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秋游赣东北(三)雨夜望仙谷,悬崖上的清明上河图

作者:东北里 显示图片

结束了在月亮湾的行程,我们登车前往上饶的望仙谷景区。行程上的日程是“望仙谷日景+夜景”,可不知为什么,导游磨磨蹭蹭的非要吃过晚饭再进望仙谷。从婺源月亮湾到望仙谷的距离是110公里,车程2.5个小时。我们吃过晚饭,来到望仙谷景区时已经是2024年10月19日晚上6点了。这时,车外已经下起了小雨,在一个灯光指示牌前面,导游下车和景区工作人员去咨询停车场的情况。闪亮的“望仙谷景区入口”指示牌,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们在停车场下了车,跟随导游来到了景区游客中心。天色已经黑了下来,灯火通明的游客中心上面,“望仙谷”几个大字格外耀眼。望仙谷景区,位于上饶市广信区望仙乡灵山的东北面,现在是国家AAAA级景区。



望仙谷景区的前身是一个废弃的花岗岩矿场,2017年当地政府集资26亿对其进行改造,2020年10月正式开园营业。景区通过植树种草、清运废石、回填矿坑、清理河道等措施,逐步恢复了废弃矿山的自然生态环境。建成了集“山、水、谷、村、寺、林、田”于一身的望仙谷景区,虽然是人工建造,但都是基于矿山的原始条件而成,结合的非常自然完美。



为什么叫“望仙谷”? 这要从“胡祖羽化成仙”的传说开始讲起:相传三国时期有位隐士胡昭,字孔明。东汉年间,因拒绝曹操招揽,携妻子渡江南下,来到此地将家小安置好以后,即独自隐居山中。白日采药行歌,夜间静心修炼。儿子在山下建望亲台观察父亲近况,每逢初一、十五,逢年过节登台遥拜。到三国吴太元年(公元251年),胡昭无疾而终。乡人称昭已得道成仙,并建祠塑像祀之。此地也因此得名“望仙”。晚上的望仙谷的确很漂亮,灯火阑珊、夜景绝美。群山环绕、溪水潺潺。盏盏灯火依山而亮、气势磅礴,酷似仙侠世界。



我们跟随导游走过青云桥,踏上了一条栈道,这条栈道就在一条峡谷之中。举头遥望,一条玻璃栈道就在我们行进方向的峡谷左侧上方。玻璃栈道是依悬崖峭壁而建的高空栈道,总长388米,均宽1.5米,全部采用12×12的夹胶防爆玻璃,总厚28毫米。栈道垂直高度近百米,底下就是悬崖激流。在高高的峡谷上还有一条横跨峡谷的天桥连接峡谷两端,上面闪烁着三个红色大字:“望仙谷”。





我们沿着栈道向前走,由于人多,只顾看住前面人的背影。忽听阵阵水流声,抬眼望去下面已经是深渊水潭了。栈道架设在一条激流之上,喘急河水飞流直下谷底。隆隆流水声和谷底淙淙的溪流声互相呼应、唱和。看地图,我们应该在三清瀑和三口瀑一带。




这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跟着导游只顾向前走,也不知现在来到了什么地方?山顶上忽然发射出蓝色的镭射光束,映衬的山下都是一片蓝色。前面有一座吊桥,估计这就是醉仙桥了。在桥头有一个木制桥头牌坊,上面有个匾额,上书“万景烟岚”。人走在醉仙桥上面,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估计这也是醉仙桥的意境所在吧?




站在醉仙桥上向左看,远处一座半圆形的拱桥历历在目,那就是望仙谷著名的揽月桥。走过了醉仙桥就来到了醉仙街,在这里可以遥望白鹤崖、圆顶峰和岩铺街。酒吧、红酒坊、啤酒屋、烧烤吧遍布街边,夜晚的醉仙街游客川流不息,显示出这里旺盛的人气。



这里围了很多游客,一个用诸多小石磨做围墙的池塘,射灯照亮了水面,这就是墨池。墨池的上端有一座高大的八角建筑,这就是望仙谷的胡氏祠堂。



胡氏宗祠是胡氏后人胡闻富为纪念先祖而建,不知为什么祠堂大门上方正中的匾额被红布遮起来了?祠堂整体采用木结构,是一座六柱五间、两进一院步步高的制式。青砖墨瓦,屋檐似飞,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我们走进这座古老的祠堂,里面一片红彤彤,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帐联,把祠堂映衬的一片红色。



第一进是门厅,主梁雕刻蟠桃盛宴寓意天下太平,正面花版雕刻的是五个狮子,寓意五世同堂。背面花版雕刻吉“象”如意图案,大门的中空尺寸定在了鲁班尺的“本位”,告示后生为人要本本分分。石头柱础上雕刻的是如意纹样,寓意吉祥如意。



第二进就是祖堂,也叫享堂,是安置祖先的牌位来祭享的地方,上方冬瓜梁上雕刻的内容是郭子仪拜寿,寓意福禄寿。祠堂的功能在过去除了祭祀祖先外,还承担着婚丧嫁娶等族人的重要活动。



