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后花园—格鲁吉亚和“火之国”—阿塞拜疆8日跟团游

作者:秋雨 显示图片

金秋10月想出门逛逛,准备时间不多,就决定偷懒跟个团去一个手续简单免签的地方吧,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这两个前苏联的国家进入了我的视线,记得上海世博会时格鲁吉亚展馆中壮丽的雪山、古老的城堡和迷人的自然风光一直在脑海里萦绕,阿塞拜疆以前都不曾听说过,充满了神秘感,于是说走就走就报名等待出发了。


半夜1点半乘坐阿塞拜疆航空从北京出发,早上5点左右到达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盖达尔·阿利耶夫国际机场,从这儿转机去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清晨的巴库下着雨很冷,风也很大,冒雨在登机口拍了两张漂亮的航站照片。


到达第比利斯后就直奔西格纳吉小镇。


机场边高大的太阳神雕像。


从第比利斯到西格纳吉1.5小时的车程,途中导游让我们在路边这个特色品小店休息。


小店装扮得很漂亮,卖一些特色小吃和纪念品。



这个Shotis Puri面包是格鲁吉亚特有的一道美味,后来每餐都会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这也是格鲁吉亚特产,里边是核桃仁,外面包裹着各种口味的水果汁。





格鲁吉亚位于欧亚大陆的分界线上,生活方式偏向于西方,这不到处都是万圣节的气氛了。



我们首先到达离西格纳吉2公里外的Bodbe修道院


走进修道院,周边被高大的柏树环绕,一看就知道是个非常古老的修道院了。



这里是修女们的生活区,不对外开放。


这里是引导格鲁吉亚皈依基督教的圣妮诺埋葬之地,也是格鲁吉亚主要的朝圣地之一。传说米利安三世国王在打猎中伤了眼睛,圣尼诺修女便教他祈祷,治好了眼。从此,米利安三世国王就把基督教作为了格鲁吉亚的国教,圣尼诺于公元340年离世后,后人在她长眠的地方,修建了修道院。



修道院里的壁画据说有千年历史,保存较完好,描绘的是圣妮诺在格鲁吉亚传教的故事。


修道院外围的广场草坪被修剪得非常精致。





旁边又新建了一座漂亮的教堂,还没有完工。











参观完修道院后我们来到西格纳吉山顶上的一个景观餐厅吃午餐,从餐厅俯瞰整个小镇风光。


这个茄子包的肉沫作为凉菜,味道还不错。


从山上看,西格纳吉小镇建筑风格统一,以石质为主的建筑错落有致,配以红瓦屋顶,散落在山坡的绿荫之中。教堂的钟楼高耸于建筑物之上,景色秀丽。




西格纳吉小镇位于格鲁吉亚东部的葡萄酒产区的中心地带,坐落在一座陡峭的山上,镇上的房屋都依山势而建,建筑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现在看到的古建筑有300多年历史,是格鲁吉亚最后一个国王为了保卫国土以及吸引亚美尼亚人过来经商而修建,是公元前二世纪皇室所在地,所以被称之为皇家小镇。同时这里有24小时都上班的婚姻登记处,所以也被当地人称为爱情小镇。


小镇被古老的城墙环绕,因为小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未遭任何破坏,所以至今这里依然保留着中世纪的风貌和恢宏的文艺复兴时的城堡,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小镇完整保存了一道十几公里的“小长城”及二十多座塔楼。




现在正是格鲁吉亚石榴上市的季节,他们不直接吃而是现榨石榴汁喝,据说味道不错。可惜我们第一天刚到还没有当地货币尝不了。


随后我们又来到小镇的最高处,视野广阔,导游说从这里向东40公里就是阿塞拜疆的领土了。








小镇上的游客不少,欧洲人为主。






小镇街道大部分是这种石板路,坡道很陡。从高到低牵一根纲绳就可以滑索了。


参观完西格纳吉小镇后我们返回第比利斯,本可以4点以前到达酒店休息的,可市区堵车非常严重,一直到快6点才到酒店。


第比利斯人民英雄纪念碑,这里是城市的交通中心,无论去哪里都会经过这个立交桥。


市中心的这条主干道是4车道,但是中间两条是公交车专用道,其它车辆任何时候都不能通行,而且公交车要靠左边行驶,加上每隔二十多米一个红绿灯,所以这条路要它不堵车都难。


