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前去过凤凰古城,只记得在城墙上走过,然后在城墙边的银店买了一套九龙银杯。于是对湘西的记忆只剩下张家界和《湘西剿匪记》。与同学们提起湘西,大家一拍即合,筹划一番,出发!
💥第一天:高铁到凤凰古城,取车自驾入住凤凰最湘西大酒店。
📌让我惊奇的是高铁站有磁悬浮,12分钟直达古城景区,不是自驾的朋友可以试试。
晚上到沱江边看夜景。
💥第二天:游览凤凰古城。景区的九景套票包括: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陈宝箴老宅(暂停开放)、杨家祠堂、东门城楼、万寿宫、崇德堂、虹桥风雨楼、沱江泛舟。
📌普通票价格148元,网上购买有优惠。票价中最贵的部分是沱江泛舟,如果对游船不感兴趣,大可不必买套票。
游览线路:虹桥→东门(升恒门)→陈斗南宅院→杨家祠堂→崇德堂→沈从文故居→古城博物馆一楼陈宝箴老宅(不开放)→陈氏宗祠→熊希龄故居→北门码头上游船→万寿宫下游船→万寿宫→沈从文墓地。
💥第三日:凤凰古城→(67公里1小时)吉首矮寨大桥公路奇观观景台(半小时游玩)→(3.5公里5分钟)矮寨奇观游客服务中心→步行至天问台(半小时游玩)→步行至吉斗苗寨雄鹰观景台(1小时游玩)→(47公里43分钟)沈从文边城茶峒,住边城良园民宿。
📌在矮寨游客中心购买95元矮寨大桥、天问台及吉斗苗寨的套票,因为要另外加30元购买景区观光车及电梯费,我们放弃了上矮寨大桥,只去天问台和吉斗苗寨。
下午游玩茶峒古镇路线:
翠翠屋→白塔→沈从文旅居地→一脚踏三省界碑→坐游船至语录塔→洪安古镇→坐过河船回到茶峒古镇。
💥第四日:茶峒→(43公里1小时16分)里耶秦简博物馆(参观1小时)→里耶后街及里耶古镇(游玩1小时)→(21公里40分钟)八面山游客中心办理入住,住八面山云上小舍。因大雾,没有游玩八面山。
💥第五日:八面山→(55公里1小时20分钟)惹巴拉景区(游玩2小时)→(93公里1小时22分)芙蓉镇,住芙蓉镇十二城江山楼,可联系酒店获取便宜门票。
晚上夜游芙蓉镇,看20:30分的《花开芙蓉》演出。
💥第六日:早上游芙蓉镇(2小时),午后驾车1.5小时至凤凰古城站还车,然后高铁回广州。
凤凰古城,坐落在沱江河畔,古时叫镇竿,土司时期为土城,明朝时期改为砖城,清朝时期改为石头城,曾一度为湘西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凤凰古城之所以叫凤凰古城,原因有二:一是其地处武陵山脉南部、云贵高原东侧,因背依的青山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二是传说中,这里曾经是凤凰的栖息地,因此得名凤凰古城。
🌈虹桥位于凤凰古城东门外,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重建于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桥面为驼峰式,横跨沱江,犹如“长虹卧波”,故曰“卧虹桥”。民国三年(1914年)重加修葺,中门额匾阴刻"虹桥"二字,沿用至今。
2014年7月15日,湖南凤凰古城遭遇暴雨袭击,景点关闭。凤凰古城知名景点虹桥的桥身亦被洪峰冲击。木质结构的“风雨桥”也被冲垮。如今的虹桥应该是重建的。
傍晚的虹桥,沱江波光粼粼。
夜晚的虹桥灯光璀璨。
曾经的虹桥……
古城建有东、南、西、北(升恒、静澜、胜吉、璧辉)和阜城门五座城门。城外各栈道上均建有过街楼式的关门,城内主要街道有十五条,巷弄有三十多条。
🌈东门(升恒门)城楼
凤凰古城楼是在唐代的五峒司城土城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东门城楼是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构架。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向内三面回廊作为连通两边城墙的过道,向外一面开射孔三排。城门上方有“升恒门”门额匾,额匾四周还雕刻有“福、寿”二字以及宝剑、花篮、花卉、太阳、云纹、蝙蝠等图案。这些雕刻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战火焚烧,至今仍清晰可辨,保存完好。
我们去时,东门正在修缮,下图为网图。
🌈东门与北门之间的城墙
东门和北门之间有现存总长约700米的城墙。城墙采用整块红砂条石,以石灰、糯米浆拌桐油为灰浆错缝叠砌。里外两层墙体中间填以碎石黏土,层层夯实。城墙临江而建,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凤凰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
