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 东岳庙,也称柏山庙,位于 山西 省 临汾 市 蒲县 蒲城 镇城关村东关自然村的柏山之巅,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处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群。
临汾 东岳庙是位于 山西 省 临汾 市 蒲县 的一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4A级旅游景区。该庙宇因其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其创建年代不详,但据记载,自唐贞观年间以来,东岳庙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扩建。现存建筑主要重修于元延祐五年(公元1318年),此后明清两代不断进行修葺和增补,形成了现今的建筑格局。
东岳庙内的地狱部分是其一大特色,内部塑有五岳大帝、十殿阎君、六曹判官及各种地狱刑罚的塑像,大小与真人相仿,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此外,庙内还保存有铁像、碑碣、木刻、石雕、铁钟、铁狮等文物,反映了古代工艺水平。
东岳庙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研究古代建筑、道教文化和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到古代建筑的魅力,了解道教文化,同时也可以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享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柏 山东 岳庙,也称柏山庙、 蒲县 东岳庙,位于 山西 省 临汾 市 蒲县 蒲城 镇城关村东关自然村的柏山之巅,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唐贞观(627—649年)时已存在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柏 山东 岳庙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自南至北有影壁、长虹磴道、山门、天堂楼、凌霄殿、天王殿、乐楼、香亭、献亭、行宫大殿、后土祠、昌衍宫、清虚宫、地藏祠、地狱等。柏 山东 岳庙地狱府内的明代塑像,大小与真人相同,是封建社会神权统治中意识形态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
2001年6月25日,柏 山东 岳庙被中华人民 共和 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东岳庙不仅因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闻名,还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游客的热门目的地。庙宇背靠柏山,面临 南川 河和昕水河,四周松柏丛生,景色宜人。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是东岳大帝的生辰,因此有了三月二十八 蒲县 东岳庙会的习俗,吸引了大量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和游览。
东岳庙的建筑
入口处的影壁,上书“ 蒲山 胜景”
蒲县 东岳庙的 华池 宫是纪念华佗的独立小庙,位于东岳庙外,俗称华佗庙。 该庙建于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并在之后迁建到现址。 华池 宫因其独特的建筑和历史背景,成为游客探索东岳庙时不可错过的一部分。
华池 宫不仅因其建筑精美而引人注目,还因为其历史背景深厚。 华池 宫最初是为了纪念华佗而建,随后在清雍正八年迁建到现在的位置。这个过程中, 华池 宫不仅保留其原有的功能,还成为了东岳庙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华佗历史和文化的好去处。
东岳庙为东岳大帝黄飞虎的行宫,黄飞虎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与姜子牙一起攻打商军,后战死。商亡后,姜子牙封神,其被封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之神,五岳之首,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所以在全国各地均建有东岳庙用以供奉。。
东岳庙以东岳行宫大殿为中心,是一组大型建筑群,相传始建于唐,根据庙内现存遗迹,可以佐证金 泰和 五年(1205年)已有。现存东岳行宫殿在元代地震毁坏后,于元延佑五年(1318年)重建,明、清历代均有修葺重建。整个建筑面积七千多平方米,建筑物二百八十余座,周围松柏千余亩
山西 蒲县 东岳庙的山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建筑。山门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后历代屡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山门为两层建筑,下层为门洞,上层为天堂楼,整体气势宏伟,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 和美 学价值。
山门的设计非常独特,门洞两边设有撇山影壁,壁心分别雕刻有“盘龙”和“舞凤”的造型。天堂楼高耸,与东西两侧的钟楼、鼓楼相映成趣,都是十字歇山顶结构,轻盈华丽。门前还设有铁狮对踞,增加了山门的威严和气势。山门不仅是东岳庙的入口,也是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山门上的建筑元素如钟楼、鼓楼、天堂楼以及门旁的双斗旗杆只,都是匠人心血的结晶,见证了东岳庙从唐朝至今的历史变迁。山门顶上还悬挂有乾隆皇帝只的御赐牌匾“岱岭横云”,黑底金字,楷体肥笔,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引领着游人步入
东岳庙最为壮观的建筑~山门,中间部分为三段式的楼阁,“品”字形排列,正中间为天堂楼,左右两侧钟楼、鼓楼,均为十字歇山顶,黄绿硫璃贴面,门柱上方是精美的木雕与彩绘。
回望方才钻过的低矮甬道之上,是一座戏台。这座戏台的出彩之处,是上方三幅整体垂挂木雕:右侧一块为“渔樵”,上面雕有两个人物,一位打鱼的渔夫正在河边下网,河中的鲤鱼迎面游来,右一位则是挑着一担柴火的樵夫;左侧的一块为“耕读”,同样也是两个人物,一位农夫肩扛木梨,牵牛下地,另一位少年书生则手捧书本若有所思。中间的“八仙庆寿”,为太上老君驾鹤 仙游 形象,左右两侧分别排列着八仙。
蒲县 东岳庙的献亭是为东岳大帝供献祭品、进行祭祀活动的地方。该亭建于金 泰和 六年(公元1206年),四周敞朗,顶盖为歇山式;四角均为蟠龙 石柱 ,造型精湛,是我国宋、金石雕艺术中的珍品。
献亭的柱础是金代的遗物,而大殿则是元代只的建筑,其他殿阁楼、廊等则是明、清两代的遗物。东岳庙整体建筑坐北面南,前朝后寝,按皇家帝制规格三进五门修建,沿中轴线由山下开始依次建有照壁、登山步道、将军祠、土地庙、御马亭等,整体建筑以东岳行宫、寝宫、子孙宫为中心,周围环绕东岳大帝所管辖的各个职能机构附属建筑,构成座“回”字型气势宏伟的皇家建筑群。
东岳庙行宫的四周是行宫院,下部为窑洞式的拱门,上部加建屋顶形成走廊式的建筑,前后左右相通,形成一体。这种风格即为东岳庙独具一格“环形院落”,在全国寺院中也甚属罕见。
下面的窑洞为东岳大帝掌管的七十二司。抗战时期,这里成为学校,占用了各司衙门的办公场所,楼上是教室,楼下是宿舍,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所以现在各司衙门里面的雕塑都是后来制作的。
东岳行宫后面是昌衍宫,又名“子孙圣母祠”,也被称为娘娘庙。其执掌人间生育,因此来这里的人多是来求子的,据说很灵验。门口有两个大框子,放满了童鞋,讲解员说想要儿子的取一只男鞋,想要女儿的取一只女鞋,生下孩子后,还回一双。
经过行宫、昌衍宫,到清虚院,然后就是地狱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