终于来到了我们的酒店,第比利斯市中心的地标建筑—铂尔曼酒店。


到酒店入住后就去吃晚餐,餐厅距离酒店并不远,车辆仍然是龟速前行,晚上8点多回酒店又路过这个纪念碑,发现6个方向的车全部堵死,真为这个城市的交通状况担忧。后来才知道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国家,路上行驶的车辆中同时存在着方向盘在左边和右边的,包括公交车在内。据说是从欧洲和日本买来的报废车,直接修理后就可以卖了,不管是左舵还是右舵的。



酒店的早餐厅是顶楼的观景餐厅,可以360度俯瞰整个第比利斯全景,我们早餐时正好赶上日出



早餐后乘车沿前苏联时代开拓的最美高速公路前往高加索山区的卡兹别克山。



从酒店开出一小时左右到达Panorama of Zhinvali Reservoir水库观景台,水很清澈,已经能看到远处的雪山了。



格鲁吉亚人很爱国,所有的旅游景点都能看到国旗飘扬。




Ananuri 城堡因作为 Lonely Planet《格鲁吉亚》封面而名噪一时。这座矗立在阿拉格维湖Aragvi River的城堡,曾是私人城堡,它是13世纪 Aragvi 封建王朝时领主的城堡,也是军事要塞。


我们首先到路边的一座桥上拍了城堡的全景


然后通过一个狭窄的没有护栏的通道爬上了城堡,城堡的四壁是墙,留有一些防御用的箭窗和瞭望孔以便守军观察敌情,现在成为我们拍摄城堡后面的教堂的最佳视角。









教堂内部








参观完城堡我们继续前行,雪山离我们越来越近


我们在路边这个德国人开的餐厅吃午餐,同样是典型的格鲁吉亚餐。



餐厅周边的秋色不错



卡兹别克雪山海拔5047米,格鲁吉亚海拔第三的山,也是希腊故事中普罗米修斯盗火被宙斯囚禁的地方。

午餐后我们继续向着雪山前进,途中经过一个半封闭的隧道,外面的气温也逐步下降,隧道沿上挂满了冰柱。


路过一个地图上显示为Travertine Mineral Springs矿泉的景点,在一条小溪流的两岸都有,很漂亮,我们的车没有停,开过去时我拍了一张,回程早早准备着又拍了另一边的。





到达雪山下的斯特潘茨明达Stepantsminda小镇 ,卡兹别克雪山就在眼前。我们在此换乘四驱车沿着弯弯绕绕的山路前往雪山。






除了四驱车之外还可以骑骆驼上山,也有徒步的


到达山顶停车场后,还需要爬行一段距离才能达到山顶的Gergeti Trinity Church教堂。


从山顶可以俯瞰四周被雪山环抱的小镇全貌。




位于悬崖之上的这座圣三一教堂Gergeti Trinity Church,海拔 2170 米,被喻为离上帝最近的教堂。始建于14世纪,经历过数次战火,依然矗立在苍穹之下,因其地理位置险峻,在战乱年代,一些珍贵的文物曾经被带到这里保护,包括圣尼诺十字架。可惜有一半被封闭在维修。







参观完山顶教堂后我们又上车前往半山腰的一个停车场,这里可以拍到教堂和雪山的全景。


正好有一匹骏马给我们当模特。





俄格友谊纪念碑Panorama Gudauri建于1983年,为庆祝格鲁吉亚和苏联俄罗斯的友谊持续二百周年而修建,在莫斯科的一处广场立有与此友谊拱门相对应的友谊纪念碑。









纪念碑以拱门的形式矗立在海拔2384米的地方,内侧墙壁用鲜艳的马赛克瓷砖壁画展现了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历史场景。





仔细看看这个纪念碑是建在悬崖之上的,难怪俄格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纪念碑外面的观景台是俯瞰高加索山脉的绝佳地点。今天阳光灿烂,天上的白云与雪山相呼应,彩色的滑翔伞不停地在空中飞翔,漂亮极了。












雪山下峰峦叠嶂的山谷中嵌着一片奶绿色的椭圆形小湖泊,湖泊周围是成群结队的白羊。












回程的路上日落的晚霞把雪山照得格外美丽,尽管是隔着车窗玻璃依然清晰地看到了日照金山啦




晚餐在一个有特色的格鲁吉亚足尖舞表演的餐厅用餐,食物味道一般。



足尖跳舞是格鲁吉亚舞难度最大的部分,跳舞时,舞者踮起脚,用脚尖支撑全身重量,足部弯成一道弧线,同时不停旋转。 因此要求舞者拥有更好的平衡能力和足部力量,所以足尖舞一般由男子来完成。