🌈北门(璧辉门)
北门城外即为北门码头。北门城楼通高13.6米,占地面积95平方米,重檐歇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其结构布局与东门城楼基本相同。城门上方有“璧辉门”门额匾,门额之上有一幅攻城的战场画面浮雕,浮雕的四周还有双龙戏珠及寓意福禄寿喜等浮雕图案。北门外地势比较开阔,因此在城楼外面又建有月城(瓮城),加强防御,形成重门保障。
北门也在修缮中。
🌈陈斗南宅院
陈斗南宅院建于清光绪28年(1902年),占地面积366.6平方米,建筑面积733.2平万米、由前进、天井、中堂及后进组成,为四水归堂回廊式院落,四周防火墙高深严密,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俗称客子屋。
宅院是民国时期的将军府,陈宅出了两位国民革命军少将,陈斗南将军(1886-1931),1924年﹣1925年间与贺龙为湘西巡防军同僚,关系密切,1926年参加第二次北伐,1928年﹣1930年间贺龙领导工农革命军在鄂南、湘北闹革命受挫来湘西,陈渠珍委派陈斗南支援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1931年病故于汉口医院。陈范将军(1909-1943)为陈斗南之侄,1937年率部参加抗日战争,血战嘉善。2005年中共中央授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奖状及奖章。
穿过窄巷子。
来到宅院门口。
宅院是《乌龙山剿匪记》、《末代苗王》、《我心飞翔》《湘西往事》等十多部著名影视剧内景拍摄之地。
可惜当天不开放。
🌈杨氏宗祠
又名“杨家祠堂”,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为镇竿总兵杨芳所建,系杨氏族人祭祀、议事、执法等场所。坐南朝北,整体呈长方形,占地面积770平方米。由大门、过厅、正殿、戏台、廊房及两个天井坪组成。
入门一侧是戏台。
过厅墙边贴满了《杨家将》的画像,看得出来都已重新描绘,不是原画。
房屋都修葺一新,只有地上的板砖和石头留下岁月的痕迹。
🌈崇德堂
坐东朝西,原为凤凰古城富商裴三星的宅第。该民居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穿斗式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四合院格局,一院三进。住宅四周修建院墙,前面墙高7.3米,后面地势略低,墙高8.3米,中栋两边的山墙最高,达10.5米,院墙高深,既防盗又防火。该建筑整体恢弘、大气、古朴、典雅,三进的设计布局颇为精巧,保存比较完整。
一入门就是贡元二个大字。在清代科举考试中,士子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级考试成绩合格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可以经考选升入国家最高学府京师国子监读书,因为是“贡献给朝廷”的生员,故称贡生。贡元作为对贡生的尊称,表示他们在当地士子中的杰出地位。
贡元下的应该是福禄寿三个字的合体。
(拍糊了,不过还能看得见)
崇德堂主人是江西人,中过进士(有许多匾额为证),后来做生意发了财,在40岁时修起了崇德堂,成为凤凰城中首富。
从屏风后进入,豁然开朗,只可惜刚好遇到学生参观,人满为患。
大厅横梁上的木雕非常精美。
“令德孔昭”匾额的意思是德行卓越、名声远扬。 “令德”指的是优秀的品德,“孔昭”则是“大放光明”的意思,整体意思是您的德行全世界都知道,大放光芒。
硕德耆儒是指年高德重的儒者。
精美的木雕雀替(可惜拍糊了)
🌈私立古城博物馆
陈宝箴故居就在里面,据说已不包括在九景门票内。当天不开放。
黄永玉为陈宝箴及他的公子陈三立写的纪念文章。
🌈沈从文故居
位于凤凰古城中营街。故居坐东朝西,砖木结构穿斗式四合院平房。由大门、前后天井、前屋、正屋、厢房、书房、杂物间、厨房等组成。前后栋中间天井,天井两边为厢房;正屋后面有小天井,天井两边为附属建筑。前后天井均用红岩石块铺设。屋内装修考究,花格窗、雕花隔扇门等构件琢工精良。
沈从文(1902-1988年),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乡土文学巨匠。
故居两边配建有“品”字形风火墙,飞悬鳌头。
下面这幅据说是挂在故居里所有字迹中唯一的真迹。
沈从文父母卧室(也是沈从文出生的房间)内有一张漂亮的四层花架子床。
梓木太师椅
与书桌相配,1967年八月文·革中损坏,一九八二年修复,一九九0年一月从北京运回故乡。