这里也是现代年轻人的婚礼殿堂,门口的两顶红色的花轿更使这里红火喜庆,吸引了很多年轻美貌的女孩子在这里打卡拍照。


我们离开胡氏祠堂,经过宗祠广场,来到了朝天门。走进了朝天门,一直向前就到了揽月桥。这时桥上的游客很多,几乎每一级台阶上都有人在拍照或录视频。这是一座古韵流芳的石拱桥,可远眺望白鹤崖夜晚的琼楼玉宇景色。



我们登上了揽月桥,站在拱桥的顶端,目睹夜空之下白鹤崖上射出的屡屡镭射激光,好一派谷中清明上河图。凭栏观谷,此时此刻如身临仙境一般。



有人说,望仙谷是一座悬崖上的神仙古镇。也有人说,望仙谷是藏在峡谷绝崖峭壁上的清明上河图。还有人说,望仙谷是遗落的人间仙境。更有人形容说,望仙谷是一个魔幻的“仙侠世界”等等。总之,对于这样一个从废弃采石场改造而来的漂亮景区,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我们沿着通道来到了戏台广场,在广场的一侧就是百舸桥头,这时雨已经不下了。古色古香的桥头牌坊正中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面写着“百舸桥”三个大字。这是一座充满古味的风雨廊桥,游客们进进出出显得很拥挤。在这里可以拍摄到揽月桥与白鹤崖,两处景观一远一近,遥相呼应。



在广场的另一侧就是古戏台,也称“聚仙戏台”。这是一座复建的老戏台,四柱三开间格局,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大气精致。由于刚刚下过雨,地面还滞留着雨水的痕迹。估计是下雨的原因,此时没有演出。舞台后面的大屏幕上正在播出“望仙谷”,游客三三两两的从舞台下走过。



 夜色下的望仙杨府,在灯光映衬下显得金碧辉煌。这座杨府是为纪念吏部尚书杨树乔而建的明清宅邸,为三进深古民居建筑。正面是四柱三间七楼的宏大牌坊,牌坊上端刻有“恩荣”二字,中部刻有“忠臣义门”四个大字,周边为精美的石刻。砖墙青瓦的外形,马头墙翘角,精雕细琢的砖雕。美轮美奂,气势轩昂。


在杨府的旁边是一座古旧的牌坊,二层斗檐下镶嵌着一块匾额,上书“若谷”二字。通过“若谷牌坊”,就进入了一条满是灯笼的通道,在通道入口的墙上有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若谷街”。



这是一条灯笼世界,两侧是白色灯笼组成的灯笼墙,顶上是粉色和蓝色灯笼构成的天花。每一盏灯笼上都写着一个乡镇的名称,如龙溪镇、长坪乡等等。这么多乡镇,不知这是上饶的所有乡镇,还是江西的所有乡镇?


 这条巷子口挂着一个大灯笼,上面写着“鸣蝉巷”。两位丫头在这里对着大灯笼拍照,并仔细研究着上面的字。原来,这个灯笼上还有“非遗”,“以匠心雕琢着时间的痕迹”字样。“鸣蝉巷”是个“非遗”小巷,这里汇聚了众多的手工店铺,有欧阳画社、篾匠铺、木艺工坊、灯笼铺等等。还有非遗手工艺人,游客可以在此体验手作。



我们已经走到了望仙谷的尽头,在这里向上望去,一幅卧在山谷理、挂在悬崖上的《清明上河图》就在眼前。蜿蜒的青石板路,临街都是仿古店铺建筑。110米高的白鹤崖上,悬空民宿建筑呈“之”字形延伸到崖顶,上演着一场别开生面的灯光秀。据说,现在的白鹤崖上建有多间悬空玻璃客房、悬崖图书馆、悬崖餐厅和高空观景台。一轮人造月亮居高临下的高悬在崖顶,为白鹤崖的夜色又增加了一道绚丽的色彩。白鹤崖,悬崖峭壁遗世独立、返璞归真的鸟巢,看似“天空之城”。



聪明的上饶人将一座严重污染环境的荒废采石场,依山形而建、沿峡谷成街的改造成为一座4A景区。并非常巧妙的利用了这些资源,沿用赣东北民居传统的建筑方法,打造出了极具江西地域特色的建筑群,真可谓是新时代的“仙”。有人说:“望山望水不如望仙,见山见水却未见仙”。我看不如改为:“望山望水不如望仙,见山见水遍地是仙”,在上饶这片土地上,遍地英雄,遍地是仙!这个曾经以石为生的山沟沟,现在吃上了旅游饭,而且这个“铁饭碗”已经被他们抓的牢牢的。



我们开始返程了,这时候老天爷又发威了,又开始下雨了。头上是雨伞,脚下还得注意台阶,不然摔倒可就惨了。



回到了景区入口,我们再回眸,发现望仙谷的确适合晚上游玩。灯光亮起的景区非常漂亮,夜晚的灯光秀才能真正点缀出它的“望仙”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