今天早上在满天的朝霞照耀下醒来,又是一个旅游观景的好天气。今天的行程是先去斯大林的故乡—戈里,顺路游览季瓦里修道院,然后回到第比利斯城区。



今天导游说10点钟才出发,早餐后就先到酒店边的加乐福超市逛了逛,感觉物价并不低。


这个不知是什么水果,从来没有见过呢。


季瓦里修道院Jvari Monastery又被称作十字修道院,是姆茨赫塔古城中最为古老的教堂,坐落在姆茨赫塔东边的一座山上,库拉河与阿拉格维河(Aragvi River)在山脚交汇,河对岸是就是姆茨赫塔小镇,为中世纪典型的十字型教堂。



十字修道院1994 年与姆茨赫塔的其他古迹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山顶可俯瞰整个姆茨赫塔古城及两河交汇的壮观景象。放眼望去,古城中的生命之柱大教堂被成片的红屋顶簇拥着。



教堂内部空间紧凑,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大的木十字架,整座修道院也是围绕这座十字架而修建的




据说第一位来到此地传教的女使徒圣·尼诺在国王宣布将基督教定为国教时,就地取材捡起了两根葡萄藤,然后用自己的头发把两根弯弯曲曲的葡萄藤绑在了一起,做成了这种双臂下垂的十字架。至此,葡萄藤十字架也就成为了格鲁吉亚最具有特色的宗教符号,在格鲁吉亚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到达戈里后先吃午饭,今天是格鲁吉亚的特色煮包子和牛肉饼,包子皮有点厚,肉馅还不错。


戈里是斯大林的家乡,斯大林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的最高领导人。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府在他的家乡修建了纪念馆,这是全世界唯一纪念斯大林的官方纪念馆。包括一座详细介绍了斯大林的生平,还展示了他70周岁时收到的珍贵礼物的博物馆。


博物馆外停放着一列粉刷一新绿皮火车,这是1945年斯大林参加雅尔塔会议所乘坐的专列。










保存完好的斯大林故居。斯大林就诞生在这座带半地下室的土砖小平房中,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为了保护他的旧居,在外面专门修建了钢筋混凝土的保护框架。



博物馆广场又被称为斯大林公园。



广场上巨大的柏树造型奇特。



从戈里回到市区后,导游让我们在市区的鲁斯塔维利大街下车步行,首先去参观了旱桥市场,经过议会大楼,最后到达自由广场。


路过国家大剧院,门口也有“星光大道”呢。


旱桥跳蚤市场DryBridge Market是第比利斯非常知名的二手市场,这里是艺术品和古董的集散地,可以淘到许多有趣的前苏联时期的纪念品和艺术品、各种旧物、古董,有老唱片等。


桥边可以远观金顶的圣三一教堂。


城里的餐馆门口都将菜品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让游客一目了然,点菜没有语言障碍。



有些房屋很破旧,感觉快塌了但仍有人居住着。





议会大楼,过两天就要举行议会选举,门前有不少的示威者,还有警车守卫着。




隔着车窗玻璃拍摄的议会大楼的夜景。


自由广场(Freedom Square)是第比利斯的商业中心,它的曾用名是列宁广场,1990年列宁雕像被推倒后,代之以一尊金色的圣乔治持矛屠龙雕像。广场后面正在维修的Galleria是第比利斯最大的购物中心,门口每天晚上有街头舞蹈表演。




街头艺人,经常还能看到街上衣着整洁的乞讨者


今天的晚餐是乌克兰风味,餐厅装修别致,菜品加工也很讲究。


第比利斯是格鲁吉亚的首都,在这里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气息相互交融。根据导游的安排今天上午主要是在第比利斯老城徒步旅行,下午去格鲁吉亚编年史纪念碑和最新最大的圣三一教堂。

不久前,第比利斯刚庆祝了建都1550年周年庆,格鲁吉亚库拉河以西、自由广场地铁站以南一直到纳里卡拉要塞一带,都叫做第比利斯老城区,老城是第比利斯旅游的精华所在,它始建于公元4世纪 VakhtangGurgasali国王时代,是奉了他的迁都令兴建的格鲁吉亚新都城,老城景点众多。


司机先把我们送到库拉河西岸的梅特希教堂附近,我们从此开始步行。这里有一块德国柏林墙遗址,是在2017年格鲁吉亚总理访问德国时德国赠送的。




我们首先上山参观梅特希教堂。


梅特希教堂座落在库拉河畔的一个小山上。教堂最早建于5世纪,“梅特希”是皇宫周边的意思,教堂曾经多次被摧毁再重建,至今保持原有的风格,苏联时期曾经做为监狱使用,关押过不少名人,包括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苏联解体后这里重新作为教堂。