在这张书桌沈从文写下了他大部分的著作。
🌈陈氏宗祠(朝阳宫)
朝阳宫原名陈家祠堂,始建于1915年。系木结构四合院,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由大门、戏台、正殿、左右厢房组成,戏台为庑殿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5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三开间穿斗式建筑整个建筑设计精巧,具有浓郁的湘西民族建筑风格。
大门背后就是戏台,飞檐翘角。
进大门正对就是正殿,现在是陈渠珍纪念馆。
扇形楼梯别出心裁,后来才发现凤凰古城里有许多处是扇形楼梯。
🌈熊希龄故居
位于凤凰古城文星街,建于清道光年间,整个院落素颜小巧,清幽雅致,充满书香气息,是一栋湘西典型的木结构院落式的民居建筑。熊希龄故居是熊希龄先生的出生地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地。
其实我们并不了解熊希龄故居,不过看了介绍后,对他肃然起敬。
🌈万寿宫
万寿宫原名水府店,亦称江西会馆,为江西客民所建。建筑群位于凤凰古城东门外沙湾沱江河北岸。始建于明末清初,乾隆二十年(1755年)。咸丰四年(1854年 )江西人杨泗在西侧捐资建遐昌阅(又名杨泗阁,民国十七年 (1928年)又在大门北侧兴建阳楼一幢,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依次建有山门,正厅, 而后是正殿。
门外就是万寿宫码头。
大门背后就是戏台
进大门对着就是正殿,如今是黄永玉艺术馆,展出了一系列黄永玉的作品以及他的生平介绍。
欣赏黄永玉漫画,总能被他的乐观幽默所感染而开心大笑。
🌈万名塔
万名塔,位于凤凰古镇城东青龙山麓沙湾黄土坎的沱江之滨,东靠雕梁画栋的遐昌阁,西望气势若虹的风雨桥,建立在字纸炉的遗址上。由著名画家黄永玉于1985年倡议,群众集资,政府扶助,于1988年建成,故名万名塔。
🌈沱江泛舟
从北门码头上船,到万寿宫码头下船,短短的十几分钟航程。在船上看两岸又是不一样的风景。
吊脚楼真的是密集地“吊脚”,木头在水中浸泡,不知道会不会腐烂,还是挺担忧的。
🌈沈从文墓地
位于凤凰古城东面听涛山,是1992年清明节时,家人遵照沈老生前的遗嘱,将骨灰一半洒入沱江,一半安葬于此。2007年5月,沈老夫人张兆和骨灰合葬于此。
墓地无坟冢,仅用一块取自听涛山的天然五彩玛瑙石作墓碑。墓地不附带任何世俗头衔和颂辞,一切都摒弃了人为的浮华和雕饰,先生的肉体和灵魂全都融进了故乡的青山绿水之中。墓地前面有一条静静流淌的沱江,墓地后面是一片葱翠幽静的山林,墓地四周崖壁上有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以及熊克武、渔隐道人等社会名流的书法石刻,文化气息十分浓厚。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红色醒目的摩崖石刻影入眼帘。1911年11月,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得知凤凰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后,在这里的山崖石壁上镌刻“兴废周知”四个大字。
再不远处置有一块竖长的石碑,上面刻有画家黄永玉为表叔沈从文题写的碑文:“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再往上走一段又看到一块碑,上面是张兆和写的后记。
墓地建在一块狭长的小草坪上,没有坟冢,只竖有一块6吨多重的天然五彩石,石正面镌刻的是沈从文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石背面是沈从文的姨妹张充和的撰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其联句尾四字:“从文让人”透射出先生一生的高风亮德。
🌈古城之桥
黄永玉为古城设计并捐资修建了风、雪、雨、雾四座具有古风的桥。我们去时雨桥正在维修中。
💧风桥
💧雪桥
白天的雪桥稍显平淡,晚上却是凤凰古城最靓的仔。
💧雾桥
💧月桥
月桥之美在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观感。
这个角度很像竖在水中的琵琶。你听,那涓涓细流不正是琵琶的声音?
蜿蜒的石头路通向小桥,正如人生一般,曲折而又起起落落。
远处是一处不知名的风雨桥。
🌈古城建筑之美
古老的建筑在那静静伫立,地面的砖石诉说着千年故事,那骄傲的飞檐翘角何尝不透露沧桑?
