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连城自然景观一日游:石门湖、冠豸山、竹安寨

作者:橄榄树 显示图片

连城冠豸山被我盯上很久了,如果论丹霞地貌,它在福建省与武夷山并称为“北夷南豸”;或者只论与之相当的景致,则与太姥山并称“北姥南豸”。不过,由于从广州前往,必须从潮汕、漳州、龙岩一线绕过去,而且没有直达,只能中转,耗时较长,所以一直没有去。
2024年,冠豸山与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等一起,组合成龙岩世界公园,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通过。正好10月份开始,我自由行动的机会多了起来,于是碰上了较好的天气,安排了连城之行。
冠豸山不仅最近入选了世界地质公园,而且在2008年就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的预备名单。2010年虽然没有入选“中国丹霞”世界地质遗产地,但与湖南通道万佛山、浙江永康方岩、河北承德丹霞等几处一起,在二期拓展名单里。


这一天从漳州绕大圈前往连城。

新塘站13:00开,15:33到达漳州。换乘时间57分钟,在熟悉的二楼候车室吃了面。16:30再度出发,17:48到达冠豸山南站。总计4小时48分钟。这是当天能设计出的最短行程。

第一次来新塘站乘车,它的外观设计有些创意:



新塘站的进站口在三楼,候车室在二楼,这结构与其它车站不一样。

平时候车室里空荡荡的:





这一天经过漳州时阳光尚明媚,后来往龙岩、连城方向,云量逐渐增加,渐渐变为阴天。本来对次日的天气作好了云量较大的准备,不料天气挺好的。


冠豸山南站在连城县城以南20多公里的朋口镇,车站广场北边就是镇子的街道。
出站口下台阶就是前往县城的大巴上客点:


17:46到站,17:57大巴启动,18:30到达汽车站,其中18:00-18在高速公路上。
33分钟到达县城,比较快。这车的发车密度也大,上图可见,红色大巴之后立刻有一辆白色大巴在候补。红色大巴尚有空位,但两分钟内迅速坐满。
我住在汽车站对面的维也纳酒店,下车就到。办理入住手续后立刻下楼吃牛肉丸面,这在连城似乎很流行,到处是牛肉丸粉、面店。
吃完后在街边抬头一看,有满月。原来当天正是阴历九月十五,我的相机放在酒店房间,而且是广角镜头,月亮拍起来比较小,于是顺手用手机拍几张:



当晚广州晴空万里,有许多人拍了超级月亮。而连城的云量较大,我只能趁月亮钻出云层时抢拍了几张。

    冠豸山景区总面积123平方公里,包括了: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九龙湖、旗石寨五大部分组成。1986年被评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列入国家四A级景区,2008年还是世界自然遗产的提名地。
    宋称“东田石”。元称“莲峰山”。相传獬豸为古时灵兽,能辨曲直,遇恶人则以角触之,旧时执法官之帽即为“獬豸冠”,由于豸冠的含义正好符合历代连城人民祈盼执法无私、公正廉明盛世到来的愿望,于是莲峰山渐次淡忘,冠豸山成了正名。
    古代传说有神羊,长得又像羊又像鹿,头上生有独角,能辨是非曲直,在两个人打官司的时候,它会用它头上的独角去触碰没有道理的一方,后来这只神兽被楚文王所得,楚文王得到此神兽之后,就将神兽的头像制成了古代执法官的官帽,并希望他的臣民们能够秉公执法,恰好一个文人发现冠豸山山形与“獬豸冠”相似,“冠豸山”的名称也就因此而得了。
  从南宋起,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冠豸山就书院林立,文化积淀深厚,是连城文化的摇篮。从南宋建的仰止亭、二丘书院,到明代修建的“樵唱山房”、“修竹书院”、“东山草堂”,还有清代的“雁门书院”和“五贤书院”共七座书院,这里书院和有关名人学者碑刻、摩崖石刻的数量可以说是全国风景名胜区中都少有的,他们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全国其它著名书院相比都是毫不逊色的。
  冠豸山有天然的阴阳相对应的双绝景点,“阳刚天下雄,阴柔世上媚”。指的是“生命之根”、“生命之门”两个特色景致,因此冠豸山又被人称为“生命之山”。



连城县有两个动车站,冠豸山南站在县城以南20多公里的朋口镇,这条动车线路西起赣州站(与昌赣高铁的赣州西站不相通),东到漳州站。还有一些动车从福州、厦门方向而来,通过漳州站前往冠豸山南站。
从冠豸山南站到县城有大巴,如前文所述。
另一个动车站在县城西边几公里,叫冠豸山站,但目前的班次明显少于冠豸山南站,一般从南昌、抚州、三明方向而来。
冠豸山站到县城有16路公交车。


连城汽车站的主要班次如以下两图:



可见,可以从出现在上图的地点可以乘大巴到达连城。

连城有个小机场,却是龙岩市的机场,正式名称叫“龙岩冠豸山机场”,在县城东南两三公里处。不过航班比较少,以前有一班往返于深圳与连城之间,现在取消了。估计只剩下京、沪航线。