教堂前矗立着格鲁吉亚之父——伊比利亚王国国王瓦赫坦·戈尔加萨利策马扬鞭的塑像。


教堂前的平台是观老城的最佳位置。放眼望去,老城中最突出最醒目的还是一座座的教堂。









库拉河上的现代建筑—和平桥也很显眼。


随后我们走到库拉河的东岸,从另一方向观看梅特希教堂。





从这个角度教堂是建在河边的悬崖之上,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会曾被用作监狱。


老城里的店铺都是精心装扮,看这水果店摆放得多么的诱人啊。


穿过河边的一些商铺和下面这条老街就到了老城区内著名的硫磺温泉浴区。


在5世纪,第比利斯取代了姆茨赫塔,成为格鲁吉亚的首都。这座城市之所以被选为新首都,是因为其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温泉资源——“第比利斯”一词在格鲁吉亚语中意为“温暖的地方”,据说正是因为这里的硫磺温泉而得名。


这些砖砌的圆顶,它是地下硫磺浴池的屋顶,奥斯曼占领土耳其后,建了这座“皇家浴室”,据说大仲马和普希金也来这里泡过澡。这些古硫磺浴池至今仍在运营中。







河谷被温泉水侵蚀成彩色了。



这个周边最耀眼、贴满蓝色马赛克的波斯建筑,不是清真寺,也是一个硫璜浴室。



看完古浴池,我们返回库拉河的西岸前往里克公园Rike Park。


路过一辆古懂车,车上装有格鲁吉亚特色的葡萄酒酿酒陶罐。格鲁吉亚是世界葡萄酒的发源地,陶罐酿酒是格鲁吉亚一种古老的葡萄酒酿造方式




公园里的柏树长的奇形怪样的。


走累了,我们坐下来休息,听街头的艺人演唱。


与优雅古老的历史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是,里克公园周边有三座令人瞩目的现代建筑。其一就是这座库拉河上的和平桥。


和平桥是由意大利建筑师Michele De Lucchi和法国照明设计师Philippe Mertinaud设计的,建成于2010年。




其二就是和平桥边上由11颗“蘑菇”组成的公共服务大厅Public Service Hall。服务大厅墙体全是玻璃,顶是开放的,象征政府服务的开放与透明。



其三就是这个象两根巨型金属管组成的音乐厅和展览中心。


音乐厅的入口。




音乐厅后面的山上是总理府。


其实我们的车每天从旁边经过的这三幢现代建筑也很特别。


从里克公园经过和平桥,我们又来到老城区。






木偶剧院边的安契斯哈蒂教堂(Anchiskhati Basilica)是第比利斯最古老的教堂。根据编年史,公元6世纪初,高加索伊比利亚王国从姆茨赫塔迁都第比利斯之后,达希国王建造了这座教堂


老城的最北边,坐落着第比利斯木偶剧院(Tbilisi Pupitier Theater)。


老城中最著名的建筑—木偶钟楼。


这座木偶钟楼(Clock Tower)是世界上最小的钟楼,极具艺术美感。2012年艺术家Rezo Gabriadze在木偶剧院旁边修建了这座独具特色的小钟楼。整个钟楼的外墙大量使用了装饰用小瓷砖,每块瓷砖的图案都由Rezo Gabriadze亲手绘制。每天12:00和19:00,这里会上演小型露天木偶剧,总时长约2分钟,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在这里聚集,等待小型木偶剧的上演。短剧用可爱的木偶娃娃展示了一家人从孩子出生到孩子结婚的场景。


钟楼共有五层,每一层的风格都各不相同。最下面一层的边上围着很多人在拍照,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去拍了一张,原来这个不起眼的小园点放大后是一个时钟。





12点钟一到,上边的门打开,木偶开始敲钟。紧接着下边的门打开,木偶剧开始表演。




钟楼边的一个小喷水池,底下有精美的绘画。



看完木偶剧,我们继续步行前往老城区的一个餐厅吃午餐。


钟楼边的这条小巷子两边挂满的出售的艺术画。




这里面挤满了人,我也去凑热闹看了看,其实就是一个装修风格独特的餐厅。




破旧的居民楼上发现了一台中国产的格力空调。




老城区到处可见涂鸭和反俄罗斯的标语。













午餐仍是格鲁吉亚的特色菜肴,除了这个炸蘑菇外其余的没什么特别的。


饭后我们需要步行回到里克公园去乘坐缆车。


步行路过这座粉红色建筑,这是格鲁吉亚梦想党中心办公室Georgian Dream Central Office,梦想党是格鲁吉亚目前的执政党。过两天就要举行议会选举,满大街到处都是他们的广告。