此处开的是八字门,曾经应该也是有官位的。
古镇何其多,凤凰古城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沈从文,而茶峒古镇则是因为沈从文的小说《边城》。
茶峒古镇属湘西四大古镇之一,为湘楚西南门户,与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和贵州省松桃县雅架镇隔河相望,自古被誉为“一脚踏三省”,是湘黔渝三省(市)边区重要的交通中心、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被誉为“湘西小南京”。
“一脚踏三省”和“三峰标楚蜀,一水隔川黔”的独特区位孕育了边城茶峒独特边地文化。
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以边城茶峒为原型的著作名篇《边城》,将边城茶峒推向了世界,无数青年男女都崇拜向往这段清纯凄美的山水边城爱情传奇。
正是因为沈从文的边城,到茶峒也就成了这次旅程我最期待的一天。下午一点多先入住,在民宿阳台看到远山,也看到层层叠叠的屋檐,还有一条安静的巷子。
两点多我们走到了花垣河边,沿河边游逛,目标白塔。
🌈先是看到翠翠岛。它的一边是翠翠和黄狗,一边是摊开的《边城》。
夜晚在河边晚餐,看到的翠翠岛在灯光辉映下更富有浪漫的色彩。
水上集市只是做做样子?
旅拍的人不少呢。因为刚好是周六,整个茶峒那是摩肩接踵。
🌈这里曾经繁荣的北门码头。它不仅是花垣西进川、黔的必经要道,也是川、黔东隅物资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市场。战争期间,这里由于地势偏远,远离战火硝烟,远近商客大量涌入,一度造就了茶峒的繁荣景象。战火熄灭后,外来的商户、师生、难民,都如烟云般慢慢散去。如今,茶峒的繁华只能从寻常巷陌,茶峒人家精致的雕花门窗以及古朴油亮的曲尺柜台中追忆了。
🌈翠翠居
沈从文代表作《边城》中的人物翠翠与爷爷曾居住的地方。“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
白塔就在翠翠居的斜后方。
🌈白塔是古镇著名的标志之一。它与茶峒的风水有关系,同时也承载着这里故事的悲欢离合,见证了翠翠母亲与父亲的爱情悲剧。白塔守护着渡头,守护着翠翠一家,守护着翠翠的梦(在白塔下午睡,在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也飘上了白塔)。
到了白塔就可以往回走了。沿路再仔细欣赏遗漏掉的古镇景色。正值初秋,银杏半绿半黄,不知名的树红叶与绿叶交织。粉墙黛瓦与红黄绿的色彩搭配很养眼呢。
🌈沈从文旅居地
这里是《边城》源起之处,是湘西最纯朴的民宅,湘西传统生活文化之窗,边城的人间烟火与文学大师的时空交织。
从内街进去是在一楼,走进最里面发现已经是靠河边二楼位置。
在楼上看向河边,小船和黄色杏叶,遗世独立的美好。
继续前行,目标—一脚踏三省界碑。
🌈河对面是洪安古镇通往三不管岛的风雨桥。
夜晚风雨桥各种色彩的灯光闪烁。
🌈古城墙
茶峒由于地理位置险要,自古便是兵家要塞。1802年,这里建成了一座石堡城,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史料记载,当年茶峒协副将围山筑城,设东南西北四门,门楼上各有四座炮台,四百二十个垛口;设协台衙门,火药局,武器局等,开启了茶峒文武同治。古城墙和清水江作为一道防卫屏障,有力的保障了人民安居乐业,地区的繁荣昌盛。如今,石堡城仅存一面城墙和五个城墙垛子。
🌈河对面就是语录塔
毛主席语录塔矗立在拉拉渡码头上方,是一座红色的塔形建筑。语录塔修建于1968年,塔身为六边形结构,塔顶立有一颗象征革命的五角星,塔身的棱面上是毛泽东主席在陕北拍摄的那张著名的标准像(斯诺摄影),下面是他的狂草诗篇、“毛主席语录”等。语录塔是文·革时期的特殊印记,这座语录塔是整个渝东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语录塔。
夜晚的语录塔
🌈茶洪大桥
连接湘渝的大桥,桥的一边是湖南,过了桥就是重庆。
湖南这边写着边城楼(第二大早上下雨拍的)。
重庆这边的大门建于重庆直辖之后,为渝东南门户的标志性建筑,上方的横梁上,前书“渝东南第一门”字样。
🌈穿过茶洪大桥,就看到人头涌涌的一脚踏三省界碑。
🌈在这里可以乘坐25元的游船去到洪安古镇的拉拉渡码头,即语录塔所在位置。
坐游船时远远看到了位于河对面的一脚踏三省地标,也是鸡鸣三省所在位置。地标还有两面分别写着贵州与重庆。
