)天王殿,是供奉四大天王的地方。天王殿中间塑的是大肚 弥勒 佛,其身后是韦驮 菩萨 ,两边塑有四大天王。中间供奉的这位两耳垂肩,袒胸露肚,笑容满面的便是 弥勒 佛。 弥勒 是梵语的音译,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既定继承人,也就是我们通常讲到的未来佛,按人间的时间算要在56亿7千万年以后才能成佛






大雄宝殿中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能雄震大千世界,因此佛教弟子尊称他为大雄。

宝殿的宝,是指佛教中佛、法、僧三宝。正中间坐的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佛。这是佛正在说法的姿势。上面的三尊佛像,分别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中间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右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左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合起来叫“横三世佛”。这在佛教《华严经》、《药师本愿经》、《观无量寿佛经》中有明确记载。
佛祖前面站的这两位分别是迦叶和阿难。佛祖左边的是迦叶佛陀,他是佛祖的十大弟子之首。迦叶的意思为饮光,因为他出生之时身躯都是金色而且散发光明而得名,他又被人称为金色头陀。佛祖右手边的就是阿难。佛经上讲,阿难是佛祖堂弟,名阿难,是欢喜、庆喜、无染之意。因阿难出生之日适逢佛陀成道大喜之时,所以取这个名字。阿难也是我们前面讲过的有关楞严神咒的故事中的那个阿难,同时他还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






地藏殿供奉的是地藏 菩萨 ,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 菩萨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而且地藏 菩萨 曾发出“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所以也称为“大愿地藏王 菩萨 ”,使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获得救度。
地藏 菩萨 前的这两位随侍叫闵公和道明。可以看到,闵公的年龄比道明要大,但闵公却站在地藏 菩萨 的下首。说起来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地藏 菩萨 成道时, 安徽 九华山下有一位阁老,人称闵公,他平日奉行人善,经常斋请九十九位高僧,独独留下一个空位等着邀请山上的地藏僧,以凑满百人之数,这样过了很多年,直到 菩萨 成道那日,特地从山上来向闵公乞求一片袈裟大的地方落脚。
闵公说:“这九华山的土地都是我的,请您随便选。”于是 菩萨 把袈裟一展,竟覆盖了整个九华山,闵公见状,知道 菩萨 已修成正果,就捐出了这座山,并让儿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