别的政党广告很少。


更为过分的是这种对反对党我认为有点带侮辱性的广告,在街上看到过好几次,这次终于给拍下来了。


回到里克公园后我们乘坐缆车上山到达纳里卡拉要塞所在的山头。缆车票很便宜,只要2.5拉里。


站在山顶可以俯瞰第比利斯全城。只见库拉河(Mtkvari River)穿城而过,将第比利斯一分为二,库拉河两岸的古老和现代建筑尽收眼底。






远处的圣三一教堂高高在上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屹立于老城顶端山崖上的纳里卡拉要塞Narikala Fortress,始建年代可追溯至4世纪,最初是座波斯城堡,后历经拜占庭、阿拉伯人的侵占与修缮,直到1827年毁于军火爆炸,现仅剩贴着悬崖的一圈城墙。




从要塞沿山脊再往上走一点,是格鲁吉亚之母雕像Mother Georgia,雕像高20米,身着格鲁吉亚的传统民族服饰,面向第比利斯老城,左手托碗、右手执剑,寓意为“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利剑”。



格鲁吉亚编年史纪念碑The Chronicle of Georgia
位于第比利斯西北郊的一处小山头,建于1985年,是为纪念格鲁吉亚建国3000周年和基督教传播2000周年而建。纪念碑青铜材质,高35米,每一组由三根柱子组成,共16根柱子,在蓝天的映照下相当的震撼。


每根柱子都贴满了金属浅浮雕。柱子上半部分的浮雕人物是格鲁吉亚历史上的名人,包括圣人、国王、诗人和军人,下半部分是圣经里的人物和场景,顶部描绘的是格鲁吉亚人节日庆祝、粮食与葡萄丰收等日常的场景。









旁边还有一个小教堂。



纪念碑建在城市边缘高点,能俯瞰第比利斯城市全景和第比利斯海。






第比利斯海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工湖,建设完成于前苏联时期的1953年,拥有11.6平方公里的广袤水域,是第比利斯市的一个重要水源地。


第比利斯海被壮丽的高加索山脉环抱,湖面碧波荡漾,景色很美,还有沙滩,是当地人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第比利斯圣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athedral,也被称为 Sameba 教堂,是格鲁吉亚从苏联独立以后修建的最大的教堂,大教堂建筑群包括院墙、钟校和若干小私拜堂等。大教堂的主建筑高约100米,是格鲁吉亚最高的教堂,在城市的各个地方,基本都能看到这座教堂。地面铺就着大理石砖,祭坛也用马赛克瓷砖装饰。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穹顶为7.5米高,全部包着纯金,而这些黄金一半由格鲁吉亚人自发捐赠。



从教堂的大门走进去后首次看到的是钟楼。


教堂规模巨大,是世界上最高的东正教教堂之一。圣三一教堂的建设历时近十年,直至2004年,在第比利斯市民的慷慨捐助下才得以完工。


必须沿着层层的台阶拾级而上,才能抵达教堂的正门。



教堂的各个侧面。





教堂内部装饰华丽,使用了大量大理石和黄金。




正好遇上一场小的宗教活动。



旁边的小教堂




这里供奉着一个金十字架




参观完圣三一教堂,我们乘车去老城区晚餐,从停车场到餐厅的路上正好可以看到格鲁吉亚之母雕像的正面。餐后回停车场时晚霞照映着雕像。


晚餐中这道主食有点像我们的粽子。


根据行程安排我们今天早餐后前往格鲁吉亚的发源地—姆茨赫塔古城。午餐后乘飞机飞往阿塞拜疆首都—巴库。


姆茨赫塔是格鲁吉亚早期卡特利王国的首都,也是格鲁吉亚皈依基督教的初始地。尽管一百多年后首都就被第比利斯取而代之,但姆茨赫塔作为宗教圣地的地位始终未变,两千年来姆茨赫塔一直是格鲁吉亚的宗教中心,历代国王的受洗、加冕、婚礼、葬礼,都在姆茨赫塔举行。1994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小镇街道由鹅卵石铺就,两旁有不少纪念品小店。