游船来到了贵州地界,看到了小小的乌龟岛。
🌈拉拉渡
《边城》小说里翠翠和祖父谋生使用的拉拉渡,与渔船不同、拉拉渡不用划桨,而是由一根钢丝将两岸码头紧紧相连,故又名连心渡。刘邓大军由此挺进大西南,让她镌刻上红色革命的印记。
如今的拉拉渡船,还可以看见那条钢索。可惜我们去时停摆,没能一试。
对面岩壁上可清晰看见沈从文所题边城二字。
我们在洪安古镇浅浅地走了一圈,没有太多的感觉,就坐5元的过河渡船回到茶峒吃晚餐。
到了夜晚茶峒河边全是餐厅,坐在河边吃着吃着翠翠岛就亮灯了。
茶峒古镇如果人少一点还是挺休闲的。
矮寨奇观旅游区构造出了六大奇景,也就是“矮寨奇观”名称的由来:奇路(矮寨公路奇观)、奇桥(当时世界跨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矮寨大桥)、奇寨(雄鹰背上的苗寨—吉斗苗寨)、奇谷(玉泉溪、九龙溪、夯峡溪峡谷等)、奇瀑(全国落差最高的流纱瀑布、玉带瀑布、银链瀑布、夯峡溪瀑布群等)、奇俗(苗族风情、天下鼓乡),充分展示了神秘湘西的奇绝山水、经典人文和现代科技。
黄永玉题写的矮寨大桥四个字。
景区有各种组合的套票,我们在公路奇观观景台看了矮寨大桥,想去天问台,就选择了最便宜的套票,包括矮寨大桥、天问台以及吉斗苗寨。
驾车从矮寨大桥驶过。
矮寨大桥是矮寨奇观旅游区的精华所在,有惊险刺激的悬崖栈道、震撼壮观的矮寨大桥、闻名遐迩的公路奇观。
我们没有上桥,只是去公路奇观观景台远眺。当日雾大,能见度不高,也算是遗憾了。
因为走错路,我们盘旋了一段谓之公路奇观的盘山公路。小姐姐那是开得提心吊胆,我们坐在车上也是揪着心。网图看一看这险峻的七拐八弯。
修建这条公路看来是挺危险的,在对面山头还专门竖了一座雕像,纪念这些开路先锋。向他们致敬。你现在看到的美好是有多少人在背后付出努力甚至鲜血。
位于矮寨奇观景区的玉泉溪峡谷,三面临空,一面与山体岩墙相连,周围峡谷纵横,岩柱高耸。相传,天问台由来取自屈原的《天问》,传闻他曾在此对着苍天提了众多问题,有了那“千古万古至奇之作”《天问》,此地还是电影《神奇女侠》的取景地。
站上天问台看向峡谷,还是有点害怕的,毕竟毫无遮拦。
吉斗苗寨坐落在山岭之巅,山岭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而寨子恰好落在雄鹰背上。
雄鹰岩
吉斗是苗语的译音,意为“骑在雄鹰背上的苗寨”。苗寨现有居民170余人,寨内建筑均为木质结构,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木房的板壁涂以桐油,呈现出黝黑的色泽,在岁月的洗礼下静静守望。
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将各家各户相连,镶嵌于陡崖边缘的石板坪上,使得整个寨子显得格外整洁有序。独特地理位置赋予了吉斗苗寨独特的魅力—寨前梯田层叠,桃红李艳;寨后古木参天,峭壁陡立,云雾缭绕;寨中木屋青瓦,石巷交错,犹如一幅恬静的田园图画。
苗寨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影视制作团队的目光。这里已成为《湘西剿匪记》《边城》《血鼓》《神奇女侠》等二十余部电影和电视剧的取景地。
山边这两块特立独行的岩石,一块就是马良神笔,另一块就是我起名的雪条岩,上部窄一点,有点倾斜,恰似舔了几口的雪条,哈哈。
在吉斗苗寨的游玩主要是一路寻找雄鹰岩,看到雄鹰岩就往回走了。寨子里卖的红薯又便宜又好吃,权当午餐了。
里耶古城曾是楚国西南边陲重要的军事城堡。秦时被沿用作为洞庭郡迁陵县县治,两汉时期为武陵郡下辖的酉阳县治。秦末曾一度毁于战火,西汉时期古城进行了再次修筑。南北长为210余米,东西残存100余米,残留面积近2万平方米。城墙、护城河、道路、古井等遗存,反映了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
🌈我们一行先去了里耶秦简博物馆。
里耶,在土家语中为“耕地”、“拓土”之意。战国时期,作为楚国扼守蜀楚通津的军事重镇,借酉水之便而东抵荆湘,西通巴蜀,北距归峡,南近辰阳,沟通洞庭与乌江,是经略西南的重要保障。
秦扫六合,推行郡县制,里耶成为洞庭郡下辖的迁陵县治。从官署行政到社会民生,维系着地方政权的稳定,使大一统帝国的政令得以施行,“车同轨,书同文”,体现着秦王朝的文治武功。延至两汉,这里一直作为镇守当地的军事要塞和行政机构所在。
秦时明月犹在,秦关何处寻踪?里耶古城几经风雨,随历史的变迁而屡有废兴,惟酉水东流依旧。2002年秦简的惊世发现,使尘封的往事渐渐露出神秘的面孔。