县城的公交车最多只到冠豸山游客中心。如果要直接到南门、西门、北门三个入口,可以叫网约车。以县汽车站为出发点,西门最近,只有两公里,南门稍远,2.3公里。北门最远,也不过7公里,车费在15元以内。


来冠豸山一般住在连城县城,冠豸山景区在东边2公里处,很方便。
县城里有许多酒店,各种价位都有,容易订到。

冠豸山的游客中心在县城东边一公里多,可以购票、停车,并提供景区交通车服务。

景区交通车是大巴,行驶线路如下:


除了游客中心之外,上图提到的南入口(石门湖入口)、正山前广场(即大家习惯上所称的“冠豸山西门”)、北入口(九龙湖与竹安寨入口)都可以买门票,所以可从县城直接叫网约车到上述各点购票进入,不一定要从游客中心转景区交通车。如果是在南入口与北入口之间全程通行,则以乘坐景区交通车为宜。
景区交通车号称15分钟一班,实际上有没有这么密则难说,比如人少的时候。
石门湖的南入口与九龙湖的北入口都有电瓶车小交通,行驶距离都是800米左右,两分钟即到。单程都是10元。
石门湖的电瓶车下车点离码头还有800米左右,要沿湖边木栈道走过去。
九龙湖的电瓶车下车点就在码头旁边 。


冠豸山景区目前已开发了4个子景区,可以概括为两山两湖,两山是狭义冠豸山与竹安寨,两湖是石门湖与九龙湖。
景区官方目前推出两种票:
A线是狭义冠豸山+石门湖,115元。
我单独买过石门湖的游船票,40元。
如果冠豸山的门票可以单独买的话,应该是115-40=75元。

B线是石门湖+冠豸山+竹安寨,150元(包含了索道票)。
竹安寨门票单独买40元,索道票单独买100元。所以B线套票是相当优惠的。

九龙湖游船票60元,不用任何其它区域组成联票,必须单独购买。


景区游览图如下:


如图所示,石门湖在最南部,往北依次是冠豸山、竹安寨、九龙湖。


如果买了B线大联票,一般有南入北出与北入南出两种路线。


南入北出是主流,根据我与星辰大海、樱枫两位蜂友的讨论,以及我自身行走的体验,南入北出也可以分为两种路线。


这是最省力的走法。
南门→乘石门湖游船→香兰亭码头登岸→鲤鱼背扶梯→新桃园服务站→观“生命之根”→往西依次登五老峰、灵芝峰→下点石台阶到“上游第一观”,观赏摩崖石刻→返回东桃园服务站→过索桥→步行1300米往索道长寿站→乘索道到达竹安寨→按线路游览→下山到九龙湖码头,再视时间而定是否乘九龙湖游船,最后从北门出去。
这种走法,只舍弃了“上游第一观”到西门的一段台阶山路,保证了大多数景观。舍弃的这段路,在密林中,只有一些次要的人文景观。


以长寿亭为中心点,它南到香兰亭码头1350米,东到索道长寿站1400米,西到西门1600米。
北段只有九龙湖码头—官印石观景点有官方数据,为1300米,官印石观景点—霄汉亭约300米,霄汉亭—索道天池站约700米。


西门入→登到“上游第一观”观赏摩崖石刻→依次攀登五老峰、灵芝峰→到东桃园服务站旁边观赏“生命之根→往南沿鲤鱼背扶梯下山→到香兰亭码头乘船游石门湖→到石门湖码头后又乘一次游船→返回香兰亭码头→再度从鲤鱼背扶梯上山→东桃园服务站→往东过索桥,剩下路线与上一条相同。
这种走法,走的回头路较长,特别是要往返乘游船两次。因此不太建议。


北入南出的走法如下:
北门乘电瓶车或步行到九龙湖码头,视时间与兴趣决定是否乘九龙湖游船。无论坐不坐,最后都要从码头旁边的湖岸木栈道开始前往竹安寨。过大坝→登摩天岭→经过天墙→到达索道天池站→乘索道前往冠豸山→从索道长寿站步行1300米→新桃源服务点→观赏“生命之根→往西登五老峰、灵芝峰→下到“上游第一观”→返回新桃园服务点→向南沿鲤鱼背扶梯→香兰亭码头乘船→到对岸下船后出景区。
这种走法也只舍弃了“上游第一观”到西门的一段台阶山路。
从竹安寨乘索道到冠豸山,步行1300米,过索桥观赏“生命之根”后,也可以先沿鲤鱼背南下到石门湖坐船,再返回东桃园报务站,再登、灵芝峰、五老峰,下到“上游第一观”,最后从西门下山。