这里有格鲁吉亚最重要的教堂生命之柱大教堂(Svetitskhoveli Cathedral),建于11世纪。传说耶稣死后,一位格鲁吉亚的犹太人将耶稣的长袍带回了姆茨赫塔,他姐姐接过长袍后激动而死,之后便与长袍一起下葬了,此后墓地长出了雪松。4世纪时,教堂选址在墓地位置,雪松的树干被做成了支撑大教堂的7根柱子,神奇的是,第7根柱子一直悬浮在半空中,圣尼诺彻夜祈祷,才终于落回地面。相传神圣的第7根柱子流出的圣液可以治愈病痛,米里安国王因此把教堂命名为Svetitskhoveli,在格鲁吉亚语中,意思是“被赋予生命的木柱”。这就是生命之柱大教堂的由来。






教堂的外墙有精美的石雕和斑驳的湿壁画。







教堂四周被城堡包围,从城门透过去可以看见几百米外山上的季瓦里修道院(十字修道院)。


教堂内部装饰繁复而精美,壁画上绘制着圣经故事与圣徒事迹,色彩斑斓,栩栩如生,展现了中世纪艺术的巅峰。




高耸入云的中央支柱,其上雕刻着繁复的图案,令人吟为观止。





外面下起了雨而且很冷,我们一直呆在教堂内部至到11点钟离开返回第比利斯午餐。


我们在市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旁的一个中餐馆吃午餐,旁边的街道上有一个电视显示屏,今天是格鲁吉亚议会选举日,街上市民身披格鲁吉亚国旗或欧盟旗帜在显示屏下观看选举活动报道。


午餐后我们前往第比利斯机场,乘5点的飞机飞往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到达后巴库下着大雨,晚餐后入住巴库大道万豪酒店。



阿塞拜疆拥有的泥火山全球数量排第一。正确的说,不是那些喷发的熔岩和火山灰,而是喷涌的火山泥,在世界800座泥火山中350个在阿塞拜疆境内。阿塞拜疆的泥火山更在瑞士组织的国际比赛中占据了(七大自然奇迹)的第5位。于2004年在吉尼斯记录中注册成为全球最大的泥火山。今天我们先去戈布斯坦地区的泥火山景区。


进入景区前的十几公里公路两旁均是这种一望无际的荒凉景象。





进入景区后发现这里停车场很大,游客中心建设得高端大气,还建有一个博物馆,但游客稀少。导游说巴库的泥火山有好几个景区,这个是上个月才开始营业的,是国家管理的,景区道路和各种配套设施完善。


景区不大,沿着环形的木栈道一圈走下来半小时就够了。









这些喷出的泥浆中富含矿物质,有时还伴随天然气喷出,一点火就会燃烧起来的。






戈布斯坦附近是世界上泥火山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景区外面的荒地里也分布着许多的泥火山。


戈布斯坦岩石艺术文化景观(Gobustan Rock Art Cultural Landscape)汇集了石器时代及其后各个时期古阿塞拜疆人的遗迹——岩画、村落遗址、墓碑等,蕴藏着6,000多幅精美的岩石雕刻,内容包括描述史前人类、动物战争、宗教舞蹈、斗牛、赛艇、持矛战士、骆驼商队,太阳与星星等。为了保护这些古代雕刻艺术,1966年这里被定为阿塞拜疆国家历史景观;2007年,“戈布斯坦岩石艺术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进入景区后我们先参观了一个博物馆,博物馆很现代,有很多可以互动的展示,详细地介绍了岩画的各种形象和当地历史、自然环境。





看完博物馆后,我们坐车上山,岩画就藏在山上的这堆乱石中。


今天天气很好,蓝天白云映衬下的这些巨石奇型怪状的也很漂亮。
















岩画记录了过去一万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动物形象,如斑羚、野山羊、鹿、野猪、马、狮子等,还有鸟、鱼、蛇、蜥蜴和昆虫的形象。














考古学家认为这些洞穴是先人们居住之所。



有些石块可以敲出美妙的音乐。


导游说这块悬崖是从前人们用于捕猎动物,先把们赶到悬崖边掉下去,再到下面去捡猎物。


地上这些不规则的小石洞据说是先人们储水用的






景区的对面就是里海。



景区内有许多的野猫,他们难道就不怕这些野猫乱跑乱窜地破坏岩画吗?