里耶秦简于2002年出土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共计出土了38000多枚简牍。
一号古井始建于战国,秦代沿用,因构造之科学、出土简牍之众多而备受关注。战国时期井一般为长方形或椭圆形,深不到10米,而此井口呈方形,深达到14.3米,井壁四周以大小基本一致的木板以榫卯嵌砌,非常少见。上有井亭建筑,旁有取水井道和散水沟。古城虽依水而建,城内仍发现多口古井,且井里出土不少取水罐等水器,说明当时居民饮水主要取自水井。
我非常好奇为什么秦简会在井里发现,在网络上搜索,答案如下:
里耶秦简在井里被发现的原因可能与当时的存储习惯和历史事件有关。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里耶秦简出土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的1号井中。这些简牍可能是当时用于存储和保存重要文件和档案的方式之一,井的隐蔽性和安全性可能是选择将其存放于井中的原因之一。此外,里耶秦简的出土也与当时的历史事件有关,例如秦朝的灭亡和随后的社会动荡可能导致大量文书被遗弃或隐藏。
里耶秦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包括三件重要的文物:
💧记录“迁陵洞庭郡”字样的木简:这枚木简颠覆了历来对于秦朝行政区划的结论,因为史书中没有“洞庭郡”的记载,而这枚木简的出土证明了“洞庭郡”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九九乘法口诀表木牍: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展示了秦朝的数学成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
💧记录“迁陵以邮行洞庭”字样的木简:这枚木简是中国邮政史上的早期实物,证明了秦朝时期迁陵和洞庭之间的邮递往来,具有重要的邮政历史价值。
秦简博物馆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博物馆,但是博物馆里的秦简可是2千多年前的物件,它们可都是与秦始皇同时代的,其价值可与殷墟甲骨文和敦煌文书等媲美,被专家誉为“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希望有更多人来这里欣赏这些宝贝。
“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我在博物馆还留了言。
🌈里耶后街及古镇
导航去里耶古镇,总是找不到,干脆就先去里耶后街。当看到景区第一眼,被震撼,那些用各色石头砖块垒起的仿欧式建筑很美啊。
整个景区看起来好冷清,完全被废弃了的样子。可惜啊。
沿着里耶后街走到尽头,就看到摆手堂和巨大的牌坊。
牌坊之上就是城墙。
背后就是八面山,云雾缭绕。
终于找到里耶古镇的入口。
里耶古镇本身没有什么亮点,靠秦简也支撑不了,冷清似乎可以理解。
八面山平均海拔1200多米,形如在连绵不断的山脉上的一张大桌子。
上山途中连绵细雨,只能朦朦胧胧看到远处层峦叠嶂。因在雾中,一个个小山包就像刚出炉带着蒸汽的窝窝头。
山边种了许多橙子橘子等,我们因为靠近拍照还被当地人误以为偷橘子,把我们拦了下来骂了一顿,冤枉啊。
上到山上更是雾气弥漫,什么都看不见,还巨冷。我在民宿附近走了走,发现民宿的位置真不错,如果天气好,那一定是很好的观景房。
没开业的悬崖餐厅。
我们住的别墅。
第二天早上下山了。下山路上景色还是如前一日上山一样。
去惹巴拉途中在新双观景台停了下来。山脉被一条清澈的河流劈开,而新双村就在河流一边的山坳中。
快到惹巴拉时,八面山又在远方摆上桌子了。
“惹巴拉”是土家语,意即“美好和美丽的地方”。这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丰厚的土家族古村寨,洗车河与靛房河相遇,汇聚成捞车河,三条河呈“人”字形,串起惹巴拉、捞车、梁家三个自然寨。
🌈未进入景区,先在路边看到了这座奇特的黑色建筑,据说是钢建的。层层叠叠的屋檐像公主裙一样撒开,顶上是个飞檐翘角的亭子,不只是震撼还有一种威慑感。
惹巴拉现存土家族民居450栋,是土家族民居保存最完好的特色古村寨。
🌈惹巴拉风雨桥,又名凉亭桥,全长288.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土家族风雨桥。三座分桥分别到三个寨子,分别跨越三条河。