如果走A线,也是两种走法:
(1)西门入,南门出。
(2)南门入,西门出。
具体走法上文已述,把九龙湖、竹安寨与索道这一段砍掉即可。


单独游竹安寨、九龙湖:
从北门入,视时间与兴趣决定是单独游湖,或者单独登山,还是登山与游船组合。如果两者皆选,先登山后游湖、先游湖再登山皆可。
登竹安寨,按路线走到索道站,原路返回即可。

石门湖与九龙湖游船皆受时间限制,淡季两湖都是首班船9:00,旺季可能是8:30。这些不会在公众号上公布。
登竹安寨则不受时间限制,景区开门后拔腿就上。

这一天的天气预报是多云,但上午一直算是晴天,中午有一阵云量稍增,但旋即变回晴天。直到下午三点半以后才逐渐转为多云,傍晚变成阴天。总的来说,天气超出预期。

连城的公交车算比较发达,但只到冠豸山游客中心附近。离冠豸山西门、南门最近的公交站可能是中医院站,但都要步行2公里左右,所以干脆滴滴前往南门。
维也纳-冠豸山南门,七八分钟,路过小学门口稍堵,否则五分钟就可以了。


南门外观:


扫码购票时找不到B线,工作人员说当天山上停电,索道无法运行,只卖A线票与竹安寨单独票。
由于对广州市身份证免门票,所以我只用买石门湖游船票40元。

南门-码头18分钟,有公路500米+湖边木栈道820米。




前往码头,路遇小船:


8:20就到了码头,被告知首班船9:00才发,只好等游船40分钟。
一大早至此,接连不顺。
据蜂友“星辰大海”兄三月份乘坐石门湖游船的经验,8:30有首班船。我觉得从旅游淡旺季的角度衡量,3月与10月的旺淡程度差不多,因此想搏一下8:30有首班船,没想到要拖到9点。可能受停电的影响,景区认为游客不多,干脆往后推。

在码头候船只能拍拍照,这是马鞍寨:


景区官网介绍,马鞍寨,又称“渴马饮泉”。是一耸立湖滨形似马鞍的山崖,一头似马首探入湖中饮水。临湖一面现建有亚洲第一个悬崖跳水基地28米高、20米高跳台,已举办过两次国际悬崖跳水大奖赛事。
秋色初显:


码头上聚集着众游船:


这种游船,不能出到甲板上,只能老老实实地坐在船舱里。虽然没有玻璃遮挡,但能看到什么景色全凭运气。比如座位另一侧的景观,看不好而且拍不了。
一艘游船缓缓驶出:


开始有人上船时,我挺高兴的,以为有机会了。没想到这是运送工作人员到对岸各岗位的船。
结结实实地等到9:00才开船。
9:00开船,游船号称20分钟,实际只走了18分钟。
游船倒退着出港,我坐在右侧,起初可以看到右边的马鞍寨:


很快游船进行180度调头,右边是大坝:


上图前方有老君岩,位于湖西南侧,沿大坝逶迤山路直上达一个天然大石洞,又称玉正观。
往里驶,有时能看到一点开阔地带:


从大坝到最深处,基本是自西向东,我坐在右侧,向南观景,处于逆光,而且这一侧本身没什么景色。
后来掉头往外走,朝北观景,至少光线比较好。
途经一巨峰:


酒坛峰:


未被绿色植物遮挡的顶部是酒坛的盖子,又称“疯僧戴帽”。
偶尔有一些被湖水淹没的红砂岩山峰有可观之处:



后来游船向北行驶,“生命之门”在左边,我在右侧,只能这样拍:


上下两图,可以看到左边的乘客纷纷掏出手机拍照。


偶尔有些倒影挺不错:


河马饮泉:


石门湖内有不少景点,但由于船开得太快,座位固定,观景受限,而且随船解说员只介绍少数重点景观,所以许多都未察觉就过去了,或者对不上号,也无心追寻。计有莲花峰、神蛙照镜、观音绣花鞋、千瀑岩等。
靠近香兰亭码头:


北边长寿亭所在的山峰(可能叫长寿峰)赫然在目:


船靠岸后,要慢慢走到这座山峰的最高处,有点强度。
一下船,我如蒙大赦,赶快冲出。湖里有一群著名的连城白鸭,略看一眼,没有拍照。

此处冠豸山指狭义的冠豸山。

冠豸山的指示牌,方向与里程都很明确:


开头在两山的夹缝中前行:



一线天:


这个“一线天”其实很开阔。
渐渐开朗起来:


这一带叫“桄榔幽谷”。
前面左方出现科考路线:


但鉴于停电,需要全程步行并乘以2,所以舍弃这些次要路线。这条线路深入虎崖、采云峰,绕个大圈,从主路前方不远的必达亭出来,可能处于半废弃状态。
很快到达必达亭一带:


这里有高空走钢丝表演,不过我赶时间,没有等。

抬头可见上方的索桥:



另一条科考路线被废弃:


上图的台阶就是科考路线的上山之道,但是被封了。这条线从必达亭这个路口向西进入山谷,到达西门上山路线的古寨门(上游第一观与半云亭之间),我本来有兴趣走一走,但一来被封上,二来当天时间紧,不走这些次要线路,更有利于节约时间与体力。
两条黄色的科考路线如下图:



只能按上图的路线往北上鲤鱼背。

前往鲤鱼背之路:


很快就到了鲤鱼背的起始点:



鲤鱼背扶梯因停电无法运行,只能从旁边的登山台阶硬上:


台阶路才是真正的“鲤鱼背”,凿了300多级石阶,陡峭如梯,需要停下来休息两次。现在在石阶上加了木梯,对腿脚更友善。不过,从鲤鱼背台阶起点到东桃园服务点也就15分钟,包括休息与拍照时间。
第一次停下休息时眺望西南方向的山谷:


鲤鱼背不是一条直线,前方要右转弯继续上坡:


电动扶梯好象也有拐弯这一段。
在亭子里再度休息,俯瞰西南方向山谷的出口:


拐弯后这段上坡台阶被涂得花花绿绿:


在山坡上回头看山谷的出口,角度更佳:


隐隐露出连城县城的一角。
正南方向比较逆光的大座山峰:


西边山头色彩正佳:


北边山上的观景台:


登上观景台之前还有最后一段陡阶。
回望南边诸峰:


据说上图中部包含了“长寿堡”,估计是正中间那个矮一点的。
西边的山体说是像鳄鱼上山:


这一路只碰到零星几个游客。刚才石门湖内游船上有个旅行团,一部分人说要上山,可能拉得比较远。

很快到达东桃园服务站:


这里的饮食种类比较多,还有干净的卫生间,在此休息的游人比较多。


服务站东边是个观景台,往南回头看上山之路:


上图的牌子说明了汉堡与鳄鱼。
观景台北边出现了标志性的景观“生命之根”:


这个观景台是观赏“生命之根”的最佳观景点之一,视野开阔。它是朝北的,这意味着只要有阳光,都不会逆光。
除“生命之根”外,近处的面包状大山峰,右前方通往索道长寿站之路,远方的竹安寨双剑峰皆可一网打尽。
不过当天停电,只是硬爬,造成游客不多,在这个观景台与“生命之根”合影非常容易。
以三分构图法观察“生命之根”:


将“生命之根”放在左部三分之一,是符合当前景观的较好的视角构图。
将“生命之根”换到右部三分之一处:


这边的景观导致视图效果稍差。
再来个特别镜头:


从象形的角度,“生命之根”明显比不上丹霞山的阳元石。但如果只将它看作一根卓尔不凡的石柱时,仍有令人叹为观止、肃然起敬之处。
远处竹安寨诸峰与近处冠豸山融为一体:


观景台近处的馒头状巨峰亦不容忽视:


冠豸山属老年丹霞,山体多呈暗黑色,需要阳光强烈照射才显得明朗一点。
观景台附近有个路口被堵上了,原本有条台阶路下到山谷里,绕到“生命之根”的北边,近观这一奇观,再绕到西门上山路的凝碧山房背后上来。但这条路已经被封上了,仅保留“科考路线”这一名称。有可能因为太陡太险,也可能为了保护“生命之根”,使其免遭三清山“巨蟒出山”被攀岩之钉强行钉入之灾。


如上图,这条黄线已废弃。
下图左部的台阶通向维修中的长寿亭:





往长寿亭坡上走一点,可能从这个角度看南边的“长寿堡”更加像:


西南方向的鳄鱼也出现在近处阴影的衬托下:


俯瞰北边全景的角度也有所变化:


生命之根依然是中心点:


换个构图方式,将“生命之根”始终置于中心地带。
20毫米:


28毫米:


35毫米:


“生命之根”高达57米,并稍稍俯向东边诸山:


上、下图右部的步道通往索道长寿站。
竹安寨方向:


远处山峦线上空始终有呈一段长线状的白云,这比起单纯的蓝天好多了。


在吊桥西侧看东北方向的山谷:


一桥横跨在山谷之上:


从桥上南望,南部诸峰隐于逆光的黑暗之中:


上桥后可以看到“生命之根”:


西南近处的山体倒能被照亮:


桥中部的视角最好,山谷显得十分辽阔:


“生命之根”为众峰拱卫:


左三分构图法看“生命之根”:


右三分构图法看“生命之根”:


上图出现了新因素,生命之根似乎在朝拜长寿亭。
索桥往北看“生命之根”不会逆光。
来点索桥的影子:


竹安寨看起来很近:


其实挺远的。
右前方诸峰的山腿露出来了:


索桥颇能吸引一些游客。

接下来接下来前往东边的索道长寿站,单程1350米。先在一段U形山路上走两三百米,中间树荫甚密,无景可观。后来豁然开朗,向南回望索桥:



索桥右边是长寿峰,从北边看过去,原来是这个样子:


长寿峰以北诸峰次第展开,这一段路是很好的观景台。
不过,由当天索道停运,以致于在这段路往返2600米只碰到一个带狗的女孩子。
从上图的拍照点到半程的一个山洞,主要观景方向往西,上午顺光。
这时已经来到“生命之根”的东边,它的形状有所变化:


上图左部最远的高峰是灵芝峰。
左三分之一构图法看“生命之根”:


西边山峦线也有长云,为蓝天增彩。
右三分之一构图法:


“生命之根”特写:


近处北边出现了新的山头:



接下来要进一个小山洞,在洞口西侧看“生命之根”的角度又有一点点变化。
来个特写:


洞口外边其实是个U形小山谷,往西望出去,挺有意思的:


树影错落有致,衬托着“生命之根”。


钻过山洞,视野又十分开阔。从山洞到索道长寿站,观景方向朝北,光线十分有利。
西北方向的角度最佳:


竹安寨双剑峰的剑尖任何时候都很夺目。
可以窥见县城:


竹安寨方向看得很清楚:



东北方向近处出现了一批螺丝纹形砂岩山峰:


再往东走一段,这批螺丝纹形峰体与竹安寨重叠了:


大批螺丝纹形山体:


索道长寿站已经在望:


快到索道站时出现了小山谷:


整齐的螺丝纹形山峰:


近看“螺丝纹”:


铁馒头形状的大山峰:



上下两张图,北边的远山挺有层次。景区附近的这些丹霞砂岩山峰不能靠近,只好在这里远远地看一下。


一路慢慢拍照片,花了不少时间,往返差不多一个半小时。事不宜迟,赶紧回返。
偶尔通过豁口看连城县城:


回到小山洞的东口附近观景:


云团比来的时候多了一点。


穿过隧道,又见“生命之根”:


再来个特写:


这时候,它的北半部阳光已无法照到,南半部依旧明亮。这种半明半暗的效果最好。
天空中云量明显增加,为这片山谷增色不少:



生命之根渐行渐远:



从东向西看索桥:


南边诸峰明亮多了:


云量明显增加,遍布北边及头顶的天空:


增加的云层是薄云,并且呈鱼尾纹形状,很有美感。


以丹霞山体为前景欣赏云层。


回看索桥:


在长寿亭前观景台再度俯瞰“生命之根”:


天空中的云层,比起上午万里无云,增添了许多景致。
在东桃园服务站西边的栏杆还可以看到生命之根:


仍然能看到通往索道站的山路:


上图,“生命之根”已经隐没在树丛中。

往前是冠豸山顶为主峰灵芝峰与五老峰。

接下来往西走300多米,到达五老峰下:


上图左边的台阶通向五老峰,路牌上写着200米,实际上有300多米。右边的路则通向灵芝峰,或者直接下山。
登峰台阶:



后面有一段盘绕峰腰、缓缓而上的狭窄石阶路:


东南方向的山谷:



五老峰峰顶全景:


这里有一片大平台,站几百人都不成问题。此处观景方向朝西北,上午、中午的光线很顺。
一上来是在平台的中部偏左处,这里向西俯瞰连城县城的视野十分开阔。
县城中段:


北段:


南段:


北边天空的鱼尾纹形状的云层令人心醉。

走到平台的最北部俯瞰县城北郊:


对面有一座大块头砂岩山峰:


我原先没有思考它是哪一座,后来看樱枫兄的游记,说是灵芝峰,才恍然大悟。
灵芝峰背后看得到竹安寨双剑峰等大片丹霞山体:


把灵芝峰放大一点:


从上图可见,灵芝峰的峰顶有一小片黄土,是历年登顶者踩出来的,面积比五老峰这片平台小多了。
来到平台的南端看县城的北部:


最北部:


中部:


正南方向有一小片丹霞山体:


以前我访问冠豸山官网,对连城县城东边这一片自然景观的介绍,分为冠豸山、竹安寨、旗石寨、石门湖、九龙湖五个版块。我后来查了一下,旗石寨未开发,在冠豸山以南,石门湖附近,不知道是不是上图这一片。有两个同事是连城人,问他们,都表示没听说过旗石寨。
在山顶逗留15分钟左右,下山途中发现了眺望东南山谷的新角度:


上图可以看到索桥附近。
上、下五老峰,没有碰到其他游客。


下到主路上,前面100多米右侧是灵芝峰。
灵芝峰海拔高度为660.8米,是冠豸山最高主峰,形似一朵千年灵芝,故有此名。


上图右部阶梯上有个完成登山的勇士,正握着把手,一步一台阶地倒退而下。后来我也是这样下的。
上图峰顶的盖子形的确像个灵芝。我一度想放弃灵芝峰,直接下山,节省时间去竹安寨。后来想想,“来都来了”,还是上吧。
峰体颇有一些石刻:


路牌上说登灵芝峰只100米,其实也有300多米。
登上登灵芝峰之路:


上图这段路要借助铁栏杆,明显比五老峰难对付。
登完上图这一段险台阶,上面有个小平台:


上图对面长满草的横向山峰就是五老峰,最右部是我刚才站着的观景平台。
对面左边则有个大铁疙瘩山峰:


这个小平台的观景方向朝东,中午侧光,下午顺光。
在平台上东望这一大片丹霞山岭:


竹安寨的双剑峰刃尖朝左,十分显眼:


东边中部的山谷:


“生命之根”在这一片山谷中,不过被遮挡看不到了。
东段的山岭:



但并不是登到平台就终止了,平台对面有条台阶路。有一伙七八个人从上面下来,收尾的女士奋力撺掇我上去,声称再上100多米就到顶了,顶上视野更开阔,景色更美。我稍稍犹豫了一会儿,决定上,实际的攀登距离接近300米。鼓动者有所隐瞒,不过出于善意,可以理解。
樱枫兄好象登到这里为止。
平台西北角的确有个台阶入口,上了几十米后,还有这样的台阶:


转个弯又是这样的台阶:


看到上图的台阶,我一度又想下撤了之,因为这时已经快一点半了,感觉下午的时间紧。不过,略略犹豫之后,“来都来了”,继续上吧。
最后上去才是一块小平台,面积不大,而且没有任何护栏。可能是由于时间紧张,我忘了拍照。
快到平台时,从灌木丛的缺口可观东北方向的远山:


到达峰顶后看东边山岭:


通往索道上站的步道历历在目:


南望五老峰顶:


南边这一大片:


顶峰望县城,方向朝西,上午顺光,中午侧光。
县城南段:


中段:


北段:


平台最北端看流云:


山下这一片稻田介于黄绿之间,色彩喜人:


西边的大块云团十分夺目:


西北方向:


西南方向:


远眺东南方向:


在峰顶停留10分钟。
下山在最后一段险台阶时,必须紧握铁栏杆。当天最高气温仍达32度,正午时分,栏杆被晒得十分烫手。

回头看五老、灵芝二峰之间的山路:


下山之路:


回看一线天:


五老峰与灵芝峰之间有一天然裂隙,游人到此,翘首青天一线,两壁夹立,峭拔千仞,直接霄汉,称“一线天”。
简单地看一下修竹书院:


“修竹书院”在五老峰下西侧,明代李庆所建。

凝碧山房主建筑:


庭院全貌:


凝碧山房是五贤书院的一部分,于清乾隆丙寅(1746)夏由县令秦士望主持修建。
“桃源”石刻:


第一观服务点:



价格还不算太难以接受。当天没有电,连泡面的开水都提供不了。其余方便食品不一定合我的胃口,幸好我带了面包,正好够午餐的食量。


“第一观”石刻:


它的意思是第一景观,与各地的“天下第一山”、“东南第一山”等相似,故意小小夸张一下。
这块大岩壁叫滴珠岩。
明代名儒黄公甫在滴珠岩上题刻的“冠廌 ”二字:


字高2米、刚劲有力。“廌”为“豸”的古体字。
“上游第一观”五字是清代翰林朱阳题的。


“飞云有路”不知道是谁题的。
侧看滴珠岩这一片摩崖石刻:


石刻对面是个小小的观景平台,正好可以看到西边的县城:


流云千里:


在这里俯瞰,上午顺光,中午侧光。
前面不远是圣旨牌坊:


下山的路边仍有石刻:


路边有处地质景观:


说明牌的文字很专业,不记得了,只记得图里的光影婆娑的状态。
苍玉峡:


其实就是个小峡。
终于出了检票口:


上图,山体初显“冠”状。
从检票口到公路边还有300多米,走在路上回望冠豸山:


这时初显“獬豸冠”的形态。


从山门往外走差不多400米才到景区大巴乘坐点,在公路对面回望山体:


这里看起来最像“獬豸冠”。


对面也有候车亭:




大巴车停在站台边,但司机不在,而且车头朝石门湖方向。而对面朝九龙湖方向的站台空无一车。因为已经14:20了,我急于到达竹安寨,叫了辆滴滴。司机来得挺快,路上所见:


这些是竹安寨的山体。


然而我想当然地将目的地输为“竹安寨”(正确的应该是“九龙湖”,输不了“冠豸山北门”),结果导航到了已废弃的竹安寨景区入口。有座小门,右边有个较大的商店。驶入小门后,司机问要不要买门票?我说我下车问一下,让他停着等我。
商店有个中年女性,我问要不要门票,她说20元。我一听,这个数字比较奇怪,忙问离九龙湖码头有多远,她说这里不是九龙湖,20元是碧泉山庄的门票。再问下去,她说可以往前偷渡进入竹安寨。我越听越不对劲,打开手机百度地图一看,离九龙湖还有几公里,赶快找滴滴车,发现原停车位置已无踪影,再一看手机,滴滴平台发来了付款页面。据旁边一个男子介绍,在我与女老板交谈时,该车调头走了。只好再叫一车,4.6公里外有车接单,5分钟后才到达。这一下估计浪费20分钟。
蜂友“海风小舟”于2023年春节假期从此处进入竹安寨,他提供的图片如下:


可见入口已废弃,“海风小舟”一行就是从右侧的山壁上攀爬过去的,女老板与第二个滴滴司机也提到了要爬铁门的情况。
这条路在景区图上被标为黄线(科考路线),目前冠豸山的科考路线等同于废弃。




上了第二辆滴滴车,路边所见:


上图出现的是双剑峰。
后来山体改变了形状:


上图中部偏右的尖峰是双剑峰。这一片山体,在樱枫兄的游记中看到过,当时我觉得这也是“獬豸冠”,原来是这里。


14:20-53,两趟滴滴车折腾时间共33分钟。


到达九龙湖入口后,又被第二个滴滴车司机误导一回。本来车子已经开到门票站前,他指着侧后方200米处、刚刚经过的一个游客服务中心,说应该在那里买票,于是倒车回去。我下车一看:




只好多走200米回门禁处买票。
这一天因为停电,导致处处不顺。还是因为停电,上图说的景交车15分钟一班也不作数了,可能景区认为没人在停电状态下还会坚持一天二景区。

到达门票站,出示广州市身份证,免去竹安寨40元门票。九龙湖游船也可以由60元降为30元。
坐电瓶车到码头,2分钟,800米,10元。
我在入口处买票时,司机说就800米,意思是走路进就行了。我问,你是不是一个人也立刻开,他说是。我立刻在售票处付款,已经禁不起浪费时间了。

在码头附近看风云万千的九龙湖内:


这时候我感觉时间有些紧张,于是实时联线,请教了蜂友“星辰大海”兄,了解了登山前往天墙的大致时间,心中有数,感觉还来得及。后面快步疾走,虽然兼顾拍照,但不再换焦距、曝光值对比多种效果,而是每处略拍一两张就走。

沿湖边木栈道行进是进山方向,东边电动竹筏船向湖内驶去:


看起来是空船接工作人员的,它就是船,外表略略做成竹筏状而已。
大坝长达一百多米,中心处建了廊桥,可遮日挡雨,整条大坝是个好的观景台。
三点多的阳光没那么猛了,山体色彩柔和:


湖心有个小亭:


下午云量明显大增,进一步显得湖山映蔚:


回望大坝:


人工瀑布溅出了彩虹。



接下来跨过一座短桥,正式进山。
竹安寨是清末连城的富绅为避战乱而在山上修建山寨,取名竹安寨有竹板平安的含义。景区内众多景多雄伟险峻,气势磅礴,如天墙摩天岭、雄鹰展翅、寿星岩、马头石、双剑峰、天池等。

东边的山体开始半明半暗:


进山之路:


上面是块大山壁:


上图右上角可见索道站。
兜鍪状山峰:


大山壁更显巍峨:


头盔的侧面:



往前有另一块大山壁:


上图,索道站已经在左上角。
前方是摩天岭:


这座山峰是丹霞地貌的典型。登峰路线有两条:一条是旧线,沿山脊直上,较陡,台阶两边拉了铁链,现在作为科考路线,一般不建议行走。
另一条在右边山腰,系后建的台阶+栈道,比较好走。
我在十多分钟前已得“星辰大海”兄提示,抬头一看,立刻决定往右走。
峰下有个观景台,有个当地人锻炼登到这里,不再前进。剩下的道路,仅我一人。


开头的台阶有些坡度,于是走出一段之后,不断地回头向北俯拍,同时休息一下。



北边长云千里,峰峦起伏,虽不似冠豸山那般著名,但观赏价值决不在其之下。


上图,山壁顶端也有铁栏杆,这应该是山脊旧路,有点险。现在索道站——天墙的通道建在山壁另一侧的山腰,比较好走。


随着我的高度提升,往下俯瞰的视野更开阔:



寂静的山路中,只有我一人享此美景,不由多看几眼。


这条路的观景方向是向北俯瞰,上山要不断地回头看,下山则正视前方即可。


半明半暗效果更好:


东边出现官印石:


它的路标说明不在此处,不过我觉得它肯定算一景,本能地多拍几张:


这回是左暗右明:


后来路转了两个之字形弯。第一个转弯处有獬豸像,也有路牌:


上图路标说九龙湖离此1300米,应该指码头到此的距离。
在灌木丛中看东北方向群山:


又见官印石:


这里才立着官方标志牌。
旁边是长寿岩:



上图可见,游步道历是靠“之”字形转弯盘旋上来的。


官印石与寿星岩:


左边这岩石像个老态龙钟的寿星公。
西部出现“雄鹰”的一部分:


东北群山:


官印石似拖着一条长孔雀奋力争上游:


远近层次分明:


这时是15:45,西方天空中出现大朵的云,吞没了太阳,“雄鹰展翅”无阳光照射:


立刻显出奄奄一息状。

步道向左转90度,终于出现了天墙:


这便是转弯处:


霄汉亭在坡上。
回望东北方向:


远山尚被阳光照耀。
近处则半明半暗:


“雄鹰”身上偶然洒了一点阳光:


尚不能体现出展翅腾飞的冲天气势。
西方的田野上空有一点耶稣光:


转弯后看东边群山:


也是远山明媚,近处一片阴暗。
抬头看太阳方向:


我估计太阳挣出云团后,可以带来十多分钟的光明。
再看天墙区域,属于阴天状态:


“天墙”,是丹霞地貌中最具有特色的石墙景观,被称为“中国丹霞第一墙”。长约1000米的单斜式墙状山体,高约150米,上部宽20米-35米,横看成墙,侧看成峰,很有观赏美学价值,是中国丹霞石壁中独一无二的珍品。
东边半明半暗:


东北方向也是:


我当即决定,登上霄汉亭,等太阳出来之后,往右拍“雄鹰展翅”,往左拍天墙,争取两处都可以拍到夕阳照射的状态。
坐在亭子里,起初太阳深陷在乌云中:


东边仍是远明近暗:


天墙就在上图的下部,但看不清楚。
西边的原野在迷茫中:


渐渐太阳有挣出云团的希望:


东边近处的山体逐渐开始明亮:


愈发亮了:



终于进入了阳光普照的状态:


但下午天墙是逆光,只有顶部一小长条能照到太阳。
我一看天墙也就这样了,赶快去西北边看“雄鹰展翅”:


这下不错,柔和的夕照映在雄鹰身上,虽然步入黄昏的蛰伏状态,仍能体现它的冲天之志。


官印石那边也亮了:


回头看看坐了十来分钟的亭子:


亭子背后还有一条路,就是摩天岭山脊上来的台阶路。
此处不是观赏天墙的好角度:


搞定了雄鹰,赶快下到南边的栈道上,往下走了几十米,俯瞰天墙:


墙的北面几乎永远无法被阳光照亮。


就这样配合远山看看也不错。




天墙前边的山头也似鹰:


老鹰的头应该是双剑峰的一个剑尖,此刻正好反过来看。
老鹰拉着天墙前进:


不过,下午这批山岭逆光得很。我估计只有太阳快没入地平线时才能照到它们一点。
东边的小山色彩柔和得令人心醉。


下面有个服务站:


工作人员已经撤走,索道站更没人。




天墙这一带,应该是早上八九点钟太阳从东方升起时能够照到光线。后面基本逆光。
从栈道下行到服务站,那里侧看天墙,才是最佳角度,许多经典照片都是在那里拍的。
阳光马上又要被层云挡住,再走下去必将隐入阴影中,然后又要登上来。所以我锐气已尽,放弃了最后一段前往索道站之路。相信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这一段能看到的景色也是不错的。

俯瞰山下,近山已无阳光照射:


不难想象,山体的另一侧,光照程度只怕更差。
后来官印岩一带稍稍映有一点夕阳的余光:


下方的山体也逐渐被夕阳的柔光染成红色:



上下图这种明暗交错最好看。


东边的大绝壁也是半明半暗:


来个全景图:


夕阳红从大山壁蔓延下来:


到达观景台:


回看摩天岭:


索道站也沐浴在夕阳中:


索道站以北的另一块大山壁无法接受夕照:


有个馒头状山峰红得可喜:


馒头山峰一路移步换形:



这是这个黄昏最后的观景阶段的一大亮点:


西边又出现鱼尾纹状云彩:


很快过小桥到达大坝附近。

在大坝上东望九龙湖暮景:


天空中云量适中,正好制造天光云影,达到水天一色的效果。


换个角度从北边看大坝与瀑布:


在湖边栈道行走时,因为天色更晚,观湖的效果更好:


九龙湖的游船因为时间太晚无法乘坐,在这里看看湖光山色也不错。九龙湖的游程比石门湖长,但类型相信,都是近看被水库淹没的丹霞山体。


码头上已经空无一人:


我从霄汉亭走到九龙湖码头,用时45分钟,与“星辰大海”兄一样。
自动售货机还在工作,赶快买矿泉水一瓶,解燃喉之渴。
旁边有个观湖亭,需要登上小山坡,樱枫兄登过。此时已到17:30的关门时间,码头上的现状提醒我要赶快到达大门口。于是放弃登亭,大跳步向检票口进发。
路上还是抽空拍了路边的山峰:


有座像羊驼的山峰:


在检票口最后看一眼“羊驼”:


检票口的工作人员已经撤离,只有一辆白色的轿车停着,里面有个工作人员,应该是负责最后收尾的。一旦确认景区无人,他会把伸缩门锁上。

叫滴滴,很快有车接单,7.6公里,14元。10分钟就到了。

这一天的行程将另写游记。

更多游记请看:《我的 中国 游——行程与游记目录》 @http://www.mafengwo.cn/i/354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