今天的中餐是看着海景吃里海烤鱼。


午餐后我们返回巴库,首先参观里海边的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第一口油井是木制结构,于1846年钻成,基本上可以说是现代石油业的起点,20世纪初,巴库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现在这口井已经不用了,但是它旁边的现代“磕头机”仍在不停歇地工作着,空气中弥漫着石油味。





油井对面是一个现代化的体育馆。


巴库老城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6世纪,融合了古代、伊斯兰时期以及中世纪的建筑风格,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迷宫式街区。老城周围由防御城墙环绕,大部分建于12世纪,用以抵御外敌入侵,部分城墙和城门至今保存完好。2001年巴库老城连同希尔万沙宫殿、少女塔被列入世界遗产




城墙上展示着古代的大炮及抛石块的工具等。



巴库老城中网红打卡点—狮子墙画。



这树上和门上的绘画作品也是非常吸引眼球的。


漫步老城区,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希尔万沙皇宫,皇宫的入口处居然被现代化的火焰塔建筑抢了眼球。


希尔万沙宫殿建造于15世纪,是希尔万沙王朝的宫殿建筑群(包括主宫殿、王室清真寺、浴室以及陵墓),建在这么高的地方据说是国王觉得住的高看得远,方便抵御外敌。主宫殿由灰黄色的岩石建造,外墙上有雕刻纹饰,里面被改造成了博物馆,展出一些日常生活物品,还有硬币、铜器皿、武器、装饰品、乐器、女性服饰、刺绣、地毯等文物及一些历史照片。


皇宫内的彩色玻璃花窗做工精致。


皇宫的浴室。



这是皇宫的正大门,现在不对游人开放。


宫殿清真寺于1441-1442年间由希尔万沙国王哈利卢拉一世下令修建。清真寺大殿很小,只有70平米,一般只供皇室及贵族使用。


出了皇宫我们继续在老城区里闲逛。体验巴库老城的沧桑变迁,这里的建筑风格混合着阿拉伯、波斯、奥斯曼与俄罗斯文化的味道。


居然还有前苏联时代的“拉达”牌轿车。



阿塞拜疆人民很爱国,大街上、广告牌上、居民楼上、墙上和门上都能见到国旗飘扬。






我们沿着古城墙行走,来到了古城中最为著名的阿塞拜疆的地标性建筑—少女塔。


少女塔Maiden Tower位于古城的东侧,濒临里海。塔外形为圆柱状,高27米,共有8层,塔基墙厚25米,顶部厚4米,全由石灰石砌成,每层可容纳50余人,内有一口水井,井水四季清凉甘美。塔上每层窗户都有防御设施,可倾泻滚烫的熔铅,或投下燃烧的石油火把,抵抗外敌的进攻。少女塔经受了1304年大地震,当时许多居民住宅都被夷为平地,它却安然无恙。







巴库古城的双城门(Gate Gosha Gala),它是巴库古城的主要城门,高8-10米,宽3-3.5米。城门上刻有象征着城市的牛头和狮子,历史学家认为公牛代表领导者,狮子是保护者。





又拍到了老城与新城同框。


逛完巴库老城,今晚安排我们在中国大使馆旁边的长城饭店吃中餐,这是我们在阿塞拜疆唯一难吃的一餐,海外的中餐馆真的有损中餐的名声。


晚上8点后我们沿酒店边的滨海大道步行观巴库滨海夜景。欣赏火焰塔灯光秀,时而是流动的水,时而是阿塞拜疆国旗在微风中飘动,旗手挥舞国旗,时而是火焰照亮天际。




蓝色灯光的是豪华的新月湾酒店。



Yanardag 意思是“燃烧的山峰”,也称之为“火焰山”“地狱之火”。巴库地区盛产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遇到明火后,就形成了长明火,在古代这些长明火被认为是神迹,当年也就成为了印度教湿婆派的圣地。在巴库附近的阿布谢伦半岛的山坡上,山体表面有火燃烧数千年不灭,这是因为此处坐落在天然气口上,因此不断冒出火焰。





火焰山旁边是一个博物馆。




距离首都巴库30公里的火神庙,是闻名全球,即永恒之火的地方。这座17世纪和18世纪时由巴库的印度移居者搭建起来的五边形建筑群,火神庙的火焰宗教仪式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甚至更早。火神庙这个名字源于波斯语“火焰的故乡”,建筑群的中心是一个建造在天然气出气口上的圆顶圣坛神龛。中心处的圣坛中天然永恒的火焰一直燃烧,到1969年才熄灭,现在这处火焰由巴库的主天然气供应管道提供天然气,并且只为游客点燃。1975年这里成为了一个博物馆,1998年被评为了世界遗产地。



走进神庙大门,里面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露天广场,广场中心是四面拱门的石塔,供着长明火。






巴库新城是指巴库古城城墙所包围以外的区域,新城所展现的是这座都市的现代建筑和风貌。


尼扎米·甘贾维Nizami Ganjavi雕像,他是12世纪著名的波斯诗人,以其浪漫主义诗歌和史诗作品而闻名。他的作品对中亚和西亚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阿塞拜疆国家美术馆