🌈惹巴拉宫被定为全国第33家影视基地,是全国唯一一座精心打造的土家族影视城。
第一次见到这种风格的简介。
惹巴拉宫设日月二门,月门不得而进,只能从公路边看到。
日门就是太阳门,有门票才能进。惹巴拉的门楼,也就是土家族所说的“吞口”,门口设置种种凶神恶煞的怪物,用来驱邪。第二门则有龙凤护法。
入门后回望更是精雕细琢,门上写着太阳门。
摆手堂,是土家族用来祭祀祖先和跳摆手舞的场所。摆手堂前有九头牛,传说很久以前,土家人遭了大灾,牲畜全部死光,土家人只好用人力来耕田。一天,土家人突然看到田里出来九头气力满壮的牛,请梯玛打卦一问,原来那九头牛是八部大王派来给土家人帮忙耕田的。
摆手堂内供土家族远古祖先八部大王,相传,八兄弟因随武王伐纣有功,被周王室封为“八部大王”,管理土家地区。
摆手堂的背面。
惹巴拉宫土家语意为惹巴冲措,是土家族早期首领惹巴冲的“王城”源自五代十国时期,历史悠久。惹巴冲措就是土家族土司的朝堂和议事殿。
惹巴拉冲天楼是土家族建筑中的一项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高超的工艺技术而闻名。冲天楼是一栋五层楼的木质建筑,楼高数丈,以最原始的杆栏式风格叠加而成,全是木制的榫卯结构,没有用一个铁钉,彰显了土家匠人的高超技艺。其实这座冲天楼是复制品,而冲天楼最原始的建筑在离惹巴拉十数里外的树比寨,它建于清康熙年间,是目前唯一存留的冲天楼范本。那里地势陡峭,山环水绕,至今还保存着许多传统木构建筑。
在惹巴拉宫的尽头,日门附近又看见这座黑不溜秋的建筑了。
🌈从惹巴拉宫回到凉亭桥,去到桥的另一端—捞车河村。捞车河村曾是土著部落惹巴冲的领地。据热心村民介绍,村里的摆手堂和冲天楼大概建了15年左右。
摆手堂
冲天楼
占全国80%能说土家族语言的人群居住在惹巴拉,这里展现出丰厚浓郁个性鲜活的土家族传统民俗文化风味,是武陵山区原生态土家文化保存最完善、显现最活跃的唯一地域,被民俗学家誉为“土家族原生态文化的天然博物馆”、“中国土家第一寨”。
芙蓉镇是本次旅行的最后一站。
芙蓉镇 ,原名王村,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溪州土家族土司王朝的起始都王府,承载了土家族土司王朝818年辉煌历史源头的古镇。因有一条瀑布穿镇而过,又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
芙蓉镇不是挂灯笼而是挂南瓜灯。
南瓜灯在当地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寓意着多子多福和年年丰收,因此被视为“福灯”。
🌈土王桥不仅是一座交通要道,还因其历史背景而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历代土司王的休闲之地,因土司王经常在此休闲、吟诗而得名。桥头的对联“楚界铭文盟誓土司八百年江山如画,海疆卫国抗倭东南第一战功绩永垂”讲述了二十六代土司彭翼南抗击倭寇的历史,以及第一代土司彭士愁通过溪州之战奠定土司王国基础的故事。
🌈贞节牌坊及刘晓庆米豆腐店
贞节牌坊是为了纪念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的姜氏三姐妹而建立的。这三姐妹在明代末年,面对倭寇侵犯时,为了保护贞节,选择了跳入池塘自杀。
刘晓庆米豆腐店的来历与1986年芙蓉镇拍摄的电影《芙蓉镇》密切相关。这部电影使得米豆腐成为了当地的代表美食。当时,门牌号为113号的米豆腐店在电影拍摄后改名为“刘晓庆米豆腐店”,以纪念电影中由刘晓庆饰演的角色胡玉音。
🌈芙蓉镇大门楼
🌈芙蓉镇摆手堂
7点半在摆手堂的表演
🌈溪州铜柱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溪州刺史彭士愁与当时占据湖南的楚王马希范发生溪州之战。彭士愁战败后于后晋天福五年(940年)与马希范议和,把战争的经过和议和的条款,镌刻于铜柱之上。
溪州铜柱柱身刻着“复溪州铜柱记”2600余字的铭文。铜柱铭文共42行,皆楷书。溪州铜柱铜质清淳光润,历久不磨,楷书保存完整。
🌈中国界碑铜柱园
长岭子铜柱是勘界大臣吴大澄于1886年勘界结束时添立的。铜柱高4.15米,宽1.03米,其上刻有吴大澄撰铭文14字“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在铭文前有序文42字:“光绪十二年四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吴大澄、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奉命会勘中俄边界既竣事,立此铜柱。” 1900年沙俄入侵东北时,将铜柱碎为两段,运置哈巴罗夫斯克博物馆。