中餐在这个有着浓郁伊斯兰风情的餐厅用餐,味道很棒哦。






午餐后导游带领我们漫步在新城区的商业中心步行街,在一家当地的小超市买了一些阿塞拜疆特产如茶叶、石榴酒等。


新城整洁有序,城中建筑风格偏欧式。




随后我们乘车来到高地公园。高地公园矗立在巴库市频临里海的西侧的一座小山头上,是巴库的最佳观景平台,可以欣赏到里海和整个巴库湾的壮丽景色。



这是真的火焰塔,终年不灭


阿塞拜疆很富裕,整个海湾都是崭新的现代化建筑,首都巴库甚至被称为“小迪拜”或“外高加索的小巴黎”‌。


为了举办2012年的欧洲歌唱大赛,巴库在里海半岛上仅用时8个月时间就设计和建造完成了这座巴库水晶厅Baku Crystal Hall。建筑有一个水晶折叠膜立面,是一个多功能的室内竞技场,可以转换成足球场使用。


永恒火焰纪念碑(Eternal Flame Monument),于1998年建成,由一座金色玻璃穹顶塔和在八角星冠上燃烧的永不熄灭的火焰组成,纪念为阿塞拜疆独立而牺牲的烈士。




火焰大厦是巴库的又一地标性当代建筑。三座玻璃摩天大楼,坐落在一座可俯瞰里海的小山上,从城市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们。三座摩天楼高36至39层,为纪念阿塞拜疆古代对火的崇拜而建造。象征“火之国”的文化传统,晚上有LED灯模拟火焰。






里海边这幢莲花状的建筑是里海商厦Deniz Mall,是巴库的另一个地标建筑,有点像悉尼哥剧院的造型。




这座32层的弓形建筑为豪华的新月湾酒店,其形状反映出里海水域的剪影。它的灵感来自于阿塞拜疆文化中一直存在的新月符号。


随后我们乘车来到“我爱巴库”网红打卡点。




盖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是巴库的新地标。整个设计包括一个博物馆、一个图书馆和一个可容纳1000人的会议中心。他的名称来自于阿塞拜疆第三任总统盖达尔·阿利耶夫的名字。该项目建成于2013年,被国际公认为最具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特色的杰作之一。


从远处看,独特的墙体结构就像柔软织物的起伏褶皱。流动的形状、闪闪发光的玻璃和明亮的白色瓷砖格外引人注目。



艺术中心对面这个独特造型的超现代化建筑是巴库会议中心。这是高加索地区同类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建筑内设有17个会议厅和一个能容纳3500人的大礼堂。


艺术中心对面的这座建筑也是独具一格,它是豪华的丽思卡尔顿酒店。


今天的晚餐是在漂亮的希尔万沙博物馆餐厅Shirvanshah Museum Restaurant


餐厅的大门


这是女士洗手间啊,美吧



洗手间里漂亮的服务员,客人洗完手马上就擦干洗手池。












边吃边欣赏木卡姆表演。木卡姆是阿塞拜疆的一种传统乐种,它被太空探测器“旅行者”号的世界音乐金唱片中所收录,于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吃的烤羊排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了。



仪式感十足的国王手抓饭也是味道棒棒的。


按照行程今天上午有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可前两天导游接到通知,我们的航班要提前5个多小时起飞,这样我们今天早餐后就要出发去机场了。


早上醒来发现天气不错,早餐前抓紧时间跑出房间到海边再去看看白天的滨海风光。


初升的太阳把海湾上的建筑照得通亮,漂亮极了









过了不久天阴下来了,就赶紧回酒店吃早餐去啦


上午10点我们到达盖达尔·阿利耶夫国际机场。


这是机场老航站楼,其实也很漂亮。


我们的航班是在这座更具现代化的新航站楼。


新机场是全球13个最美最具特色机场之一,由土耳其建筑工作室Autoban设计的巨型木茧是该机场航站楼的最大特色。每个茧中均设有咖啡馆、酒吧、商店和儿童游乐区等便利设施。为大家带来更多碰面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提供安静独处的场所,这项设计也荣获了“红点奖”的殊荣。





坐上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的班机最后从空中俯瞰里海边巴库全景,终束8天的行程回国了。



坐落于大高加索山脉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都是前苏联国家,却拥有截然不同的文化与风景、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生活。格鲁吉亚信奉东正教,城市中最醒目的建筑是各个年代独具一格的教堂,阿塞拜疆信奉伊斯兰教,是一个富有与奇幻的国家,城市中充斥着大量精美绝伦的现代化建筑。