界碑铜柱,即用作分疆划界标记之铜柱。铜属贵金属,用铜柱做界碑的情况并不常见,非特殊需要不会使用。据考证,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界碑铜柱有9根,其中7根有史料记载,实物已毁。至今有实物保存的二根。一根为“溪州铜柱”,现存于中国湖南湘西自治州芙蓉镇。一根为“长岭子铜柱”,现存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博物馆。但以折为两段。
古铜柱铭文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真实记载,是研究该段历史的活字典。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彭武文研究溪州铜柱后认为:“如果没有溪州铜柱的存在,中国许多重大历史问题、民族问题、民族学、民族史、民族关系和民族法律思想等问题都将说不清楚,将会成为永恒的悬案,成为永远争论不休的大问题。”依据史料记载,中国界碑铜柱园真实的还原了9根铜铸及其铭文,铭文最多的为溪州铜柱共2614字铭文,最少的为“马摠象浦铜柱”,共四字。这些铭文能保存和记载下来,可谓是一字值千金,九根铜柱,八根立于国界,仅溪州铜柱立于国内。溪州铜柱铭文完整地记录了立柱的原由、过程、内容,乃古代版的“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是研究中国古代羁糜制度的物证,国内外罕见。
🌈街景随拍
🌈芙蓉镇瀑布为王村河汇入酉水时,溯源侵蚀遇到洞穴顶板崩塌而形成的陡坎,河水在此处跌落形成瀑布。瀑布分为两级,相距23米,第一级落差约20米,平均溢宽50米;第二级落差约33米,平均溢宽60米。
王村河发源于永顺县灯盏乙上,长24.9公里,流域面积94.7平方公里。随着河流不断向上游侵蚀,力图削平陡坎,让河道趋于平缓,芙蓉镇瀑布最终会消失。
瀑布下方有一条路,可以在背后看瀑布。
🌈演艺中心夜晚8点半《花开芙蓉》表演。
这场表演值得一看,舞美丰富多变,令人眼花缭乱,演员功底不错,表演认真,表情到位。表演内容具有土家族特色,清晰易懂。
🌈晨雾朦胧之芙蓉镇
🌈摩崖石刻
芙蓉镇历来就是酉水中游重要的码头和货物转运中心,楚是指湖南﹣湖北,蜀指四川﹣重庆,津就是码头。芙蓉镇经西水上通四川,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的黄金口岸。芙蓉大瀑布边的悬崖上,篆刻有明代唐伯虎所题的“楚蜀通津”摩崖石刻,便是这段繁荣历史的见证。
作家莫言也在此留下墨宝。
芙蓉镇夜晚比白天精彩,建议住一晚。整个景区兜一圈只须一个多小时。
湘西美食极具特色,不得不试,不得不说。
🌈凤凰古城血粑鸭
鸭血粑的制作是将预先浸泡好的糯米装入碗中,宰杀鸭子时将鸭血溶入糯米浸泡均匀。等鸭血凝固后,再上锅蒸熟,蒸好的血粑放凉后切片或切块,放到油锅中稍炸酥,然后将鸭血粑加入炒制及炖煮过的鸭肉一起炖煮便是血粑鸭了。下图中黑色的就是鸭血粑。
我们在餐厅吃到是这个样子。怎么说呢?喜欢吃糍粑的会觉得还不错,鸭血粑有糯米的韧性,很有嚼劲。
🌈凤凰古城石磨相思条
说是摆在台面的那8种杂粮做的,加热后沾上石磨的粉,甜甜糯糯的,有点像糍粑。
🌈凤凰古城烤糍粑
其实湘西到处都有这种烤糍粑,现烤,膨胀了就好了,中心是空的,加点酱啊辣椒啊等配料,糍粑非常软糯。
🌈茶峒古镇角角鱼
角角鱼据说就是我们广州人说的黄骨鱼。炸过之后再放汤里煮。肉质鲜嫩,怎么煮肉都不老。鱼不大,三斤有十多条。
🌈里耶古镇包面
就是类似馄饨皮用一根比筷子粗的棍子一卷一挤一甩,就好了。煮熟后加点配料,包面就像馄饨皮,滑溜得很。
🌈芙蓉镇米豆腐
在电影《芙蓉镇》里刘晓庆饰演的胡玉音是卖米豆腐的,随着电影的大火,芙蓉镇米豆腐也出了名。
米豆腐的制作是将大米磨成浆,加入切碎的青菜使其呈绿色,加入石膏进行凝固。制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并控制火候,最终形成块状的米豆腐。冷却后,米豆腐自然凝结成块,可以用线切割成小块或条状。
米豆腐可以凉拌也可以加入汤汁及酱料。
短短六天的旅行,有两次与当地人的摩擦,对湘西的风土人情可以说是有深刻的体会。尽管如此,湘西的风光及民族特色还是值得细细品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